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后接下来的几年,我们回不到从前?
而新冠肺炎就不一样了,既严重威胁全世界人的人身安全、又让全世界经济陷入了萧条。2020-2022年,注定会被载入史册。那么,新冠肺炎究竟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以及,新冠肺炎后,生活真的会“大开倒车”?
来自美国芝加哥的评论员Lynn Sweet用了一长篇文章、结合自己的所见所思,来对这两个疑问,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近百年来能和新冠肺炎相提并论的灾难,只有1929年开始的世界大萧条。
在1929年~1933年之间,世界各国经济出现了极大衰退,美国首当其冲:从华尔街股灾开始,席卷全世界。在最严重的美国,四分之一人因此失业……
但在新冠肺炎面前,连这次大衰退,都有可能只是“小巫见大巫”。Lynn在文章中比较悲观地表示:我非常相信的一点是,在新冠肺炎疫苗问世前,全世界人都不可能无忧无虑地生活。
“在没有疫苗时,我不认为大家能再聚集在电影院里、再一起看球、再一起结伴外出、甚至握手、甚至去吃顿饭……”。
“妈妈经常讲述1929的事,没想到我也经历了一次”
Lynn的母亲生前经常和他讲述1929~1933年时的经历。当时,为了养家糊口,已经失业的她不得不风雨无阻地在芝加哥街头卖报纸,才能勉强换来食物,吃饱肚子。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大萧条后,世界又迎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20、30甚至40年时间里,都没有恢复到1929年之前的繁荣。在Lynn看来,新冠肺炎的威力虽然不会持续这么久,但至少短期内,生活一定比2019年时要糟糕。
新冠肺炎,不仅改变了世界,还被迫让所有人改变了很多生活方式:学习的方式不一样了、工作的方式不一样了、沟通的方式不一样了、甚至购物和买菜的方式都不一样了。
在新冠肺炎前,世界虽然也进入了信息时代,但还“信息的不够彻底”。在疫情期间,传统的面对面交流遭到了史无前例地冲击,被迫改变,比如从传统的大班上课,变为了现在的集体网课。
都说人是社交动物,一定要出去和人一起沟通、交流,但如今,人和人之间不得不面对“咫尺天涯”的局面,让社交爱好者很无奈,但却不得不接受。这样的转变,是进步还是退步?这就只能靠时间来检验了。
逐步解封?但大家的心态已经变了
在很多国家,因为疫情峰值已过,已经开始逐步解封,比如德国、意大利、美国、中国。但问题是,即便解封了,但人们的心态已经变了,而且就像开篇说的,在有疫苗之前,这个心态是不会变的。
比如,餐厅可以堂食,但当你看到餐厅里空空如也时,不会愿意当第一个进去堂食“冒风险”的人。即便你选择堂食,当看到服务人员没有戴口罩手套时,甚至会说“那我走了,不吃了。”
人与人之间需要信任,但在传播如此迅速的病毒面前,人和人之间连最基本的信任都不能有了: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病毒,你也不相信我说的“我一定没有病毒” —— 这个隔阂,会长期存在,影响深远。
更可怕的是,朋友之间曾经坚不可摧的友情,也会因为疫情而发生变化。假设你的朋友在疫情期间还是会外出,宅不住,那么即便疫情过后,他约你出门时……
即便他是你非常好的朋友,你也会想“他一直在外面跑,会不会是无症状感染者啊?如果我和他一起出去,会不会被感染啊?”友情诚可贵,但新冠肺炎会让友情淡化,令人徒叹奈何。
中老年人,会是“双重受害者”
疫情期间,包括疫情后,中老年人都会是受害者。为什么这么说?就病毒本身而言,对中老年人的威胁是最大的,死亡病例几乎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即便不再被病毒折磨,中老年人也面临另一个“折磨”:信息时代的加速发展将会冲击传统行业。购物方式、点餐方式、开会方式、甚至旅行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云端操作。”
那么,对新技术、对科技、对App比较不敏感,不太会使用各类软件的中老年人,要被迫“返老还童”去适应时代。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疫情期间,已经有一些公司老板觉得“自己适应能力不如年轻人”。比如,当年轻人很快就学会用Zoom开视频会议时,中老年老板还“懵圈”,只好让员工教自己使用这些新技术。
传统行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法恢复元气
最后来说说行业,因为人们心态的变化,即便在各大城市解封后大家还会认为“并不安全”,那么一些曾经红红火火的传统行业,面临的困难还会持续,甚至会一蹶不振。
比如旅游业,因为旅游不是100%的生活必需品,地位不能和去超市买菜相比,而且又是一个集体项目,所以谨慎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愿意报旅行团,最多只是自己自驾;
比如餐饮业,虽然外卖不受影响,但一些承办大型宴会的大酒店就很受伤了:本身维护成本就高,外加现在大家不愿聚在一起吃饭,生意会大打折扣。
绝大部分行业,都会因为疫情的冲击而变得不景气。当这一切发生后,那么,另一次1929年的大萧条已经不可避免……所以,即便我们再乐观,也不得不面对“接下来的几年,生活回不到从前”的现实。
文章转自Westmar房地产,搜索[Westmar房地产]即可关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