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厉以宁:经世济民 千弯百折不回头
在世人眼中,厉以宁曾提出“股份制”理论影响中国经济决策,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厉股份”,同时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他也功不可没,因为首倡“非公经济36条”,被称为“厉民营”。
“我的理想是经世济民,社会繁荣百姓安居。”厉以宁曾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北大新闻网消息,2023年2月27日19点31分,中国经济学泰斗厉以宁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2岁。
公开资料显示,厉以宁是“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著名经济学家、杰出的教育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厉老都是手写稿件,细密而清晰,为人平和可亲。”和厉以宁接触过的一位全国政协常委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
厉以宁曾在2015年接受新京报专访时表示,最近三十年来,我主要做了四件事:中国改革的思路一定要走明确产权的道路;中国怎么搞产权改革?就是把国有企业改为多元投资主体的股份制企业;非公36条,关注民营经济的发展;关注贫困地区扶贫。
业内人士向贝壳财经记者指出,厉以宁这代学者有两大贡献,一是在国内普及现代经济学教育,比如他和秦宛顺编写的现代西方经济学概论,影响了应该是比自己更早一代的经济学学生;二是倡导市场化常识,吴市场、厉股份等说法即源于此。现在都能理解无论国有还是民营,通过股份制来组织产权形式是高效也基本上是唯一能成立的方式,但当时提这一点还是有很大争议的。
一生坚守讲台,桃李满天下
1930年11月厉以宁生于南京,他是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原副主任、法律委员会原副主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他还是“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著名经济学家、杰出的教育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厉以宁在经济学理论方面著书多部,曾获得包括“孙冶方经济学奖”在内的多种奖项,是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此外,他还主持了《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起草工作。
厉以宁和北大结缘颇深,研究经济学超过 70 载。1951 年7 月厉以宁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毕业后留校工作,曾任北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系主任、光华管理学院院长。他一手创办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为祖国培养了很多高端金融人才,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
即便满头白发,他也坚守在北大的讲台上。截至2月27日晚,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官网中,厉以宁还是全职教授。
早在2015年,有熟悉厉以宁的人士说,“他的行程安排甚至比年轻人还要满,几乎每天都有工作,简直是工作狂。”彼时,厉以宁已经是85岁高龄,还带博士生、著书、演讲、主持相关法律起草。
“厉教授的谆谆教诲让我受益匪浅,为我在金融理论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厉教授言传身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克勤克俭,对我工作生活、为人处世都影响深远。”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撰文悼念恩师厉以宁时表示。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姝威撰文表示:“厉老师的言传身教,深深影响着我,改变着我。我有幸遇到厉老师,在我人生关键时刻,他引导我走上经济学治学之道!厉老师言传身教,让我在危机时刻,知道如何应对。”
改革先锋“厉股份”
在世人眼中,厉以宁曾提出“股份制”理论影响中国经济决策,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厉股份”,同时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他也功不可没,因为首倡“非公经济36条”,被称为“厉民营”。
据了解,改革开放开始后,关于中国经济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经济学界主要有两类观点,“价格改革主线论”和“企业改革主线论”。厉以宁一直是后一类主张的代表。他是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
1980年,厉以宁第一次提出“股份制”。他认为,中国的问题在于没有真正的企业,而这主要是产权不明确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做的应该是产权改革,要通过股份制来实现。
对他的观点,当时很多人不理解。“我在北大学习期间,厉老师提出的一些经济学观点,尤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观点引起了一些争论。作为学生,我能感受到厉老师当时承受的压力。当时,厉老师用充足的论据和严谨的理论坚持己见,为我国经济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刘姝威撰文称。
直到30年后,2009年11月,厉以宁因提出“股份制”获得经济理论创新奖。
彼时,组委会如此评价他的理论:“股份制”是上世纪80年代末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与关键。在经营权主导改革和产权主导改革的讨论中,引领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推动了所有制改革,开启了资本市场的发轫,完善了市场经济的微观体系建设,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全面、深刻、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003年,厉以宁的工作从全国人大转移到全国政协,他同时也更加关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和团队调研后,他们提出“放宽非公经济市场准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拓宽融资渠道”、“改革完善税制”等建议。随后,2005年“非公36条”正式对外公布,而2005年的春天,也因此被国内外经济学界称为“中国民营经济之春”。
2018年,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厉以宁获得改革先锋称号,被称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
“厉以宁这代学者有两大贡献,一是在国内普及现代经济学教育,比如他和秦宛顺编写的现代西方经济学概论,影响了应该是比我更早一代的经济学学生;二是倡导市场化常识,吴市场、厉股份等说法即源于此。现在都能理解无论国有还是民营,通过股份制来组织产权形式是高效也基本上是唯一能成立的方式,但当时提这一点还是有很大争议的。”有业内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
“诗意人生”:缓流总比急流宽
值得注意的是,厉以宁有一个业余爱好——写诗词。公开资料显示,厉以宁自幼就喜欢诵读古代诗词,1947年其创作出第一首诗词《相见欢·仪征新城途中》,随后笔耕不辍,被众多同事和学生誉为“诗意人生”。
一位熟知厉以宁的学者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厉老的诗词功底厚重。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厉以宁诗词曾被多家出版社所编辑出版,比如,2000年,北京大学出版了《厉以宁诗词解读》;201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厉以宁诗词全集》共四卷1416首,202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厉以宁诗词选》。
据了解,厉以宁的诗词创作,主要以生活、学习、亲人和友情为主题,从他本人上大学写起,一直写到他与夫人尽享天伦之乐,漫长一生中的大悲大喜,得意失意,都被他浓缩在一首首诗词中。
“诗词受形式的限制,篇幅很小,尽管如此,我们仍可从寥寥数语中窥见到作者的坚韧、上进、重情、旷达、平和、乐观,以及百折而不挠。”《厉以宁诗词选》一书在简介中提及。
当年,为了纪念大学毕业留校工作,他写下:“溪水清清下石沟,千弯百折不回头。兼容并蓄终宽阔,若谷虚怀鱼自游。心寂寂,念休休,沉沙无意却成洲。一生治学当如此,只计耕耘莫问收。”
比如,1981年,厉以宁在游览四川青城山时作词:“洞穴深深好炼丹,迢迢千里献高官。贵人几个通灵性?道在是非一念间。登小阁,望前川,缓流总比急流宽。从来黄老无为治,疏导顺情国自安。”
其中,该词的下半阕被解读为,“缓流总比急流宽”充分地表达了厉以宁的经济思想。厉以宁始终认为,改革,需要渐进;处理社会问题,重在疏导。“要用‘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经济,进行社会资源的配置。市场活跃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民心安了,民情顺了,社会自然就安定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