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朋友,被爸爸蒸熟了!”7岁男孩崩溃大哭,我看到了中国家庭中最畸形的教育!
最近,#宠物大闸蟹被煮兄弟俩边吃边哭#的视频,让不少人看怒了。
这个佛山的爸爸,煮了孩子们的宠物,并问他们:“是什么味道?”
孩子们哭得撕心裂肺,配合着爸爸答:“香的”,画面此时出现“真香”花字和爆笑表情包。
有热评说:“很残忍啊,这好笑吗?”
事实上,这一类的“萌娃搞笑视频”网上多的是,笑得出来的大有人在。
在福建,姥姥送的宠物兔子被宰,7岁男孩边走边哭。
录视频的,正是吃掉兔子的,他的爸爸。
在河南,一个奶奶以十块钱卖了条狗,孙女崩溃大哭。
四周围观的大人,全都满脸堆笑。
“大闸蟹事件”上热搜后,很多网友说出了类似的童年遭遇。
宠物被丢弃被卖、玩具被送给亲戚小孩、心爱的漫画小说被撕成碎纸片……
我仿佛听到了无数声童心破碎的声音。
这些随心所欲处理孩子所有物的大人,都有一种“主人”心态:你,和你的东西,都是我的。
我们常说,家长要尊重孩子,平等交流。
但似乎,连我们自己,都是“中式童年阴影”的受害者。
有一部电影《狗十三》,拍的很写实,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我们都能或多或少地,从中看到曾经的自己,并对自己的育儿方式有所反思。
“你大了,要懂事了”
父母离婚、爸爸再娶后,被判给爸爸的李玩,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后妈生了个儿子,大人们担心李玩会多心,决定都先瞒着她。
这一年,李玩13岁,中考在即。
学校要求报兴趣小组,她喜欢物理,但老师觉得她英语太薄弱,父女俩僵持不下。
在得知“英语比赛会有两个直升高中名额”后,爸爸立马下定主意,帮她改成了英语。
李玩负气走开,爸爸跟着。
“给你点钱,你想买啥买啥去。
你爸忙得没觉睡,一早就被叫来,容易吗?
等你大了,你才知道爸是为谁好!”
没能哄好女儿,为了补偿,爸爸送给她一只小狗。
李玩本能地拒绝,但架不住小狗太可爱,还总黏着她。
她给它取名“爱因斯坦”,和它分享一张床,吃一样的猪肝拌饭。
一天,爷爷出门买菜,爱因斯坦走丢了。
李玩放学一到家就收到了礼物,但很快发现,是因为狗不见了。
爸爸撒谎,说担心她学习紧张,狗送人了,见李玩不信,又改口说狗自己跑了。
知道真相后,李玩大闹了一场。
大家都束手无策时,后妈提议:干脆买条新狗。大人们便一口咬定:它就是爱因斯坦。
李玩知道自己又被欺骗了,大哭大喊:“你们当我是傻子吗?”
爷爷呵止她:“狗找到了,你还想怎样?”
当晚,李玩深夜未归,为了找孙女,几十年没出过门的奶奶差点走丢。
爸爸不顾李玩的双手还在流血,对她一顿拳打脚踢。
最终,李玩哭着道歉,保证“不闹了”,然后逃进了浴室。
这里封闭而温暖,就像母亲的子宫。
洗完澡出来,爸爸向她道歉:“爸打你,是因为爱你,长大了你就明白了。”
他说自己工作很累,爷爷奶奶年级大了,希望李玩能懂事点,并提出有空了就带她看天文展览。
李玩知道,她没理由不长大了。
“真正的大人是什么样”
李玩开始试着讨好大人。
不喜欢的英语,她考了年级最高分。
爸爸很高兴,夸她“长大了,不用操心了”,奖励她看展。
可到了才知道,展览是下周才有。
这一天,刚好还是后妈儿子的两岁生日。
李玩终于知道了弟弟的存在。
从此开始,更多的矛盾开始滋生。
一是,爸爸对弟弟的教育,让她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弟弟吵闹着要玩,爸爸哄他,吃了饭就去公园,但其实他饭后已有安排。
李玩提出:“不应该用一个谎言弥补另一个谎言”,却被怒怼。
二是,除了“懂事”,她不明白要成为什么样的大人。
某天,爸爸承诺,应酬完了陪她看展。
饭局上,大人们觥筹交错,吹捧主角,李玩也应爸爸的要求敬酒。
听说李玩急着看展,大人们都摆起架子,笑话她:“人的事没弄明白,就往天上看。”
因为爸爸一再拖延,展览又没能看成。
还记得前面,为了保送名额,爸爸逼李玩放弃物理,学她不擅长的英语吗?
