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性消失,脑子就干净了?文化2022-06-14 04:06 大家好,我是田静。最近,全国甲卷的高考作文题冲上了热搜。题目材料选自《红楼梦》的“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这可引发了一些人的批斗。倒不是因为难,而是因为其中“泻玉”“沁芳”两个词。有人认为充满色情暗示,根本不宜出现在高中生的考卷中。阅读文学经典,怎么就成了传播淫秽色情?举报=保护?事情还要从之前的“毒教材风波”说起。我之前也聊过,其中确实存在一些不合适的内容和插图。但随着讨伐升级,这件事朝着一个不可控的方向驶去。其中,有课外读物《大语文》中,因为引用汪曾祺《受戒》中的一段露骨民歌,有人看了要当场报警。△网友讨伐作品露骨|图源:网络截图郑渊洁举报教材主编的曹文轩夹带私货,结果大家在骂《草房子》的同时,把郑渊洁也拖下了水。△网友吐槽郑渊洁作品|图源:网络截图《童话大王》继任,成为了诋毁女性的色情代表作。动漫和绘本就不更不用说了。教孩子防性侵的教育绘本,被截了几页出来讨伐。△防性侵绘本被指色情|图源:绘本截图结果被网友指出,翻页就是教孩子拒绝骚扰,及时告知家长。△防性侵绘本教孩子如何寻求帮助|图源:绘本截图这次因为上高考试卷而被质疑的《红楼梦》,早就被打上了“少儿不宜”的十八禁标签。我们都知道的四大名著,也被人痛斥为四大毒草——贾宝玉大搞同性恋,猪八戒性骚扰嫦娥,潘金莲出轨偷情,曹操独爱人妻。在他们眼里,作品展示的畸形情感三观,简直带坏小孩。我们都知道,文学作品本身从不只是“正能量”和“美好圆满”的代名词。它们揭露的可能是人性与社会中的黑暗一面,让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更加深刻丰富。更不要说许多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时代,本身就有特殊性和局限性。遭到抵制的不仅是这些文字作品,还有经典动漫。在此之前,《喜羊羊与灰太狼》被指责让儿童效仿暴力,《小马宝莉》是邪典,《虹猫蓝兔奇侠传》有“很污”的情节……连科普杂志刊登虫子、动物交配的照片,也有家长愤怒地打投诉电话。△科普杂志被家长举报|图源:微博截图老实说,一开始我对“毒教材”引发的反思,是十分赞成的。但当靶子越来越多,举报下架成了唯一的目标,这让我感到忧虑。这本来是一场关乎如何正确教育的探讨,如今却变成了过度检举的流量狂欢。还有人把举报各类作品当成财富密码,呼吁大家一起“积极举报领奖金”。△网友呼吁举报拿奖金|图源:微博截图如果互联网也有编年史的话,那我愿将其称为:2022魔幻褪“色”运动。我理解,一些举报并非恶意,而是希望能给孩子一个健康良好的成长环境。我也理解家长的纠结与迟疑。只是,不顾一切地举报,带来的并非良性的讨论,而是讨论空间的消失,变成一种阉割式的保护。当我们对性、坏事都避口不谈,打造出一所剥离颜色的温室,对孩子来说就是更安全的吗?陷入死循环的性教育在这场整改风波中,我读出了成人对性的忌惮和迟疑。说到底,家长们之所以这么敏感,本质上是觉得“性太脏了”。在很多成年人的眼里,孩子是纯洁无瑕的代表,就该“与性绝缘”。但事实是,我们成人的傲慢,反倒成了认识儿童与性的阻碍。事实上,人类还没出生,就已经有了生殖器反应。超音波画面显示,子宫里的男性胎儿,也会阴茎勃起。△中国台湾27周的男胎在子宫内自慰|图源:知乎而且,心理学家马丁森氏发现,孩子们在3岁—8岁的时候,就会发生爱情行为,最常见的是拥抱和亲吻。换句话说,不管忌惮还是逃避,事实都摆在这里。关于性教育的问题,已经讨论很多年,却至今仍旧只停留在“呼吁”上。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委员建议将防性侵课程列入中小学必修课,但遇到了三大问题:1、没有统一教材2、没有专业老师3、家长干涉正常教学其实教材本来是有的。2010-2017年,北师大出版社针对6-12岁小学生,陆续出了12册性教育读本《珍爱生命》。