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职场“大逃杀”的人,后来怎样了?
我有一个朋友,真的。去年被降薪30%,依然勤勤恳恳,加班加得很欢。背负着高强度的工作、吵闹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这三座大山,他依然乐天,笑嘻嘻地说:“可能我的烦恼太多了,没法子把所有的都放心上。”
也许能引以为傲的只有心态了。因为现实并不让人乐观,各行各业“内卷”依旧:考公35岁红线高悬,30+的千军万马仍在挤独木桥;一众高校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路上一路狂奔,海内外博士扎堆,通过考核留下来的“青椒”绝对是少数。因此有人戏言:除了殡葬行业,没有哪个行业是不卷的。
幸好,“卷世界”之外,如今悄然出现了一个平行世界:越来越多的人主动从职场大逃杀的游戏中退了出来,重新发现了生活的真味,并提炼出独特的生活智慧——“小满”。
人届中年,卷王们集体下撤
曾经的精英、学霸和小镇做题家们,提炼出的人生智慧是:“努力”。“别人勉勉强强背下来《琵琶行》,我要把《离骚》都背得滚瓜烂熟”;“别人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我全部搞成八年抗战”……他们坚信只要更努力,就会有好结果。这种逻辑在考场上无往不胜,于是也被复制到职场,很多人在职场也执行“题海战术”,以量取胜。
但在人生进入某个阶段之后,大家终于恍然大悟:卷无止境。因为身体因为心态,总会有卷不动的那天;而且更重要的是,领导力、组织能力、人际关系以及真正有创造力的创新,只靠“卷”是不行的。
小镇做题家们,容易在人生的某一刻遭遇精神危机。
“内卷”下的竞争是唯一出路吗?
冥冥中仿佛有某种节律,就像精神分析师埃里奥特·杰奎斯(Elliott Jaques)的故事:他也算是一个加拿大的做题家,在48岁的时候,依然是一个“nobody”,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和未来有限的可能性,深感蹉跎半生。埃里奥特在一篇论文中,将这种人生危机命名为“Midlife Crisis(中年危机)”。
人近中年,四面楚歌,就像张爱玲所说: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中年危机”这个词激起了无数共鸣,而这些危机也让很多中年人猛醒,停下忙忙碌碌的脚步,开始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
外企白领大麦曾经也是一个卷王,忽然有一天,她跳出原来的生活。
点击观看《新生活提案》
而大麦们的心态变化不仅是个人问题,还带有某种普遍性。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家理查德·伊斯特林 (Richard Easterlin) 曾针对几十个国家,开展了各国幸福感调查,之后提出了“伊斯特林悖论”:超过某一点,国家不会随着日益富裕而让国民变得更幸福。这仿佛是一个国家的“中年危机”。
中国是否正在遭遇或者即将遭遇“伊斯特林悖论”?也许已有越多越多的人发现,物质财富的累积,带来的幸福感会“边际效用递减”。
而对于个人来说,勘破了消费物欲,会发现我们真正需要的并不多。一旦破除了对物质、对欲望的执念,内卷的魔咒也许就解开了。
逃离那千军万马拥挤不堪的独木桥,在新的道路上,你会发现大路宽阔,风景独好。
就像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放开巨石,开始在山路上的花径上,追逐蜜蜂和蝴蝶。而远离内卷独木桥,你会看到世界的本真:鸣虫清风、花香鸟语、长空明月、落日孤鸿……这些都能给我们带来美好的“小满足”。
人生进化论,从狂卷到小满
大麦曾经卷了很多年,从外企小白领一路升到管理岗位,负责市场部门,最风光时同时运营六个世界著名品牌。
大麦
大麦和老公是校友,有过轰轰烈烈的校园爱情,一毕业两人就结婚了。因为一直是丁克,所以大麦的空闲时间很多。大麦把业余时间都用在工作上,每天早出晚归,生命中仿佛只剩下工作一件事了。有一个月,她和老公只见过三面,其中有一面是在机场,打个招呼,匆匆聊几句后,就各奔东西。
高强度的工作讲求效率,一句话能说清楚的,大麦绝不说两句话。她跟老公讲话,也是能省则省,老公说她在家讲话也像是在做Brief。事后她反省道:“高效这个词千万不要用在家人之间,如果跟家人都追求高效沟通的话,就失去了和亲人之间的联结。”
有一天,忍无可忍的老公突然对她说:“你看看,你还是原来的你吗?”这句棒喝,一语惊醒梦中人。
工作让大麦失去了生活、失去了自我。再这样下去,很可能也会失去爱情。很快,大麦就辞了职。暂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她已经知道不要什么了——绝对不会再回职场。
大麦花大把时间去游山玩水;同时一年把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公益上。这段时间,也是大麦的反思时刻:之前在外企,鼓励国际思维,大麦渐渐疏离了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大麦很想补上中国文化的课。
大麦前往世界各地旅行,在旅途中不断探索自我