最后,李玩靠物理全省第一的成绩,还是拿到了保送高中的名额。
她的妈妈打来电话祝贺,她的爸爸突然意识到,自己对女儿有很多亏欠。
他痛哭道歉:“我不是个好爸爸。”
李玩握紧爸爸的手,试图去理解他的无奈和不得已。
希望我们的孩子,不再能看懂《狗十三》
影片尾声,在李玩的庆功宴上,有一个不知情的叔叔给她夹了块红烧狗肉。
她没有闹,吃完了。
后来,她还偶遇过爱因斯坦,但假装认错了。
她很清楚,自己并没有能力能保护好它。
从“我喜欢”到“没必要”,大概就是成长必经的苦楚和蜕变。
在豆瓣,《狗十三》的热评是:“如果你看不懂《狗十三》,你知不知道你有多幸福?”
导演曹保平也说,电影上映后的见面会上,观众们抢话筒,诉说自己和李玩相似的经历,说得声泪俱下。
有心理学家总结过,毁掉一个孩子,只要做到六条:
撒谎;
让她感受不到爱;
让她感受不到尊重;
让她感受不到理解;
让她放弃自己的诉求;
将她卷入成人的游戏规则。
李玩的爸爸都做到了。
当李玩坚持自己的想法,生气、哭闹时,他往往只需要做三件事,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①否定、打压。例如他挂在嘴边的“不懂事”“不省心”“没用”。
②情感绑架。例如“爸工作很累”“爷爷奶奶年龄大了”。
③糊弄一下。例如哄一哄、给点钱、送个礼物,或干脆撒个谎。
大人放大自己的苦楚,就会听不见孩子的哭声。
久而久之,孩子是懂事了、长大了,也是妥协了。
然后伤害延续,一代又一代地轮回。
可是,我们是不是只能如此呢?
《小王子》里有句话说:“所有的大人都曾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长大不可怕,可怕的是遗忘。”
《狗十三》存在的意义,更多的在于提醒我们记得来时路,反省自己是否心安理得地,成了“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影片里,李玩问一个有文身的同学:“你见过真正的大人吗?”
真正的大人,不是粗暴对待孩子,不是满口谎言,更不是把问题归咎给上一代。
而是:我可以理解你,但我永远不要成为你。
我在豆瓣小组看过一张寻物启事:
这是孩子攒了很久的卡片,是他很心爱的东西,如果您捡到了,请及时联系我们,非常感谢!
中式教育太擅长以情感做茧,但其实,挣脱它的奥义很简单。
只要你放弃权威和控制,把孩子当做大人对话。
*注: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写在最后·
有一款手游《中国式家长》,模拟的是孩子从出生到走入社会的70种可能,已经火了4年。
它的玩家,相当一部分是学生。
他们其中,有人想弥补童年遗憾,有人想预知自己未来的人生,有人只是想知道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父母。
但我想说,比起怨恨,延伸向未来的柔软,才更具有创造的生命力。
我们终将有力量,与过去的伤相逢一笑。
我们也一定有能力,让我们的孩子,走出中式教育的牢笼。
到那时,他们不再能看懂《狗十三》,不再爱玩《中国式家长》。
他们会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你和李玩有类似的经历吗?你的父母是什么样的父母?你自己呢?点个在看,在评论区和大家一起聊聊吧~
想看原片的,可以扫码,回复“狗十三”,获取免费资源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