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并没有感受到联结感?
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却越来越累?
可能,我们有时也需要像一个好家长一样,照顾自己内心的小孩。
你是否曾经感到,心理咨询没有让你产生联结感,而且你并不知道为什么?鸡汤式的、自我激励的文化会不会让你对自己感觉糟糕?
如果来访者在咨询中试图按照他们觉得自己应有的样子表现,咨询师也在以一种也许看上去很好,但很表面的方式支持来访者,咨访关系会逐渐变得不真诚,咨询中也会出现隐患。
这样的咨询会让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感到不真诚,也不称心。
我把这种咨询描述为“看似有效”而非真正有效的咨询。
“看似有效”的咨询或鸡汤式的自我激励会让人感觉非常表面,且不生动,就好像打一剂陈词滥调的鸡血。当你来做心理咨询,你会想要努力通过某种方式变成更好的自己,比如想克服你的某些症状。同样的,你可能会觉得自己有些行为或者习惯需要改变,才能变成更好的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或者拥有“最佳的生活”。然而,这些想要变好的想法其实也有它黑暗的一面。它们可能会让人无法对自己感到同情,无法接受自己和他人。举个例子,如果你有抑郁的症状,你脑海中的“更好版本的”自己——也就是没有抑郁症——可能会让你觉得现在的自己不够好、有缺陷。而你的“更好的”自己会成为一个奚落你的形象:如果你再努力一点,你可能就可以变成我了——别犯懒了!还有一个更微妙版本的“更好的自己”,它可能不会明显的让你觉得低它一等,但它会用善意伤害你——持续的积极、压抑的高效、激励式的口头禅,这种更积极的、更好的自己会对自尊有同样严重的伤害。总结来说,这些看似积极的经验屏蔽了我们真实的困难情感,让我们很难诚实地接受我们自己。而接受自己又往往是真实的成长和康复的一个关键部分。以我的经验来说,一旦一个来访者开始为了“在咨询中表现得好”而抑制自己的负面情感,一切就会变得表面起来。也许你感受到的是愤怒、挫败、抑郁,或者你可能只是有点烦。我们都曾经有过那种感受,我们陷入习惯性挺过去并变得“高效”的怪圈——尤其是我们在为了咨询花钱的时候,对吧?有些来访者甚至会担心在咨询中“失败”。同样的,咨询师也会希望工作顺利并让咨询平稳发展,从而可能忽略咨询中暗示负面情感的肢体语言信息。解决方案就是时刻记得接受那些不够光鲜亮丽的事情。他们是自然的人类反应,而且我们所有人其实都很容易受到这些的影响。
挑战在于:怎么才能在保有自我提升的愿景的同时,又不丢掉你的自尊呢?心理咨询总是在做这样的平衡:一方面提供能分享脆弱和获得认可的空间,另一方面又把你自己轻轻推出舒适圈。第一,抓住你的真实情绪,你的感受和你的需要,不论它可能有多困难,多不方便,或多么的“不高效”。在图式疗法*中,我们会培养一种我们称之为来访者的“健康成年人模式”的思维习惯,在这种模式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我们的不同情绪,并能用关怀和同情来管理它们,同时,能够去设定我们的边界。这个健康成年人模式和“更好的自己”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健康成年人模式就像你的精神管家一样能好好照顾你。它的工作原理是:如果你意识到你对自己很苛刻,你想停止这种行为,你会怎么办?你得想象进入到一个对自己更有同情心的位置上去。健康成年人模式能意识到苛刻对我们的自尊造成的伤害;每当我们对自己苛刻的时候,它只会让我们感觉更糟糕,而这样的通常结果是,我们内心的小孩会感觉很不好。而健康成年人模式则提倡像个好家长一样照顾那个内心的小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管他叫“健康成年人”模式。这个“看似有效“的难题在图式心理学中也同样适用。当我们跟来访者讲到健康成年人模式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把这个词理解为“更好版本的你”或者“完美的你”。当听到“健康成年人”的时候,人们会感觉到一种出于自我激励的压力,并把这个“健康成年人”想象为一个高效运转的职场人士:有孩子,有完美的婚姻和性生活,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去健身,然后写他们的小说,做一些自制燕麦棒,再和国内各处的家人朋友视频问候,然后完美完成公司的报告,再带他的孩子去足球训练。图式心理咨询师要确保她的来访者知道,健康成年人模式是关于同情和善意,也关于设定边界。它很像一个优秀的家长:知道如何在感情上滋养他的孩子,并且风趣,同时又很现实,知道什么是必须要做的。健康成年人模式依旧是你自己,伴随着你所有的负面情绪和艰难时光。做你自己,感到焦虑,失去耐心,感到被压垮、困惑、厌倦;或悲伤、生气、抑郁、紧张……都是健康的。不是要让你的负面情绪走开,反而我们要通过认识它们的方式来处理、认可他们,并试图避免让它们以不健康的方式影响你。当然有时也会失败。但我们人生的歌曲里也需要一些低音,不是吗?注:图式治疗是Young及其同事(Young,1990,1999)创立的整合性理论,它充分扩展了传统认知行为的治疗方法和概念。图式治疗融合了认知行为、依恋、格式塔、客体关系、建构主义和心理动力学等理论,形成了一个丰富、统一的治疗模型。本文系编译,原文链接: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flipping-out/202109/avoid-the-trap-oppressive-positivity-in-therapy作者:Richard Brouillette, LC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