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16万篇文章, 发现662家公司数字化的秘密|36氪新风向
不要高估技术短期的落地,也不要低估技术长期的进展。 |
到底什么是“数字化”?一千个人心中可能有一千个答案。
36氪特色的答案是什么?我们设想过多种描摹数字化的方案,并最后选择了现在的这个方案 —— “数字化实践热词”。我们希望以一种观察者的感性视角,结合理性的技术统计,尽可能还原中国数字化的状态。
我们选择了662家大公司作为研究标的——2022年9月30日那天全球市值最高的500家中国公司及A股市值最高的500家公司, 并进行去重。收集整理了这662家公司过去10年多(2012年1月1日-2022年10月31日)时间里 数字化相关的部分报道—— 这些报道的标题中均含有“数字化”或者“数智化”,报道文章数量合计超过16万篇。借助词频统计工具,统计了这些报道里出现的数字化“实践热词”的词频次数。
这些“数字化实践热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知名公司对于数字化的理解和实际的选择:每一次实践背后都是人力、物力、财力的真实投入,每一次报道往往都意味着这些数字化实践与公司的业务或者品牌有一定的正负关联。
之所以选择这些中国最值钱的公司作为我们这个系列研究的标的,一是因为这些公司往往公开资料与信息更丰富,更容易看出变化趋势;二是因为上市公司有财务和合规的双重压力,也往往最有动力和能力进行数字化投入,他们基本代表了中国最好的公司的数字化水平。
“数字化实践热词”和这些知名公司的报道,往往是他们数字化落地后成果的展示,是数字化的某个“完成时”状态。
某种程度上,这些词汇出现的次数反映了中国数字化实践者过去十年是如何理解数字化并落地的。
当然,这个统计也有一定的滞后性,反馈的是一个阶段性结果,而不是对未来的预判—— 知名的上市公司中有很多并不愿意过早公布数字化的规划和预算。
在统计了662家公司的16万篇报道涉及的数字化实践热词后,我们发现:
中国的数字化建设基本上是在2017年开始起步的,2019年后开始加速,从2019年开始,年度词频总数基本上每年都有至少翻倍的增长;
2017年之后,大公司在数字化实践的选择上往往倾向于主流的技术,词频排名最靠前的10个词从2017年开始基本十分稳定,很少发生变化;
大公司对于新技术有尝试的意愿,但总体比例偏低,且持续投入热情不足,排名在10-30位之间的词汇变化最大,排名在30名后的词汇基本稳定保持低位。
其实,不少“数字化实践热词”的位次排名也让我们略感吃惊。
比如,增强现实(含AR、增强现实)遥遥领先,甚至我们询问AR领域的创业者,他们也略感意外。但如果从逻辑推断,这也合情合理,此时距离36氪网站第一次报道(仅统计目前网站公开页面可查文章)这个行业,也已经过去了11年 (2010年10月,https://36kr.com/p/1638482903041),而不严谨意义上的“增强现实”技术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第二名——5G,同样出乎很多人意料。对于36氪编辑部的很多同事来说, 这个词早已经“不前沿”了,早在2013年我们就写下了第一篇关于5G的报道(https://36kr.com/p/1641729425409)。8年多过去了,截至9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22万个,我国三大运营商5G套餐用户数合计已突破10亿,全球领先,5G在一些特定2B场景中小规模普及落地。
这让我们想到一句常被提起的观点:人们总是高估短期内的技术落地,却容易低估长期的技术进展。
但正是在这些“实践热词”被广泛实践中,在这些看起来不够前沿和性感的技术常规化落地中,我们才坚定的相信 —— 中国的数字化是一定会变好的。
2022年 “ 年度数字化实践热词” Top 10:“元宇宙”成年度隐形冠军
基于我们的统计,2022年1-10月这662家知名公司的2万多篇数字化相关报道中,涉及到最多的前10项细分技术包括:增强现实、5G、人工智能、拓展现实、计算机视觉、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数字孪生、云计算。
其中,增强现实(含增强现实、AR)的词频占全年所有词频达总数的20%,5G的词频比例达到19%。如果将计算机视觉(含机器视觉、计算机视觉、CV等)并入人工智能(含人工智能、AI等),则人工智能的词频比例达到了16% (分别为9%、7%)。
不在这份榜单上的元宇宙则是“隐形冠军”。虽然元宇宙、数字人、虚拟偶像、NFT等词语均未进入热榜Top10, 但包括增强现实、拓展现实(7%)、虚拟现实(4%)、混合现实等词,基本都会在实践中归类到“元宇宙”中。此外,数字孪生、计算机视觉中亦有可能与元宇宙相关。
2022年,元宇宙系列热词——增强现实、拓展现实、虚拟现实、元宇宙、数字人、虚拟偶像、NFT等——在零售、电商等相关行业的应用更加普及。
相比于2021年,2022年的“ 年度数字化实践热词” Top 10几乎保持了一致性。
工业互联网与数字孪生二者本身具有高相关度。数字孪生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如制造业、能源行业、建筑行业、航运行业等,与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有一定的重合。
在“ 年度数字化实践热词 Top 10”中看数字化的变化
|中国的数字化建设,从2017年开始起步
我们汇总了超16万篇报道中每年的“数字化实践热词”词频的总数。我们发现,在2017年前基本都是个位数。2017年达到了95。2018年,则有3倍增长,达到293。
考虑到大部分数字化项目落地需要大约1-6个季度的时间,我们可以简单推断,中国的数字化基本上从2017年开始起步的。
为什么是2017年?
