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儒家社会中弱者的困境

儒家社会中弱者的困境

公众号新闻

作者:维舟
来源:维舟
文章已获授权


家庭,向来是中国人最神圣的领域之一,延续祖先的血脉也是传统宗族首要的使命,这常常给人以某种“父慈子孝”的和谐景象,即便家庭成员内部有什么矛盾冲突,毕竟也可以“百忍相安”。
然而,汉学家任思梅通过挖掘清末民初的人口贩卖,揭示出这一画面底下幽暗的一角:儒家社会的家庭看起来相当正统,有时却需要通过人口买卖这样最令人不齿的手段来维系。
在她看来,当时的中国家庭是一种“交易型家庭”,也就是说,除了生孩子这样的自然增殖之外,一个家庭成员(尤其是女性)的加入或离开,都要通过钱财交易或中间人协调。
这样,在一个人身权利尚未得到充分保护的时代,不同阶层都通过买卖仆人、妻子、奴隶、小妾、童养媳、妓女、学徒和养子养女来满足家庭内部的需求,其结果,1949年前的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综合性的人口交易市场之一”(人类学家华琛语)。
这样一个“市场”为何能存在?首先当然是畸形的需求。在同时代的西欧,差不多20%的成年男女最终都会因各种原因无法进入婚姻,这被视为一种个人选择;然而在中国,结不结婚并不只是个人的事,父母自认负有无限的责任来让每个子女结婚,尤其是确保男性子嗣延续祖先的血脉。重男轻女的社会倾向又使得清代中叶以来,男性光棍问题日益突出,这势必导致更多人需要通过不正当的人口买卖来得到婚配机会。
《清末民国人口贩卖与家庭生活》
[美]任思梅 著 施美均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2022年9月版
正如本书指出的,中国的人口买卖不是因为缺乏农业劳动力,而是为了寻求“家庭内部的劳工及生育劳工”:“卖人并不是因为家庭内部的劳动力和女性太多,反而是为了应对家庭内部人手不够、婚姻市场中的女性数量减少,以及由此导致的对缺少子嗣的焦虑。”
这个困境,从根本上来说是源于这个社会自身造成的一个悖论:“当一个家庭想把一个女婴处理掉,她就近乎无用;当一户人家有生理或文化上的迫切需求时,女性又突然变得珍贵和稀缺起来。”
也就是说,女性自身并没有价值,但任何家庭的自我繁衍却又少不了要借助女性的子宫。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人类学家华琛认为,中国女性是家庭的“附属”,而非家庭的“成员”,她们实际上是家庭这一单位再生产的工具。就这样,对女性的歧视造成了妇女短缺,这又反过来催生了一个有利可图的人口交易市场。
对女性来说,这可想是一个十分不友好的社会环境。当时的人贩子对人口买卖的黑话叫“吃人”或“吃人肉”,更复杂的是,有些人贩子自己也会被卖,她们处在一个要么“吃人”要么“被人吃”的生活世界里。
在这里,弱者的选择永远是很少的,然而可悲的事实是,伤害弱者的,往往是另外一些弱者。
那些卖掉子女的家长们,给自己找的往往都是一些看起来不可抗拒的理由:饥荒、贫困或灾难使得家庭再难养活更多孩子。虽然清代的法律原则上禁止人口买卖,但又“顺应人情”,允许州县官原谅那些“别无他法”的父母,宣判他们无罪。
所谓“令人同情的案由制造恶法”,就是这一幕的生动写照:所有当事人都能千方百计地渲染自己作恶是情非得已,这就消除了他们自身的罪恶感,为自己的不法行为提供了几乎万能的托词。
法律也留下了不少空子可钻:虽然平民被贩卖为奴仆或妓女是违法的,但聘娶为妻妾却是合法的,于是只要转换一个名义,不法的行为就能被合法化。
如果以为这只是地方官昏庸而受骗,那就想得太简单了。人口买卖确实常常没有简单的非黑即白,而是一个利益错综复杂、难辨对错的社会现象,哪怕看起来令人厌恶,但它之所以能够存在,恰恰是因为利用了社会规则和权力。
对清政府来说,虽然人口买卖现象十分丑恶,然而它既没有将之根除的政治决心,也缺乏相应的资源,何况相比起由此触动的社会结构,它还宁可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然,没有一个现代社会能容忍人身奴役,其正当性早已被法律所否定,但如果不消除人口交易所赖以寄生的社会土壤,它就不可能彻底消失。
为什么近代中国社会的人口买卖如此猖獗?这并不仅仅因为当时是一个新旧交替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这一不法行为根植于中国的家庭传统之中。
在这个“家本位”的社会中,个人远没有家庭自身重要,尤其是女人,一如任思梅一针见血指出的,
清末的家庭希望女人既能够为家庭牺牲,又可以被家庭牺牲。女人得明白,她是家庭美德的象征,但是为了生存,她在任何时刻都可能会被要求为全家的福祉牺牲这种美德。女人既是家中的一员又是家庭的财产。
在家长支配性的权威之下,女性的命运尤其难以自主,法律将女性认定为其父亲或丈夫的财产,子女更是生来就欠下了对父母的恩情,因而在家庭需要她们做出牺牲时,她们几乎只能服从。
讽刺的是,这种“亏欠”原本是基于父母之恩,此时却服务于见不得人的人口买卖。虽然家长们总是辩称别无他法,但本书有力地证实,这些家庭其实没那么困难,常常只是把女儿视为一份可以灵活出售的资产,以应对一些琐碎的实际问题:“一个家庭如何对待家中处于弱势的成员,取决于这个家庭的经济状况。许多人选择卖掉家庭成员并不是因为已经一无所有才出此下策,相反,他们恰恰是因为并非一无所有才这么做”,家长们常常是在“权衡多个选项之后”,“做出了理性而经济的决定”。
这并不只是在遥远年代里发生的一些可怕事件,因为其背后的价值基底实际上至今仍未消除。
近年来关于“电车难题”的争论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论调:为了所谓“保障更多人的安全”,牺牲诸如孕妇、老年人、残疾人、抑郁症患者等弱势群体的权益是可以接受的,所谓“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也一直得到宣扬,这都表明个人权利相比起集体福祉来说是不重要的、必须为之做出牺牲的,而这种牺牲通常都落在那些最弱势的群体成员身上。
中国社会一贯相信,天下是一个封闭的结构,其中天生的财富、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关键在于权威如何将这有限的资源进行公平的分配,让每个人都满意,也由此保障所有人的生存。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分”并不总是绝对公平,而可能是按等级分的,在危急关头,为了“集体的福祉”可以毫不犹豫地牺牲弱势成员,有时乃至歌颂这些弱者为了集体而自我牺牲。正是顺着这样的逻辑,很多人才觉得抛弃弱者来保全“更多人的安全”是正当的。
当年克拉玛依友谊宫大火,那句“让领导先走”,其实也可以理解为这种语境下的电车难题——逃生机会是一种稀缺资源,要优先分配给某些人。实际上,古代中国史上灾荒之年食子来求生也是出自类似的逻辑:牺牲弱者来保全更重要的人物是正当的。不用细想就能明白,在危难之际,有权分配资源的,往往就是更重要的人物,只是在某些社会可能有不同的价值观,对比下泰坦尼克号上的绅士们就知道了。
要驳斥这一信念,就必须对这一整套价值进行彻底批判:首先,资源不一定是有限的;其次,那种分配(到现代就是计划经济)其实是有问题的;最后,这往往被用作借口来心安理得地牺牲弱者权益——卖掉女儿的家长经常以此为由,但这种最常用的“生存辩护”无法逃避这样的质问:即便确实有人深陷困境,为何又只能是弱者来承受?
可悲的是,身为弱势者也会认同这样的理念,这看起来是无视自身利益,但在现实中,她们既对什么是自身利益没有清楚的认识,往往也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对于涉及自己命运的这一决定,她们反倒是最没有发言权的,甚至被完全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
这就是为什么解决这个问题如此之难:即便是贩卖人口这样在如今看来无法接受的行为,当时在社会层面却被普遍认为是合情合理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深入的社会变革,人口买卖就无法真正杜绝。
在回顾这段历史时,任思梅的做法与其说是在建构一套具有普遍解释力的理论,不如说是沉浸在历史情境中描述观察。这当然也引发了争议,但我想那是因为她作为一个历史学家深知,只有深入到被贩卖的妇女和孩子的具体处境中,才能还原足够真实的画面,并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为什么这一问题如此错综复杂到积重难返。可想而知,这不会有简单的答案,但呈现这种复杂性,本身就是历史学者首要的使命。

