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还需要断舍离吗?重建生活从家居整理开始
25.05.2022
本文字数:2307,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导读:疫情使人们暂别物质丰裕、时不时需要“断舍离”的局面,在物资相对短缺中建立家庭生活新常态。
作者 | 第一财经 佟鑫
长时间的居家封控打破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一方面,家庭物资消耗与以往节奏不同,需要新的计划;另一方面,以团购为主的消费方式本身存在一些缺点。
比如,团购物资的类别有限,单一品种的量却较大,往往要整箱、整袋购买。如果家庭储存空间不足,吃得没那么快,或者冰箱“有压力”,不想浪费的人心理上也会很有压力。
▲近期上海团购物资往往要整箱整袋购买 摄影记者/任玉明
上海地区的食材网购受到运力等因素限制,单一订单起售价格往往较高。如果消费者想要买到类别丰富的商品,免不了要多买些,这将进一步对储存空间提出要求,也可能造成更多浪费,构成一种令人不适的循环。
疫情使人们暂别物质丰裕、时不时需要“断舍离”的局面,在物资相对短缺中建立家庭生活新常态。为了保护好来之不易的物资,也为长期居家的家人腾出生活空间等,家庭整理术再次受到关注。
整理术的再流行
10年前,译林出版社推出近藤麻理惠《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一书的简体中文版,这位日本家居整理达人的收纳经验和精神开始在中国传播。
如今,收纳成为时尚,包括优衣库在内的诸多快消品牌向消费者传达着循环利用的生活方式。家居整理服务形成新产业,“整理收纳师”于2021年被人社部认可为新职业。据央视报道,家居整理服务收费可达每小时150元或每平方米800元。
▲小红书上网友分享的整理术。图源小红书截图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至今仍高居豆瓣网热门家居图书榜单第二名,以这本书为代表的生活实用技能书籍,以及关于该类型知识的各类网络视频节目,在本次疫情期间都受到了很多关注。展望疫情后恢复阶段的生活,家居整理的价值会进一步提升。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日]近藤麻理惠 著
文化研究学者、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赵李娜副教授曾对家居整理术在中国城市中的传播及其所代表的“生活革命”新趋势进行广泛的观察研究与理论思考。
上海的城市化进程在国内较早开始,开埠以来,西方现代生活方式传入较多,融入到上海人的生活当中。多年来,由于人均居住面积等资源相对有限,居民逐渐形成了“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生活智慧,有对家庭空间和物品有序整理收纳的传统。这种习俗和作风,对今对封控在家的上海居民来说,可以说是一种文化财富。
赵李娜告诉第一财经,整理可能会成为人们收拾心情、平静下来的一个治愈性手段。“平常大家都有即时消费的习惯,疫情期间主要靠团购,家里面的东西会越积越多。为了清洁卫生,整理、打扫会比较勤。家务有序,人的心情也会变好。人对环境有一种适应能力,疫情居家时间长了,沉浸下来之后,家居整理的时间也多了,一部分人会重新看待家庭空间。”
“可能每个家里都有一个不爱收拾的人,也一定有一个爱收拾的人。在城市生活中,主流的双职工家庭都受到欧美生活趋势的一些影响,以买一周的食材为主。网上有一些家居博主,展示了沉浸式整理、沉浸式清洁等生活方式,教大家把一周的食材系统性整理分装,储存到冰箱里。每一位主妇都有这样一套整理经,在疫情期间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重塑消费习惯,聚焦家庭情感
家居整理收纳与消费之间,有一种递进的关系。更好地解决家庭空间整理问题,会对未来的消费恢复形成支撑。
赵李娜认为,物资短缺的记忆会在人们脑海中会形成一段时间的影响,从而改变人们的消费倾向。疫情结束后,短时期可能会有一波“报复性消费”,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的消费节奏。
“有的人淘宝购物车早就满了。想为下学期要上学的子女买学习用品,为自己换季置装,更新疫情期间频繁使用的家用物品;重新规划家庭空间,为了将来更好地储物,买新的收纳用品;旅游也是一种消费,很多人可能会想出去看看。”
可以预见的是,在一段时间内,随着生产生活秩序分步骤恢复,“欲望延迟满足”的情况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团购的东西吃不完可能坏,想吃的东西无法很快买到,这种资源相对匮乏、不能随心所欲的状态,还在考验着人们的生活智慧。
居民田小姐告诉第一财经,除了参与团购,她每天也会搜索叮咚、美团等平台上有没有临时上线开业的店铺,希望能买到一些少见的食品。虽然惊喜常有,但很不稳定。“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按自己想要的分量,如今是一种奢侈。”田小姐有些感慨地说。
家居建材店可能卖蔬菜,网红西餐厅可能卖饼干。想买到甜椒这样不太主流的蔬菜,要花不少时间碰运气。一些居民每天上网“打猎”式地采买稀见物资,也是当前比较多见的生活新现象。这些行为的目的,都是希望让生活的拼图相对完整,更像以前过惯了的日子,可以使人有种更安心的感觉。
赵李娜认为,疫情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很广,值得做更深远的观察。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深入,现代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变。当代民俗学开始逐渐关注“生活革命”,关注在城市化、高科技、高消费等的冲击下,传统民俗事象和生活方式消失、新兴生活方式兴起的进程。
疫情作为一个最新的冲击性元素,也会促使人们作出很多反应。
赵李娜谈到,“这次疫情之后,可能有人想赶快把在家里积聚得很满的精力倾注到职场上,投入到工作中。有人会很爱办公室,喜欢职场的人际交往方式,以前工作中的疲惫感都不见了。但同时也会有人选择慢生活,去做‘断舍离’。”
她还指出,人们向家庭生活回归,家人之间的联系更紧密,这种由疫情封控客观促进的“情感联结”是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在大都市生活原子化的趋势下,这次疫情使核心家庭内部的连接、使家族之间的连接都变得紧密。共同居住的人生活关联更深,甚至会有冲突,但也会互相理解,进一步融合。”
【推荐阅读】
谁将参加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他、他还是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