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神秘的一座城市:没有名称,地图找不到,只有代号“404”
作者:江流深
来源:砍柴书院(ID:kanchaishuyuan)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城市。
它名称很奇怪,只有一串数字“404”。
“404”地处中国大西北,位置偏僻,最近的城市距离它也有上百公里。
这里荒凉而贫穷,但它的地位却很高。
在播报天气预报时,电视台第一个播报的是省会,第二个则是它。
这里的人很牛,街上随便一个晒太阳的老大爷,都可能毕业于清华、北大。
这里曾聚集了全中国最顶尖的人才、最好的技工、最顶尖的厨师。
它几乎在一夜之间拔地而起,神秘地矗立在甘肃最西部。
为什么要在荒漠之中建一座城市?这里为什么聚集这么多行业大佬?
这里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地位?它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01
404从诞生起,就自带神秘色彩:来这里的人不知自己身往何处,寄信的地址也不能具体到门户。
这里的人隐姓埋名、埋头苦干,只为了一个目标——制造出中国自己的核武器。
为什么要造核武器,因为中国见识过它的厉害,并且深受它的威胁。
核武器第一次现身,是在二战期间。
1945年8月,日本败局已定,但仍负隅顽抗。
此时美军已和多国签订盟军条约,为了保护盟友,也为了报此前日本偷袭珍珠港之仇,美国决定试试他们研制的新式武器——原子弹的威力。
经过多方侦查,美军决定把“试验地”定在广岛和长崎。
为什么是这两个地方呢?因为它的军事地位在日本不容小觑。
打击这两个地方,一是可以彻底摧毁日本军事力量,另外一个现实因素是当时日本的首都京都虽然重要人物云集,但因被美军空军多轮轰炸,无法看出原子弹的威力。
1945年8月6日,一架载着原子弹的美国战斗机驶向日本领空,8时16分,原子弹释放,广岛的时间在此刻定格。
毁灭,就是一瞬间的事。
离地面300米的高空中,原子弹爆炸,强烈的光波“就像太阳砸向人间”,地狱再现。
爆炸中心的人,瞬间分崩离析;远一点的人,被刹那间烧毁成一具残骸;更远一点的地方,双目被烧成两个窟窿,地面上所有附着的建筑物被毁灭殆尽,有14万平民瞬间死亡。
这是原子弹第一次现身战场,在此之前,世界对它的力量一无所知。
这一次打击让日本迅速无条件投降,也巩固了美国霸权的地位,这意味着没有原子弹,谁都要对美国忌惮几分。
国际形势变化很快,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尽管美军装备精良,但终不敌中国志愿军的血肉之躯,他们在战场节节溃败,在战争的关键时间点,指挥官麦克阿瑟多次向上级申请使用原子弹封杀中国。
中国军队赢得了战争,但“原子弹”的威胁像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会降临。
如果中国没有原子弹,那中国就将一直活在这种恐惧之中。制造中国自己的原子弹,已经迫在眉睫!
然而谈何容易?
原子弹是高精密武器,要研发,经费巨大。而此时的新中国,经过战争洗礼,经济几乎就是一穷二白,拿什么去造原子弹?
但中国人从来不怕苦,不怕累,只要能挺起中国人的脊梁骨。
1955年,在听取了物理学家钱三强和地质学家刘杰的报告后,毛主席当即决定:
倾举国之力,也要造出原子弹!
