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让性消失,脑子就干净了?

让性消失,脑子就干净了?

文化


大家好,我是田静。

最近,全国甲卷的高考作文题冲上了热搜。

题目材料选自《红楼梦》的“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这可引发了一些人的批斗。

倒不是因为难,而是因为其中“泻玉”“沁芳”两个词。

有人认为充满色情暗示,根本不宜出现在高中生的考卷中。

阅读文学经典,怎么就成了传播淫秽色情?



举报=保护?

事情还要从之前的“毒教材风波”说起。

我之前也聊过,其中确实存在一些不合适的内容和插图。

但随着讨伐升级,这件事朝着一个不可控的方向驶去。

其中,有课外读物《大语文》中,因为引用汪曾祺《受戒》中的一段露骨民歌,有人看了要当场报警。

△网友讨伐作品露骨|图源:网络截图

郑渊洁举报教材主编的曹文轩夹带私货,结果大家在骂《草房子》的同时,把郑渊洁也拖下了水。

△网友吐槽郑渊洁作品|图源:网络截图

《童话大王》继任,成为了诋毁女性的色情代表作。

动漫和绘本就不更不用说了。

教孩子防性侵的教育绘本,被截了几页出来讨伐。

△防性侵绘本被指色情|图源:绘本截图

结果被网友指出,翻页就是教孩子拒绝骚扰,及时告知家长。

△防性侵绘本教孩子如何寻求帮助|图源:绘本截图

这次因为上高考试卷而被质疑的《红楼梦》,早就被打上了“少儿不宜”的十八禁标签。

我们都知道的四大名著,也被人痛斥为四大毒草——

贾宝玉大搞同性恋,猪八戒性骚扰嫦娥,潘金莲出轨偷情,曹操独爱人妻。

在他们眼里,作品展示的畸形情感三观,简直带坏小孩。

我们都知道,文学作品本身从不只是“正能量”和“美好圆满”的代名词。

它们揭露的可能是人性与社会中的黑暗一面,让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更加深刻丰富。

更不要说许多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时代,本身就有特殊性和局限性。

遭到抵制的不仅是这些文字作品,还有经典动漫。

在此之前,《喜羊羊与灰太狼》被指责让儿童效仿暴力,《小马宝莉》是邪典,《虹猫蓝兔奇侠传》有“很污”的情节……

连科普杂志刊登虫子、动物交配的照片,也有家长愤怒地打投诉电话。

△科普杂志被家长举报|图源:微博截图

老实说,一开始我对“毒教材”引发的反思,是十分赞成的。

但当靶子越来越多,举报下架成了唯一的目标,这让我感到忧虑。

这本来是一场关乎如何正确教育的探讨,如今却变成了过度检举的流量狂欢。

还有人把举报各类作品当成财富密码,呼吁大家一起“积极举报领奖金”。

△网友呼吁举报拿奖金|图源:微博截图

如果互联网也有编年史的话,那我愿将其称为:2022魔幻褪“色”运动。

我理解,一些举报并非恶意,而是希望能给孩子一个健康良好的成长环境。

我也理解家长的纠结与迟疑。

只是,不顾一切地举报,带来的并非良性的讨论,而是讨论空间的消失,变成一种阉割式的保护。

当我们对性、坏事都避口不谈,打造出一所剥离颜色的温室,对孩子来说就是更安全的吗?


陷入死循环的性教育

在这场整改风波中,我读出了成人对性的忌惮和迟疑。

说到底,家长们之所以这么敏感,本质上是觉得性太脏了

在很多成年人的眼里,孩子是纯洁无瑕的代表,就该“与性绝缘”。

但事实是,我们成人的傲慢,反倒成了认识儿童与性的阻碍。

事实上,人类还没出生,就已经有了生殖器反应。超音波画面显示,子宫里的男性胎儿,也会阴茎勃起。

△中国台湾27周的男胎在子宫内自慰|图源:知乎

而且,心理学家马丁森氏发现,孩子们在3岁—8岁的时候,就会发生爱情行为,最常见的是拥抱和亲吻。

换句话说,不管忌惮还是逃避,事实都摆在这里。

关于性教育的问题,已经讨论很多年,却至今仍旧只停留在“呼吁”上。

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委员建议将防性侵课程列入中小学必修课,但遇到了三大问题:

1、没有统一教材
2、没有专业老师
3、家长干涉正常教学

其实教材本来是有的。

2010-2017年,北师大出版社针对6-12岁小学生,陆续出了12册性教育读本《珍爱生命》。


△《珍爱生命》封面图|图源:网络

其中不仅有性器官、青春期生理现象、性行为之类的生理知识,还有关于性别平等的教育。

教材里会说:男孩和女孩都是独立自主的,平等地享有发表意见的权利,不应该有就业歧视。

同时配备了完整的防性侵指南。不仅讲了成年男性对女孩的侵犯,还涉及了成年男性对男孩、成年女性对男孩、成年女性对女孩等多种情况。

这套教材的问世,使中国成为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本土化,并出版小学全套性教育教材的国家。

但它的命运,却是被家长举报下架。只因为,书里写了生殖器的科学名称。

△《珍爱生命》被举报内页图|图源:网络

不只是教材,性教育从业者们,也遇到了相同的困境。

本来已经跟学校定好,第二天举行“性教育”讲座,却在深夜接到取消的电话:“你们的讲座内容太露骨了,家长担心让学生提前接触这些东西,会被带坏。

“性羞耻”让家长在教育问题上,选择逃避和推脱。
 
调查数据表明,84.45%的中国家长,在孩子青春期前,都没有进行过性教育。他们觉得“没必要”“自然而然就会了”。
 
于是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个死循环的怪圈:

家长将性教育全都推给学校,学校教了又要被举报,寄希望于孩子自学,但性教育读物目前良莠不齐,家长无法理智评判,索性也全都举报。
 
一圈举报下来,儿童性教育的进度条,依旧是0。


你不想看到的事,仍旧在发生

不管是毒教材的争议,还是性教育的两难,背后的问题都是我们想给孩子们描绘一个怎样的未来。

但在这场关于教育的争论里,孩子却是隐身的。

家长们把孩子拦在社会的阴暗面之外,用自上而下的凝视,替他们筛选眼中的世界。性、犯罪、负能量……统统都要剔除。

但真实的世界,并不会因为家长的疯狂举报而消失。

在性教育缺失的情况下,男孩主要靠av自学,女孩更多受到男权式的恐吓,和“女德”的规训。

性心理咨询师甄宏丽曾在采访中表示,前去就诊的90%是女性,她们在成长过程中,一直被灌输“婚前性行为毁一生,处女膜很宝贵”的思想,以至于成年后也难以摆脱陈腐思想的禁锢,更别说正确地教育下一代。

△2022年了还有文章洗脑女生婚前性行为毁一生|图源:百度截图

在2018年已知的750名儿童性侵案受害人中,14岁以下的比例为80%,年龄最小的为3岁。

北京计划生育门诊的数据显示,未成年做人流的年龄段集中在11~14岁,而有些地方最小的达到了9岁。

仅2021年,就批捕了4.6万侵害未成年人的罪犯。

成人想象中孩子的世界:禁欲、道德、纯洁、至善……

孩子真实生活的世界:暴力的AV、性侵犯、嫖娼狎妓、骚扰偷拍……

完美的虚拟世界,只是假象,复杂的真实世界,却如花隔云端。

成人与儿童,就这样割裂地生活着。真实与虚假的鸿沟,成为了滋生罪恶的三不管地带。

而且,这份过度保护,让被切断世界信号的孩子,更加渴望一探潘多拉魔盒内的究竟。

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孩子们已经被家庭和社会催熟,正在急剧地成人化。

在纪录片《幼儿园》里,我们可以看到大肆训斥女同学的小男生,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得意。

△纪录片《幼儿园》|图源:网络

英国防止虐待儿童协会表示,儿童性侵儿童的案件:“每年有上千起”。

那些家长不希望孩子知道的知识,终将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他们面前,又因为缺乏引导,反而造成更大的危机。

性教育的重要性,不只是认识人体的生理结构,还在于传递正确的性观念,帮助孩子理解并尊重不同的性别倾向,是认识自我与他人必不可少的环节。

△Netflix《性教育》|图源:网络

教育的大业,是社会的每块砖,一起垒起来的,没人可以置身事外。

一刀切的做法,其实是对教育权利的让渡,无法从根源解决问题。

我们都希望孩子有美好的未来,最美好的前提,是真实。被阉割的世界,无法成为未成年人的保护伞。

只有看见世界的复杂,才能学会处理复杂的世界。

人们常说,孩子需要独立的人格,却忘了,成人更需要完整的人格。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情,是女人的劫遭遇“90后”新加坡大增10230+4;卫生部长:病毒不会消失,无法实现群体免疫房贷还完了房子就是你的了?你确定?孩子身上这个地方再脏也别弄太干净,越干净越易招病,很多父母不知道!马斯克成“光杆司令”!7位创始成员走了6人,脑机接口玩不转了?这个120接线员,脑子坏掉了?外教流失,孩子英语没救了?给大家找来帝都全外教纯英语夏令营!救急!唏嘘 ◇ 高通胀让加拿大人节衣缩食?数据却揭示:人们在报复性消费!流量红利消失,如何继续增长?浅谈东西方文明的区别香奈儿最“恨”对手?贵族小姐时尚圈呼风唤雨,脑洞设计美爆假如人类消失,谁会成为“霸主”?我学语文教语文的一生(48)这小鲜肉做的孽,今天洗干净了吗一扫阴霾!多家新能源汽车公司5月份销量同比环比暴涨;6月份借力补贴新政,报复性消费有望更猛!业余艺术家历任女友神秘消失,血腥画作暗藏谋杀线索拜登夸韩国总统的老婆很美,用了这两个单词,脑回路清奇!防疫松绑,新加坡连续两个月出现“报复性消费”人到中年 - 放下了云淡风轻为什么有的宝宝顺产下来后,脑袋会变长变尖?这个星座心里想的很简单,脑子里思考的却很复杂怪制服太诱惑?英国女生喊话政府:谁让性用品商店卖校服的!晨勃消失,是阳痿吗?如果塑料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会有多少人因此死去?“他没有消失,只是经历了一次海水的幻化”Tank:没有消失,只是去做单亲爸爸了国产18禁,作者被骂到消失,这片得罪谁了?“捡跑团”火了!他们出来跑个步,整条街都干净了......看一看食物,你的脑子就会发炎(深夜放毒)北京餐饮店老板自述:恢复堂食后,没有“报复性消费”上海解封、618正当时,我们会迎来报复性消费吗?| 群刀见解解封后的618,“报复性消费”出现了吗?音乐也是文学:当某些歌词消失,我们失去了什么?说“中文死了”的人,脑子坏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