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智合研究院 陈元
规模化是法律行业过去几年的重要趋势,2021年底全国律师人数已达到57.48万[1]。人数激增背后,执业者年龄结构也在悄然变化。目前,法律行业的主力是30-49岁的律师,其占比超行业整体人数60%;随着近年90后新鲜血液注入,30岁以下的律师群体也迅速崛起。此消彼长,第一批执业律师已陆续来到知天命、耳顺之年[2],逐渐开始面临管理层“交接棒”的问题。“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如何将律所传承下去,困扰着不少管理者:选不出合适接班人、选定的接班人得不到其他合伙人认可……要避免传承困难,防止数十年基业付之东流,首先需要明白,律所到底要传承哪些东西。
律所传承,最直观的表现是身份的交接,即新老管理者换届。但显然传承不会仅停留在表面换人,否则就不会让那么多律所头疼。其实,传承的“承”就是将律所的品质延续下去,避免“变味儿”。正如哲学中著名的“忒修斯之船”悖论,如果船上每片木板都被替换,它还是原来的船吗?对律所而言,要保留律所的“灵魂”,在管理换代时就更应关注深层品质的传承。具体来说,即律所文化与品牌的传承。
文化是律所内部集体人格的体现,代表全所共同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其传承影响所内每位律师。中国七成以上律所采取合伙制形式,人合性尤为关键。对律所而言,要留住人才这一重要资产,其吸引与激励聚焦物质与非物质两方面。由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知,物质需求被满足后其激励效果递减,而文化等非物质因素激励效果逐渐提高,成为越来越多律师的追求。甚至不少律所晋升合伙人时,开始将文化认同感作为重要指标。因此,管理层换代时,若文化制度发生巨变又缺少过渡,则律师团队很容易出现不稳定。在外部,品牌代表律所在客户及行业心中的形象,其传承同样影响重大。作为专业服务机构,律所品牌体现为其服务本身积累的口碑,也包括雇主品牌等内容。对客户而言,选择律所最重要的依据是其专业服务的质量,因此如果律所换代后无法维持与之前一致的服务品质,其品牌便失去传承,客户业务将快速流失。对同行律师而言,评价律所主要关注其专业实力及雇主品牌,一旦同行认可度下降,则律所在行业内的人才吸引力将急剧下降。简而言之,律所传承的本质在于管理、文化、品牌三方面。在明确传承内容的基础上,便可分析律所换代中遇到各类问题背后的原因。
律所换代之所以经常出现问题,其根源是管理交接、文化延续、品牌维持三方面做得不到位。
管理交接上,问题主要集中于“选人”。管理者要么费尽心思却选不出心仪的接班人,要么选出自己看中的接班人又得不到其他合伙人支持。前者通常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律所缺少完善的培养机制,导致人才出现断层;二是管理者心态上未做好准备,即使有能力过关的律师,也不敢贸然任用。后者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才机制的不完善,由于继任者在管理层换届前未得到足够“背书”,其在所内缺乏威信和支持,故难以服众。文化延续上,继任者缺乏指导会产生问题。有的继任者为了求稳,遵循“不做不错”原则,无视问题不做任何改变,试图以此维持原有氛围,但其不作为的态度往往令律师对管理者能力失去信心。还有些继任者,满腔改革热情,上任便大刀阔斧做出调整,尽管其初衷是谋求更好发展,但过大的变化往往让律师们产生抵触。品牌维持上,问题可细分为服务存量与增量两方面。存量即老客户流失,增量则涉及新业务开拓。老客户流失,往往是由于管理者未及时把继任者引入相关业务,客户因缺乏信任而不再合作,或者由于继任者业务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客户复杂需求,导致重要业务流失,律所专业品牌故大不如前。新业务开拓,决定律所发展空间,由于涉及全所战略及业务布局,继任者通常接触较少,因此即便有想法,可能也无法制定有效规划。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管理、文化、品牌三方面的传承问题,主要源于律所前期准备不足,导致继任者在相关方面缺乏经验,因此出现传承不到位的情况。既然传承不是一蹴而就,要规避问题就需提前规划。
所谓传承,其结果是“承”,但重点在于“传”。“传”即原管理者授之以渔,令其继任者日后有能力做出正确决策,避免上述问题。要实现有效、充分的传授,律所需要完善其人才机制,并妥善处理年长合伙人的权益问题。为保证传承时有足够符合要求的人才可供选择,律所应设计“选拔、任用、培养、保留 ”的系统体系,虹桥正瀚、汉坤等律所在这方面颇有心得。
虹桥正瀚于成立15周年之际完成执委会换届,其执委会成员上任平均年龄仅41岁,且均来自内部培养[3]。虹桥正瀚的传承,离不开其人才机制。该所曾提出“超级合伙人模型”,并以此作为律所选用、培养人才,乃至选定接班人的重要标准。该模型以“为人处事”、“天赋能力”作为两轴,将人才素质划分为四象限,并以此形成智商、情商、精进、利他四项指标。将每项指标满分设为5分,则按以下公式,可算出人才得分——这便解决了选人标准和培养方向的问题[4]。超级合伙人得分=智商*情商*精进*利他