还不了解GPT?快点加入起点财经GPT搞钱交流群(扫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大话三国180:袁家兄弟的末日,刘备的困境?皇子们的愿望是什么?我们挑了12档节目,关于女性的困境与权利华为的困境,给了中国企业什么教训?一诺:弱者的困境[预约] 歧视风波的背后,国泰航空的困境今早的跑步,和每天吃4000卡的兄弟“看见每一颗星星”,怎样解决乡村教师面临的困境?在发霉的冰箱里,能看到一代老人的困境黄酒的困境几乎无解成年后大部分的困境,是成长阴影的延续面对2024美国大选,共和党的困境和无法摆脱的“党领袖”特朗普独生子女最大的困境,比我预想中来得更早儒家敬,道家静,佛家净2022南美南极行(20)阿根廷 布宜诺斯艾利斯发霉的冰箱里,藏着一代中国老人的困境不要对年老的困境一无所知韩国电影的困境,给了中国创作者什么样的警示?【预约】最新外刊精读04:印度太阳能发展的困境活动预告|职业教育的困境与突围 关键词:人口变局与职教发展30岁未婚的农村女孩,陷入了怎样的困境?史双元丨我给“三不猴”查基因——说儒家无远弗届的影响力从台积电的困境,看产业资本在美国的未来美剧《法官大人》再次冲击道德底线11位大佬谈破局思考:中国芯片制造业的困境、战略与奇招在发霉的冰箱里,能看到老一代人的困境多多的困境:国际学校中文母语教学的快乐与哀愁在发霉的冰箱里,能看到一代长辈的困境闲说跨年在墨西哥城 (6c) 博物馆-瓦哈卡+奥尔梅克展厅对话刘珩:群体的困境,青年的主体性 | 锋群效应Vol.12爱在蓝天下 - 曲唱编:茜西论针对弱者的语言暴力赵鼎新: 价值缺失与过度有为: 从古今异同看当前官僚制的困境如何在多元化社会中双语育儿?来听一听教育研究教授的建议一个女性主义者,陷入「爱情与婚姻」的困境倒计时1天!中国近一半儿童的困境,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20周年系列直播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