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如何培养孩子内驱力, 成为"自推娃"

如何培养孩子内驱力, 成为"自推娃"

公众号新闻


作者:老贾 

授权转载自“EliteMind”(gh_8bc0827ef90a)

鲁稚的阳台 编辑




01

什么决定了孩子的自驱力?
自我决定论


“我收走了他的电话, 断了网络, 表现好了三天,然后又回到了从前的状态, 不听话, 顶嘴, 不完成作业, 我就不明白, 跟他说的时候什么都懂, 为什么就是不想学习, 总想打游戏, 上网?”

这是我一个初中生来访者的妈妈的无奈, 挫折和愤怒。这个妈妈的烦恼已经不再是个例, 而是现在有孩子家庭的一种普遍问题。

父母无休无止的对孩子反复和重复性管教就象在把一块巨石努力推上山头, 手一松, 它就马上再次滚落山脚的挫败感受一样。

“我爱我的孩子, 但这种折磨到底什么时候能结束”? 这个妈妈感慨说。

为什么孩子对父母反复强调不学习, 不良行为造成的”后果“口头的理解, 不能印入到他们的大脑, 而”努力学习”, 或能够控制自己的网瘾?

为什么父母给予的各种积极奖励不能强化它们的学习动机和良好行为?都是很多家长苦苦寻找的答案, ”我们到底能做什么帮助他们, 才能成为”自推娃”?

每当我们在孩子教育的话题上谈到自驱力, 很多家长不自觉的就会联想到”学习的自驱力”。

尽管许多家长知道大多数的孩子不会上清华, 北大, 藤校, 也”明白”上名校也不是孩子成功和幸福的唯一途径, 潜意识中还是希望用“学习好”做为敲门砖去争取更好的大学, 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传统意义上的成功”。

这种想法无可厚非, 是所有家长的期望。但是如果父母因为”过度的”抓学习, 而因此而忽略了孩子其它的兴趣, 才能的发展, 有可能就得不偿失了。

上面那位家长的困惑, 虽然没有个性化的答案, 但确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所谓个性化是指孩子天生的性情不同; 父母的自我认知, 情绪管理, 视野, 对教育的理解所决定的”家庭环境和氛围”; 

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文化(比如中国和美国教育的巨大区别)等不同, 每个父母所应当采取的具体措施和育儿方法是会有所不同的。

而普遍性的育儿方式是父母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学习而提高的, 比如科学理解如何培养孩子的内驱力, 并在”行动“中真正的去实施。

父母很多时候不经意间对孩子的约束和纪律, 无论是对不良行为的惩罚, 还是对孩子进步与成绩的奖励和表扬往往都属于外驱力。

表扬和奖励的外驱力是必须的, 但是必须是”合适的, 适度的”。育娃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的外驱力慢慢吸收, 最终由量变到质变转化为”内驱力”。

由于高中阶段是升学的关键时期, 所以如果孩子能在高中阶段之前获得”内驱力”, 更有可能成为”别人家的自推娃”。



02

关于孩子的自驱力,
你需要知道什么?


在科学理解如何培养”自推娃”之前, 家长需要明白以下几点:

第一, 你的孩子”是否能”被塑造出”自驱力”? 

可以看之前的推文“孩子的自驱力哪去了? 一篇文章讲透”了解你家孩子是什么样的”性情”。

第二, 孩子”内驱力”的方向。

孩子们的”自驱力”可能与家长所希望的”学习自驱力”, 略有不同, 甚至南辕北辙, 完全相反。比如, 很多孩子都有网瘾, 打游戏”自驱力”。

所以难题在于, 如何改变, 塑造和引导孩子们形成适应时代, 文化, 现实等各种因素的“正确”的自驱力?

第三, 孩子的”自驱力”程度可能是不同的。

如果我们把自驱力的程度假定为1-100, 父母期望中, 根据自家孩子的性情等因素的可能达到的自驱力是多少, 是50, 80还是100?

大多数父母一听到”自推娃”, 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那种上清华, 北大, 藤校的“学霸型“自推。

其实不然, 根据每个孩子和家庭的不同, 哪怕达到50的自驱力, 对于很多孩子也可能是很好和可以接受的。

父母需要做的是根据自家孩子的特点和其它因素, 最大程度的发掘和塑造孩子的能力, 实现他们”最大的可能价值”。

这也意味着,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上清华, 北大和藤校。父母需要时刻提醒自己, 好的大学并不是通往”罗马”的唯一大道, 因为大学才是人生”真正的起点”, 而不是教育的”终点”。  

好大学并不是内心的幸福感的必要前提。

第四, 自驱力需要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虽然有个别的孩子”天生”就是”自推”, 但大部分的孩子的自驱力都是在一定”外驱力”, 比如家庭环境, 教育方式等条件下, 不断”培养和引导”出来的。

很多时候”外驱力”和”内驱力”是一个连续的谱系。

大家可以想想, 在孩子小的时候主要是谁提供了”外驱力”的环境? 是父母/家庭环境, 加上其它的外部因素, 比如学校教育等等。

那培养孩子的内驱力从谁开始? 

