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厉以宁,你要注意他的年龄
厉以宁教授去世了,网络上关于他的争议十分激烈,分成很明显的两拨人。
读者反复问我这个话题,很显然是希望我参战,但让你们失望了,我对此没有兴趣。
我只请大家注意一件事就可以了,那就是厉以宁的岁数。他是九十多岁的人。
换句话说,根据这个年龄来倒推,你可以弄清楚互联网上流行的所谓他说过的那些话的时代背景。
比如他骂过郎教授,就是郎咸平,骂人的话很难听,我就不放出来了。
今天的网民是以90后为主,你听到别人聊这两个教授之间的对骂,第一反应是什么?
是郎咸平与空姐的那点事儿,所谓怎么和空姐打官司,不仅通过前妻的配合把房子讨要了回来,还让空姐背了几百万的债务。
你以为说的是这件事,因为自从你了解这个社会的第一天,你所认识的郎教授就是这点事儿。
但实际上不为这个,厉以宁骂郎咸平的时候,郎咸平还不认识什么空姐,所谓的前妻都未必认识,他还在和前前不知道哪一任前妻的婚姻存续阶段。
这就是时间差,很多事儿你生太晚了,就像一本电影三小时,放映了俩小时你才进场,前情你没看过。
基于这个时间差,咱们以前聊过一句话,好几年前就聊过,所谓历史不存在真相,只残存了一个道理。
我们先不说残存了什么道理,我们先说不存在真相。
今天美国的年轻人,和一百年前的美国年轻人看待华盛顿,看待罗伯特李将军是不同的。
弗洛伊德之死那件事发生之后,美国各地都陆续推倒了罗伯特李的雕像,因为南北战争时期,他代表南方,而南方是蓄奴的。
于是罗伯特李就成了种族主义的某种象征,在美国有些非常禁忌的话题比如种族,再比如同性恋。
按照这个标准,偷偷蓄奴的华盛顿自然也难以为今天的美国人所容。
你去看美国电影,会发现渐渐地,白雪公主的扮演者,英国女王的扮演者都成了黑人。
再往后几代人,很可能大家就会默认英国女王当然必须是黑人。而且一直都是。
所以我说你很难用真相来界定历史,因为历史是由人来表述的。
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不同种族的出生率大不一样,最后美国的黑人成了主体,那么英国女王为什么不能是黑人呢?
爱因斯坦也可以是黑人。
历史终归是由人来表述的,就像我们描写的人类进化史确切地说是智人眼中的人类进化史。
智人只是当初几十个部落里一个几千人的小部落,他们不会去描述尼安德特人,不会去描述其他部落。
所以我说历史不存在真相,更多的是一种道理,这个道理就是如果你非要还原,那么你得回到当时的时间背景下。
如果你想重新认识罗伯特李,你得忘记后面所有的认知,你得把他之后的世界教给你的一切都忘记,然后穿越到当时,去理解这个人物。
就像你带着后世的记忆去看海瑞,绝对是个渣男,没得跑。因为他纳妾了,还不止一个。
纳妾就是包二奶,包二奶就是渣男,渣男没得洗。
但如果你抹去后世带给你的这些记忆,那么他头上的这条渣男罪名也就不成立了。
这就叫人不可能去犯未来的罪,罗伯特李和海瑞并不知道未来的世界有那样的规定,你也就无从谈起他们是不是渣男。
道理讲完了,回到厉以宁这个人物,这个假如你今年20出头,他实际上和你太爷爷太奶奶一样大岁数的人。
九十多年前,很明显是旧社会,他出生在旧社会,一直长到18岁。
也就是说,他18岁之前,整个青少年时期都是在旧社会的氛围中度过的。
不同年代的人的底层价值观差异是很大的,你比如我爷爷奶奶那代人,给你描述他们早年的社会形态。
会告诉你即便丫鬟都是分三六九的,就像红楼梦里小红只是献殷勤给宝玉倒了一碗茶,秋纹、碧痕就会大骂。
因为这牵涉分工,有的丫鬟可以进二门内有的不可以,你看黛玉进贾府那一期,到不同的门口换轿子,会换一批人来抬。
到了我那代人,我们小时候管保姆是不叫保姆的,叫家庭服务员。
你去看90年代的情景喜剧《我爱我家》里面,小张就不喜欢人家叫她小保姆,要人家叫她家庭服务员,老傅也说了,只是分工不同。
今天的人,保姆就叫保姆。你可能都不知道有过家庭服务员这个称谓。
不同年代的人,对同一个职业的认知是不一样的。
回到厉以宁骂郎咸平这件事,冲什么去的呢?冲股份制。
今天的年轻人认得郎咸平,大约是三件事。
一个是空姐,一个是给人家站台,被观众扔西瓜,还有一个是在节目里公然说,你不炒股炒房,待在国内干啥。
但我上大学那会儿,郎咸平不是以这些出名,他出名是因为郎监管。
他讲的那些个话题和很多年后,司马南讲的内容大体上是一样的。
这就是年龄优势,我比当下的年轻人更早进入电影院,前情纪要看的多一些。
我知道天下有司马南的时候,他还在练气功呢,后来与柯云路这个年代感很强的作家较劲,成了打气功的。我爱我家里面他也有出场。
而郎监管二十多年前讲过的那些话,如果你都听过,今天你去听司马南,会觉得很熟悉。
厉以宁和郎咸平吵,就是当年的那些事儿,郎咸平还叫做郎监管的那些年的恩怨。郎监管VS厉股份,明显会吵起来。
对不对没有办法讨论,因为不同时期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天气冷,你把地暖打开,天气回暖,你把地暖关了。你说脱离当时的气温,地暖开关这件事本身对不对呢?
