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剧版《三体》,原著党喜欢的是什么?

剧版《三体》,原著党喜欢的是什么?

电视剧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版《三体》自开播就引起热议,尤其获得了《三体》小说原著粉们的追捧,他们认为,这部剧的影视化效果高度还原了原著中的思想实验、人物与场景。如何改编、如何拍摄,并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著气质?这背后是“粉丝主创团队”长达七年的死磕决心。



文|卡生

原著气质

2018年,我在深圳的科幻大会上采访过刘慈欣。当时,围绕《三体》小说的科幻热讨论得十分深入,刘慈欣对于自己的创作却感到喜忧参半。他应麻省理工学院的邀约写了一篇短篇小说《黄金原野》,他对我说:“我并不喜欢这部作品,可我没有办法,我写不出来。从‘三体’系列的第三部出版到现在为止,我想不出一个让我满意的创意以及兴奋的构思。”

《三体》这部小说是刘慈欣15个思想实验的结果,也是他面向宇宙竭力的叩问。他曾在华盛顿西德尼哈曼剧院的领奖台上致敬过对他影响深刻的《2001:太空漫游》。“看到这本书时,动荡刚刚结束,旧的生活和信仰已经崩塌,新的还没有建立起来,我和其他年轻人一样,心中一片迷茫,读完它的那天深夜,我走出家门仰望星空,那时的天空还没有太多的污染,能够看到银河,在我的眼中,星空与过去完全不一样了,我第一次对宇宙的宏大与神秘产生了敬畏感,这是一种宗教般的感觉。


作家刘慈欣

刘慈欣在那次采访中对我说,《三体》的起点源自一篇科学文章,“三个质点在自身引力下运动”,这篇文章给他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创作冲动,他在脑海里提出了一个设想:“假如宇宙中充满着文明,它最糟糕的是个什么状态?”继续往下想,这个念头就像植物一样生长开来,他开始下笔写下《三体》的第一部《地球往事》。

面对这部称得上复杂、浩瀚的百万字小说,影视化改编其难度可想而知。今天我们看到的剧版《三体》共30集,也不过完成了《三体》第一部的改编。剧的筹备工作从2016年年初就开始了,总制片人白一骢说:“改编《三体》大家都没有经验,所以我们在前期开发的时候用了一个非常笨的方法,就是把所有可以走的路都走了一遍。比如说,我们尝试过调整时间线的方式。小说中的2007年其实是没有普遍意义上的所谓科幻感的,它是一个触手可及的现实时空,所以我们想,会不会很多观众一看时间背景就说‘这不是科幻’,因此我们有过一版调整,把整个时间线调整到了2030年,里面有无人驾驶的出租车、结合各种先进的VR设备。还有一个方案里面,杨冬在一段时间内是以量子化的状态出现的。”

该剧的总编剧田良良是最早进项目的,她说,剧本阶段尝试了近20种方案,但发现这些路径都走不通,“很多增加的桥段和刘慈欣小说的气质完全融不到一起”。

(《三体》电视剧剧组 供图)

田良良在一次次反复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寻找着改编的落脚点。“这部科幻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整体气质和氛围特别有中国人特有的克制,这种克制弥漫在整部小说里,它所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抑或叶文洁对地球情感的变化,它所构建的科幻想象是内在的、激烈的,但外面裹着一层克制的现实外壳,这使得整个小说充满着特殊的张力。”

在《三体》早期策划阶段,刘慈欣参加过三四次剧本策划会,他曾觉得,影视化不需要再增加小说的科幻元素,可以从小人物的视角出发,还给剧组举了一些他喜欢看的电影例子。经过长时间的剧本实验,最终在平台方、版权方及原著作者刘慈欣等参与的创作会上他们定了一个大的方向。“按照原著的脉络,并且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来表达。”白一骢说。

