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耳|在人文情怀里,深刻领会一代宗师厉以宁的精神家园
厉以宁先生(1930-2023)图片来源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文|车耳
在我面前书桌摆着的是厉以宁老师新作《沉沙无意却成洲:中国经济改革的文化底色》,一本包装精美但是小巧玲珑的作品,个头小的有点像那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口袋书”。这是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发起和支持、活字文化精心策划组织、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文化新读”丛书之一。
和厉老师之前大部分著作不同的是,这本书既包含部分厉老师出访各国的散文,展示了厉先生深厚的史学修养;又选编了几篇厉老师的学术论文,体现了他对探索中国道路的思考和中国经济改革中的重要贡献;同时也收录了他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之后提出的新思考。厉老师在学术生涯后期更关注经济领域中的道德约束、生态保护和文化建设、以及它们和可持续生态发展之间的关系。这是一本个头虽小,内容强大的“大家小书”,通俗易懂、融会贯通。
厉老师是个优秀的人民老师,现代社会上很多人都听过厉老师的讲话和讲课,无论是在电视上,收音机旁还是亲临现场。厉老师讲课一向开宗明义,直截了当,常常以“今天我要讲的是什么”开场白,从来不拖泥带水,含糊其辞。我们做为学生,深知每次听他讲座都要提前几小时占座,还常常找不到位置。厉老师讲座往往需要那个学校最大的教室,最广的空间,甚至大礼堂。还有的时候原定教室实在装不下、临时换成礼堂的情况。那时候室内外挤满听众,按时的挤不进去,别说座位,连站的位置都不够,于是那些站在过道的翘首者常常被厉老师招呼直接上讲台,那就成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北大难忘的场景:一台一桌一老师,周围挤满席地而坐,求知欲旺盛的青年学子。
厉老师也是著名的经济学家,经济学作品有几十部,其中代表作有宏观经济学领域的《非均衡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改革与股份制》、《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世界经济史领域的《罗马—拜占庭经济史》《工业化和制度调整》《希腊古代经济史》等。无论文章还是大部头著作,厉老师文风格都是脉络清晰,逻辑严谨,文字力透纸背。除了我们所知的众多头衔外,厉老师是功底深厚的经济史学家,他最早期的作品就是关于经济史方面的,这和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当年北大经济系聚集着好多个国内著名人物,都是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大家,包括留学美欧的周炳琳先生,和后来毕业于哈佛的陈岱孙,陈振汉等归国学者。这些老先生也是厉老师的老师,对他后来的学术生涯产生了很大影响。
厉老师还是改革开放倡导者,在北大创建光华管理学院,至今都是校企合作的典范,也成为我们国家最有影响的商学院,培养人才无数。他是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参与推动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主持起草了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对我国经济改革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我们今天谈论改革开放时不应该忘记厉老师这样的先行者,在四十年前冒着巨大政治风险提出股份制改革方案,他是那个年代理论上真正敢于吃螃蟹的那个人。至今,股份制已经成为主流的企业制度,无论大型国企还是社会资本,而证券业和基金管理也在国内兴旺发达,成了青年才俊向往的职场。
厉老师学贯中西,讲座耐听,文字耐读,理论和实践耐思考。或许在多少年后我们才能体会到什么叫一代宗师。
北京大学一百多年历史上不乏大师,他们像璀璨的明珠一样照亮我们的心灵,如果说厉老师是其中最亮的之一是不为过的。
厉老师是一位大家,让我们一起读读他的这本小书。
相关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