这让人怎么讨论?
没有办法讨论。
厉以宁讲的大部分话和年代有关,和他的岁数也有关。
他是一个出生在旧社会的人,又经历过类似叶文洁一样的时期,后来赶上了时代的列车。
那么他给出来的观点就是注重效率。
围绕这个他给出了很多今天回头去看十分令人难以接受的言论。
郎咸平只是在二十多年前比较早的提出了反思,他火过一段时间,但也只是在大学生群体里。
等那一代他的粉丝入职之后,很快就对郎监管不感冒了,因为发现他的理论和二十多年前的现实对不上,包括他自己也快速转型,迎合粉丝的需求。
我给你举个例子。
十七年前,我当时的CEO回国创业,那时候他个人资产2000万左右。
他给我们讲述80年代末期,华为员工还不足百人的时候,他是怎么样睡在公司里三个月不洗澡的加班。那是他第一家公司,言外之意是让我们适应996。
996搁今天显然是不对的,但是在十七年前那个时代背景下,不好评价。
因为我估计,当时听他讲个人故事的几十个员工包括实习生,时至今日,混得最背的人的个人资产也没有低于2000万的。
也就是说在一个回报率比较高的时期,你去计较对不对,没多大意义。
你到底想赢还是想辩个输赢的说法就是打那时候,或者说更早的,厉以宁发表言论的时期流行开来的。
你要辩你就辩,但是你辩的这功夫,别人一步快步步快,很可能最后人家就是比你资产多一个小目标。
这就是你沉迷于辩论要付出的机会成本。
在当时就是这样,在厉以宁发表各种今天看起来过分偏向于效率的言论的更早的年代,更是这样。
用厉以宁的时代背景来说,就是你反思,一个小目标没了,你再反思,连十分之一个小目标也没了。
如果你这么一直反思,你同事都住进汤臣一品了,你只能回老家。
但后来不一样,后来最大的不同在于节奏明显变慢了。
我个人的看法很世俗,那就是如果公司马上要上市,马上要分给你一个半个小目标的,你讨论加班对不对没意义,你尽量让自己期权多拿一些才有意义。
但是如果公司不上市,也不会分给你啥,每个月就那么一万几千块的工资,那你说坐下来谈谈我不想加班,很有必要。
任何话和时期之间必须匹配,不能错位,就像天冷了你谈开地暖,天热了你说开空调。
脱离温度讨论开地暖对不对,或者开空调错不错,这本身就很搞笑。
如果三年之内必然给你一个小目标,你非要纠结加班对不对,我建议你去看医生。
反过来讲,你觉得自己挣不到大钱也挣不到快钱的时候,你想要回归生活,甚至慢生活,这很正常呀。
别说厉以宁几十年前讲的话搁在今天听起来很荒唐,哪怕是当年那些企业主的话放在今天听起来也很荒唐呀。
不是话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话要结合回报率的。
月薪50万,公司的方向就是我的方向。
月薪20万,我不需要下班,公司就是我家。
月薪5万,老板说的肯定对,有错就是我的错。
月薪1万,老板有问题,但当他面不想反驳。
月薪5000,背后拿老板当空气。
月薪2000,当面也拿老板当空气。
看到了?人是在变的呀。
如果你一定要问我个人的看法,那我只能告诉你,我不认同厉以宁。
尽管我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可厉教授的岁数仍然比我爷爷奶奶都大,我们隔了不止一代,代沟是存在的。
我的价值观和《我爱我家》里面那个小孙女圆圆很接近,当年我们差不多大,一方面我认为小张就是家庭服务员,另一方面也对外界充满了好奇。
但是你反过来让我去批他,我也没啥兴趣。
因为厉教授在舞台上的时候,我还是个学生,我并不清楚他们那一代人真正面临的问题,要做的取舍,以及各种选项分别的优劣。
有好多事情,就像那天我们后半篇聊的私房话,对投资人公平,对社会就不公平,对社会公平了,对投资人就好难公平。
舆论一定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因此职业投资人一定是七窍玲珑,没办法,要活。
十多年前中美还在蜜月期的时候,我做国际市场,选择高频交易,那时候是忐忑不安的,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贼,事实上巴菲特没说错,高频本质上就是贼。
后来我也不清楚为什么这种行径得到了大量读者朋友的好评。
可能是近几年中美之间蜜月期结束了,变成了竞争关系。于是你们忽然莫名其妙的很喜欢我的某些行径。
甚至把我的某些工作想象,或者美化成了罗宾汉。
其实我有时候在想,如果中美关系后来不是走向竞争,而是像巴铁那样成为铁哥们。
你们还会喜欢我在国际市场上高频交易这个行为么?
说不定你们就会咒骂我,鞭打我,恨不得把我踏上一脚再啐一口吐沫。觉得我是那个偷朋友家的坏蛋。
其实你想想看,什么发生了改变呢?我还是我,你还是你,你的三观也没有变过,我的交易模式也没有变过。
只是两国关系的改变,就足以深刻地影响你对我的评价。
所以,就像我前面说的,地暖,空调,只是个工具而已。真正影响你情绪的,是天气。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