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温网友愧疚发问:父母榨干积蓄支持我在加拿大买房,接受吗?
历史稳定年回报8.24%和6.17%
落地加拿大,面对的第一个人生大事可能就是买房。
随着租金高企,华人的思维大概都是,决定在一个地方生活多年,不愿意租房多年,为房东给房贷,很多人都会购置属于自己的房产。
但是高昂的首付或者全款,让很多新移民望而却步。尤其是年轻人,在这之前也没有存款,于是父母成为了加国买房的重要支持者。
最近,大温网友在即将接受父母的毕生储蓄买房之前,开始忍不住感到难过,于是发帖和网友分享了自己的心情↓
这位网友是留学生的身份留下来的,本来就花了父母很多学费、生活费,现在原本就不是很宽裕的父母,要把积蓄拿给她买,相当于对她倾其一生地付出所有,最后自己的养老钱都没有了。
一方面很感动,一方面也觉得很心酸。五味陈杂地接受父母的存款,就这样“啃老”合适吗?
面对她的疑虑,网友告诉她↓
也有网友表示,其实可以等房子升值之后,变现还给父母。
但这目前来说,也是不切实际的,一般咬牙买的这套房,都是刚需的自住房,如果给卖掉,自己以后住哪儿呢?又回到了必须租房的窘境。而父母一天天年迈,等到自己人到中老年,父母可能都不在了,这套房子仍然没有变现。
“如果升值很多,可以重新抵押贷款,拿出来的钱还父母。仅从目前来看,前景不太乐观。”
所以,父母决定给出积蓄给她买房的那一刻起,就是不求回报地付出。
也有网友表示,可以先用着父母的资助,等自己以后站稳脚跟了,再接他们享福。
接他们过来可以,享福倒未必。
有网友犀利地指出↓
“如果房子不卖掉,哪儿来的钱给父母养老?”
生活在万税之国,即使收入还行,扣完房贷、水电、生活费,到最后也没有几个钱,哪儿来的更多的钱呢?
除了经济上不现实,情感上也是很复杂的。
虽然中国的父母为了儿女操劳一辈子,倾囊相助,已经被视为了家常便饭。从孩子留学、安家、买房,再到照顾孙子孙女,一条不落地付出。
但实际上,最令人心碎的现实就是:真正生活在一起了过后,因为分隔了多年,也因为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两代人的生活习惯差异,也会矛盾不断。
所以,到最后,可能就是每次过来都待不长,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分开时,忍不住思念;住在一起时,忍不住怨念。这种相爱相杀的两代人的相处模式,成了父母团聚过移民后的常态。
都说世间所有的关系都是指向团聚,唯独亲子是指向分离。父母和成年孩子或者已经成家的孩子之间,相爱容易,相处太难。怎样才是一个完美而舒适的相处模式呢?
维护一个亲密又不是分寸的边界感,尊重双方的生活方式很重要。在发生矛盾时,父母不用自己的身份和付出道德绑架,子女也要铭记父母的恩情,体谅他们在加拿大对异国他乡的不适应,对他们多加关怀,让他们宾至如归。
接受父母的储蓄买房的一瞬间,相信大家和接受每次打来的生活费、学费一样,都是心存感激的。然而,怎样才能把这份感激转为尽孝和回馈,以及在表达感恩和争取舒适的相处空间之间找到平衡,是我们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