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辈压力:他们好优秀,我好焦虑 |写社会
“大学同学毕业不到一年买房了”;
“室友说课题作业随便写写,结果写了3k字的学术性论文”;
“同不用加班,绩效总得拿到最好”;
“和我一起开始减肥的人已经减了20斤了”。
你是不是也经常感受到这种各个方面的同辈压力?
同辈压力是指同龄人在相互比较中,对彼此产生的影响力。它能够提供一种向上的推动力,激励我们达成更多成就,积极追求更好的生活方式。
但是,它也可能让我们陷入与他人比较的漩涡中,当结果与预期有一定差距时陷入深深的茫然和焦虑。
前段时间“社会学了没”与读者们进行了一次互动,我们发现人们在同一时期往往感受到多个对象带来的同辈压力,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同学和朋友,还有少部分来自同事以及同龄亲戚。
其中,学业是同辈压力中最常被提及的主题,其次是关于职业发展、婚恋、外貌以及房屋购置方面的同辈压力。
面对这些同辈压力,除了最为普遍的焦虑和羡慕,迷茫、自卑的情绪也时常充斥在个体体验中,还有一部分读者表示同辈压力让自己感到十分崩溃,正常的生活节奏因此被打乱。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感受到同辈压力,以及为何它如此难以摆脱呢?
同辈压力的背后:“优绩主义”在作祟
朋友小Q在参加一个商业竞赛时曾找到了她认为最有能力、最有可能拿到优胜的人请教经验,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些人中很少认为自己是所谓“优秀的人”。
社会中好像人人都觉得自己不够优秀,那优秀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个体对某些结果、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感到迷茫和焦虑时,内心往往渴望一个相对明确的标准,因此有些人会认为“我只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
哈佛大学政治哲学家迈克尔·桑德尔在《精英的傲慢》一书中讲述了优绩主义(meritocracy)带来的社会影响。优绩主义认可个人成就,让人们相信只要凭借自身的才能和努力,就够得到比较好的社会地位和财富。
这样的观念残酷地忽视环境、机遇、资源等其他因素对个人成就的影响,合理化了既存的社会不平等,让“输家”面对与“赢家”时产生更深刻的劣等感。
那些从小听到的类似“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别人都能做到为什么你做不到”的说法明里暗里中在人们的心中埋下了优绩主义的种子。
在一个过分强调竞争的大环境中,人们容易对“成功”相关的信息感到格外敏感,并倾向将同辈压力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足或不够努力,就如同读者们所说:
@林夕水寒
和我同龄的姐妹从毕业求职就进入了自己喜欢的行业,而且发展很好,现在还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和这样有实力、有决策力的同辈一比,就是一整个我不配。
@笑笑
大三临近考研,早上我室友一起床,我就立马醒了,准到甚至不需要用闹钟。有时候很困午睡也睡的不踏实,因为室友都在学习,有一次午睡我甚至出现幻觉,模模糊糊听见室友打字敲击键盘的声音,这个声音简直打到了我心上,睡觉都感到焦虑,结果醒来发现室友并没有用电脑打字,也许是我的幻听吧。我知道这一切不过是时间焦虑,自己应该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可还是会忍不住,担心时间不够用又无法高效学习的无奈。
@可可酱
我能感受到来自同辈学历和收入上的压力,每当到这种时候就会更加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努力的程度。
项飙认为优绩主义在中国有着特别的影响,比起社会结构,它更多地体现在个人策略或家庭策略。
他比喻道“每个人都悬在空中,像一只蜂鸟,疯狂震动翅膀只为在空中保持静止。不能放松,因为不能失去那个工作;继续比拼下去,赢得比赛的机会非常渺茫。这造成了很多焦虑和困惑,年轻人的压力和心理问题就来源于此。”
面对那些在学业、工作、婚姻等方面取得良好进展的同龄人,将优绩主义内化的人容易将自己与他人的获得的不同成果归因于不够努力,进而对自己感到失望。
隐藏在同辈压力中的"社会时钟”
社会中的许多人都遵循着“什么年龄就该干什么事”的人生轨迹,一旦自己的年龄与目标偏离,就容易感到慌张,因为抬头一望,周围的同龄人似乎都在社会期待的主流道路上稳步前行。
社会心理学家Bernice Neugarten曾提出过“社会时钟(social clock)”的概念,定义为“社会对与年龄相适应的行为的共同预期”。
它就像一个由社会制定的人生事件时刻表,期待个体在特定的时间节点完成相应的行为,比如“22岁大学毕业”“30岁之前结婚”。
毕业、工作、结婚、生育等通常是社会时钟内中至关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在规定的年纪达成目标的人会收获来自社会的肯定,而脱离社会时钟、挑战文化规范的人往往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并感受到一种“不合群”的压力。
许多读者就正在经历这样的同辈压力,他们只是与社会时钟暂时偏离,和同辈的人生进程有着些许偏差。
@大鹅
去年好多朋友都结婚了,感觉自己有点孤独。
@阿犀
我上班还在摸鱼的时候,优秀的同龄人已经搞兼职做副业,三年过去副业发展成主业,已经年入百万了。
@多久
同学及朋友通过相亲找到家庭、长相、职业均上乘的对象。
@小李
99年大四学生,毕业了大家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自己一个offer也没有收到,同龄人都在结婚的结婚,买房的买房,但是自己一无所有。
由此可见,感受到同辈压力并不一定是因为某些同辈特别优秀而难以与之比肩,也可能是当下自己与许多同辈在社会期望的“人生进度”上有所偏差。
即使有的人不愿遵照这样的社会标准来推进自己的人生,有时也难免会因与大多数人的不一致而感到焦虑,甚至遭受一些来自循规蹈矩者的责难。
如何更好地应对同辈压力?
桑德尔迈克尔. (2021). 精英的傲慢. 中信出版社.
Neugarten, B. L., Moore, J. W., & Lowe, J. C. (1965). Agenorms, age constraints, and adult socialization. Americanjournal of Sociology, 70(6), 710-717.
作者:星几何
编辑:布猴
你可能还喜欢: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