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鞣、包浆、头层皮,这些专业名词到底在说啥?
前段时间,我们讲了几种不同材质的皮革,有牛皮、羊皮、鹿皮、马皮、猪皮、鳄鱼皮等。材质虽然了解了,但如果你去买包,大概率会听到这些名词:
“植鞣”“纯手工”“包浆”“头层皮”……
相信很多人听到这些名词都是一脸懵,但表面绝对要一脸平静,不懂怎么了?我就是不懂!
不懂找博物啊,今天就来讲讲“鞣制”这个事儿~
为什么皮革需要鞣制?
从动物尸体剥下来的原始毛皮叫做生皮,最初使用兽皮的过程中,人类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是湿生皮容易发臭、腐败;二是生皮干燥后十分僵硬,难以使用。
你想想,要是把生皮直接穿在身上,要么硬硬的不舒服,要么臭烘烘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一直在💨。
小黄人:发生了什么?
这就刺激了原始人类调动神经细胞,找寻处理办法克服皮料的致命缺陷,由此渐渐摸索出鞣制技术。
同人类的许多发明一样,鞣革工艺起源于生活经验及对日常现象的观察提炼,继而模拟实践。一开始人们发现经常穿戴的兽皮,尤其是与身体接触的部分会变得柔软结实。慢慢地总结出规律:人体排出的油脂被毛皮吸收了,加上人体活动不停地拉扯弯折毛皮,久而久之,兽皮越发舒服耐用。于是乎,最古老的鞣制方式——油鞣法诞生了。
鞣制皮革
图片来源:britannica.com
原始人模拟着总结的规律,直接取动物油脂、脑浆或骨髓涂抹在生皮表面,并反复揉搓。后来随着火的频繁使用,人们又逐渐发现,用点燃木材所产生的烟来熏生皮,可以防虫、防腐,从而摸索到了简陋的烟熏鞣法。
差不多同个时期,原始人发现,泡在装满枯枝落叶的森林池塘里,或者搭在潮湿松软的枝条树干上的动物皮,不容易收缩,也不会较快腐烂。因此受到启发,尝试用冷水、热水浸泡树皮、枝叶、果皮等植物材料,再用浸泡液处理生皮……这便是植鞣法的开端。
给鞣制后的皮革染色
图片来源:britannica.com
植物鞣革是相当古老的鞣皮成革工艺,直至19世纪末,世界上绝大多数熟皮都还通过植物鞣革技术制得。
植物鞣料常用壳斗科
判断一块皮革质量好不好,鞣制过程很重要,它直接决定了皮革的韧性,即柔软结实程度。
鞣制毛皮时,需要使用含有鞣革有效成分的鞣料或鞣剂。鞣料、糅剂含有的鞣革化合物能向生皮组织细胞内渗透,和生皮蛋白质(胶原)结合,使得生皮性质发生变化,最终变成熟皮,即皮革。
光溜顺滑的皮革
图片来源网络
根据来源和化学性质不同,鞣剂(鞣料)可分成植物鞣剂(鞣料)、动物鞣剂(鞣料)、矿物鞣剂、合成鞣料(鞣剂)等。本文侧重介绍植物鞣料(鞣剂)。
植物鞣料又被称作栲胶原料,通常为植物的皮、茎、根、叶、果实和种子;用植物鞣料加工而成的植物鞣剂,即为栲胶。“栲”是一种壳斗科锥属乔木,含有丰富的能发挥鞣革作用的化合物单宁。“单宁”一名源自英文名tannin的音译,tannin的本义是“栎树皮”,栎也是壳斗科植物,属于栎属,与栲所属的锥属有着堂表亲关系。
栲树
图片来源:identify.plantnet.org
看到这,是不是有点困了,“栎、栲、壳斗科”都是啥啊?这种专业名词根本不懂!
先别着急走,咱们讲点吃的你就懂了。
还记得动画片《冰川时代》中,那颗吸引松鼠奋不顾身、拼命追逐的橡子吗?没错,橡也是壳斗家族的成员,实际上它是栎的别名,换言之,“橡”和“栎”是指同一种/类植物。
蓝天工作室的告别动画里,松鼠终于吃到了橡子。图片来源:动画片《冰川时代》
冬天的“糖炒栗子”之栗,又名板栗,也属于壳斗科。图片来源网络
壳斗科几乎所有种类的树皮和壳斗都或多或少含有鞣质,其中栲属、青冈属、栗属的(板)栗和栎属的麻栎、栓皮栎、檞树等均为国产鞣料作物的主力。
植物鞣革的精髓
前面咱们讲到单宁,你可能又迷惑了,单宁又是啥?这也简单,当你吃尚未成熟的柿子、葡萄、苹果、香蕉、李子等水果或喝茶、咀嚼茶叶时,那股干干涩涩酸酸的味道便源自单宁与你的唾液蛋白迅速发生的化学反应……
有人立马就明白了,葡萄酒的迷人风味正是单宁赋予的!没错,单宁最为人熟知的贡献即为葡萄酒的复杂涩味,葡萄的单宁集中分布于果皮细胞内,酒厂经常会用橡木桶酿造葡萄酒,也是因为栎属植物含有丰富的单宁。
葡萄酒正在橡木桶中发酵。单宁最为广泛的应用并非在饮料食物行业,而是鞣革工艺,以至于单宁获得一个“专业昵称”——鞣酸。
不同植物生产的单宁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有所区别。用单宁鞣制的皮革一般偏褐色,除了生皮来源于何种动物及动物年龄差异的因素外,熟皮色泽的深浅呈现也取决于鞣制过程用了哪种植物的单宁。
所以,下回买包知道怎么跟老板唠嗑了吧,“这是植鞣啊”“这是壳斗科鞣制的吧”“我感觉这单宁不太行”……保准唬得老板一愣一愣的!
往期内容回顾
撰文 | 咘呱
部分图片 | 图虫创意
微信编辑 | 阿什么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