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消费,消费,还是消费

消费,消费,还是消费

公众号新闻
们经常说,中国人有储蓄的习惯,这事其实细看也不是啥文化,本质就是特定环境下的最优策略。
老一辈经历的是一个跌宕起伏的时代,所以就得不断存粮准备过冬。到了前些年,经济烈火烹油,大家不但不存钱,还都背上了几十年的贷款。疫情开始后,大家没了安全感,又开始疯狂存钱。也就是说,爱存钱就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策略。
下图就能看出来,面对疫情冲击,各国的储蓄率都在上升,后来慢慢又都降了下来,直到2022年我们又拉高了一波。

这三年,尤其是2022年,有两个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家对未来的预期。
首先是我们自己接连不断的裁员消息和倒闭新闻,大家都担心有一天轮到自己头上。这段时间有个热搜,“集中还贷潮”,为啥大家突然间把贷款都还了?多简单啊,担心自己哪天没了工作,赶紧把欠的钱还了,无债一声轻。
从一个数据也能看出来,2022年住户存款达到了恐怖的17.8万亿,比2021年增加了8万亿。这么多钱存起来而不是消费掉,结果就是市场上少了8万亿的购买力,以及8万亿的收入。
其次是不知道啥时候开始,似乎所有人都在渲染“全球比烂”。今天美国不行了,明天欧洲也要垮了。如今对未来的预期越来越差,不仅仅因为我们非常依赖外贸,而且大家心里都有根线,如果欧美都不行,我们又能行到哪去?你说出去的每一句话,不一定会影响到别人,但是百分百会影响自己。
如今大家随便打开一篇文章“说说你对未来的建议”,不看都知道基本逃不脱下边三条:
1、收缩一切不必要消费;
2、攒钱;
3、死也不创业。
问题是你的消费就是别人的收入,全社会消费收缩,大家都不创业,都不开公司开店,谁来雇佣大家去上班?就业从哪来?
就业有问题,并不只是大量的劳动力找不到工作,也会冲击已经就业的那些人。
逻辑不复杂,如果大量的人口处在资源池,几个月没工作,必然会“给点钱就干”,到时候就会恶性拉低工资。
导致现在有工作那些人也可能降工资或者被“换岗”。也就是公司成本太高,于是选择辞掉现在的高薪员工,重新招聘经验丰富但是失业的那些,毕竟他们给点钱就干。然后整个社会出现可怕的降薪。
所以说消费下行什么的,从来也不是几个人的事,而是全社会的大麻烦。必然会导致全社会的收入收缩,弄不好会陷入一种“通缩螺旋”。
也就是大家都对未来悲观,都不消费,企业卖不出去东西,收缩裁员,大家发现经济果然没变好,就更加攒钱降消费,恶性循环。
这还不算完,下一步就是年轻人们的“绝育养生”,也就是不结婚不买房不买车不生孩子,使劲存钱,以此来对抗未知和风险。
新生儿变少这事为啥政府好像特别敏感呢?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其实是很有感触的,因为孩子本身就代表着人这一辈子最大的几笔开销。想生孩子总得结婚吧,结婚总得买房吧?就算不买房,租房也得租大一些的吧?这些是不是都得花钱。
孩子出生后能买车的都基本买车了,因为送孩子去医院,带孩子出去玩,有个车实在是太重要了。
接下来是无穷无尽的花销,培训班、兴趣班、每年带去出玩,孩子各种衣服开销,一起出去聚餐等等。
这一点年轻宅男们没啥感觉,你大学毕业五六年,依旧没老婆没孩子,可能过节什么的,去楼下买几个串,带两罐啤酒,回去玩几把游戏,看看电影,一个完美的节日就这样度过了。有了老婆孩子,哪能这么容易打发?
甚至每个宅男梦想的顶级游戏设备就是外星人或者玩家国度,高配也就三四万,妥妥高消费,非常牛逼了。等到结了婚生了孩子,才让你知道什么叫真正的高消费,充分榨干你每一毛钱,还让你背上一屁股债。
看着很惨,不过你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是别人的收入,都会带来更多的工作岗位,经济繁荣可能反过来又让你年年涨工资。反过来讲,大家都在收缩开支,迟早让所有人收入跟着跌。
这也是为啥几乎所有人都因为人口暴跌的事忧心忡忡。