△《珍爱生命》封面图|图源:网络其中不仅有性器官、青春期生理现象、性行为之类的生理知识,还有关于性别平等的教育。教材里会说:男孩和女孩都是独立自主的,平等地享有发表意见的权利,不应该有就业歧视。同时配备了完整的防性侵指南。不仅讲了成年男性对女孩的侵犯,还涉及了成年男性对男孩、成年女性对男孩、成年女性对女孩等多种情况。这套教材的问世,使中国成为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本土化,并出版小学全套性教育教材的国家。但它的命运,却是被家长举报下架。只因为,书里写了生殖器的科学名称。△《珍爱生命》被举报内页图|图源:网络不只是教材,性教育从业者们,也遇到了相同的困境。本来已经跟学校定好,第二天举行“性教育”讲座,却在深夜接到取消的电话:“你们的讲座内容太露骨了,家长担心让学生提前接触这些东西,会被带坏。”“性羞耻”让家长在教育问题上,选择逃避和推脱。 调查数据表明,84.45%的中国家长,在孩子青春期前,都没有进行过性教育。他们觉得“没必要”“自然而然就会了”。 于是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个死循环的怪圈:家长将性教育全都推给学校,学校教了又要被举报,寄希望于孩子自学,但性教育读物目前良莠不齐,家长无法理智评判,索性也全都举报。 一圈举报下来,儿童性教育的进度条,依旧是0。你不想看到的事,仍旧在发生不管是毒教材的争议,还是性教育的两难,背后的问题都是我们想给孩子们描绘一个怎样的未来。但在这场关于教育的争论里,孩子却是隐身的。家长们把孩子拦在社会的阴暗面之外,用自上而下的凝视,替他们筛选眼中的世界。性、犯罪、负能量……统统都要剔除。但真实的世界,并不会因为家长的疯狂举报而消失。在性教育缺失的情况下,男孩主要靠av自学,女孩更多受到男权式的恐吓,和“女德”的规训。性心理咨询师甄宏丽曾在采访中表示,前去就诊的90%是女性,她们在成长过程中,一直被灌输“婚前性行为毁一生,处女膜很宝贵”的思想,以至于成年后也难以摆脱陈腐思想的禁锢,更别说正确地教育下一代。△2022年了还有文章洗脑女生婚前性行为毁一生|图源:百度截图在2018年已知的750名儿童性侵案受害人中,14岁以下的比例为80%,年龄最小的为3岁。北京计划生育门诊的数据显示,未成年做人流的年龄段集中在11~14岁,而有些地方最小的达到了9岁。仅2021年,就批捕了4.6万侵害未成年人的罪犯。成人想象中孩子的世界:禁欲、道德、纯洁、至善……孩子真实生活的世界:暴力的AV、性侵犯、嫖娼狎妓、骚扰偷拍……完美的虚拟世界,只是假象,复杂的真实世界,却如花隔云端。成人与儿童,就这样割裂地生活着。真实与虚假的鸿沟,成为了滋生罪恶的三不管地带。而且,这份过度保护,让被切断世界信号的孩子,更加渴望一探潘多拉魔盒内的究竟。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孩子们已经被家庭和社会催熟,正在急剧地成人化。在纪录片《幼儿园》里,我们可以看到大肆训斥女同学的小男生,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得意。△纪录片《幼儿园》|图源:网络英国防止虐待儿童协会表示,儿童性侵儿童的案件:“每年有上千起”。那些家长不希望孩子知道的知识,终将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他们面前,又因为缺乏引导,反而造成更大的危机。性教育的重要性,不只是认识人体的生理结构,还在于传递正确的性观念,帮助孩子理解并尊重不同的性别倾向,是认识自我与他人必不可少的环节。△Netflix《性教育》|图源:网络教育的大业,是社会的每块砖,一起垒起来的,没人可以置身事外。一刀切的做法,其实是对教育权利的让渡,无法从根源解决问题。我们都希望孩子有美好的未来,最美好的前提,是真实。被阉割的世界,无法成为未成年人的保护伞。只有看见世界的复杂,才能学会处理复杂的世界。人们常说,孩子需要独立的人格,却忘了,成人更需要完整的人格。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