影视化面向的观众除了原著粉,还有普通观众,如何建立科幻的可信度,首先要有让人可信的人物,这成为田良良在改编过程中权衡最多的落脚点。原本,在小说里,汪淼被读者认为是“行走的摄像机”,而在剧本中,汪淼展现了科学家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他工作的纳米中心的同事,以及他的妻儿与日常生活细节,等等,让这个角色变得生动、可信。在不断接近真相之后,他的恐惧、犹豫、茫然、癫狂、失望也就能够让观众相信与共情。

“从人物出发”是主创团队的共识,因此剧中的选角也变成了这个剧成败的关键,由于读者早已在原著中建立起了对于重要角色的想象,所以选角过程反而变得简单了。饰演汪淼的张鲁一很快被定了下来,因为在这个年龄段有着科学家气质的男演员屈指可数,他算其中一个。史强这个角色也是较早定下的,尽管演员于和伟与小说中描述的“长得五大三粗,一脸横肉”相去甚远,但于和伟的表演胜在从精神向度上还原了这个角色“粗中带细”的气质。白一骢说:“至于剧中的叶文洁,团队一度考虑是否用一个演员来饰演不同时期的状态,但最后决定还是启用不同演员,可以把叶文洁的变化、成长表现得更淋漓尽致。”老年叶文洁的演员陈瑾无论从形象还是表演都让原著粉惊呼还原度很高,年轻叶文洁的扮演者王子文演出了灵动与叛逆。可以说,选角的成功,成为剧版《三体》对小说还原的有力抓手。

田良良说,原本以为文科生看《三体》是劣势,但在改编时,她这个文科生的视角也带来了改编的优势,其中,史强这个角色就成为她的或者说是观众的“翻译”,“我看不懂的东西可能就是观众看不懂的地方,把这些看不懂的问题解决了,观众也就懂了。这里面需要‘翻译’的不仅是科学知识,也包括角色内心的表达,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甚至成为剧中的一部分”。有一个细节,史强为了查案,翻出了《十万个为什么》,这便是田良良改编时真实的心理过程。基于小说人物底色增加的情节,不仅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同时也让故事变得更为顺滑。

刘慈欣并没有在小说里写过“地球三体组织”(ETO)统帅叶文洁与伊文思的见面,但田良良想,虽然小说里面有写分歧的结果,但这两个ETO组织里的最高指挥官之间的分歧从何而来?他们会在什么样的情景下谈论对人类和宇宙的看法?如果影视化过程中没有展示,那么会让人觉得特别跳跃。田良良内心里非常忐忑,什么地方应该尝试把留白丰富起来,什么地方应该保持留白,她认为是在做《三体》改编过程里不停权衡利弊的关键。

剧版《三体》剧照,叶文洁是整部作品的灵魂人物,贯穿了全篇《三体》电视剧剧组 供图

“刘慈欣在写人物方面有许多的留白,这也给了编剧一些顺应角色的发挥空间”,田良良在塑造史强和汪淼时,强化了两个人的性格以及思想上的碰撞。汪淼从前期对史强这个人物的讨厌,到最后与他升级为战友关系,中间有过几次比较重要的对话,汪淼代表的是知识分子式对宇宙与未来的向往与担忧,史强则将那些缥缈不定的东西拉回到了一个现实的卤煮店里,说的都是老百姓衣食住行的话。这种强烈的反差,没有削弱剧的科幻感,而是让观众相信接下来即将发生的那些不可思议。

刘慈欣在采访中曾经对我说过,什么是他所认为的好的科幻。他举了一个例子。“一个恐高的人,当他处于500米高空时,他会感到恐惧,但当一个恐高的人坐上飞机,这种恐惧感就会消失,因为在500米高空感受到的恐惧来源是因为有一个熟悉的参数对比,但如果这个尺度处于你仅凭数字去丈量的陌生感中时,人就会完全跳出理解的范畴,反而变得麻木。”他接着说,“在科幻小说里动辄几万光年,这个对于读者而言仅是一个数据,你无法感知它的遥远,这个时候就需要用我们所熟知的场景来构建一个陌生的宇宙空间,让这种陌生变成熟悉,那么大尺度的宇宙才能进入到可以被理解的范畴。”

