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越南的政治变化?
1969年,越南的国父“胡志明”逝世,接任他的,是二号人物黎笋。
虽然在胡志明生前黎笋对其一直毕恭毕敬,言听计从,但由于担忧黎笋会成为第二个赫鲁晓夫,否定自己的路线。胡志明在指定黎笋为自己继承人的同时,还安排了两个人作为制衡,一个是范文同,一个是邓春区。这个邓春区给自己取了另外一个名字——长征,这是因为他非常仰慕中国红军长征的历史。在胡志明死后,黎笋、范文同、邓春区(长征)分别成为越南的总书记、总理、国会主席。
黎笋这个人,对权力有很强的迷恋,他上台后,掀起了“反左倾”运动,以此来打击长征的威信。从本质来看,黎笋和长征在治国和外交理念上有着根本区别。黎笋主张搞计划经济,强调反中亲苏。长征则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发展商品经济,希望和中国搞好关系。最终黎笋的路线占了上风,越南开始了军事扩张的进程。
80年代末期,越南依托苏联的支持,对老挝和柬埔寨发动入侵,并侵占我国在南海的岛礁。黎笋此举,不仅是想扩张领土,统一印度支那,也是想借此提高自身威望,进一步掌控权力。面对越南的挑衅,中国最终忍无可忍,发动对越自卫反击战,粉碎了越南的“称霸”迷梦。
受此打击,黎笋权威受到削弱,最终他于1986年去世。作为党内二号人物,一直被打压的长征接替了总书记的位置。他上台后,决定效仿中国推行改革开放,但他此时年事已高,对治国力不从心。因此他选择提拔年轻人,让之前在南方搞过改革实验的阮文灵成为越南一把手。
1986年,越共六大召开,在长征的推动下,越共高层实现了“大换血”,之前的鹰派大多退出政治局,新进入的基本都是革新派。特别是阮文灵被火箭式提拔,被选为越共中央总书记。
1986年,越南实行“革新开放”,首次承认市场机制的作用,并允许多种成分商品经济的存在。
1988年,越南向农民发放土地证,全面推行家庭承包制。自此之后,越南稻米产量大幅增长,从一个吃不饱饭的国家成为稻米出口国。
不仅如此,越南还主动缓和与中美的关系,实现中越关系正常化的同时,也打开了与西方国家通商的大门,外资大量涌入。
不仅在经济上有所改革,越南也进一步完善政治体制。
1991年,越共七大召开,确立了“四驾马车”的体制,即越共总书记、总理、国家主席、国会主席分属不同人,这样是为了更好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
越南人口分布:
但越南政治过去一直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维持南北政治平衡。通常而言,越共总书记由北方人担任,负责党务和意识形态;越南总理由南方人担任,负责经济建设;国家主席则由中部地区人担任,更多是象征作用。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越南南北差异非常大,北方是政治中心,掌控了军队;南方是经济中心,人口占全60%,GDP则占全国2/3。越南最发达的胡志明市,经济总量占全国30%,现代化程度很高,市民向往精致的小资生活,对北方人很是看不起。
不仅如此,历史上北越长期受中华文化影响,农业经济发达,更强调集体主义。南越长期被法国殖民,港口密集,生活较为西化,与欧美贸易往来很密切。越南革新开放后,南越凭借市场经济意识发展得更好,一跃成为东南亚制造业重要基地。正因如此,北越人觉得南越人是暴发户,南越人则觉得北越人僵化保守。
自90年代之后的很长时间里,越南政坛一直存在“南方派”和“北方派”的斗争。南方派主张向西方看齐,发展外贸经济,推行私有化,在政治上推行直接选举和三权分立,在外交上亲美反中。北方派则强调国营经济的重要性,更看重稳定,主张统一领导,反对全盘西化,在外交上跟中国走得更近。
越南前总理阮晋勇:
2006年,阮晋勇成为越南新一届总理。作为南方改革派代表,他刚一上台就获得了空前支持,拥有了罢免副部长级别官员的权力,成为越南实质上的一号人物。阮晋勇长期主持越南经济工作,并担任过越南央行行长,上任后就表态要全力发展经济,在他的推动下,越南与美国进一步缓和关系,于2007年加入WTO,出口贸易飞速发展。
作为南方派的阮晋勇一上台就大刀阔斧推行政策,先是引入“差额选举”,然后又试图搞“官员财产公示”,甚至试图在越南搞“直选”。这种激进的作风引起了其它高层不满,党内斗争白热化。他就任期间,越南网络上充斥着要求推行“西式民主”的言论,越共的权威被不断削弱,越南一度面临颜色革命风险。
在外交上,南方派主张与美国走近,为此不惜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闹翻。2014年,越南爆发大规模反华游行,大量中资企业遭遇袭击,其背后推手疑似跟南方派有关。2016年,越南成为TPP成员国,亲美反华意图更加明显。
