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灭佛运动后,中国佛教艺术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为什么要「灭佛」?
佛教兴起之后发展得很快。对北魏时的百姓们来说,赋役是很沉重的义务。因为僧侣可以免除赋役,所以许多人为此出家,信徒们还会向佛寺捐钱。
越来越多的人力和钱财脱离了国家的控制,这对志在统一的北魏第二代皇帝拓跋焘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加上他已经改信道教,拓跋焘于是开始对佛教下手。
「北魏太武帝灭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灭佛运动,这场运动从446年起,一直持续了六年。
绝美的石窟艺术
虽然太武帝发起了灭佛运动,但北魏的佛教还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都是在这时候诞生的。云冈石窟的开凿前后历经了近七十年。这么长的时间里,人会慢慢长大、变老,石窟的形貌也一样会因为时间而变化。
根据石窟的形制、佛像的内容和样式,云冈石窟又被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早期石窟又叫昙曜五窟,每个石窟中间都有一尊巨大的如来佛像,气势恢宏。
中期石窟开凿的时候,正好是北魏最兴盛的时候,所以云集了一大批全国最优秀的工匠。这个时期的佛造像汉化风格明显,非常华美,被称为「太和风格」。
晚期石窟则大多是私人开凿的了,这些佛像看起来十分清瘦,「秀骨清像」的造像风格就是这时候开始的。此外,晚期石窟中还大量描绘了当时的世俗生活,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当时社会的窗户。
龙门石窟的开凿历经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等朝代,前后持续了四百多年,主要还是由北魏和唐朝工匠们开凿的。这里面比较多的是大型造像,最大的佛像有十七米,几乎相当于五层楼那么高了!
石窟造像的艺术风格和各个朝代的审美非常接近,北魏以瘦为美,所以佛像都比较清瘦;唐朝以胖为美,佛像则比较圆润。如果参观龙门石窟,你可以试着分辨一下它们的年代。
突出的科技成就
随着北魏政局的逐渐稳定,北魏的科学家们也有更好的条件去做研究了。大名鼎鼎的地理著作《水经注》和农学著作《齐民要术》都是这时候写成的。
《水经注》是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旅行笔记。从名字上来看,它是对《水
经》这本古书做的注释,不过这本书写的可远远不止《水经》中的内容,这里面还包括了与河流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故事、神话传说等。
《齐民要术》成书于北魏末年,作者是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这是世界农学
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被后人们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值得一提的是,北魏还产生了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独特的字体「魏碑」。魏碑都是刻在石头上的,风格多样,有着隶书和楷书两种字体的神韵,后世书法家们都很喜欢借鉴学习。现存的魏碑作品数量巨大,可以说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高峰之一。
知中ZHICHINA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我们花了两年,为世界众神画像!
点击👇阅读原文 👇
快速获取《太喜欢历史了!给孩子的简明中国史》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