(625分满分,500分优良,375分合格)
同样,对于人才吸引和培养,汉坤也给出了参考。汉坤致力于成为新一代百年律所,作为两次“涨薪潮”的参与者,其始终为人才提供高福利待遇,且十分重视员工培养。对新员工,汉坤专设7天入职培训,涵盖律所文化、办公软件、设施使用等内容。专业知识方面,律所、专业小组、研究院,均定期组织专业培训与内部分享。此外,汉坤还针对全所开放经营意识培训,通过培养市场思维,帮助律师学会客户维护与市场开拓[5]。积累一批优秀年轻人后,律所可参考《律所留不住人才?可能是这6件事没做好》中的做法避免人才流失。同时,律所应为人才成长提供足够空间。
律所如想实现内部有机成长,应通过退休计划保障年老合伙人权益,并逐步完成客户资源交接,为年轻合伙人提供更多机会。据统计,Am
Law 200上榜律所中,近一半设有强制退休机制,退休年龄通常集中在63-68岁。该机制旨在打开空缺管理岗位,帮助下一代合伙人积累管理经验,同时让其对接重要客户[6]。2013年,美国Thompson
Hine律师事务所曾发现逾1/3客户掌握在即将退休的合伙人手中,律所几年后将面临客户流失重大风险,故实施如下过渡计划:(1)将临退休权益合伙人逐步转为授薪合伙人,并着重考核业绩;(2)提前设置过渡方案,明确客户转移、潜在继任者、执行等内容;(3)将退休补偿金与过渡计划成果挂钩,充分激发积极性[7]。目前国内律所“退休金”机制上主要有三种实践:一,众筹式,每年从创收/利润中提取部分作为“基金池”;二,储蓄式,从合伙人收入中提取部分存入“养老金”账户,退休足额发放,中途离开则打折领取;三,股权式,通过股权回赎机制,给予年长合伙人溢价补偿[8]。通过对年轻合伙人的培养和年长合伙人的安置,管理者能解决传承中大部分问题。以上未涉及到的如业务布局和文化制度,可在日常管理中增加年轻律师的参与,帮助其积累相关经验。如此,便可更好地在管理、品牌、文化三方面实现传承。总之,管理、文化、品牌三方面的传承问题造成了大量换代困局,尽管未必全面,但通过建立完善年轻人“选用育留”机制和年老合伙人退休机制,可规避不少问题。
律所传承绝非易事,但又不得不面对,成功如权益合伙人平均利润全球第一的Wachtell也需在创始人年过九十时面临传承难题。毫无疑问,律所都希望基业长青,无论时下是否迫切面临传承,提前做好准备总是百利无一害。
[1] 司法部:《2021年度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统计分析》,http://www.moj.gov.cn/pub/sfbgw/zwxxgk/fdzdgknr/fdzdgknrtjxx/202208/t20220815_461680.html,2022年8月15日.
[2] 参见:《律师事务所传承,到底传什么?》,发布于“律所管理资讯”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fgebQhUZekd0Wg8XK-6j6Q,2019年9月12日.
[3] 参见:《虹桥正瀚执委会换届完成,年轻合伙人接棒管理层》,发布于“虹桥正瀚律师”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xn0fWKo5S6BkG7SxOqYHAA,2020年12月25日.
[4] 参见:《超级合伙人(附测评模型) | 虹桥正瀚》,发布于“虹桥正瀚律师”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vv_ROaO2L48LBu-hoDU6nQ,2016年2月3日.
[5] 参见:《汉坤:要做新一代的百年律所》,发布于“法天使”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glThfxR_6Aih68B6pqRrJA,2022年4月3日.
[6] AboveTheLaw: Mandatory Retirement Policies: A Source Of Vulnerability And Opportunity,https://abovethelaw.com/2022/10/mandatory-retirement-policies-a-source-of-vulnerability-and-opportunity/, Oct 28, 2022 (Nov 4, 2022).
[7] 参见:《合伙人掌握律所1/3的客户,却快要退休了……》,发布于“智合”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BU8gZMowkIw-yPXAPl4YYQ,2021年1月4日.
[8] 参见:《合伙人掌握律所1/3的客户,却快要退休了……》,发布于“智合”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BU8gZMowkIw-yPXAPl4YYQ,2021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