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殴打女性案:渴女又厌女 | 写社会
2022年6月10日凌晨,唐山市一家烧烤店发生一起恶性事件,一名男性骚扰女性并伙同多名男性对其进行殴打。该案件的相关视频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令人触目惊心。
女孩们衣着规整,在亮堂的餐馆与信任的同性好友吃烧烤,这一次,她们毫无破绽得让受害者有罪论都站不住脚了。
如同工地中发生意外是小概率事件,但工人们也会无时无刻佩戴安全帽,持续处在小心谨慎之中,因为不好的后果过于惨重,难以承担。
女性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与陌生男性搭乘电梯保持距离,搭乘网约车时再困也要保持清醒,但这种持续性的精神紧绷被这次事件彻底击溃了,战战兢兢维护着的那一丝安全感荡然无存。
我们恐惧,我们愤怒,正是因为这次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她是遇难的我,我是幸存的她“。
我们意识到了这并不是一起孤例,它背后结构性的性别问题带来了令人疼痛的清醒以及对不平等的愤懑。
厌女:规训女性的手段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交融,厌女的含义和用法早已超越“对女性的憎恶”这一初始定义所提供的限度。
Kate Manne认为厌女是父权意识形态下一系列社会现象背后的伦理逻辑,而厌女者也并非一视同仁地仇视所有女性,而是选择性地针那些对父权抱有敌意或对其造成威胁的女性。
厌女是维护父权制意识形态的强制力,作为“执法部门”规范和监督女性行为,并惩罚那些不遵循性别规训的“失格”女性。
这种将女性分为“好女人”和“坏女人”的二分机制与上野千鹤子在《厌女》中提出的厌女机制,即将女性分为“圣女”和“娼妓”有相似之处,目的都是试图对女性分而治之。
那么在厌女的二分机制下男性就在坐收渔翁之利吗?社会对男性有类似的性别规训吗?
渴女又厌女的非自愿独身者
这次暴力事件的情节为一名男性以搭讪为由性骚扰女性后被拒绝,伙同其他男性对该女性及朋友其大打出手。期间有多名女性上前阻拦,均遭到殴打。
这种尝试与女性接触(性骚扰)结果遭到拒绝,恼羞成怒后对其暴力回击的群体往往属于非自愿独身者(involuntary celibate,简称incel)。
最开始Incel只是一个分享自己无法与女性顺利交往的经历的网站名称,后来随着社群的发展,Incel被用于指代那些厌恶女性,认为她们魅惑自己却又不愿与自己发生关系,认定自己在两性关系中的失败是整个社会所致的男性。
Incel群体中的著名人物则是被他们视为“圣人”的Elliot Rodger。他在互联网上发布过多则厌女宣言,声称自己被迫忍受孤独,始终被女孩拒绝,性欲无法被满足,女孩们把性和爱给了其他的男人却从来不给他,这让他一直以来很痛苦。
2014年5月23日是他筹谋已久的“复仇日”,Elliot Rodger驾车冲撞行人并开枪共造成3人死亡13人受伤,完成了他对社会的扭曲式的报复。
Incel群体深深地为自己的性别认同所焦虑,如果说厌女文化是在对女性在进行分化和统治,那么霸权男子气概则是社会对男性规训的方式。
为了巩固男性的性别优位,霸权男子气概要求男性与传统女性特质清晰地区隔开,并且时刻处于主导的优越地位。从小时候开始,父母就开始教育男孩要坚强、勇敢,不能“像女生一样”哭哭啼啼。
在与其他小朋友的相处过程中,如果一个小男孩的行为举止或使用的物品更多地与女性特征联系在一起,那么男孩群体可能会通过戏弄、身体攻击和将其孤立于群体之外等方式来解决这样的性别越界。
到了青春期,一个没有表现出足够的“阳刚气概”的男孩可能会被冠以“同性恋”的骂名,被更有“阳刚气概”的男孩通过霸凌等方式压制,因为霸权男子气概下的他们必须通过排挤不那么男性化的人来稳固男性集体的统治性地位。
而一些具有社会破坏性的霸权男子气概的实践,诸如暴力、性别歧视、恐同等被称为有毒男性气质。
Incel显然不属于那些拥有霸权男子气概的“阿尔法男性”,他们求而不得,逐渐发展出越来越多的有毒男性气质,并将愤怒的出口指向了女性。
事实上,人们并非在渴女、厌女中作出二选一的抉择,厌女经常以渴望女人、爱慕女人的方式呈现,体现了支配与控制的欲望。
正如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在《厌女》中所描述,成为一个男人的条件并不是得到女性的认可,而是通过男性集团的承认,而其中一种“像个男人”的证明,就是把一个女人置于自己的支配之下。
比起“得到”女性,他们真正渴望的是得到男性的认可,而要成为男人眼中“真正的男人”,完成性的主体化认同,就需要将女性作为性的客体,并加以控制。
Incel群体激烈的情绪中不仅有被女性拒绝后自尊受挫产生的愤怒,还有对被其他男性朋友质疑男子气概的恐惧。
这些悲哀的男性施暴者其实是在试图向其他男性展示自己的男子气概,暴力是他们维护自己男性尊严的方式。
他们力大无穷,他们引以为豪。
但是,有毒男子气概从来不只有暴力一种,它有时还打着“保护女性”名义的方式出现。
声称“女性需要被保护”也是一种厌女
社会心理学家Glick和Fiske将视女性为比男性更弱小的存在,并时刻将她们视为需要被保护的对象的偏见称为善意性别歧视,相较于那些类似“女生就是没男生理科好”“我们这个职位不接受女性”公然贬低女性的敌意性别歧视,它往往更加难以被察觉,并且悄无声息地融进了许多文化价值中。
善意性别歧视者通常主观上怀着善意,认为女性纯洁又美好,比男性更弱小并且需要被好好保护。
他们常常温和地否认女性的主体性,带着关切的家长式语气将女性限制在某些特定性别角色中,例如认为“女孩子就不要做那么辛苦的工作了”“家务活果然还是女生更擅长呢”“女孩子未来还是要找个老公来呵护你才行”。