我倒是在之前的文章里说过我并不担心中国将来的劳动力问题,毕竟技术可以弥补,不过技术无论如何也没法弥补消费。
事实上技术在长期是提振消费的,短期是压缩消费的。
也不复杂,因为所有技术,都是为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搞出来的。大家别忘了,咱们工人阶级就是最大的成本本身,新技术的应用,第一时间就是把工人给淘汰一批。
而且所有高科技本身都是“资本挤出劳动力”。大家想想,是不是越高科技,参与的人越少,而且他们工资巨高。
甚至可以说,产业升级的本质也是大量挤出劳动力,因为升级以后自动化程度高了,也就用不着那么多人了。
当然了,会产生大量新的职位,但是这些职位往往需要更高的劳动素质。之前的那些工人是没法直接转换的,这就产生一种错配。需要一代人去消化这种“错配”,东北当初从“苏联模式”换成“西方模式”,那代人几乎一辈子都没能彻底适应。
懂了这几点,再看这段时间大家热议的那个问题,为啥一方面失业率高,另一方面还嫌新生儿少?
新生儿意味着消费,消费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高。因为以前我们生产多少,都可以通过外贸卖出去。如今全球产能过剩,想卖出去不仅仅依赖国际市场,也得依赖国内市场,不然你生产能力再牛,卖不出去都得死。
新生儿意味着无穷的可能性,可以培养成算法工程师或者某个未来出现的岗位的工人,现在的工地工人下岗后可以去当算法工程师吗?
这也是之前那篇文章说的:技术进步会导致大批的失业,同时产生大量的岗位,但是新岗位不是给旧工人的,需要一代人来消化这种代价。
但是技术又不能不研发,毕竟大清觉得弓箭很好不需要发展火器,等到蒙古骑兵军团被后装线膛步枪消灭在八里桥的时候,不发展也由不得人了。技术总得进步,区别只是自己向前,还是被推着向前。
此外国内这两年的房地产和出口的作用大家也都知道。
尽管今年国家又要提振房地产,不过很明显的是,如果不婚主义继续走强,叠加大家存钱冲动越来越强,对房价很快就会形成下跌预期。如果这种预期足够强烈,加入的人足够多,房价,尤其是二线及以下,很难顶得住。
现在不知道哪来的一句话到处疯传,说是房地产面临长达十年的下行周期,这种话其实很危险,因为它有自我实现的能力。
就好像我之前举过一个天津小情侣的例子,他俩想结婚买房,可是天津房价一直跌,晚买半年,节省半年工资,所以干脆坚持租房(租金比房价跌掉的部分少的多),继续等着房价下跌。如果大家都不买,可不是一直跌?一直跌更加强化了坚持不买的信念。事实上这就是天津房价的写照。
也正是因为上边这些事情,现在工地开工少,工人攒下的太多,找工作找不到,又没钱消费。
更关键的其实还不是制造业。我前文反复说过一个比较“反常识”的常识,中国主要吸收就业的,并不是制造业,而是服务业。我找到了2021年的数据,从2021年数据来看,GDP中制造业占比是28%,而服务业占比53%,就业占比两者的差别更大。制造业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口高达18%,而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高达48%。
大城市跑物流的,搬家的,饭店做饭洗盘子的,这次遭到了重创,软件金融什么的也算服务业,不过他们受影响较小。现在大城市大家不愿意花钱,用人单位削减开支,把大量服务业的人给挤出来了。
如今经济下行,制造业受影响不小,不过不是最重要的。服务业受到的冲击最大,挤出来的人口最多。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纳闷,为啥不扩大工业呢?
扩大不了啊,工业是订单驱动的,也就是有人要买你的东西,你才能扩大。如果盲目扩,最后就是产能过剩,产品卖不出去,烂在仓库里,破产倒闭。我们的订单主要来源于外贸和自己消费,这两个现在都有点疲软,怎么扩产能?
也正是现在这种组合在一起的麻烦,才导致国家只好使用最后一招,也就是无论如何把钱发下去,给那些活不下去的。
“以工代赈”,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本来要直接发钱,后来想想,还是让他们去做点事,谁缺钱谁来。