“三体粉”的影视实现

2018年剧本已经基本定型,但导演很难选。白一骢说,首先导演需要是一个科幻迷,其次还需要有制作技术。符合上述两点的导演不多,思来想去,2019年他找到了杨磊。杨磊导演不仅是从2006年就开始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追《三体》连载的“三体粉”,还有一个合作了十多年的“骨灰级三体粉”搭档:视觉导演陆贝珂。更重要的是,杨磊曾经拍过很多优秀的历史题材作品,比如《闯关东》《红色》,这与《三体》中很多重头年代戏要呈现的氛围很类似。

作为粉丝,杨磊接到邀约虽然激动,但面对这样大体量的科幻作品,他一时有些发懵。他和搭档陆贝珂商量,科技宅男陆贝珂异于平常地激动,他脱口而出,“你快接,怎么还不接”。第二天,陆贝珂给杨磊发来了一封2万字的邮件,杨磊记得其中一句话:“如果我们此生的生命与《三体》有重合,此生无憾。”这给了杨磊接下《三体》的信心。

导演杨磊

看完田良良团队的剧本,杨磊觉得这个改编非常忠于原著,也非常符合他对《三体》的期待。“《三体》具有一种中国式的面对外部世界、自然科学的理想主义情感,它不是后现代,也不是新浪潮,更像是阿瑟·克拉克黄金时代的作品,我深感这部作品在世界观上的震撼,因为刘慈欣在写这个小说时,不是人物也不是事件在带动整个剧情的发展,而是他在实践着一个更浩瀚的思想实验。”对应着小说,他的脑海中已经呈现出了基于现实主义的视听影像上的想象,用杨磊的话来说,决定拍摄《三体》那天,他便带着一种粉丝死磕这部剧的心态。

“从影视创作史来说,类型是后于创作出现的。我记得小时候看的西方科幻片,慢慢会在心里做出对科幻片的分类,比如黄金时代、新浪潮、赛博朋克、太空歌剧。大刘的《三体》没有基于这些分类,他设定一个极端的情况,并且沿着某种真实可能的推理,把可能发生的故事写了出来。”杨磊说,“我们其实并没有太多地去想我们拍的是个什么类型的中国科幻片,只是想在小说的基础上扎根于故事和人物,发挥原著中本来就带有的中国元素。”

刘慈欣在《三体》第一部的第一个思想实验,是探寻在信息时代,一个普通个体能在多大程度上破坏系统。地球上的叶文洁与回复“不要回答”的三体人1379,两个普通个体之间的对话,何以改变两种文明?

《三体》故事从科学家杨冬的自杀开始,她留下“物理学从此不存在了”的遗言,成为最大的悬案,研究纳米的汪淼成为“科学边界”组织和警方寻找的重要人物,随后ETO的两个派系渐渐浮出水面,带出了关于天体物理科学家叶文洁的红岸往事。

杨磊说,《三体》的拍摄很像是不同类型片的杂糅,1~5集呈现了汪淼的视网膜倒计时过程,是心理恐惧类型的拍摄手法,让观众和汪淼产生共振,了解一个冷静的科学家如何走向癫狂;6~10集,按照刑侦探案的视听语言在拍摄,随着史强和汪淼友谊的发展,他们正在缓缓解开“现实不可能”背后的谜题。之后就有年代戏,并穿插了格里高利教皇、周文王、秦始皇等表现三体人恒纪元和乱纪元的“动画三体游戏”。消灭ETO组织的那场戏像特种兵作战片,最后的“古筝行动”则像一个军事片。杨磊开玩笑说:“《三体》的整个拍摄过程特别像电影学院导演系的考试,拍完这个戏,感觉像拍了十几部类型片。”

