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步走,让阅读和写作相互帮助
在各行各业“内卷”严重的今天,一个人要站稳向上攀登,需要培养和锻炼多种能力。比如逻辑思维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洞察分析能力、总结概括能力等。
要提升这些能力,阅读和写作是很好的方法。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我们通过阅读可以打开视野,吸收新的知识,从而锻炼独立思考能力。
写作又可以将我们思考后的知识素材分享给更多的人。这样持续的“输入”和“输出”有利于个人快速成长。
其次,阅读写作能力也是个人能力的直接体现。
例如在职场中,写总结策划,或者在会议中发言,都需要逻辑思维清晰,观点明确,从而展现出个人的表达能力。
又如,自媒体平台发展迅速,如今人人都可以是个“自媒体”,发表文章,表达见解也离不开阅读写作能力。
罗振宇在《奇葩说》中说过:“传统社会最重要的资产是财富,而未来社会最重要的资产是影响力。”
他说,构成影响力最重要的两个能力,第一是写作,第二是演讲。
那么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
这个问题在《读写一致》这本书中给出了答案:从阅读到写作就是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剖析、批判所读材料的内容,之后再进行写作。
阅读不仅仅是捧起一本书,开始读那么简单,它是一个流程,同样写作也是一个流程,也不仅仅是坐在电脑前开始输入那么简单。
书中展现了阅读和写作技巧是如何相互匹配、相互补充,并且详细讲述了阅读和写作流程中的一系列步骤与策略,目的就是帮助我们成为一名更加主动的阅读者和更加高效的写作者。
作者凯瑟琳∙T.麦克沃特博士,是美国著名传播学者,著有十几部教科书。
她通过著书立说帮助了大约百万名学生提高了阅读写作和批判思维能力。
一、阅读和写作是有流程的
阅读也是有流程的。阅读不是简单地通读,而是一个多步骤的流程。
包括在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都要使用多种策略来帮助我们理解和记住读过的内容,来达成阅读目的。阅读流程如图。
阅读前的策略:预览、提问、以及探讨已经知道的内容。
阅读中的策略:标记和做注释,画观点图,列提纲,推测生词含义,分析图表。
阅读后的策略:改写、写总结、运用学习与回忆。
接着,再看写作流程。
其实,很多时候写作内容与阅读内容是相对应的,阅读和写作的流程互为补充。
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才能写出有说服力,观点明确,条理清楚的文章。
写作流程有六个步骤:
1、生成观点,寻找要写的观点。 2、组织观点,思考怎样将观点相互联系起来,并有逻辑的逐一介绍。
3、考虑读者和写作目的,确定与读者交流的最合适的方式,并阐明你写作的目的。
4、写初稿,先不用管文字和语法的错误。在句子,段落和文章中表达观点,可以考虑使用图表。
5、修改,通过重新阅读和重新思考观点来修改相关内容,使写作更加清晰,完整有趣。然后,回顾所有的写作内容。
6、校对检查语法、字词、标点符号,技术性细节等。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阅读和写作流程,我们都需要用批判性思维。因为作为读者我们会评价作者的观点,作为作者也会评价自己的观点。
在阅读过程中,利用批判性思维,就意味着要对我们阅读过的内容进行评估评价,并做出反应,而不是把一切都当作事实来接受。
尤其现在网络传播的信息内容纷乱复杂,我们需要用批判性思维寻找和吸收需要的信息,练习选择性阅读。
了解了阅读和写作的流程,它只是阅读和写作的“骨架”,我们还要学会往里面填充内容。
二、如何组织段落?
通常一段话都是有主题(中心思想)的,主题是段落的“灵魂”。
那么,在阅读时怎样找出段落的主题?
在写作时又如何选择主题来写,并能写出简洁清晰的主题句呢?
