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通透”
中国的产业创新,仍然需要一大批不怕死、不认命、敢扎硬寨、肯打呆仗的敢死队员。你们还在吗,你们在哪里呀。
很多人并不知道,“民宿”这个词是1990年代中期第一次出现的,而诞生地就在莫干山。当年有一些杭州的文青跑去租赁农屋,改造成颇有文艺气质的旅舍。后来这股风刮到了丽江,竟比莫干山还出了名。
“我们这群人都跟小宝妈妈前后脚,是从一个兔子到另外一个兔子。”一位男士对我说。
我的心里噔的动了一下。记得有一次跟胡润闲聊,我问他,在每年公布的胡润富豪榜上,2000多个上榜者,年龄最为集中的是哪一段?他告诉我,大约一半左右的人是“从一个兔子到另外一个兔子”,即1963年生人到1975年生人。
细细一想,也是对的。这一年龄段的中国人,算得上是本轮改革开放最大的既得利益群体了,也是最为幸运的一代人。在他们的生命中,“文革”是一个“背景”,尽管少年时期饿过肚子吃过苦,然而却赶上了市场改革和恢复高考,而当他们走上社会的时候,正是遍地黄金的90年代,只要肯干、脑筋不笨再加上一点好运气,大多都成了某一行业的佼佼者。到今年,1975年出生的人已近“知天命”,而1963年生人刚好步入六十整岁。在现今的年代,他们并不衰老,而恰恰正是枝繁叶茂的当打之年。
跟这群企业家在一起,听他们海阔天空的闲扯,我突然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通透。
“通透”,如今是这一代人追求的境界。为人要通透,做事要通透,看世间百态要通透,甚至喝上一口好酒,也要喊一声“通透”。
那么,什么是通透,他们七嘴八舌地告诉我。
——通透是“与金钱和解,不会视之为粪土,也不再拜之为上帝”。
——通透是“知进退,知好歹,知取舍”。
这代人轻知识,重经验,赌性极大,相信“凡是我们用生命去赌的,一定是最精彩的”。他们做起事来凶猛无比,不给别人留后路,也不给自己留后路,以冒险为乐事,视禁区为无物。如今的他们开始认怂怕死,不再无所畏惧,不再一往无前,不再相信明天一定比今天更好。也正因此,服输有本钱,承受有底线,他们不在任何事情上All in或“梭哈”,无论是事业还是感情。
——通透是“你说的都是对的”。
我是他们的同代人,看见他们如同看见自己。在过去的那么多年里,作为一个“介入的旁观者”,我曾在《大败局》《激荡三十年》里无数次地描述和记录过这代同龄人的一切。
那天,在仙潭村那个暖和而嘻闹的冬夜,看着他们一个个的“通透”起来,我的心里竟然百味杂陈,平白的生出两声叹息,浅的那一声是赞叹,深的那一声是悲叹。
从野蛮到通透,既是生理和心理的必由之路,或许也是时代的倒逼与成就。这代人所谓的“通透”,不是安德鲁·卡内基式的,也不是稻盛和夫式的,而是非常的当代中国。
它不是躺平,不是油腻,当然更不是摆烂——我一直认为,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归属是王永庆、包玉刚和何鸿燊式的,最后一定会死在去办公室的路上。他们的通透,首先是在心理上放过了自己,“眼往高处看,人往低处走”,知进能退,不滞不隔,愿赌服输,概括承受。
他们还会兢兢业业地做生意,当景气好的时候——譬如2023年的今天,还是会到处找项目、谈投资。可是,他们会“适可而止”,会畏惧求存,会惜力,会留后路,会随时准备撤出战场。
但是,我想,中国的经济改革还在半途之中,过去以为克服的问题,竟然又会以常识的面孔再次混沌地出现。中国的产业创新,仍然需要一大批不怕死、不认命、敢扎硬寨、肯打呆仗的敢死队员。
2月17—19日,《吴晓波季度讲堂》首课开学,吴老师将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讲述中国经济三千年。5月,于日本箱根共赴春约,共论当代中国企业变革简史;8月,于安徽歙县赴夏之约,探究中国式战略的范式;11月,于大理赴冬之约,论道资本、政商与民营企业。
点击按钮▼立即报名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