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须徒步穿越太阳系”
上一个全球闻名的“世界末日”,已经在11年前悄无声息地发生。而对三体迷来说,下一个决定人类命运的“末日”时刻,还要等至少262个年头。
2275年11月28日,换算为三体历,即威慑纪年62年,程心成为新执剑人的瞬间,黑暗森林威慑失效,水滴摧毁了地球上所有的引力波发射系统,两个文明间的短暂和平结束。
地球文明的生死存亡此刻寄托在一座名为“万有引力”号的飞船上,远在太阳系之外的船员最终还是向宇宙发射了两个文明的坐标,地球与三体星系由此进入死亡倒计时。
广播发还是不发,要不要让自己肩负上倾覆两个文明的责任,如果那时候,我正在“万有引力”号上呢?我怎么选?如果你正在“万有引力”号上呢?你怎么选?
做出选择会更容易吗?
在上海最近新开业的沉浸式科幻体验《三体·引力之外》,观影的尾声有个百分百还原原著桥段,是全体演员与观众共同投票决定是否向宇宙发送引力波广播,我与身边几个同是后勤组的“伙伴”,非常自信且笃定地立刻站了起来,投了赞成票。
投出票的当下,我们以为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并不会是个困难的选择。无论是读过小说,还是看过动画、电视剧,观众都是在上帝视角手握剧本的人,结局注定是两个文明的毁灭,而表决计票的一分多钟里,我们却成为少数坚定赞成的人。
引力弦实验室
承受其他投反对票舰员的目光不是件舒服的事情,特别是其中还有我们后勤组的leader植物学家袁VV。她是太空城出生长大的人,总会时不时跟我们提起她对地球的向往,她太爱那颗从未去过的星球,因此绝不可能经自己的手去毁灭它。
这样的人,在这次模拟投票中,超过了总数的1/3。按原著设定,未达到2/3的同意比例,我们最终没能发射广播。
那一刻,说没有被触动,一定是假话。
在《三体·引力之外》体验的两个小时,当你周边的所有演员包括观众,都谈论着三体的世界观,开口闭口就是冬眠、水滴、公元人,心理监测不合格要被强制冬眠,误打误撞还会闯进难以想象的四维空间,一度你会接受,这就是《三体》所描绘的幻想社会,我们都在扮演存在于现实之外的新人类。
而这是一个“陷阱”,一步步埋向投票的最终时刻。走出太阳系、奔向未知宇宙的未来人类,真的都会像“叛逃”的“蓝色空间”号船员,走上绝对理性的道路吗?我们所得到的这个与原著不同的结局,打破了幻想与现实这层脆弱的分隔。
坚定的赞成派会诞生,袁VV也一定会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充分道理,那个遥远的小社会,其实与我们每时每刻正在经历的现实无比接近:面对关乎人类共同利益之选择,困难不在于“我”,而在于这世上有太多的“我”。
人类找寻一种终极
回过头想,除了雨果奖的加持和影视化的推波助澜,这些年《三体》能成为一门相当流行的显学,甚至刘慈欣构想的黑暗森林法则、宇宙社会学,都被科幻迷用以直接解释现实世界的问题,确实也是因为《三体》的世界观相当现实,处处布满对现当下社会的隐喻。
不管是非常经典的叶文洁“黑化”之路,还是罗辑的口碑戏剧性地在恩人与罪人间反复横跳,或是《三体·引力之外》所选取的这个情节,“万有引力”号以“反人类罪”为由,追捕“蓝色空间”号,自己却最终做出了“反人类”的决定,这些软科幻的部分让《三体》变得格外真实,甚至于有指导意义。
现实世界正在发生剧变:人类内部的冲突不断加剧,它爆发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国度、不同信仰之间,科技上的进步似乎并没有如构想般,让人类彼此变得更包容文明。
人应该以何种态度去探索未知,去对待不同的文明?真正的存亡危机到来之际,人类内部的多种信仰在面对共同利益时会做出何种抉择?我们有办法承担自己当下选择的后果吗?于是这些问题指向的,已不只是小说中的世界。
前段时间上映的《宇宙探索编辑部》,主角唐志军在开篇说过一句很动人也很悲凉的话,他相信发现地外文明就能解决人类社会自身的问题,因而将探索外星人作为毕生事业。宇宙被期盼成为解决人类无解矛盾的途径,《三体》一切的开端叶文洁何尝没有这样想过。
而且与《三体·引力之外》打造的“万有引力”号一样,历史上经典科幻作品中的一切飞船,实际都在反映特定时代下人类社会的现实。比如《Solaris》的普罗米修斯号、《2001太空漫游》的发现号、《深空失忆》的太空梭仙境号等等,有为夺取资源而发生的自相残杀,有对人工智能应用的审慎思考,有向外探索亦是向内反思的人性主题,飞船上的一切即是对现实社会的宇宙寓言。
许多故事,其实也是一个故事,去地球外找寻终极,我们找的依旧是关于我们自己的答案。
科幻真的能照亮未来吗?
科技突变带来冲击,保有想象力这件事对人类来说变得愈发重要,更严苛一点,也可以说其实是保持竞争力的必要。比如,《三体》里关一帆偶然间与四维空间文明发生对话,在这个无定论场面的设计排布上,AI凭既有信息累积学习做出的演绎,未必能强于一群人类的头脑风暴。
这也是《三体·引力之外》让我特惊喜的地方。为了设计这个四维空间的彩蛋,团队把汽车行业、航空航天行业、艺术行业的专家都请来做工作坊,还跨专业请教了魔术师,怎样制造魔幻的桥段。此处就不做过多剧透了,也因为这个彩蛋确实难以用言语描述。
整个沉浸式体验的剧本也编排得很有想象力,突破了既有的戏剧撰写模板,采用矩阵式的思维和非线性的写法,融合戏剧、密室、剧本杀的形式去设计。在同一时间段,每个小组的观众都会跟着演员经历不同的剧情,获得剧情碎片,不同人的故事线最终都能拼凑出整个局面的大概,能常玩常新。
在筹备过程中,现实社会突发技术爆炸,《三体·引力之外》团队承认这确实带来了压力,不过更多还是兴奋。某种程度上,科幻确实算是一种先验式的存在,它不能等同于未来,却是人们在现实条件下,所能想象并创造的距离未来最近的可能。
“很多时候,科幻作品是给人们指引出一个未来的可能。由于科技树点亮的不同,所以我们被带到的那个未来,未必与科幻作品中描述的一样,但至少它为我们照亮了一圈的彼岸。”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