这似乎也有迹可循。
首先,政策对“数字经济”的支持是直接的驱动因素之一。2016年9月,G20杭州峰会发布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习总书记在G20杭州峰会上对数字经济进行了着重强调,之后我国开始在官方文件和重大场合采用数字经济的提法。比如,201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其次,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数字化的底层技术支撑逐渐成熟。当年,中国云服务市场继续增长超过264亿元,基本达到2012年美国云服务市场的情况。2017年,阿里云累计收入约112亿元,这也是国内首次出现百亿规模的云计算服务商。这也是云计算开始普及、数字化有了技术支撑的某种注脚。
再次,线上媒体逐渐成熟,品牌逐渐重视数字化营销的。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大爆发,中国互联网网民有7.72亿,手机网民达到7.20亿(数据来源:https://www.sohu.com/a/240919292_773397)。2012-2017年互联网广告占广告市场比重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占广告市场的15%,到2017年占比为45.6%。
此外,数字化的相关产品和服务开始成型。2017年,中国的企业服务创业公司经过了3-4年的发展,产品逐渐完善并商业化应用。当年,国内创业公司市场虽然整体投融资交易笔数下滑,但是企服行业融资的占比则有所提升。2017年,中国企服创业公司共计完成1441笔投融资交易(数据来源:https://www.163.com/dy/article/D75GALAB05118DFD.html)。这使得开始商业化的企业服务公司,开始投入一定的资源,包括市场宣传资源,进行市场教育和客户成功案例宣传。
|2019年开始,基本上每年都有翻倍以上的增长
基于我们的统计数据,从2019年开始,词频总数基本上每年都有至少翻倍的增长。
这也与头部公司应用相关技术的逻辑吻合一致。一般而言,大公司因为业务体量大,一般会倾向选择已经被验证、稳定性较高的技术产品与服务。
|大公司倾向成熟主流技术,对创新包容度有待提高
从2017年开始,主流的一些技术词汇,比如增强现实、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基本都保持了较高的排名和热度,恒定维持在前20名内。如下图所示,我们统计了一些热门词汇每年的词频排名,基本也显示了这种稳定性。
历年热词词频排名
Top10 的热词基本保持了稳定性。
经过了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市场教育,增强现实、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逐渐从实验室走向产业,从小众创新走向大规模数字化落地。数字化的建设也并非一帆风顺,经年累月才能将复杂的技术应用,这使得大部分企业在数字化创新时往往倾向选择稳定可靠的方案,数字化的实践则曾现出稳定性。
各类技术的热度变迁
为了更好的呈现部分“实践热词”的变化,我们也整理了我们进行统计的“实践热词”过去70个月的变化。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实践热词”变化
一个彩蛋
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数字化”。
有人说,数字化是领先者保持领先的手段和工具,应该以每年超过营收2%的金额进行投入,该以陆奇和巴菲特做投资的模式做数字化。
也有人说,数字经济是未来十年最大的商业机会,数字化是未来企业的必修课,下行周期ROI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还有人说,应该以自动化程度作为企业数字化的一个判断标准,数字化的重心会转移到数据基础软件的升级迭代,进而反映到供应链、产品质量等业务场景中,利用数据驱动业务价值。
这些基本都与具象毫无关系。往往最后都会回归到百度百科上的两个词条解释 :“ 数字化即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或是 “ 数字化转型是开发数字化技术及支持能力以新建一个富有活力的数字化商业模式”。
那么,你心中的那一个又是什么?
这篇文章,我氪尝试从理性上,定义出来那个中国新经济社会中相对共识中的“数字化”。
那感性上,你认为哪个词最适合成为2022年年度数字化热词?
欢迎扫码告诉我们,我们也会在11月29日的《中国数字化创新高峰论坛》期间公布我们这次收集的结果。
PS:
本文仅对其中的部分进行了呈现。如果你还希望了解更多“实践热词”的变化,也欢迎在数字时氪公众号(微信公号ID:digital36kr)后台留言,我们也会返回相应的定制化数据。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数据解读,也欢迎关注我们后续解读文章,及报名参加2022年11月2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中国数字化创新高峰论坛》,和我们一起聊聊中国的数字化。
出品:36氪数字时氪、36氪企服点评
36氪旗下官方账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