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官方公布的失业率口径都是“城镇登记失业率”。顾名思义,在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失业登记之后,才能计入失业人口。不包括非农业人口,也就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群体,即使失业也不算在内。由此得出的失业率,常年维持在4%上下,仅以极小幅度波动,缺乏参考价值。2018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的预期目标。当年,国家统计局开始正式发布“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由此,失业人员的标准开始与国际接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② 没有工作(调查周内为取得报酬工作不超过1小时);
此后,2019年两会的预期目标是“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今年的目标是“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我们无法确定,这句话的意思是“全年始终控制在5.5%以内”——这更匹配GDP增速5.5%的目标,还是“全年平均控制在5.5%以内”——这更容易达成。几天前,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6.1%。这是该指标发布以来的次高值,仅低于2020年2月的6.2%。我国的失业率数据没有剔除季节因素。因此几乎每年2月,都会出现当年失业率的峰值。这也很好理解,很多短期工作在春节前结算,又会在春节后重启。在经济学中,这称为“季节性失业”,不是什么大问题。2020年2月,季节因素叠加突发疫情,将失业率推到了最高点。而后,春节过去,疫情缓和,失业率回落。扛过一个月,无论对于雇主还是雇员,都不算难。全国失业率,从2021年10月4.9%的次低点一路攀升,跨过今年2月后仍未止步,一直升至6.1%,在习惯中被称为“金三银四”的日子里。可以说最近半年,我们眼看着情况一天天糟糕——这是疫情的第三年,不是说扛就能扛过的了。4月,全国31个大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自治区首府,不含港澳台)城镇调查失业率高达6.7%。即便是在2020年,这个数字也不曾突破6%。深圳、长春、上海、北京……疫情多点暴发,有些城市速战速决,有些城市久久不能平息,这背后是千万人的生计。如果按照本地户籍人口、外来户籍人口区分失业率,不难看出,受伤最重的是“外地人”。这项分类数据从2021年开始发布,在当年下半年,外来户籍人口的失业率始终低于本地户籍人口。因为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务工经商,背井离乡为谋生,找不到工作不如回家。然而,2022年2月开始,外来户籍人口失业率开始飙升。他们来到大城市,他们找不到工作,他们被“静态管理”,回不了家。前两天,有一篇《谢谢你们来过上海!》小范围刷屏。讲的是一群媒体人,5月20日带着方便面、火腿肠和热水,来到上海虹桥火车站外,给“滞留者”们送饭。
可能最吓人的数据是青年失业率。4月,全国16—24岁人口失业率达到18.2%。
这项指标历来偏高,无论中外。毕竟有很多家庭,不需要16—24岁的子女当家。
这组数据也有季节性,每年7月毕业季,都会出现当年的峰值。
根据教育部预计,2022年将有1076万高校毕业生,规模和增量都创下历史新高。
在5月18日举办的“中国与西方:全球经济的新观察、思辨与应对”研讨会上,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说到:我记得几年前跟我的同事们为G20研究就业问题时,看到欧洲和一些新兴经济体的数据,年轻人失业率达到20%,我当时就觉得这太难以想象了,这是面临多么巨大的压力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现在中国也到了这个水平。
到疫情最为猛烈的时候,失业率一度达到14.7%,这是自1930年代大萧条以来的最高值。
今年4月,美国的失业率仅为3.6%,已经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欧盟,在疫情前的失业率为6.7%,疫情中的峰值为7.8%,今年3月达到6.2%,甚至低于疫情前的水平。
如今,福利国家众多、失业率一贯偏高的欧盟,数字已经接近中国。
16—24岁人口失业率有着类似趋势,我们直接比较最新数据。
2020年财年,美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达到15%,2021财年达到12%。
当时国内媒体也有报道,其中不乏看衰美元、看衰美国之论。
这种操作当然是有代价的,其一就是美国的通胀率创下近40年新高。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三者本来就难以同时达成。
今年4月,联邦财政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近一倍。月度预算盈余达到3080亿美元,创下了有记录以来的最大月度盈余纪录。
彭博经济研究的一份报告预测,2022年美国GDP增速,或许将自1976年以来首次超过中国。
那么在“动态清零”之外,是不是还需要做一些什么?不是说大水漫灌,而是说匹配此刻的疫情与经济状况。
《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说:恢复市场信心,需要拿出震撼弹级别的措施来。
政府也在这样做。5月7日,北京召开了全国稳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5月18日,李克强总理在云南主持召开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座谈会,全国12个省政府的负责人与会,其中GDP总量排在前十的省份都到了。
我们认同“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另一方面,十九大报告中也曾说过: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本文讲到了很多宏观数字,但撰写文章时,小巴也看到了很多微观现实,例如58同城上的失业笔记。最终,文中没有呈现这一部分,是希望留给评论区,欢迎各位讲出自己的/自己看到的故事。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 主编 | 郑媛眉 | 图源 | VCG今天(5月23日)晚上8点,吴晓波频道视频号直播间,瑞·达利欧与吴晓波将围绕“穿越不确定性风暴”这一主题开展深入对话,共同探讨“危机应对”“人生周期”“行业发展”“个人精进”等重要话题。欢迎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