这样也有个好处,一方面防止大家躺在家里等着领钱,导致那些有工作的人也不去上班了。美国之前就发生过这事,疫情刚开始大规模发钱,导致很多人上班还不如不上班,干脆辞职回家领钱了。
而且官方公文里说的很清楚,“能组织当地群众务工的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啥意思呢?就是要低效,低效才能大量吸纳人力。大家觉得不如恢复八抬大轿得了,其实“以工代赈”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发钱为目的,效率几乎不考虑的。
所以说,经济问题是接下来的重中之重。毕竟这种以工代赈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毕竟政府的钱并不是“无根水”,需要从其他盈利部门转移。如果印钱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代价太大,可能会摧毁整个社会根基,因为人民币和美元不一样,没法走出去,印出来也只能内循环,自己的代价自己承担。
而经济的核心,就是恢复信心。
那恢复信心有啥办法吗?
必须坦言的是,没啥特别好的办法。
大家可以去看看各路专家的描述,我就不知道他们能不能说服自己。承认没啥好办法就那么难吗?
那没啥好办法,不好的有没有?
消费信心这玩意就跟人的自信似的,可能经历一些不好的事慢慢打击的不行了,很自卑。但是如果停止打击,慢慢不断地累积微小成功的经历,信心就回来了。
也就是说,从现在来看确实没啥特别好的办法短时间内重振大家的信心,不过稍微花点时间,大家慢慢淡忘了去年那种充满不确定性的日子,觉得生活又回到了正轨,慢慢该做生意做生意,该消费的消费,也就恢复了。
咱们经常听说一个词,叫“刺激消费”,讲真,消费是最不需要刺激的东西,花钱这事还需要有人刺激?
说白了,还是稳定的预期,人都是活在预期里的,预期又是现实的折射,最好的预期是未来“越来越好”;比较中间的是"以后也就这样了";最差的就是“这个世界越来越烂”。大家能咬牙背上三十年贷款买房,还不是觉得未来越来越好嘛。
去年那种情况,最无奈的事,就是改变了最近几十年来中国持续向上的预期,让大家觉得原来我们国家也会发生这种事,并且怀疑将来会不会还会有。一旦接受了这样的设定,自然就倾向于保守,保守创业(不创业),保守消费(不消费),保守生孩子(不生孩子)。最后保守的代价会反过来让所有人承担。
不过好在人的观念变化的很快,比如从去年元旦开始,哪都是人山人海,就好像疫情从没存在过一样,大家记得之前热炒的各种“新型病毒”不?现在也都没人提了。再看看昨晚各地元宵人挤人,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就把之前的不快忘得差不多了,然后开始消费,商家开始招人扩产,经济也就“慢启动”了。下图是2023年元宵节河南新乡的人流:
预期,是所有经济行为的核心和基石。你不会去叙利亚搞投资,你也不可能到索马里买房,因为大家对那些地方的预期彻底崩了。
尤其我们当下,随便一个项目和技术的开发都需要很多年,可能在这些年里会吸收很多劳动力。但是如果预期不明,那大家干脆不投资了,把钱存起来,苟着,爱咋咋地。
我们以前说,“稳定压倒一切”,现在更应该强调这一点,社会稳定,治安稳定,经济政策稳定,让大家有恒心,不再担心随时到来的巨变,才能预期稳定。
只有大家不再担心未来随时会有那种改变自己前半生的巨变,各种投资、买房、生儿育女才会顺利进行,到时候才能重新进入那种正循环。再这个基础上,再把国家兜底、公平公正法制什么的稳步推进了,社会里那么多人,总会有人带着大家从各个层面突围。
前几天看到一个说法,说芯片本身就是华人最擅长的,因为全世界几乎所有的芯片公司核心骨干都是华人。这个说法多少有点主观主义,因为没看到专门统计,不过考虑到台积电的张忠谋,AMD的苏姿丰,英伟达的黄仁勋,也能看出来华人无论是在技术还是管理层面都不弱于西方。
唯一需要的,就是那种开放、自由、稳定的环境,让天才和孩子们发挥自己的天赋,拥有了土壤,也有种子,不信长不起来参天大树。到时候再通过转移支付,可以补贴那些被技术淘汰下来的人,这可能是唯一出路了。
全文完。

