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属们喜欢“附议”,一号位如何避开决策的歧途?
打胜仗关乎目标设定、资源投入和方案谋划,需要提前发力、适时加力。
“胜利之师”的统帅从不幻想一马飞跃。打一场胜仗,关乎目标设定、资源投入和方案谋划,需要提前发力、适时加力。
百胜餐饮集团全球董事局前副主席、百胜中国前主席兼CEO苏敬轼从一手打造的企业退休已经7年,但是提起自己的团队仍然有一种具体的笃定和自豪。如果只能给百胜留下一样东西,苏敬轼希望是一种文化:找出对的事情,把它做对。这一文化不专指向高管团队,也不仅是中层,而是希望百胜中国的40多万员工都有能力做到。
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宫玉振教授的话说就是,精兵强将,训练有素。在宫玉振看来,文化像血液一样,会不断地给组织中每个成员提供滋养,并产生梯次放大效应。
5月6日晚,《中欧商业评论》“商谈”栏目邀请到宫玉振与苏敬轼线上对谈“胜利之师”,他们一位是旁观者——宫玉振教授曾是研究军事战略的现役军人,在军事科学院做过10年的军事战略研究,转业进入北大后又从事了18年的管理学教学;一位是实战派——苏敬轼于1989年接手肯德基中国,此后掌舵百胜中国26年,在百胜全球董事局中拥有关键话语权。
宫玉振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苏敬轼
百胜中国前主席兼CEO
从自观和旁观的角度,两位嘉宾还分析了领导者该如何复盘错误的决策;身居高位者如何获取不失真的一线信息;一号位如果一意孤行,组织应如何防止脱轨;以及在危机中如何直面复杂的难题,保持主动。
胜利之师的基本面
CBR:如何打造一支胜利之师?百胜中国的员工超过40万,这样一个超级团队,怎么才能既保持正规军的规模优势,又能拥有游击队的敏捷和创新?
苏敬轼:当时取名百胜,就希望我们能够百胜百战,百战百胜,成为常胜之师。怎么才能做到呢?组织越大就越难。后来我们把所有组织都做了一些科学调整,我们非常重视人员素质的培养,重视培训,目标是让每个人都有相应的观念跟知识。
文化是核心,我在书中讲,我最希望看到的文化就是,每个团队成员都能够坚持把对的事情找出来,把它做对。一个组织大了以后,不能靠少数人,必须靠所有人共同来做这件事情,因此这种文化非常重要。
组织变大以后,千万要小心一点,不要变胖、变弱。如果光是变大,往往会变得臃肿、无法行动。我们虽然变成了巨无霸,但是不想做变形金刚,变形金刚非常有力量,有时却不够灵活,他不知道地上的东西怎么打。我们要成为一个真正有机的生命体。可能放在军队来讲,就是既可以单兵作战,也可以小组协同,还可以大部队决战,依据战略战术的要求,采取不同形式,来应对所有变化,攻克所有目标,达成所有目的。
这就需要我们在组织设计上非常重视,让不同层级的人拥有不同的能力。这个赋能是有科学依据的,要让员工刚好在他那个角色上,有足够的能力做出决策。让绝大多数比较简单的角色,在第一线能很快地做出决策,重大决策能够很快召唤到大家共同思考,这样就赋予我们这个巨人的每一个细胞都有它的思考能力。既能够接地气,又能够协同作战。
宫玉振:胜利之师具备四种特质。第一是激励人心的理念。组织最核心的问题是为何而战、为谁而战。胜利之师一定有清晰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并且得到所有成员的认可,这是组织的灵魂。
第二是充满活力的组织。组织能力是胜利之师的基础。新手重打仗,老手看组织。新手看重打眼前的胜仗,老手看重的是组织能力的打造。组织能力决定你能不能走得更远,能不能打更大的仗,而组织无论多大规模,都一定要充满活力。
第三是能征善战的人才。精兵强将,训练有素,任务才能落地。
第四是积极向上的文化。好的文化就像血液一样,它会不断地给组织每个成员提供滋养。
进攻或防守不是重点,保持主动才是重点
CBR:在疫情这种混乱和不利的环境中,一号位应该怎么缓解焦虑,谋定而后动?