听说中国要造原子弹,西方国家哈哈大笑:“给你们20年你们也造不出原子弹”。
面对西方国家的嘲笑,我们国家的科研工作者在心里狠狠憋了一口气,“我们就要造出这颗争气弹 ”。
在周总理牵头之下成立了第二机械部,专门规划原子弹的设计。
尽管信心坚定,但真正着手,却是困难重重。
首先是设备问题。当时整个研究所只有一台老旧的计算机,所有人要排班轮流用。
其次是理论资料问题。原子弹的核心配方是什么,科研人员连最基本的理论资料都没有,根本无从下手。
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
科研人员没有计算机就用笔、用算盘,一个子儿,一个子儿的算。没有生产资料,那就不断学习国外资料、不断进行推演。
研制原子弹是个系统的精密工程,不仅需要科研、设计,还需要试验、生产、制造。
党中央决定,在荒漠之处建一座核工业生产基地——404应运而生。
02
404地处甘肃西北部,荒漠地带,远离人烟,也躲得过美国的侦察机。
1958年秋,甘肃西部的荒漠戈壁突然涌现数万人,来自全国各地的技术精英、顶尖学府的大学毕业生、甚至海外归来的专家都在此聚集。
原子弹不仅计算复杂,对核心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极高,差之毫厘,就会导致所有的功夫功亏一篑。
但当时我国还没有精密数控机床,要制作出原子弹的“心脏”——铀球,只能靠人工用手拿刀具和量尺一刀一刀刻画。
相关部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最好的技术工来进行操刀。
1959年春天,二机部到上海汽车底盘厂选拔人才去大西北,原公浦主动报名。
此时的原公浦是上海汽车底盘厂的技术骨干,他新婚不久,原本可以在上海这座城市生活一辈子,但听闻祖国需要,他义无反顾。
来到404之后,原公浦才知道这里的条件有多艰苦。
戈壁的气候早晚温差大,白天还是大太阳,晚上就得穿上大袄子;刮风时,沙子能把人的脸打得生疼,走路都得戴上安全帽。一切都还刚开始建设,房子也没有,原公浦只能睡帐篷。
最主要的是——没有吃的。
1958年开始全国就开始经受大面积的自然灾害,全国人民都没得吃,404 尤其苦。
为了改善大家的生活,领导们划了一片地当农场栽种粮食。所以科研人员白天埋头在实验室,下班回家在地里生产自救。
但荒漠的地种出菜也不容易,领导们只能想办法运来一点土豆供科研人员食用。但土豆也不是可以无限量吃的,而是必须按计划、省着吃。
不仅没得吃,喝也是个问题。
荒漠里没水,每天从城里运输一点水过来,每天半盆水,吃喝洗漱全是它。最后剩下点,还要循环使用。
为了改善生活,科研人员想出了新办法:晚上拿着铁锹去挖老鼠洞,“鼠口夺食”,把老鼠偷来的食物给抢回来。
荒漠里吃不上肉,他们就把杨树叶子拔下来,放点盐煮一煮,互相打趣,“吃上了人造肉”。
虽然生活是苦的,但技术上的一点进展,就可以让他们甜到心里。
原公浦到了404后,很快就和技工们开始了封闭式训练——切球。
尽管只是训练,但他们也需要和正式切割一样全副武装,穿戴着厚厚的防护服、三层乳胶手套,用手里的刀具把代用料一点点打磨成“球”的形状,再一点一点打磨成设计图纸上的尺寸、光洁度。
为什么不真刀真枪的用“铀”练习?
因为虽然当时已经找到铀矿,但分布在石头里的铀纯度根本不够,铀还需要经过提纯、分离、浓缩,才能被使用——也就是说,此时,能用的铀材料还没有生产出来。
尽管每天切着“球”,原公浦却并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用。
由于保密需要,在404 工作的人都相当神秘,大家都秉承着一个原则“知道的不说,不知道的不问”。
据说有一对夫妻同时在404工作,但直到他们在厂区一棵大树下相遇才知道彼此的存在。
1964年1月14日,铀经过多种形态、层层分离,终于达到99.99%的浓度,并在甘肃浓缩铀504厂出了第一批成品。随后,它在武警的看护下,乘着专列来到了404。
这意味着,检验原公浦练习成果的时候到了!
1964年4月30日晚,中央批准为原子弹制造“心脏”,由原公浦操刀。
拿到凝聚着许多科研人的心血的铀,原公浦心情紧张极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他不允许大家的心血毁在自己手上。
操刀时刻已经来临!
原公浦深吸几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他和复核员、质检员站到铀前,准备动手。
每一刀,必须精确到头发丝的五分之一。原公浦全神贯注,每一刀仿佛切在所有人心尖尖上。
只剩最后三刀了!
这三刀尤为关键,切割刀但凡有一毫米的偏差,一切都会前功尽弃。原公浦屏住呼吸,测量、调整、下刀。
“成了!”随着第三刀落地,质检员激动大喊。原公浦当即瘫坐在地。
在后来的采访中,原公浦说到,“这是用尽我生命的三刀。”
也因为这三刀,原公浦得到了“原三刀”的外号。
制作好的铀球经由专列运往原子弹的最终试验地211。
1964年10月16日15时30分,荒漠之中的强光如同闪电划破天空,头顶巨雷轰鸣,远处的地平线上火球跃起。
“轰”!
一声巨响响彻天地,一颗蘑菇云腾地而起。
无数科研人员奔向山头,他们举起拳头,大声欢呼,无数个不眠夜,无数个艰难的时刻,化作此刻欢乐的泪水:“我们成功了!”