文末说一件别的事,开工开学焕新季,新季就要换新机,换新手机就用拼多多,现在正好是拼多多开年大促。第一波福利!7日晚21点起,百亿补贴限时狂撒最高710元大额券包!叠券再享折上折!iphone 14低至4847元,全系列最高直降1800元!学习、出差必备Macbook 低至7979 元!全品类爆款大降价。磨刀不误砍柴工,选好数码,生活上班好轻松。现在就是入手数码品的好时机,抢到即赚,剁手前先来拼多多比价!

点击进入领券页面,先领券,后下单

精选了以下爆款好物推荐给大家,都是券前价,部分商品叠券还可再降!!!

苹果专场推荐:

iphone 14全系列最高直降1800元!14 Pro低至6699元!

iPhone14 128G,直降1152元,心动价4847起!

iPhone14 plus 512G,直降1800元,心动价7899起!

iPhone14 Pro,直降1300元,心动价6699起!

iPhone14 Pro Max,直降1400元,心动价7599起!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苹果专区

爆款数码推荐:

Redmi K50至尊版,真香价2419元起

iQOO10,真香价2869元起

华为mate50pro,真香价5519元起

联想小新Pro16,真香价4798元起

荣耀MagicBook 14锐龙版,真香价3099元起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数码综合馆专场

热门酒水推荐:

53度飞天茅台单瓶500ml,心动价2649 元起

52度五粮液单瓶500ml*2瓶,心动价1796元起

洋河梦之蓝M6 52度 500ml*2瓶,心动价 789元起

点击下方小程序进入名酒专场

好价家电推荐:

戴森吹风机,大促价2278元起

苏泊尔空气炸锅,大促价149元起

小米电视MAX86英寸,大促价4799元起

添可洗地机,大促价1399元起

点击下方小程序进入家电专场

主会场其他爆品推荐:

Switch OLED日版,惊喜价1949元起,

费列罗巧克力礼盒装48粒, 惊喜价92.5元起,

GODIVA臻萃系列松露形礼盒,惊喜价151.9元起

拼多多百亿补贴主会场还有搜索功能,不局限于上面列出的产品,大家喜欢什么都可以搜一搜,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达百亿补贴会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2022美妆热搜榜,消费新趋势盘点中国才是最反华的国家Woolies多款产品涨价引不满,消费者怒喷:把人当傻子汤圆销量翻倍,周末国内门票订单量大增638%,消费产业迎来明显复苏太寒碜!多伦多Sobeys超市贴心提供赠品,消费者全被激怒了!从2022走向2023,消费品牌的坚持、蜕变和破局重生2月CPI同比回落至1%,消费信心有待提振婚介“套路”大调查:花近2万元仅介绍3人,消费者维权无门复苏加快,全年GDP增速将达5%!多家外资行首席乐观看经济走势,消费复苏尤甚最航运 | 刚刚美国发布核心通胀回升超预期,消费继续承压!美联储加息风险继续上升!家乐福货架空空,消费者排队退卡半年看10个项目,消费VC盯上宠物药​近1.8万元的“羽绒服之皇”,没穿几次就开线!店家称可织补,消费者难接受海通荀玉根:市场已重新进入上行通道,A股全年或是增量行情,消费股的机会还要看供给端的优化奥秘可容还是奥秘可容,只是专家们变异了寒冬与拐点,消费电子度过最难一年突发!上海青浦消保委提示:威马汽车或经营异常,消费者谨慎购买放弃赛道思维,消费股如何赚阿尔法的钱?孩子的天赋是消耗品,需要发现和培育星巴克咖啡惊藏玻璃!美国急回收2.5万箱,消费者买到可全额退费河流家佳康为新春添「硬菜」,消费振兴第一波热潮抓稳了抢过盐 蒜 酒精 口罩 蔬菜,现在又抢药银行业"3·15"在行动!个人信息泄露、电信诈骗猖獗,消费者保护任重道远认知 ChatGPT 的过程就是消除偏见的过程粤利粤饼干、小白兔奶糖……“山寨”食品混进春节礼单,消费者如何维权?真是急死人了…在美做餐饮 | 通货膨胀致使休闲餐厅客流量下跌,消费者开始涌向快餐店去年国内黄金产量大增,消费却降了一成新兴消费趋势,消费者表现出五大偏好兴趣电商时代,消费品牌增长的五个底层逻辑德州监管机构通过电力改革计划,消费者账单将增加养猫得出来的“育儿经验”:化解问题,而不是消灭问题陈果:明年A股盈利是小幅正增长,消费会有两波行情,新能源机会从贝塔转向阿尔法,三大主题线索值得关注宋方金:流量演员拍电视剧是消耗,拍电影是滋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