从父母。父母自己内驱力中对孩子期望, 其实就是孩子的外驱力。

培养孩子自驱力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把父母/外界的外驱力最终”质变”为孩子的自驱力, 到时父母就可以”退居二线”了。


03

如何培养和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原则是根据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认知水平, 尽早的引导激发, 引导而慢慢形成。

比如, 对小孩子, 最常见方式之一是给予奖励, 例如玩具。希望孩子将积极的结果与行为联系起来,从而将来更有可能重复这种行为, 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使用外部激励来达到目标行为是一种被称为操作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的学习过程, 它通常可以快速改变行为。

但这种行为反射有一个最大的缺点: 尽管给予奖励可以暂时增加期望的目标行为, 但这只会影响一个人的外在动机, 不会增加孩子的内在动力, 甚至会破坏孩子的内驱力。

换句话说,为本来就很有意义的活动提供外在奖励实际上会使人更不满意。外部奖励从而成为一种”去动机”,而不是增强动机, 这称为过度调整效应(Over justification)。

第一步, 从小到大, 外驱力向内驱力的转换

自驱力的培养应该是尽早开始, 在发现和培养孩子兴趣的基础上, 逐渐把外驱力转化为内驱力。

很多家长给孩子抱各种课外班和兴趣班, 即是社会教育大环境压力下的“不得已”, 也可能是根据父母自己认为”有用和重要的”课外活动, 而并不一定是孩子一开始就自己想参加的。

很多父母会说了, “孩子哪里知道哪个有用, 哪个没用”?

没错, 当一个父母基于”现实和功利主义”而让孩子做一件事情时, 往往会忽视孩子还没有成熟的认知能力, 和他们”爱玩的天性”。

合适的方法是在培养孩子广泛而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 以及方向的选择和尝试中, 找到他们有兴趣的活动, 然后集中一两个兴趣深度发展。

当然在这里我们既要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孩子自身”兴趣”的成熟度, 完全尊重孩子的“哪怕不成熟的兴趣”, 也要避免父母完全按照自己”出于现实考虑”, 过于功利而不尊重孩子喜好的强迫参与。 


第二, 兴趣是自驱力的基础和决定因素

让孩子自主选择一个让他们感兴趣的一件事, 并在没有附带条件的情况下纯粹享受追求兴趣的过程, 内驱力才能存在和发挥作用。

有没有天生就愿意学习的学生? 可能有, 但肯定不是多数。孩子的兴趣是什么? 是玩, 各种各样的玩, 包括打游戏, 社交媒体等等, 而不是学习。

孩子对学习的”热爱”, 是注定需要培养的, 而这种“对学习的热爱”是建立在自我决定论的三要素基础上的。

在刚刚踏上”人生起跑线”小学, 是孩子对自我是”好学生”, ”一般学生”或者”差等生” 定位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 父母辅导, 课外班的作用是通过外驱力增强孩子的”胜任感”, 也就是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肯定。

当孩子学习有了”胜任感”, 就会有”动力”去学更多。

如果孩子没有“足够”的兴趣学习, 在已经尽力, 并已经达到中上等水平的前提下, 父母还是不满意, 各种督促, 外部的奖励希望孩子能考的更好时, 短期可能的进步可能会引起长期内驱力的降低。

所以, 根据每个孩子具体的情况, 父母在培养孩子兴趣时需采取不同的策略。

最近听过一个真实案例: 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考上了哈佛大学, 大学第二年突然改变主意, 放弃专业和学校非要改行去学电影。

父母非常沮丧, 但也无力阻挡孩子的决定。

我们无从判断和预测这个孩子的选择是否会带来一个满意和”成功”的人生,但是可以想象的是, 当初他学业的优秀, 学校和专业的选择, 可能并不是决定与他自身内驱力, 而是去满足”父母的理想和期望”。

