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高效能产品经理的七个建议
本人曾做过5年大数据研发,也做了近5年大数据/数仓产品,目前在阿里云数据库团队负责云原生实时湖仓AnalyticDB MySQL版的产品规划、产品设计、产品上市等相关工作。
《主动主动再主动》
第一印象很重要,
时间管理有技巧。
日常思考定方向,
面对争论不要慌。
好的事迹被看见,
第一印象&时间管理
1、第一印象很重要:乐观(心态)、靠谱(做事)、深度(思考)
乐观(心态):最重要的是心态,乐观地看待「不易推动的事」和「不太聊得来的人」,凡事不顺是正常的,顺是运气好。
举例:产品经理收到一个项目需求,如果立马找研发排期,通常研发都是以各种理由拒绝的。初级产品经理可能会因此觉得比较受挫,甚至形成「研发难搞」的心态。我觉得产品经理要乐观地看待“拒绝”,同时优化自己的工作方式,比如:按一定周期召开正式的需求排期会,减少临时需求对研发的打扰;需求必须进行深度分析,一方面更好地判断需求是否要接纳,另一方面也是让研发看到产品经理不只是个“路由器”,是真的投入时间在分析。
靠谱(做事):事事有反馈是最基本的,事事要闭环是努力要做到的,先从做好身边每一件小事开始。
我先举个小例子:老板找你帮忙定个会议和会议室,这次你保质保量完成了。如果找你十次呢,你能不能保证十次都保质保量完成? 举例:研发找产品经理一起配合上线一个涉及到定价的新功能,需要产品经理在定价系统上配置定价模块,产品经理配置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定价系统“非预期”的问题,把问题反馈给了定价系统owner,然后就不管了。到了真正需要发布的时候,发现定价还没配置完,这就是典型的,不以目标为导向的“不靠谱”。
深度(思考):产品经理的规划,会影响研发未来几个月的人力投入,规划要经得起推敲。经常经不起推敲的产品经理,是很难被信任的。
举例:很多产品经理不是不想深度思考,是不知道怎么深度。建议通过user story来辅助深度思考,去思考用户使用产品的步骤,思考达成「目标结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分支。同时,多用why-what-how去强化自己思考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2、时间管理有技巧:基于日历的提前规划
时间颗粒度:定义好聚焦做一件事情的时长,比如:30分钟/1小时。职场初期,可能需要相对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一个会议/事项,随着工作效率的提升,30分钟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时间颗粒度。(据说:王健林是15min,比尔盖茨是5min)
用好日历:日历中,不仅可以book会议,还可以book待办事项
多人参与的会议:通过日历,提前一周规划好会议,提前一周往往可以减少很多协调研发时间和会议室的开销。
独自思考的事项:在日历中book待办事项的好处是,可以提前按照优先级规划一周工作,到什么时间点就做什么事。类似于学生时代的课程表,没有同学会因为课间休息10min没有做完某件事情,影响下一节课的开始。
适当offline:最容易吞噬时间的,我认为是回复即时消息(IM),因为它会让时间非常碎片化。我始终认为,急事电话,非急事才IM消息。在一个时间颗粒度内,可以不处理IM消息,把处理IM消息的时间集中化(比如:每个小时的最后5分钟)。
提前准备,不要被动:只有真正把时间握在自己手里,才能最高效地进行安排。在相对空闲的时候,提前准备别人需要你给予的材料/协助,
举例:按周期提前梳理/更新产品上市GTM材料,不要被销售问到了,临时准备;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总结成FAQ,再次被问到时只需要发个文档即可。
思考&观点
3、日常思考定方向:心中装事,手中握笔
心中装事:最好的思考,是在没有思考的时候(吃饭、散步、发呆)。越是放松的状态,越能思考出正确的方向。思考在生活,落地在工作。
手中握笔: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开会/交流/思考,都要及时记录,一方面是为了不miss信息,一方面写也是总结思考的过程。好的规划,都源自日常的点滴记录。
4、面对争论不要慌:不要快速妥协,也不要过分坚持
不要快速妥协:一方面是为了校验你是否深度思考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多轮观点碰撞中,产出更优观点。
不要过分坚持:讨论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谁的观点对,是为了形成「最佳观点」,不要为了赢而赢。
研发关系
5、好的事迹被看见:你身上有光,我抓给你看
6、你我终是同路人:不打不相识,但没有永远的敌人
主动性
7、主动主动再主动
荐书时间
第一本《启示录:如何创建用户喜爱的产品》
第二本《定位》
第三本《金字塔原理》
第四本《亚马逊逆向工作法》
招聘:
事件总线EB产品评测征集令发布!
写下你的使用体验,就有机会获得猫王复古音箱、520元云原生通用代金券、云小宝帆布包、30元猫超卡等多重好礼!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