之前有好朋友要移民到加拿大。赴加之前,好友准备环游一下中国,结果玩了一圈后发现,中国如此美好,为什么要去加拿大呢?于是好友定居在成都,现在她研究中医、做翻译,同时写了好几本书。
好友学了一个茶道课,觉得特别好,推荐给大麦,从此大麦跟茶结缘。中国茶道不同于日本茶道,自成一格,恰好满足了大麦对中国文化的强烈需求。
大麦最喜欢茶道的一点是:行茶时,可以很长时间不用说话,只需要用心默默感受。一叶一世界,一壶一乾坤,茶道中有大学问。
大麦在泡茶
面对状态不一样的朋友,大麦会泡不一样的茶:喜欢喝清雅之茶的雅人,大麦会奉上台湾梨山乌龙茶;如果恰逢到了生理期的女生,大麦会泡一杯花香小种,体现满满关爱;多年老友相见,会来一壶福鼎白茶,简单直白的味道就如同俩人的相处方式,知道彼此安好足矣。
刚开始,换了茶桌、换了壶、换了房间,大麦的茶道都会受影响。修行精进后,心无挂碍,她可以平和地面对所有人。之前接触过大麦的人,常常觉得她比较“冷”。学茶道后,再遇到的人会说大麦“很慈祥”——茶道让她更加包容、慈悲。
如今,成为资深茶人的大麦,在北京潭柘寺主理着梨树院的“柘里有茶”。
古寺清幽,禅房木深,四处氤氲着茶的清香。大麦从原来卷王的状态,一路进化为如今的“小满”状态。
大麦慢慢找到本心
“小满”是一种短暂而真切、轻盈而充实的幸福感,也是大麦提炼出的平衡“卷”的生活智慧。
她解释道,小满发生在任何的时候:认真地清洗茶器时,洗完之后,瓷器会闪烁着一层光辉,会让人“小满”;今天这道茶泡出了新滋味,或者之前从未泡出来过的状态,会觉得“小满”;走在路上,看到花开了,小树发芽了,土里冒出新笋,也会“小满”;坐在廊下看着蝴蝶在花朵上翻飞,同样能感受到“小满”……
木心说:“其实快乐总是小的,紧的,一闪一闪的。”种种源于日常细节的“小满”,像珍珠散落在生活的角角落落,用发现的眼睛和敏锐的内心将其拾起来,一粒一粒串成项链,绽放的幸福光芒会照亮我们的生活。
简而美,小满的生活智慧
水给大麦带去了很多幸福,她对水的追求堪称极致。大麦泡起茶来,会追求茶叶和水汽袅袅上升的美感,潭柘寺现有的山泉水硬度偏高,无法实现那种状态。
好水泡好茶,大麦对水也很讲究
“柘里有茶”有茶、有咖啡、需要盥洗器具以及浇花花草草,这四个环节都需要水。而且用水量大,对水质也有不同的要求。山泉水、井水、桶装水、纯净水……大麦试验了很多种水,苦苦寻找可以满足需求的水。
后来有懂行的朋友向她推荐了三翼鸟中央净水机:把自来水或者井水接过来后,经过机器流出来的水,特别纯净,和上好的茶叶绝佳适配;还可以分级过滤,产出用于煮粥、洗菜、洗澡、冲卫生间等不同净度的水。
后期的维护也简便,小的滤芯一两年换一次;大的滤芯,三四年更换一次即可。使用过一段时间后,大麦谈及使用心得:便于操控、用法简便、调节温度很方便。大麦说智能家居是未来趋势,所以积极“尝鲜”。
下班到家,开门不用按指纹,通过人脸识别就能自动开门;进入房间,玄关到客厅的灯光依次亮起,轻柔的音乐响起;来到客厅,空调已调整到舒适的温度……三翼鸟让我们轻松畅享美好的智慧生活。
作为海尔智家旗下全球首个场景品牌,三翼鸟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定制“全屋智慧全场景”解决方案。其诞生象征着海尔智家实现了从传统家电时代到物联网时代的更迭。无论是厨房、客厅、浴室、卧室、阳台,还是全屋空气、全屋用水、全屋智能,三翼鸟依托“智家大脑”创造因需而变的个性化方案,用户只需提交对生活的需求和想法,就能得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理想智慧家。
三翼鸟全面满足了大麦对水的苛刻而多样的追求,让大麦在茶道修行的路上走得益发稳健。在人生下半场,茶道的修行将是她的主要目标。在当下这个浮躁的时代,大麦找到了自己的心之安处和前行方向。
在茶空间,大麦经常与友人切磋茶道、品茗放松
当内心不再惶急,身心的感官也会打开,能够看见生活中种种美的小细节:口渴时手边正好有一瓶水,饮下时可以体会到一种“畅快”;晨起后发现自栽的蝴蝶花,萌生出一支紫红色花苞,心情立即被点亮;手机收到爱意浓浓的微信,发自你正在思念的人,这是两情相悦的小美好……这些日常中的“小满”,是生活最好的调料。而想要“小满”也很简单,只需一双发现的眼和一颗感恩的心。
今天也是农历小满,民谚有云“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希望你未来的人生之路,远离内卷与职场PUA,开启慢生活,邂逅生活的种种小满足和小确幸。
文章最后,我不想cue我的真朋友——生活并不总是励志故事,他还在加班,也并未发财,而是想讲一下埃里奥特·杰奎斯后来的结局:
在观察到“中年危机”并提出这个概念之后,当时已经48岁的埃里奥特又活了38年,这期间:他获得了两个博士学位;写了 12 本书;开始为美国陆军、英国教会和众多公司提供咨询服务;与凯瑟琳·卡森结婚,两人在事业上亲密合作,合开了咨询公司,帮助陷入困顿的企业和个人走出迷途。
在所谓中年危机之后的第二春里,他活出了花。所以,无论你此前经历了什么,第二春永不嫌晚,生活终将处处“小满”。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监制丨路瑞海
作者丨方禾
设计排版丨高旭芹
图片来源丨三翼鸟、视觉中国、互联网
出品人丨李伟
监制丨刘刚
制片人丨孟蕾
策划丨李慧敏
文案丨仰熙妍
导演丨郭亚斌
摄像丨王达峰
灯光丨韩雪峰
后期丨吕一帆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