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视角看拼多多平台的「炸店」事件
拼多多平台上的不少品牌店正在遭遇「炸店」攻击,目前尚未平息。所谓「炸店」是一种比较形象的描述,指的是店铺被有组织的集中恶意下单,然后闪退单、利用平台规则进行捣乱,留下大量差评,少不了还有辱骂客服工作人员,类似线下的上门捣乱打砸店铺,只不过这一切发生在线上。
这种行为,往大了说,是在破坏线上的营商环境。从小处看,这是在挑战平台规则。
为什么会发生「炸店」?起因是一部分卖家对拼多多的「仅退款」规则的不满,积怨已久。
作为用户,下单后,如果对买到(或者没到)的商品不满意,至少有两个可选项:
退货退款,是电商平台的标配选项。而退款无需退货,则是此次事件的导火索。但这里要注意,仅退款并不是拼多多平台的特有模式,其他电商平台,也有类似的退货模式。
为什么会有仅退款的模式?我们可以随便看一下某个商品仅退款的申请原因:
可以看到,对于有些商品,或是某些情况下,没有办法退还货品。买家如果没收到快递、收到的是空包裹或是商品少件,怎么退货?更不要说水果生鲜这些东西了,退回去怕是都腐烂了,也不具备可操作性。
仅退款模式是买家友好的模式,但是对卖家则不一定友好,而且显而易见的是,那些产品不好、服务不好的卖家尤其难受。
作为用户,我自己偶尔也会用到「仅退款」,尤其是对于一些特定品类的商品。我必须要说,售后体验是电商平台购物体验中很重要的环节。有了「仅付款」的兜底保护,消费者的用户体验更好,用户下单的时候意愿会更强,虽然卖家不一定赞同,也未必认识到这一点。
相信有人会发现这个环节可以「薅羊毛」,甚至灰产会对这个规则恶意利用,但薅羊毛的模式也很容易被识别,而且一些漏洞一旦发现很快就会堵上。
对于电商平台而言,既要服务卖家,又要服务消费者,当然希望能做到卖家和消费者都能满意,或是二者可以达到一个平衡,但这种平衡并不容易维系,必须要持续改进优化。这种平衡也是脆弱的,非常容易被打破,一旦形成破窗效应,平台的用户信任感就会下降。
从卖家的角度看,难免会把「仅退款」看做是对消费者的保护,对自己群体不够友好。但从更长远看,有了消费者,卖家才有生意可以做。而平台和卖家也不应该是剑拔弩张的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共生关系。没有了卖家,平台自己也就不能称之为平台,如果卖家群体看不到平台构建的成本和对消费者持续运营投入,就会天真的认为是自己养活了平台。
在当前的商业环境下,电商平台、卖家和消费者,几乎是天然的不可能同时都满意的状态。电商平台的平台治理和规则制定,毫无疑问会首先更倾向于保护消费者,对于卖家的要求会逐步提高。从长期看,只有这样才是对诚信经营的卖家的保护和促进,否则的话,就是在默许劣币驱逐良币。在消费者满意的基础上,自然随后也会有对于卖家的保护和规则完善。存在一个先与后的过程。
媒体很容易从拼多多被「炸店」事件想到当年淘宝遭遇的「十月围城」,确实有一定相似之处。我很好奇当年那些参与对淘宝「十月围城」的商家,有多少最后成了大卖家?而淘宝,在又一次做出让步后的不久,推出了天猫。闹事的商家有几家有资格进驻天猫?
拼多多当然不会再走淘宝的模式,我认为平台不会对闹事的商家让步,也不应该对闹事的商家让步。试图通过闹事逼平台让步乃至就范,如果一次奏效,以后就会形成一种依赖模式,那么平台的规则再就很难推行下去。淘宝的平台规则制定其实是前车之鉴。
有问题,就解决问题;规则不完善,就完善规则;服务不好,就改进服务。但不应该走回头路。
题图:由 DeepAI 创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