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渤海到马里亚纳海沟,海平面下的秘密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世界海洋日
作者:吕宋刘大脑袋
校稿:朝乾 / 编辑:木木张
富饶的中国海域,
从东亚大陆
向太平洋伸出广阔的大陆架,
由浅及深,由北到南,
衍生出十分多样的自然生境,
它绝非日常所见的汪洋无际,
而是一整片藏在水下的
森林、草原、旷野。
藤壶要强的一生
坐标:南麂列岛
主角:藤壶
南麂列岛,
位于浙江温州平阳县东南部,
距大陆最近点有28公里,
台湾暖流和江浙沿岸流在此交汇,
造就了丰富的贝藻类资源。
礁石上的藤壶,
一生充满传奇。
一生下来便饱受潮水的冲击。
当藤壶暴露在太阳炙烤下时,
它紧闭外壳,防止水分散失,
等到海水漫回,才恢复活力。
你见过胎生的树吗?
坐标:八门湾
主角:红树林
海南文昌的八门湾,
非常适宜红树林的生长,
这里的红树林,
是我国红树品种最多的地方之一。
红树林的种子
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
长成小苗,然后再脱离母株,
坠落于淤泥中发育生长,
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
红树林根系发达,
能在海水中生存。
它还是许多生物的栖息之所。
海底的温床
坐标:黄海
主角:海草床
胶东半岛最东端的黄海海域,
这里沉积的黑色淤泥
为海草提供了生存空间,
当海草成片分布后,
就被称为海草床。
海草床
为三大典型近海海洋生态系统之一,
固碳量可达森林的2倍以上。
海草床还拥有复杂的食物链结构,
是众多海洋生物
栖息、繁衍、索饵和庇护场所。
浅海基建狂魔
坐标:西沙群岛
主角:珊瑚
南海的西沙群岛,
是中国著名的珊瑚礁分布地之一。
不同的珊瑚
聚集在一起生长、死亡,
留下的骸骨层层堆积,
如遇地壳抬升,
便在浅海中形成星星点点的岛礁。
那些能最终形成岛礁的珊瑚
便被称为造礁珊瑚。
它们是珊瑚中的基建狂魔,
极大地改变了浅海的地形乃至生态。
以上这些不太需要考虑位移的生灵,
它们自己既是生物,
同时又创造了环境,
也改变了自然,
最后自己也变成了自然环境的一部分。
这类直接对海域自然环境
有直接影响的生物群,
我们将它称为生境。
除此之外
还有各种类型的海洋生物,
和谐地共存在一片片海域之中。
它们和生境构成了同一个生态系统,
并将陆地与深海连在一起,
也与我们人类
构成了一个生命共同体。
龟去来兮
坐标:七连屿
主角:绿海龟
西沙群岛的七连屿,
是我国海域绿海龟最后的庇护所之一。
世界现存的7种海龟中,
唯有绿海龟
在我国海域有产卵记录。
刚出坑的绿海龟
会离开自己的出生地,
游向大洋艰难求生;
成年后的绿海龟
要洄游几千公里,
返回出生地繁衍下一代。
它们在一“去”一“归”之间
完成生命循环。
冰海精灵
坐标:渤海
主角:斑海豹
渤海,
是我国少数会形成连片海冰的海域,
冻结的海面
为斑海豹的孕育生命提供了可能。
每年11月后,
憨态可掬的斑海豹穿越渤海海峡,
陆续进入辽东湾冰区繁殖,
次年2-3月开始向南漂移,
5月后大部分离开渤海。
千百年来,
它们在这里繁衍后代,
又从这里出发
游向浩瀚神秘的太平洋。
北部湾鲸歌
坐标:涠洲岛海域
主角:布氏鲸
广西北部湾涠洲岛海域,
因为特殊的海域环境温度,
吸引了大型鲸类——
布氏鲸。
它们背部深灰色、
腹面黄白色,
背鳍突出,呈镰刀状。
布氏鲸会定期寻访涠洲岛海域,
寻觅伴侣,
而到了早春时节,
布氏鲸则开始了它的觅食模式。
温柔刺客
坐标:东海
主角:水母
水母的“伞盖”下,
分布着无数纤细的触手,
能射出有毒的液丝。
当遇到“敌人”或猎物时,
水母就会本能地射出毒丝,
把“敌人”击退或毒死。
现今中国的东海海域,
水母迅速蔓延,
并大量猎杀和摄食浮游动物、
鱼卵和小鱼。
怎样平衡水母和其他生物间的关系,
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海的眼泪是什么颜色的?