反过来想,  这个孩子的选择一定是错的吗? 当然不一定, 也许他会在电影事业中取得巨大成功。无论如何, 他选择了一条真正喜欢的"道路"。


第三, 学会如何面对失败, 接受适度的挑战

对于孩子的学习和参加的活动, 兴趣班的强度选择, 应该既不让他们感到非常困难, 又不能太容易完成。

给他们以耐心, 时间和空间"犯错误", 充分发挥他们的极限去完成一个任务。

根据孩子的年龄, 父母在有必要时, 可以提供”最少的”帮助, 而不是完全“替”他们“完成作业”。

这种带有最大限度”自主完成”的过程会曾强他们的胜任感和自主感而最终增强内驱力。

与打游戏的”通关“一样, 兴趣爱好, 或学习, 需要让他们总是感觉到”我能行”, 孩子们才会有信心, 和产生更多的兴趣去继续挑战”下一高度的难关”。

给孩子创造一个容易与难的比例在8:2, 7:3或6:4的环境, 既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成就感”, 也会增加他们的内在动力追求”更高的挑战”。  


第四, 必须和适度的鼓励

在达到某种特定目标或任务基础上获得”货真价实”的奖励,增强自信心和胜任感。在美国上学的孩子父母都知道, 很多孩子参与了一项活动, 或在学期期末, 都会收到各种各样的奖励和证书。

有时不代表孩子表现多优秀, 而是美国以兴趣和鼓励为理念的教育中对孩子”参与”和“尽最大努力取的成绩”的一种鼓励。

有些人认为, 美国式的”过度奖励”, 是否会让孩子觉得”成功”如此容易, 而失去了锻炼那些在完成学业走进真实社会中需要面对现实困难, 失败和挑战的能力? 

过度和不切实际的奖励只会培养“空洞的自大"。

那么各位父母我们到底如何去做, 如何去表扬孩子?

父母要表扬的是孩子们的”努力过程”, 而不是某种人格特质和其它比如家庭条件富裕, 经济社会地位优越等带给他们的”隐形特殊待遇”。

当孩子拿着有进步, 优异的成绩单, 或者获得比赛名次时, 父母可以说:“你的努力和投入终于有所回报”, 而不是说”你太聪明了”。

后者属于外驱力, 强调的是孩子所取得成绩来自于与他人”非自身能力, 努力”的比较。

长期被”引导”, 重视”努力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的孩子, 在以后的漫长人生面对挑战困难时, 才更有可能选择继续坚持而不是放弃。

你是否会常听到周围的朋友说”我家孩子不笨, 就是不好好学习”。

对于大多数智力在正常范围内的孩子来说, 自驱力, 而不是智商, 才是决定孩子能否成功和幸福的关键因素。

父母可以谈论由于自己的内在动力而实现目标的经历,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故事”会在孩子的潜意识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时比直接给予奖励效果更好。

第五, 将大目标分解成小步, 将长期目标量化为短期目标

无论你的目标有多远大, 听起来有多么宏伟, 都需要一步步实现。常见的现象是, 很多人一开始就多头并进, 想一口吃个胖子, 而很快失去耐心, 最终在压力下放弃。

一步一个脚印意味着你必须将短期的目标简化, 优先化, 从而避免过度分心, 并在压力和不确定性面前保持专注力。

缩窄了宽度, 才能让你的思考和行动变得有深度和富有创造力, 并在挑战中成长。阶段性的”成功”才能增加你的信心, 是继续前进的动力。

玩过游戏的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考虑的并不是最终的结果, 或那些“开放式, 永远没有的结局”, 而是集中精力在当前的游戏中。

他们通关的喜悦, 骄傲和信心所引起的大脑多巴胺的释放是他们”成瘾”的”原动力”。这是成功人士的普遍习惯,并且可以很好地实现更大的目标。

 因此, 无论父母对孩子有多辉煌的长远期望, 都必须学会接受和鼓励孩子”蜗牛速度”的小小进步。


第六, 教会孩子学会管理他们的期望

当你度过初始的兴奋和激情后, 会不时碰到达不到预期的进度, 或遇到各种挫折和障碍, 这个时候的沮丧很有可能是你最终迈向放弃的第一步。

因为随着各种挫折的堆积, 挫败感会变绝望感, 你大脑中不断评估风险的判断力可能会不断提醒自己:“这个目标可能是无法实现的”。

它更像是一个提供规避风险机制的自我保护能力, 去考虑那些可能但不一定发生的负面结果。

这个时候保持动力最好的方法是把自己的情绪和认知分开, 接受挫折给我们带来不可避免的压力和情绪动荡, 并做出理性合理的认知决定, 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力。 