虽然善意性别歧视和敌意性别歧视以不同的方式呈现,甚至前者还带着主观上的善意,但是跨文化研究表明两者存在正相关,也就是说它们实际上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地维护着性别中不平等的权力关系。
面对厌女,我们并不是束手无策
性骚扰、殴打女性是厌女,呼吁女人由男人保护是厌女,用“尝试摸后背被拒”指代性骚扰是厌女……在这个事件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厌女是如何运作和流转的。
生长于这个厌女的社会,不被它侵染的人恐怕不存在,即使是女人,也可能将这些偏见内化,但我们依然可以做些什么。
厌女的内核是将女性视为无主体性且相比男性主体更劣等的存在,那么能与之对抗的则是,女性找回自己的主体性,男性承认女性的主体性。
“女人能保护女人。”
那些唐山殴打女性事件中挺身而出保护她人的女孩证明了姐妹情谊真实存在,而非那些质疑者口中的“塑料姐妹”。
而在很多事件中,比起男人的保护,女性更需要法律上的保护。
“女人能理解女人。”
女性也可以更多地将价值建立在自我认可上,当我们真心认同并看见自我及其他女性的价值时,自己及她人的话语也变得更加有分量。
身处厌女的社会中,也许我们无从得知穿好看的衣服、化妆是为了自己开心还是为了获得男性、社会的认同,但我们可以通过判断“这么做我很高兴”还是“不这么做我会受到惩罚”来区分迎合规训和真心喜欢。·
这两者时常有重叠,但我们不必对自己太过苛刻,重要的是更多地关注自我,并保持愤怒。
“忍耐不是美德,把忍耐当成美德是这个伪善的世界维持它扭曲的秩序的方式,生气才是美德。”
希望严惩施暴者。
[1]Connell, R. W., & Messerschmidt, J. W. (2005). Hegemonic masculinity: Rethinking the concept.Gender & society, 19(6), 829-859.
[2]Flood, M., Kegan Gardiner, J., Pease, B., & Pringle, K. (Eds.). (2007).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Men and Masculinities (1st ed.). Routledge. https://doi.org/10.4324/9780203413067
[3]Glick, P., & Fiske, S. T. (2001). An ambivalent alliance: Hostile and benevolent sexism as complementary justifications for gender inequality. American psychologist, 56(2), 109.
[4]Freeland C. Nourishing speculation: A feminist reading of Aristotelian science. In: Bar BA, editor. Engendering Origins: Critical Feminist Readings in Plato and Aristotle.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4.
[5]Martin, B. (2011). Children at Play: Learning Gender in the Early Years. Trentham Books Ltd. Westview House 734 London Road, Oakhill, Stoke-on-Trent, Staffordshire, ST4 5NP, UK.
[6]Srivastava, K., Chaudhury, S., Bhat, P. S., & Sahu, S. (2017). Misogyny, feminism, and sexual harassment.Industrial psychiatry journal, 26(2), 111–113. https://doi.org/10.4103/ipj.ipj_32_18
[7]Valentine, C. G., Trautner, M. N., & Spade, J. Z. (Eds.). (2019).The kaleidoscope of gender: Prisms, patterns, and possibilities. Sage Publications.
[8]房思琪. (2017).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台灣: 游擊文化.
[9Manne, & 巫靜文. (2019). 不只是厭女 : 為什麼越"文明"的世界,厭女的力量越強大?拆解當今最精密的父權敘事 = Down girl : The logic of
misogyny (初版 ed., 不歸類 (麥田出版) ; 159. hani). 台北市: 麥田出版.
[10]上野千鹤子, & 王兰. (2015). 厌女 : 日本的女性嫌恶 = 女ぎらい = Misogyny (第1版 ed.). 上海市: 上海三联书店.
[11]王曉丹. (2019). 這是愛女,也是厭女 : 如何看穿這世界拉攏與懲戒女人的兩手策略? = Philogyny misogyny (初版 ed., Common; 52). 新北市: 大家出版.
[12]庄泰富. (2018, May 31). 【男人想想】宅男的逆袭──谈西方母猪教INCEL.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6979
作者:星几何
作者介绍:有两只猫,一只叫jojo,一只叫撸撸
编辑:远翥
你可能还喜欢: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