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东亚人群胃癌的遗传易感基因被鉴定!对于筛查特别重要,中国是胃癌最高发国家之一
用数据,辨清事实。
胃癌遗传易感基因被鉴定。中、日、韩3个东亚国家是全球胃癌最高发的国家,其中全世界超过40%的胃癌患者在中国。
医学教材通常指出胃癌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是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和遗传,但遗传扮演了什么角色一直不甚明确。
2023年3月30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一篇来自日本理研所(RIKEN)的研究论文,这个论文十分重要,它对东亚人口健康构成巨大威胁的胃癌的种系遗传易感基因(germline pathogenic variants)进行了鉴定。
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个感染、环境和饮食习惯问题,但这个因素不能完全解释东亚地区胃癌的高发。
NEJM这项最新研究从日本BioBank Japan数据库中搜索到了10,426个胃癌患者信息,并应用38153名非胃癌患者作为对照。
研究发现,9个基因(APC、ATM、BRCA1、BRCA2、CDH1、MLH1、MSH2、MSH6 和 PALB2)的种系遗传基因变异与胃癌风险高度相关。
更为重要的是,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携带上述等位基因变异具有相互作用:研究发现,具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同时携带上述等位基因变异的患者胃癌风险增加16.01倍(p = 0.02)。
研究根据流行病学数据(HERPACC)指出,一名85岁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携带上述基因变异发生胃癌的相对风险为45.5%;而85岁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不携带上述基因变异发生胃癌的相对风险为14.4%;
因此,具有遗传的等位基因变异可能是东亚人口易患胃癌的遗传学原因,结合饮食习惯易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这一定程度解释了东亚是全球胃癌主要高发地。
有意思的是,我最近写过,最恶性的实体瘤胰腺癌PDAC和东亚非吸烟女性的肺腺癌中,遗传的种系基因变异都是这些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
Hanson解读
小结这篇论文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发现:
1),筛检并鉴定出东亚人群胃癌的遗传易感基因。
2),这类基因携带者可能需要更高频率的体检是胃癌筛查。
除此之外,我也想结合最近看到的一个视频说一下自己对胃癌预防的理解。
当然,视频为了凸显效果,拍的好像很敌对;但也说出了一个另外深思的问题:
家庭内吃饭时是否要用公筷?
我自己有胃溃疡,太太曾在协和医院工作,更是对幽门螺旋菌诱发胃癌的危害非常清楚,对于经常在一起用餐而分餐的一家人,被传染的几率还是比较大的。
所以我们家老大出生后,全家就开始用公筷,采取分餐法 + 碗筷洗碗机消毒。
也就是每个人自己面前都有一个小盘子,里面是自己的餐具和食物;吃饭前先从大盘子里夹取自己的食物,中间夹取需要用公筷公勺拿。
我的父母、我的岳父母都曾在我们家帮我们带过孩子,我们从医学角度做了解释后,他们也都能理解并完全配合。尤其是不会出现老一辈中“嘴里嚼烂后喂小孩子”的情况。
这个约定对孩子影响多大?
老二在美国出生,有一次去朋友家聚餐,小朋友们一桌。她大声对另外一个直接从大盘子里夹菜的孩子说“This is public, Not personal”(这是公共的,不是个人的)。然后,11岁的大孩子愣是被4岁的小孩子说服了。
预防/早期根治幽门螺旋菌感染,是预防胃癌的关键;其次,对于有遗传高危风险的个体,需要更积极早期筛查。
健康长寿,预防是最好的逻辑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