坐标:福建平潭
主角:夜光藻
离我国台湾岛最近的福建平潭,
近几年因“蓝眼泪”而闻名。
“蓝眼泪”的出现
主要是因为一种发光生物——
夜光藻。
在潮流和风的影响下,
海洋底层大量的营养物质被带到表层,
这种富有营养的水体
能够促进夜光藻饵料大量繁殖。
如遇上适宜的盐度及温度,
夜光藻就会迅速繁殖,迎风聚集,
在夜间潮汐、海浪的拍打下
发出浅蓝色的光。
渔民的超级工程
坐标:中国台湾 澎湖列岛
主角:石沪
渔民们利用潮水涨退
及鱼群回游特性,
在波动的海面上
筑起一道道的弧形石墙。
海水涨潮时,
会淹覆石墙顶部,带来鱼群;
退潮时海水流走,
鱼群便会困在石墙内。
但这项工程作业量十分浩大,
不仅可能要利用全村里的居民,
更要历经数年、数十年才能完成。
68海洋日,为保护海洋我们共同行动▼
纵是以上所述海洋富饶至此,其实也不及那深邃大海的百分之一。人类所知的大海远远比我们在表面上所能看到的更加辽阔。
相比于我们熟悉的大陆架海域,更远的深海,其体量要大得非常多,其中可能蕴藏着生命的奥秘与未知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如果以水下1000米深度作为浅海与深海的分界线,全球海洋3/4的区域是我们想象中难以触及的领域,如何探索可是一个难题。
探索一号船,便是破解难题的利器,它除了可以开展海洋资源探测、海洋环境和生物研究这些常规作业以外,还担负着支撑我国目前唯一一台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作业的特殊使命。“奋斗者”号,是我国目前一共拥有的3台载人潜水器中,唯一可以下潜到海底最深处11000米水深的装备。
今天是6月8日,也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就在今天,由负责运行维护“奋斗者号”的中科院深海所相关科研人员,通过视频公开课为我们讲述“奋斗者”号的深海探索经历。我们所能获得的,会是与以往粗浅了解所不同的体验。许多珍贵的科研记忆,也在这个契机,得到了向公众展示的机会。
“奋斗者”号,曾3次前往世界公认的最深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并在海底进行深渊生物多样性研究工作。
万米深渊之中,也有诸多生物,比较著名的就是三大生物“巨头”。
一是拥有超强“食物雷达”的钩虾,平日里队伍松散得不行,潜器行走个十几米也只能通过舷窗观察到钩虾两三只。
第二类是海参,体型相对较小,通体透明,可以说是肠子拐了几道弯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因体型原因,它也有一个可爱又形象的名字——“海猪”。
第三种就是多毛类,相对于前面两种生物就显得比较平平无奇,形似沙蚕,体型较小。
这是由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蚂蚁森林|神奇海洋共同为大家带来的一堂沉浸式海洋自然教育课。
点击观看 沉浸式海底课堂▼
我国大部分都是内陆地区,沿海城市数量有限,如何激发更多人关注和参与海洋保护呢?蚂蚁集团提供了一种在互联网上参与海洋生态保护的新方式。
“神奇海洋”是蚂蚁森林继“植树造林-参与修复生态、共建保护地-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之后,在“种植海洋植物-参与海洋生态修复及保护”方面的进一步探索。蚂蚁集团持续捐资支持生态类公益项目,激励倡导公众践行低碳生活,在积极支持海洋生态修复的同时,也向公众广泛科普海洋保护的相关知识。
在这里,你可以通过践行少用塑料袋、少用一次性餐具、自带环保杯等减塑减纸的低碳生活行为参与环境保护。而这些减少碳排放量的行为,也将在神奇海洋里换算转化为“绿色能量”,它可用来在“神奇海洋”里培育虚拟的海洋植物,培育成功后就能提出申请,由蚂蚁集团等企业捐资给公益机构,支持各地滨海湿地的生态保护修复。
在线上培育海洋生物,参与海洋保护与修复▼
就像阿拉善荒漠里的梭梭一样,你在蚂蚁森林|神奇海洋中培育成功的海草等海洋植物,也将由专业机构负责真实种下。
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你会有机会亲眼见到经过自己低碳生活的努力,申请在近海“种下”的海草。
6.8世界海洋日,探索发现更多海洋科普内容
*本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图片来自 自然资源部宣教中心X蚂蚁森林|神奇海洋联合推出的海洋日公益宣传视频《十片中国大美海域》
END
扩展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