书里是这样讲的,在阅读过程中要找到主题,就去寻找整个段落主要讨论了什么事情。而写作中要选择一个主题,可以使用头脑风暴、自由写作、散发分支和提出问题四个技巧来生成一个主题。
要写出一段好的文字,选择的主题要容易掌控。主题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太大容易在文中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杂乱无章且不能构成一个观点;太小太具体,又不好展开来写,造成没什么东西可说。
关于太大或者太小的主题句,来举例对比一下:
太大的主题句:当今世界的网络犯罪正在增加。 修改后:网络钓鱼诈骗是我们镇上老年人身份被盗事件增加的原因。
通过对比修改前后的主题句,发现修改后的主题句更容易找到证明材料去支撑解释主题。而修改前的主题句,感觉给的范围太大,太笼统,不容易找到重点。
太小的主题句:几乎90%的美国人都有手机。 修改后:根据工作和个人需要,美国人拥有手机和使用的手机种类繁多。
修改前的主题句因为太过具体,我们就不容易找到足够的内容完成一个段落,这种太过具体的主题句往往容易缺乏观点。
所以,在阅读和写作时,我们也可以用头脑风暴或者散发分支的方法来检查选定的主题是太大还是太小。
好的主题句要做到以下两点:
1、清楚地表明段落主题。
2、表达关于这个主题的一个观点。
如果说一个好的主题是段落的“灵魂”,那么解释主题观点的材料就是段落的“血肉”,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我们的观点,并阅读文字。
这些材料叫支持性细节。支持性细节是用来证明或解释段落主旨的事实和观点的,最常见的类型有例子、事实或数据、原因、描述和步骤。
合理的选择和使用这些支持性细节,书中提供了这样的方法:
1、使用相关的细节来直接解释和支持主题
2、使用足够的细节时,主题句易于理解和令人信服
3、使用各种细节来开展对主题句的阐述
4、有逻辑的组织细节,使用时间顺序,空间排列,轻重顺序来组织细节
5、使用具体的词语和短语,帮助读者对文章中描述的地点、人物或事件在脑海中形成画面,选择动词,给出准确的名称,包含一些形容词,并且选择能调动人们感官的词。
由此看出,支持性细节的选择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类型组合使用。引导读者从一个细节转到下一个下细节,需要使用过渡句引导。
除了过渡句,想让读者容易理解和记住我们的文章信息,写作的组织模式也很重要。
阅读和写作的常见模式有这三种:时序(时间顺序、流程和叙述)、描述和示例。
时序是指以时间为组织原则进行写作,作者讲故事时,按照时间顺序呈现事件。
流程模式是用来解释某一件事儿是怎么完成的或者某件事儿是如何工作的。
而叙述呢,是用时间顺序来讲述一个故事,或说明一个观点。
描述是使用一些调动读者感官的词语和短语来创造一种主导印象,帮助读者想象一个物体、一个人、一个地方或一段经历。
示例是用来解释一个总体的观点或陈述一个具体事例或情况。比如苹果和葡萄是水果的例子,端午节和中秋节是法定节假日的具体例子。
除了以上三种基础组织模式,还有定义、分类、比较和对比、原因和结果四个组织模式。这四种模式的作用和过渡语,如图所示:
总之,组织模式是组织信息的方法,它可以帮助作者用清晰,符合逻辑的方式表达观点,也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信息是如何关联的。
三、阅读写作如何开始?
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我们习惯做个计划,思考一下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怎么做。写作也是一样,做计划也是必要的一步。
在写作之前我们考虑最多的是文章写给谁看,也就是目标读者是谁。只有知道了写作目的,才能写出表达中心思想的主题句。
明确了中心思想,接下来就要组织观点,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联系。这里可以采用列提纲和画观点图的方法。
列提纲可以帮助我们组织观点,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找出哪个更重要,在写的时候就容易抓到重点。
运用观点图的方法,可以在观点图中列举文章要讨论的各种观点,再按展开顺序列举观点。
这样做好写作计划后,就可以选择适合的组织模式来写了。
首先,撰写初稿。初稿可以从正文段落开始起草,正文段落的作用是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提供支持。
从正文段落起草,我们也可以从列提纲开始。
画图或做表格,列举出能够支持中心思想的主题句,然后再使用证据材料来支持主题句,确保每个主题句都可以支持中心思想。
关于怎样起草初稿,《读写一致》中给了四个建议:
1、写完初稿后,过段时间再修改。修改第一遍后过段时间再修改第二遍。
2、尝试不同的方法、内容和组织信息的方式。
3、侧重于观点,而非正确性。
4、做好进行重大更改的准备。
初稿完成后,下一步就是修改。
修改段落包括通过多次阅读写好的每一个观点和句子来检查它们,经常可以对它们进行重大修改,也可以添加想法,删除细节,或者重新组织文章结构。
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修改稿子不光要看,还要念。”所以,修改稿子第一步就是阅读,通过阅读找出哪些有用,哪些没用,哪些地方拗口。
完成一篇好的稿子的确不容易,一遍两遍三四遍的修改,精益求精为的是提高读者的阅读舒适感且从中受益。
想要文章更吸引读者,最好能够采用多种组织模式来写。
写作多组织模式的文章,可以按照这样的流程来:
首先,确定主题观点,然后缩小主题范围,再选择主要和次要的组织模式。
其次,写出一个能反映主要和次要模式的中心思想句。
再起草出引言、正文段落和结论。其中包含反映次要组织模式的主题句,并使用过渡句来帮助读者跟上文章思路,确保结论与中心思想句和主要组织模式一致。
看到这里,你觉得阅读和写作难吗?
从小学上语文课开始,老师就要求我们读课文,找中心句、过渡句,还教我们写作文。这么看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是不难。
在各种自媒体平台,每天也有不计其数的文章发表,貌似会阅读就会写作。
但其实阅读和写作是“技术工作”,只有积累足够的阅读量,才能写出好文章。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
书中还提倡无论读什么或写什么,应当时刻运用批判性思维。因为批判性地思考和阅读能力,能给作者带来好处:
1、区分好的信息和不完整、不准确或误导性的信息。
2、在完成写作任务时,能对所读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写出有针对性的文章。
由此看来,一篇个性鲜明,观点明确的文章,需要广泛使用批判性思维。
开头我们就提到,如今阅读写作不只是一种爱好,也是立足社会的基础能力。
古人很早提出三不朽的生命路径,“立德,立功,立言”,其中立言就是写作能力给人带来的价值感。
也许我们无法像古人那样,写一部流芳百世的史书,但可以通过阅读深度思考,通过写作丰富自己的人生。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分享、点赞、在看,3连3连!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