虽然在阮晋勇执政时期,越南市场化程度明显提升,招商引资力度提升,经济也取得一定增长。但其用人方面却显现出任人唯亲的迹象,在拜金主义的驱使下,越南官员极其腐败。电力、银行、电信、基建领域成为腐败重灾区,越南修建的高速公路里面,有很多都是豆腐渣工程,几乎一半的经费都被官员贪污。国民对此产生大量怨气。
不仅如此,阮晋勇上台不久后便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在美联储货币宽松背景下,热钱大量涌入,通胀急剧上升。由于物价飞涨,老百姓手里的钞票日益贬值。而且越南贫富差距也快速扩大,不仅存在阶级分化,也存在地域分化,富人的钱包一天比一天更鼓,农民和工人的权益则受到严重侵害。
越共总书记阮富仲:
2011年,阮富仲被选为越共总书记,出身农民家庭的他对腐败异常痛恨,上台之后就掀起了反腐败的新风,其目标直指以阮晋勇为首的利益集团。2012年,阮晋勇的亲信被指控非法经营,随后被判处20年的监禁。这使阮晋勇本人也受到波及,他被迫站出来公开道歉,民望大跌。相比之下,阮富仲则因为反腐有力,在党内和民间获得众多支持。
2012年的越共六中全会上,阮晋勇遭到非点名式批评。虽然勉强保住总理职位,但其权力遭到进一步削弱。
到了2016年,在经过国会投票后,阮晋勇被免去总理职务,并退出了政治局委员序列。作为交易,阮晋勇的三个亲信:陈大光、阮氏金银、阮春福分别接任国家主席、国会主席、总理的职务。阮晋勇的两个儿子也得到提拔。越南政坛继续维持南方派和北方派之间微妙的平衡。
越共十二大选出来的“四驾马车”:
按理来说北方派的阮富仲虽然担任总书记,但“四驾马车”中的其它三驾都是南方派阮晋勇的人,按理来说北方派处于劣势。不过越南国内局势的发展朝着有利于阮富仲的方向演变,2017年特朗普上台后,美国重新搞“孤立主义”,收缩在亚太地区的力量。越南的亲美派势力失去了外部仰仗,遭遇重大打击。另一方面随着越南贫富分化进一步加重,越南年轻人越来越看重公平和公正,阮富仲的左翼主张深得人心。
2018年,越南国家主席陈大光因患上某种“罕见的病毒”逝世,其职位由阮富仲接任。2021年,在越共十三大上,阮氏金银并未出现在政治局委员名单上,随后她被免去了越南国会主席的职务。至此,前总理阮晋勇的亲信,只剩下阮春福还在台上,担任越南国家主席。
越南的国家主席,虽然名义上是最高元首,但没有多少实权,军队的权力掌握在总书记和人民军总司令手中。阮春福担任主席后,主要负责防疫事务,经济事务则完全交了出去。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2021年下半年越南遭遇了德尔塔疫情,大量民众染疫,医院出现严重挤兑,生产和消费受到冲击。负责防疫的阮春福也遭到批评,地位进一步动摇。
2023年1月初,受核酸腐败案和援助包机案影响,越南两位副总理被罢免,他们都有海外留学经历,在经济建设方面有一定政绩,被视为“革新派”和“亲西方派”的代表。
半个月后,越南主席阮春福也受到波及,他主动提出辞呈,并得到越共中央委员会批准。自此,前总理阮晋勇的亲信完全退出政治舞台,越南进一步完成内部整合,亲西方势力被清扫一空。
未来来看,在完成内部整合后,越共总书记阮富仲如欲进一步推进改革,或需向“军队经商”这一领域动刀,这是困扰越南几十年的一大问题。但越南军队体系树大根深,想动这块蛋糕并不容易。另一方面,越南政局的变化并不会对其未来经济发展造成决定性影响。当前越南受益于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只要经济发展模式不发生太大偏离,不走计划经济的老路,凭借其人口红利和基础设施建设,未来10年仍能保持5%以上的GDP增速。当然出于遏制资本主义自由化浪潮的目的,越南政府可能会加强对私营企业的监管,不知道这会不会影响外资对越南的投资信心。总体来看,未来几年越南有望成为全球GDP增速最高的经济体之一。
但越南的一个长期问题是南北贫富分化太严重,北方在军事和政治上占绝对优势,南方在经济和人口上占绝对优势。随着外贸经济进一步发展,这种差距之会越来越大,越南南北方又存在文化隔阂。不知道这会不会在未来给越南带来内战甚至南北分裂的风险。
对我国来说,越南的政治变化是有利的。我们要放下历史包袱,动态地看待中越关系。越南在清扫完内部亲西方势力后,未来会越来越强调社会主义路线,重拾历史传统,中越在意识形态上的合作空间暂时大于双方在地缘上的矛盾。未来几年,中越关系会更加稳定、和谐,南海争端有望被淡化处理。如果妥善经营,越南能成为我国突破美国亚太包围网的关键。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