这一天,中国成了继美国、苏联、法国、英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
这一天,注定彪炳史册!
03
原子弹实验成功了,然而这些科研人员身后的家园还未建立完善。
404的最初使命已经完成,科研工作者的家属们开始迁入。404 开始规划,有了真正城市的样子。
为了给后代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这里的工作者们在荒漠的地下搭起饮水系统,给城市建好医院、学校。
工作者们还造起了一座公园,里面有假山瀑布、一架退役战斗机,游乐设施,还有动物园。
不过动物园只有5只动物,就是用5个不同的铁笼装上:熊、鸟、猴、孔雀、梅花鹿。
爱喝醋的人们酿起了自己的醋;又有手艺高人们,在夏天冻上了冰棍和雪糕。这里的孩子们和城里的孩子们没两样了。
在404生活,简单又纯粹。
404很小,孩子们都是一起长大,从幼儿园到大学,同学们熟悉得不能再熟了,孩子们的老师也可能就是父辈们的老师。
这里有自己的招生办,每一届高考只管70到80人,如果有人没考上,就会帮考生补录到没招够的学校。
孩子们的生活很简单,在戈壁上晒太阳、在沙堆里逗蚂蚁都可以玩得一整天,一到休息日,逛公园几乎是每家每户的休闲活动。钻进防空地道探险则是是孩子们最爱的游戏。
过年,是孩子们唯一出城的机会。
一到过年,404的孩子就租一辆面包车,到100公里外的嘉峪关去买身新衣服、吃碗面,就算过年了。
也只有这时,孩子们才会发现,原来世界之外还有人和他们不一样。
404 的孩子长大后,理所当然地做起了这个城市里的各种职业,这就意味着各种机构里办事的都是熟人,但犯错了也还是得蹲监狱,这里有自己的中级法院,也有自己的监狱。
1996年,随着宣布暂停核试验,404这个与世隔绝的小城,凝固在时间里。
此后的404经过漫长的改造,由军转民,成了一家专门处理核废料的工厂。
2006年,404城内出现大面积的坍塌,上级领导迅速组织撤离至最近的市区嘉峪关。
10多万人的搬迁队伍浩浩荡荡,军队出动搬家,甚至惊动了美国间谍,以为在中国境内有密集军事行动。
如今的404,已经由10万多人的小城,变成了千人留守的工厂,曾经的居民楼大都已经废弃。
来厂区上班的工人们则需要乘坐往返于嘉峪关和厂区,一趟一小时40分钟的车程。
搬迁到嘉峪关,是404的人们第一次以“居民”身份出现在大众视野,此时距离这个城市初建已经过去了48年。
今天的404,仍然驻扎着武警部队,所有进入的车辆和行人都必须进行排查。
当时的繁华已经落幕,只有城市中心那座毛主席挥手致意的雕像仍在,向世人展示着当年那群隐姓埋名的科研工作者洒热血的青春岁月。
04
在中国,隐于戈壁、草原、荒漠、山丘的城市还有很多,它们的名字从地图抹去,剩下三个数字的代号:
221、504、272、711、202、404。
在一穷二白的中国,无数科研工作者从此隐姓埋名,与家人断绝所有联系,只因祖国一声号召,就走四方。
荒漠戈壁之中,他们在此挥洒青春,来时正是风华正茂,走时已是白发苍苍。
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也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但是因为他们,中国不再屈于人下,挺起了自己的脊梁。
因为他们,中国有了第一颗原子弹、发射了第一颗氢弹、有了第一艘核潜艇、建起第一座核电站,正是因为这些第一,中国人再也不怕人的威胁与挑战!
404 的光辉已定格在历史,但我们永远不会忘。
那座城,那群人!
参考资料:
1.澎湃新闻|《寻找404城的前世今生》
2.生活月刊|《我出生的404城,你在任何城市列表上都找不到》
3.CCTV 9 |《了不起的核工业》
4.澎湃新闻|《除了404,当年为研制两弹隐姓埋名的核工业基地还有哪些?》
5.央视·面对面|《火红的年代》
6.光明网 |《亲历者揭秘:中国造第一颗原子弹有多难?高能炸药竟是用铁锅熬的》
本文转载自砍柴书院(ID:kanchaishuyuan)阅读和写作是一种力量,不限于表达自我,也不止于赚钱养家。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