宫玉振:领导者的心态不光影响自己,还会影响团队。越是在不利的环境中,领导者越要把信心传递给组织的每一位成员。在混乱和不利的环境中,所有人都可以沮丧,领导者不能沮丧;所有人都可以动摇,领导者不能动摇。
好的将军,每逢大事有静气。王阳明是儒家心学大师,没有学过军事,但打起仗来非常厉害,别人就问他,应该怎么打仗。王阳明说,“用兵何术,但学问纯笃,养得此心不动,乃术尔”。心不动,这是打仗最核心的东西。《大学》里边有句话,“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孙子兵法》也强调,将军要“静幽正治”,说白了也是沉着冷静才能思虑深远。
怎么才能做到镇定自若?从军事上来说,第一条是要放下患得患失之心。得失之心越重,遇到压力人就越容易慌乱。吴起在兵书中说,“临敌不怀生”。军人打起仗来必须把生死成败全部置之度外,也就可以在充满压力的环境下保持冷静和理性。
第二条是先要考虑好最坏的可能。要从最坏最复杂的情况出发,估计多种可能,做好多手准备。从最坏、最严重的情况出发来找答案,当你把所有的问题都回答了,再也没有问题等待你回答的时候,你的决心就快,就硬,就坚定,不会一有风吹草动或者反对意见,你就慌了、动摇了。
第四条是激发内心道义上的勇气。苏总在书中引用孙中山先生的话说,思想产生信仰,信仰产生勇气。这种勇气不是血气之勇,而是道义之勇。道义之勇会带来强烈的信念,可以让你超出眼前的得失成败,把内心的潜在力量激发出来。这种信念就是,我要掌控我的命运,我要掌控组织的命运,我甚至要掌控对手的命运。林肯讲过一句话,预测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创造未来。当你有这种创造未来的主宰意识和信念的时候,你就不会慌。
孔子周游列国时,宋国的权臣司马桓魋要杀孔子,很多学生劝孔子赶紧跑,孔子从容地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如果老天把这个使命交给我,他能拿我怎么着呢?天命在身,仁者无畏,孔子的镇定自若就是来自道义的信念与勇气。
苏敬轼:一个组织走上轨道之后,CEO的确有机会无为而治。但一旦碰到疫情,或者某些危机,这时期待组织自己去找到方向是不可能的。这就变成CEO逃避不了的责任,你必须站出来,首先在心态上不能回避。
怎么去做呢?既然是危机或者特殊情况,肯定挑战非常大。但是,就像宫老师讲的这些古人的智慧,“定静安虑得”等等,一定要能够放下,把生死得失都放下来。
作为CEO,你要相信,竞争品牌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只要你是比竞争品牌更好的选择,到最后这个世界还是需要你的。市场总有一天会回来,还是会站在你这边,你要有个基本的判断,然后更轻松地打开自己的脑洞,好好去思考还有什么可以做。
往往危机也是转机,甚至是一个最好的创新窗口期。因为在危机时期,整个团队其实愿意打破自己的固有思维,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时候,让大家放下过去相对保守、固定的思维,来尝试一些新的想法,甚至把一些过去没想到、觉得自己不能做的,利用这个机会一起做掉。
第一真的不要慌,第二要有决心,带着团队去做,你去做,自然会找出一些方法,可能就是你上一个台阶的机会。
CBR :在疫情的环境下,很多一号位把战略从进攻状态调整到防守状态了,这是不必要的吗?
