跟海淀牛小数学老师聊完,我想马上转告你小学数学这个基本功有多重要
孩子的数学学习,是每个家长都特别关心的。
作为教育公号主以及家有海淀黄庄二年级小学生的老父亲,常爸这些年于公于私的,和很多数学名师都深度聊过,短的也采访过一两个小时,长的甚至还合作出过一本书,就叫《每个孩子都能学好数学》。
无一例外的是,每个老师都曾特别强调过计算在数学学习里的重要性。但依然有很多家长不以为然,甚至还有人说,国外的数学课,甚至数学考试都是可以带计算器的,计算不好都能做数学家,让我们的孩子花那么多时间训练计算,简直是浪费时间!
反正跟这么多数学界的名师大咖聊完,我想转告大家的是,计算不好,将来能否成为数学家不一定,单单就狭隘地从应试角度来说,在国内参加中考高考吃大亏是肯定的!
现在中考的难度普遍降低了,题目缺乏区分度的话,就意味着容错率变低了,基础错误更不敢犯了。而计算在整份数学试卷,和大部分物理、化学试卷中都是贯穿始终的,几乎每道数学题都涉及计算,只是复杂程度和运算步骤多少的差别。
并且,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也是贯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的:小学阶段学习的是整数和分数的计算,初中学习的是整式、分式和分解因式的计算,而整式是整数的扩展,分式是分数的扩展,分解因式就是分解因数的扩展……计算的方法类型林林总总,远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能概括。
举个例子估计大家就明白了。看下面这套题,是两个多项式相乘:
这是一道初中多项式乘法,看上去并不太复杂,但却需要至少24步以上的计算,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24步随便栽一个,结果都是一个错。
所以,太多老师告诉我,计算能力一定从小学就要抓起,尽早抓到一个相当的段位,后面初高中才不会被计算拖累。所以今天赶紧跟大家聊聊,如何在小学阶段未雨绸缪,提高速度和准确度。
这篇文章干得不能再干了,家有小学生的常粉们,一定要好好看!
重在数学思维培养
实现从具象-抽象思维的转换
一二年级的孩子正是从具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所以理解一些抽象概念的时候,可能会慢一点。这个阶段特别容易在一些数和计算的基本概念上出问题。
很多家长说孩子“粗心、不认真”“做题磨蹭”,大多也是他们能力不允许,概念没理解透导致的。
说位值概念,大家可能会有点陌生,但如果说进退位计算,可能就秒懂了。
之前有个短视频特别火:家长说“个位不够减的时候就管十位借一个十”,孩子则哭丧个脸回“那它不借怎么办?”。
究其原因,这就是孩子对位值概念,对十进位的概念都还没有理解。这个时候,可以利用算盘、或者蒙氏教具,通过给孩子具象的演示,帮助他理解。
比如用实物表示出一个大数,
用实物表示出一个算式,
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学会了加法就应该懂减法,掌握了乘法就能够做除法,其实这种想法大错特错。
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但对孩子来说,想要打通这个过程,理解其中的逻辑,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逆运算的突破方法也并不难,也可以尝试实物举例或者数形计算的方式来帮助孩子理解。
总结来说,小学低年级的难点就在于对计算知识点的理解。解决了孩子概念理解的问题之后,再来进行适当的计算练习,就能提高熟练程度,为培养良好数感打下基础。
但如果不解决概念问题,再多的练习也很难达到目的,那就事倍功半了。
耐心+细心的多重考验
这个阶段的数学学习更加系统,知识点的关联性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对计算的要求也更高了。比如计算量加大,多步计算,并且开始出现大数计算,甚至涉及估算。
比如两位数乘以两位数,18×12,通过列一下竖式可以发现,如果每计算一次就是一步的话,整个算下来(加上进位)一共有7步。从1步计算到7步计算,难度陡然上升,计算时长和准确率瞬间就拉开了差距。
三四年级混合运算的计算规则逐渐多起来,混合运算中要是有一个规则不熟悉,就很容易“满盘皆输”。
比如这道混合运算吧,要先算括号,乘除,然后再算加减。不仅步骤多,组合也多,出错率肯定高。
所以到了三年级,一些原来数学不错、甚至接近满分的孩子,错上两道题就成了80多分。坊间所说的“三年级成绩出现断崖式下滑”,并非是故意吓唬人。
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单靠大量刷题。这样孩子可能会怕做不完而只顾着速度却牺牲了正确率,从而不断巩固错误的计算模式。