父母需要在情绪和认知两方面引导孩子如何做出合理的决定。

在情绪上, 父母需要提供”无条件“的”爱和支持”。当孩子情绪稳定下来时, 父母可以采用开放式, 尊重式的交流, 在“理性和认知”层面与孩子讨论各种”可能的结果”, 包括可能的挫折和失败。

孩子学会的是如何平衡情绪中失败后的挫败感和成功之后的喜悦感, 以及在理性, 认知层面上对可能预期的管理。 

第七, 教会孩子学会感恩

追求大目标时,很容易发现和暴露自己的缺点,而忽视对自己优点和取得成绩的认可。这种消极情绪会扼杀自我激励。

因此, 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认可, 肯定和感恩。一个知道感恩的孩子, 长大后会有更强的”幸福感”而活出积极的人生。 


第八, 伙伴与团队的力量, 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朋友圈

父母需要理解和接受的是,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 朋友之间的影响会逐渐超越父母的影响力。

如果可能, 帮助孩子找到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朋友一起。

他们可以互相帮助, 提供正面反馈和鼓励,度过挑战和困难, 而产生胜任力和归属感。那些拥有朋友, 能够获得团队力量的孩子, 更容易成功。

第九,  教会孩子学会寻求帮助-并提供帮助

一个有内驱力的孩子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 不可能一帆风顺, 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失败。

在他们决定是爬起重来, 继续努力最终取得的成功还是选择放弃的关键时刻, 是否能够获得帮助, 鼓励和支持将是决定因素。

一句鼓励的话, 一个带有爱心的举动, 和朋友无条件的支持, 会给深陷挣扎的孩子带来新的希望和动力。

参考资料:
Help your child develop cognitive hardiness: 5 tips for encouraging intrinsic motivation.
Self Motivation: Staying motivated to reach your goals.

作者:老贾,美国马里兰州精神科医生, 教育和心理健康科普作者。主要关注和科普科学育儿,亲子关系,孩子青春期成长,升学教育,以及关注自我成长和智慧人生。

▍往期回顾
儿子,妈妈不希望你成为暖男
中国式羞辱培养的“完美孩子”, 一辈子都体会不到幸福
美国最新研究:那些优秀的孩子, 他们父母有24个共同点
德鲁克:七段人生经历,讲述如何突破自我
孩子叛逆其实是好的开始



看更多文章

请点击下方名片加关注 

加入家庭教育交流群
请加微信 milan-2126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教育的至高境界,是唤醒孩子的内驱力,方法超简单高压社会,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情绪控制力?不妨来看它!“清华妈妈”语录火了,但我劝你别学!这几句话一秒毁掉孩子学习内驱力京沪鸡娃圈都在追的“网红老师”,让孩子内驱力爆棚,方法拿去就能用盼着二十大赶紧开,但会有变数吗?危险警告!7000亿资金大"逃亡"?美股抛售潮来袭,20000亿"子弹"已撤退!日本"黑天鹅"突袭,影响多大?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如何培养孩子?育儿之道,就在生活点滴小事中!不要弄丢孩子的“朋友圈”,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养育私教课老人面对的难题:吃饭还是吃药?如何成为终极赢家?什么样的投资可世代相传?去"拥抱"TA吧!巴菲特曾多次推荐,究竟有何"魔力"?美国给蒋介石国民党军多少援助外省少女与世界 《悠悠岁月》(2)厨房和厨艺,我喜欢的美食如何培养出情商高、性格好的孩子?14个很有用的方法与技巧,转给家长"浮盈"变"实盈"!基金11月分红很"壕",环比暴增100%,这些产品最给力从卷都到梦都,深圳内驱力从何而来?郝景芳&王立铭邀你收听”阅读写作、科学启蒙、内驱力培养和亲子沟通讲座“啦如何培养孩子内驱力, 成为"自推娃"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德邦证券董事长金华龙:金融机构应融合"市场性",坚守"人民性",提升"专业性"如何培养自己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 | 荐号周六读书日l衔接课本,培养孩子阅读兴趣,解决孩子写作难题医药股进入"十字路口"?这些医药基金已"突围",港股成"中流砥柱",顶流再发声绝了!不用催不用吼,六招方法唤醒孩子的内驱力,教育的至高境界...孩子学习内驱力爆棚,从父母的4次退出开始6个数学宝藏网站推荐!激发小初孩子学习的内驱力!低价开团丨给孩子的财商日历,用365天培养孩子的财商,超级实用医药基金涨超30%!​顶流"消失","宝藏"基金经理现身!"吃药"大周期行情开启?孩子磨蹭爱拖拉?我用这3大方法,培养孩子成为时间管理高手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