从影视化的角度来看,《三体》几乎完全复刻了原著的故事,从视觉角度完成了小说里写到的很多精彩场面,比如“宇宙闪烁”“智子展开”“升维降维”“纳米飞刃切船”,以及大家最想看的三体人到底长什么样。对于三体人在剧中的出现,白一骢说:“当时在研讨的时候,刘慈欣给过一个有意思的建议,他说,在过去冷战时期,如果要跟领袖作汇报,会拍一些小片出来。所以三体人在剧中呈现的方式,是通过ETO组织以对三体人的想象而拍摄的小片,很自然地向观众传递了三体人的形象和状态。”

为了完成现实的场景拍摄,杨磊和陆贝珂下了“苦工夫”。杨磊说:“科幻片拍出来常常让人觉得不可信,是因为那是被架空的世界。我们前期花了大量时间做年代考据,希望能让观众最大限度地相信画面中的空间,然后观众才能放下戒心,去体会你所描绘出来的科幻部分。”

被还原的时间线有两个重要的节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东北与2007年的北京。叶文洁待过的东北林场时间比较久远,那时候还没有太多此类的影像资料,所以杨磊从文献中收集了几千张图片,按图索骥还原当时的生活,比如怎么锯木头,在出工和收工时会唱什么样的歌,分析他们穿的衣服、戴的帽子,包括如何说话。剧组里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老师们成为杨磊的采访对象。

在刘慈欣写小说时,他把“红岸基地”这个对抗西方太空计划的保密工程写在了大兴安岭,一处被称为“雷达峰”的山顶。曾经有粉丝认为这个基地无论是建设时间还是目的,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京郊密云水库边的国家天文台。主创团队就曾在国家天文台密云站做了很长时间的调研,之后,重新在棚里搭建出了一个影视版的“红岸基地”,而一些雪景和林场的外景拍摄则在东北的黑河取景完成。关于2007年这个年代背景,网上有原著粉专门扒出了充满时代感的细节,2007年没有完工的北京地标性建筑“大裤衩”,史强使用的当年刚刚上市的诺基亚N70,以及广播中播出的关于2008年奥运会的新闻……这些真实的时代细节让人相信了一个科幻片的真实。

剧版《三体》剧照

《三体》的成败还在于如何将那些生涩的物理词汇转换为视听语言。杨磊和陆贝珂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走访了几十位科学家,“在大刘的小说里一句话带过的描写,我们可能需要搞清楚它是如何发生的。小说中描写叶文洁把天线对准太阳,但发射的具体过程是怎样?到底怎么才算是对准太阳?”

杨磊有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了很多和科学家聊完之后补充的科学知识,这些拍摄细节尤其害怕出错。“科技这件事情如果不能保证它的真实性的话,你就甭想提科幻了。”杨磊说。科学家们向他们详细解读了书中向太阳发射信号的全过程。首先要有一本太阳志,然后把坐标的经度、纬度输入,天线的X轴和Y轴会锁定那个坐标,同时按下按钮,就会向太阳发射。这些科学家讲述的过程,帮助完成了剧中叶文洁操作的系列镜头。

“宇宙闪烁”那场戏,3K眼镜的表现成为陆贝珂的难题。“剧中,3K眼镜的设计有点像一个头盔上安了一个热成像仪,但天文学家说那个3K眼镜理论上应该需要有1.5米长才能看到‘宇宙闪烁’。并且,抛开波粒二象性来说,光是连续的,但是极其微弱,为了从视觉上呈现宇宙闪烁的巨大震撼,剧组最终选择了一些艺术化处理。”

进入到拍摄环节,剧组遇到了新的难题,所有的道具和场景,如杨冬那张照片上的对撞机和汪淼工作的纳米中心,需要进入科学单位拍摄。一开始,《三体》的拍摄还是一个保密项目,他们编了一个叫《纪元》的剧组,但科研单位拒绝了配合拍摄,直到听说是《三体》的拍摄,才向他们敞开了大门。