正确的方式应该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精刷,比如可以让孩子先将每一步都写下来,然后慢慢再减少,帮助他熟悉计算的规则,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跳出学习的舒适圈
从五年级开始,出现了大量的新知识点,分数、百分数、小数……对于孩子来说,理解这些概念是一个比较大的难点。
比如6÷3=2,就是把6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2个。
到了五年级,学习了分数,就变成了6×1/3=2。结果一样,但却不能用原来的概念去理解数了,孩子必须要在计算中理解并运用分数。
五六年级学习的数学计算,还有一部分是为了跟初中的代数做衔接的。
比如“单位1”这个经典的考验孩子数学概念的例子:
男生比女生多五分之一,这时候女生是单位1。
反过来,女生比男生少多少?这时候男生是单位1。
男生占全班2/3,全班就是单位1。
你看,谁是单位1,有时候指代男生,有时候指代女生,有时候指代全班……想帮孩子迈过五六年级的“坎儿”,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来实现。
在学习上有一个“窄门效应”:如果孩子对某一个知识点比较陌生,那么对相关知识点都会很陌生。但如果能攻克这个知识点,那么也会突破其他相关知识点。这也会让孩子形成一个很大的心理优势,学习起来更顺遂。
上次和学而思名师赵璞铮直播时,他就以自己的经历来举例:初中学习因式分解,因为觉得掌握不扎实,于是选了很多经典题进行专项训练,终于攻克了这个知识点。开学后测试,45分钟的卷子只用4分钟就做完了(不用怀疑,你没看错,45分钟的卷子4分钟就做完,成为学霸是有原因的)!
这让他变得非常自信,数学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而这种开挂的好状态一直保持到了中考(因式分解的好底子对于将来高中学习函数帮助非常大)。
所以,帮孩子攻克难点的时候,进行专项训练,有针对性地刷题,建立心理优势,还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性循环。
以上可以看出,小学数学的计算最终离不开一个“练”字,但是怎么练还是很有讲究的。不要简单粗暴地要求孩子每天必须刷100道或者20分钟的题。我们可以试着把练习设计得更精细一点,比如以每天30道题目为例:
孩子刚开始做计算训练或者新知识点的计算训练,可以把要求放得低一点,比如不要求速度,正确率80%。这样孩子容易达标,不断获得正向的反馈,会更容易帮孩子建立信心,长期坚持。
中期水平有了提升之后,可以提高要求,比如正确率达到90%。这样可以让孩子把练习的焦点放在提升计算水平上。
等到正确率可以达到100%时,还可以设置时间限制。一方面考验孩子的熟练度,提升做题的节奏;另一方面也可以模拟考试,提高心理素质。
计算测验的题量一定要比平时练习的多,比如平时30道,测试100道,可以训练孩子的计算耐力和耐心。
测验主要是为了检验孩子的练习成果,无论结果怎样,都应该以鼓励为主。遇到问题,不要粗暴要求孩子刷更多题目,而是根据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改进练习的方式和侧重点。如果孩子表现优秀,一定要适当给些奖励。
很多家长会觉得计算练习有什么经典题目,算就完了!
其实不然。计算也有很多规则知识点。比如低年级,有进退位、凑十法;中年级有四则运算;高年级有各种数的转换等等。
这些知识点都需要练到,必然需要有代表性的经典题目。
所以,最好选择根据知识点,给计算题目做过分类的练习册。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能一目了然地找到对应知识点的题目。
如果题目难度低,孩子刷题就是浪费时间;如果题目难度高,孩子刷题会打击信心又消磨意志。最好的状态是,能从易到难有个过渡,最难的程度控制在能带动孩子思考,拓展思维,又能成功解答的范围内。
这样孩子每做一道题目,就能掌握一些知识点的应用。
所以,选购时尽量选能够对应教材的老牌练习册,题目设计更加成熟,可以减少家长筛选的时间和精力。
最后,还想跟大家强调一下刷题的时间。
一二年级的孩子虽然需要多练计算,但每天30道也够了。而且不要选择难度大的,因为低年级的计算不是为了攻克难题,而是通过练习提高熟练度,增强数感。
而到了中高年级,平时每天10分钟左右就可以。出现错题,遇到不熟悉的知识点,可以做一些专项训练,直到掌握为止。
还是那句话,小学阶段学好计算是学好中学数学的基础。只有把这项基本功打扎实了,以后才能学得轻松,学得顺利。对于家长来说,一定要紧绷这根弦,紧抓孩子的计算能力不放松。
往期推荐
上小学前,数学学到什么程度才够?
小小常离“三年级陷阱”还有5个月,我研究了三四年级课本后列了4个计划
谁说女子数学能力不如男?看双十一战斗力爆表的她们就知道了!
1
END
1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