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 经济学人社论
1
思维导图:
Charlie,往者不谏,来者可追
02 新手必读
2
Balance of power
翻译组:
校核组:
3
本次感想
首先,感觉《经济学人》本篇文章言简意赅,以至于让人觉得如果从评论层面来看,已经没有什么要说的了。好在我们是感想,多多少少还可以有点有感而发。而且是随感随发。
本篇感想我们不学大语言模型,曲径通幽不直接谈问题,悠出去聊一本书:)
3月里,国内市场上可见到一本书,是英国媒体人约翰·肯普夫纳旅德多年之作《为什么是德国:德国社会经济的韧性》
约翰·肯普夫纳的父亲是德国犹太人,战前逃离德国至英国;母亲是一名英国护士。
他从15岁开始学习德语,并爱上德语,藉由德语,接近了歌德、布莱希特(20世纪德国著名戏剧理论家)、马克思·弗里施(国际文坛上享有盛名的作家,他与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并称为当代瑞士德语文学的双子星座。)和尼娜·哈根(国际知名的德国歌手与音乐人。有人甚至称她为“朋克之母”)。
德国16世纪便开始世界上最早的义务教育制度,在此前后更有为天下先的出版业技术和体制创新与建设。不过二战后,德国人,失去了对自己国家的信心与信仰。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回望以往,这个国家,已无高光时刻。
1945年,是德国的“零点时刻”,德国从零开始了。更多地注重流程和把事情做对。务实、调整、低调。
该书前言:他们与我们
1949年德国批准通过《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后简称“德国基本法”),该法案被认为是绝妙的大师之作。自问世起,该法被修改过60多次,但均未危及其核心原则。书中说,与其他国家的同类法案相比:
“美国宪法被一些只可能适用于18世纪而非当代的条款(例如第二修正案,授予美国公民携带武器的权利)所拖累;法兰西、西班牙、战后的意大利、比利时或无能稳定的宪法,或连维持一个稳定的、运作良好的政府也存在困难。与此同时,我们英国人也并没有一部单一的宪法法案,而是在时代的进程中不断改革和进化,形成了一系列原则的集合,而且我们始终相信自己会凭此渡过一切难关。”
零点时刻之后的德国,借助英美援助,制定了成功的宪法,该宪法已成为德国人最引以为豪的对象之一,这部法案对德国战后的重建,影响不可小觑。
这本书写得十分好看,令人手不释卷。
现在问题就来了。
美元的地位,无论从历史还是现状来看,美元作为价值储备、资产计价和支付工具而言,其意义显然均不止对美国一国而存在。
这么重要的一个存在,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并无一个他国帮助建设的“基本法”,而仅仅因国之强大而维系,当美元并不惧怕某个国家能够施以什么制裁或者报复,出现信用透支恐怕就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就是自己还要任性而为,把自己当做武器去制裁别人,不免让世界各国,心常惶惶。
在当前的国际态势之下,这个想象中的“基本法”恐怕不可能有;而何时会水到渠成,果真完全“去美元化”?目前看来显然也并不具备如此条件,毕竟过度权利之所以能被忍耐如此之久,是因为还存在着过度责任,目前还没有其他国家的货币、资本市场、经济实力能担负起这样的重任。。
不过千里长提,溃于蚁穴,世间的事情可能也怕那一天天的积累,一点点的聚变。
我们最好,都能沉着、克制、冷静,做好自己的事情。
借用书中一句话,稍加修改:“一个国家所具有的的那种成熟气度,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来自于艰难的习得。”
这句话对每一个国家,以及它的货币,都很适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