“古筝行动”可以说是《三体》第一部的高潮部分,也是原著粉最期待的场面,这个场面一旦拉垮,那就是烂尾。在原著中,纳米飞刃切船的场面描写不到一页:“像扑克牌一样摊开”,这句话在现实的物理层面是如何做到的?杨磊说:“我们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做力学的动态分析,用电脑模拟了整条船,最后剧组用钢板搭了一条船,搭完之后进行切割,切完后用挤压机挤,最后再焊回去,这在美术置景的工程中是非常巨大且复杂的工程。”

这个由“三体粉”构成的主创团队,无论是在剧本阶段还是拍摄中都极力想给观众还原小说里的各种细节。也许,这个剧并不完美,但这份诚意还是获得了原著粉们的认可。

剧版《三体》拍摄工作照

我在五年前采访刘慈欣时,问过他对中国科幻的看法。他说:现在大家把科幻小说放到了一个太高的评价体系里去呈现。譬如,对现实是否有映射?是否能够预测未来?据我所知,真正预测了未来的科幻文学寥寥无几,科幻小说的任务只是基于科学,排列出对未来想象力的可能性,但它终究不是科学本身,我更关注的是科技带来的震撼与美感。

(本文源自三联数字刊2023年第8







 排版:小映 / 审核:然宁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撞题不可怕,谁烂谁尴尬——说说漫版《三体》为何惨遭剧版暴杀国产《三体》,不乱改就已经赢在起跑线电视剧版《三体》到底有多还原?从剧版《三体》到《流浪地球2》,“中国科幻”崛起了吗?偷懒的剧版《三体》,凭啥能吊打动画《三体》?《三体》电视开播霸屏热搜!三体宇宙CEO:对标哈利波特《三体》为什么流浪?——《三体》电影难产的背后剧版《三体》爆火,这次能行了?剧版《三体》定档;​《繁花》预计2023年杀青并播映如何判断此番是否“境外势力”作祟的办法:老大用自己做“诱饵”专访《三体》电视剧主创:死磕到底,捍卫《三体》海外影迷看剧版《三体》:这不是独立日,没有外星人飞船坠落爆料称《三体》版权方“三体宇宙”将被收购?剧版《三体》爆红背后,离不开这个艺术专业的支持…妈妈能否熬过这一关物理学家看《三体》电视剧是什么体验?看见《三体》,进入“三体”预告 | 真正AI教育的学习机最新款,忠实原著的《三体》漫画,幼小衔接数学翻翻书(含学而思课)想起我爸邓小平在起落中如何使用汪东兴三体“古筝行动”让网友直呼震撼!刘慈欣美版《三体》后记发人深省……《三体》电视剧热播频上热搜,《解码三体》又出圈!赢麻了!《三体》剧版登上央视,腾讯视频开播1小时就创纪录!谁在挣钱?被低估了的剧版《三体》除了《三体》,这5本国产科幻同样牛逼!阴阳平衡、和而不同MacBook开始取消端口/小米13S Ultra或下月亮相/《三体》国产剧版最快本月上线今日神图 | 原来这就是现实版《三体》……剧版《三体》曝光清华“飞刃”成果:现实里长这样,太空电梯和碳基芯片都能用苹果Apple Car或售价61万/米哈游辟谣年终奖108薪/剧版《三体》定档本周末《三体》漫版和剧版同时开播,它们是否拍出了大刘的原意?剧版《三体》大结局,成了还是砸了?i-Weekends | 今晚剧版《三体》开播,关于这些话题大刘怎么说..(内有大刘彩蛋)一开始看《三体》,我是抗拒的……剧版《三体》热度破纪录!还原度赢得原著粉好评,路人却看不懂?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