苏敬轼:我觉得进攻和防守应该是非常灵活的,既能攻又能守,守也不是很被动地守,而是去做一些主动的规划,去思考现在这个阶段怎么做,下一个阶段怎么做。在我看来不需要守,还是积极进攻。
宫玉振:战争的目的有两个: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形势有利的时候你的目的应该是消灭敌人,这就需要积极的攻;形势不利的时候你首先要保存自己,这就需要守。从这个角度来说,你所说的许多一号位在疫情环境下把战略从进攻状态转向防守状态,总体上没有问题。
但要注意两条。第一,并不是所有的行业、所有的企业都必须收缩。整体不利的情况下,对于有些行业和企业来说,反而是最好的扩张机会,所以攻守不能一概而论。
第二,就像苏总所讲的,即使是对于战略上调整为防守状态的企业来说,守也不应该是被动地守。兵书上讲:“攻是守之机,守是攻之策。”进攻和防守不是完全隔裂的。
好的防御,必须是积极防御,也叫攻势防御。什么叫积极防御?即使在战略层面采取防守的态势,也可以在战役战斗层面、在有利的条件下积极地采取攻势,同时积极主动地作好未来的规划。这样就能在形势一旦扭转的时候,迅速转入新的战略性进攻。
领导者如何复盘错误的决策?
CBR:在评论区看到,观众朋友很期待两位分享一下,领导者如何带团队一起复盘错误的决策?
苏敬轼:有些人觉得,错误决策这件事情不好提,会让人失去颜面。但其实,从错误中汲取教训是很重要的学习过程,一个团队应该有能力去坦然面对。
我很少说“错误的决策”,我会说这是“不理想的决策”,或者说不是最好的决策。尽量避免使用过激、强烈的字眼,我更强调我们就是做一个分析和解剖,去了解当初是否缺失了信息,怎么样才导致我们采取这样的行为。这样员工不会觉得你要秋后算账。
我常讲,你的心如果是与人为善的,就不要有太多顾忌,很多事情都可以拿出来谈,太多的顾忌其实是鼓励了大家把事情压着,不得罪人,这会造成文化上大家不能够“把对的事情找出来做对”。
宫玉振:我非常同意苏总的观点。我想用军事上的复盘经验,来呼应一下苏总的分享。
首先,要明确复盘的目的。复盘不是为了指责或攻击某个具体的人,而是为了团队的改进。如果一个人犯了错误,那么很有可能还会有另外50个人也犯了或者可能会犯同样的错误。复盘是要防止错误,而不是为了惩罚某个具体的人。事情会发生,人会犯错,但我们需要从中学到些什么。一切都是围绕着业务,是为了提升整个团队的能力。团队永远无法完美地完成任务,但可以通过复盘来不断优化和进步。
其次,要养成复盘的文化。人都有ego,越成功的人自我意识会越强烈,这是妨碍坦诚复盘的最重要因素。成为复盘文化的一员并不容易。好的复盘文化中,所有的人都会放下自己的自我意识。没有人会担心被指出错误会没有面子,也没有人会担心指出错误后会遭到斥责。没有什么是针对个人的,重要的不是谁对了,而是什么是对的。所以好的复盘文化,是支持性的,而不是对抗性的。
还有,要讲究复盘的技巧。比如行动结束后要立即复盘,因为这时的经验是最新鲜的;要有专门的复盘室,给大家创造出一种坦率讨论的环境;复盘一定要“不记名,无等级”,进入复盘室之前,所有的人都摘下标志身份的肩章与姓名牌等,这样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公开、坦诚地讲出自己的看法;另外,复盘一定要高调结束。复盘是为了增强团队的信心,所以永远不要用消极的方式收尾。团队只有看到复盘的积极成果和令人振奋的前景,才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复盘的流程之中。
CBR:上一期的《商谈》,我们邀请了两位嘉宾聊俄乌战争,当时提到,普京坐在克里姆林宫里面,对一线的战争形势判断,可能并不准确。回到商业情景,怎么让一线的信息可以真实、不走形地传递到决策者那边?
宫玉振:最高领导者往往是最后一个知道真相的人,这是所有组织都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官僚化的组织。怎么避免?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