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仅仅是为了“工作稳定”而学医,那我劝你趁早放弃!
高考结束了,据说今年的“临床医学”专业很火。根据一些媒体报道,在指导高考志愿填报的某app上,“临床医学”的搜索量高居首位。
这其实不难理解。
在过去的这三年时间里,因为疫情等原因,很多行业都不太景气,几个互联网大厂,也都在裁员。很多之前紧俏火爆收入颇高的行业,一夜之间变得不好找工作了。
相比之下,医务人员的工作要稳定的多,尽管受大环境影响,医生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至少不用担心失业下岗。尤其是阿宝这样四十来岁的医生,更是不用像某些行业的中年码农一样,担心哪天被自己单位“向社会输送人才”。
中年下岗的滋味,肯定是不好受的。而医疗行业,四十来岁的医生除非犯下严重错误,否则单位是绝对舍不得让你下岗的。别说下岗,你想离职跳槽都难。
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工作稳定”的医疗行业,突然成为高考志愿的搜索热点,也就不难理解了。
不仅今年的考生,很多高中孩子家长也开始关注“临床医学”专业。我有一个朋友,孩子才上高二,不久前他打电话给我,想了解一下“临床医学”这个专业到底咋样。
我问他:你想让孩子学医最主要的原因,或者说最大的动机是什么?
他回答:我们都觉得这个工作很稳定。
我说:临床医学确实是个很有前途的专业,但是,如果你仅仅为了“工作稳定”而学医,那我劝你趁早放弃。
我刚才说过了,医生的工作,确实很稳定,尤其是四十来岁的中青年医生,只要自己不主动辞职或者犯下严重错误,否则基本不可能主动被医院辞退。
别说辞退,你想离职,医院也会给你设置种种障碍。
而且,与那些吃青春饭的行业不同,医生这个工作极度依赖实践经验,所以总体而言是越老越吃香。老医生不仅不会被单位和病人嫌弃,还会成为香饽饽,所以医生基本都能在单位安安稳稳干到退休。退休后如果想继续发挥余热,也不愁没有人提供平台。
但是,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下也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
大家不要只看到贼吃肉,看不到贼挨打。
这个“稳定”,是医务人员以极高的代价和付出换来的。
医生“工作稳定”的背后,是激烈的竞争,是残酷的淘汰,是漫长的成长周期,是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是至今不能尽如人意的工作环境。
现在,三甲医院的临床岗位招聘,基本都是要求博士学历。
当然,也有部分岗位对学历的要求比较低,比如急诊科之类容易挨骂挨打甚至挨砍的岗位。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在三甲医院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就必须先拿下博士。
除了极少数天资极其聪颖且极其勤奋的孩子能通过北大协和这类大学的8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用8年时间拿下博士学位之外,绝大部分人都得用至少11年时间(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
博士毕业后,你还需要至少5年以上的临床锻炼,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能够独自处理一些不那么复杂的疾病。
假定你18岁走进医学院校的大门,18+5+3+3+5=34岁。
也就是说,你到34岁,才能独自处理一些不那么复杂的疾病,做一些简单基础的手术。
想独立处理复杂疾病或者操作复杂手术,根据个人的天赋和努力程度,需要再加5-10年。
也就是说,你要到39-44岁,才能成为一名成熟的医生。
你可能说,我要求没那么高,我不需要进三甲医院,我去一个普通医院做一名普通医生。
除了极个别贫困落后地区之外,哪怕是级别最低的医院的临床岗位,现在也至少要求5年制临床本科毕业,而且毕业后要参加规培。
想在一个普通医院成为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医生,你也至少需要:5年本科+3年一阶段培训+2年二阶段培训+5年以上的临床锻炼,也就是至少15年的时间。
如果你18岁读大学,那么18+15=33岁。
除了个别的天才,没有哪个医生能在30岁之前就医术小成。事实上,绝大部分的医生,都要等到至少35岁以后,才能够独当一面。
这并非中国特色,全世界都是如此,这是医学专业的特点决定的。
为什么医生“工作稳定”?为什么医院没有特殊原因舍不得开除或解聘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医生?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医生,是医院花了大量时间和资源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业务骨干。
在这漫长的成长周期中,你无时无刻不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残酷的淘汰。
对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进入大学后,工作和学习压力会比高三轻松很多。
但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不是。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的5年时间,其学习压力和强度比高三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此,包括阿宝在内的每个医学生都有切肤之痛。很多选择了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入学后,都会大呼上当,发现高中老师描绘的轻松愉快风花雪月的大学生活,完全就是骗人的。
大学期间,你必须和高三一样每天埋头苦读,把每科动辄几十万字的理论知识牢牢装进脑子里。当你终于学完理论课进入临床,你需要从最简单的视触叩听切剥缝扎开始进行漫长而艰苦的练习。你必须经得住贫寒,耐得住寂寞,每天泡在病房急诊和手术室,一遍遍的磨练自己的技术和思维。
是的,四十岁左右的医生工作很稳定,一般不会被淘汰。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之前十几年时间里,该淘汰的早就淘汰完了。
五年本科,不够聪明不够勤奋不够努力的,淘汰了。
本科考硕士,不够聪明不够勤奋不够努力的,淘汰了。
三年硕士,不够聪明不够勤奋不够努力的,淘汰了。
硕士考博士,不够聪明不够勤奋不够努力的,淘汰了。
三年博士,不够聪明不够勤奋不够努力的,淘汰了。
即便你熬到了最后,千辛万苦拿到了临床医学博士学位,你还得看看自己的博士学位的含金量。
除非你是北大协和这个级别院校的博士毕业,否则北京上海大医院的大门是不会对你打开的。
如果你只是在某个省属医学院校读了个博士,那大概率只能去三四线城市的三甲医院,或者去一二线城市的普通医院。
只有那些天资极度聪颖,心志极度坚定,极度刻苦极度自律且能得到家庭长期经济支持的“卷王”,才有机会拿到知名三甲的入场券。
入场之后,还要继续卷。
从临床到科研,从手术到论文,从规培到晋升,再加上各种无休止的培训和考核,几天几夜不回家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
一群全国最聪明最勤奋最自律的人,就这么聚在一起疯狂的卷。一直卷到40岁左右可以独当一面的时候,才能暂时喘口气。
是的,到这时候,你的工作会非常稳定。
因为,你已经疯狂的卷了二十多年,你已经淘汰了无数人,你已经把无数失败者踩在了脚下,你已经成了一名合格的医生,你已经成为医院的业务骨干。
这时候,你的工作当然会非常稳定。别说医院不会主动开了你,就算你想走,医院也不会痛快放你走。
话说回来,一个这么聪明这么努力的人,即便当初没有学医而是从事了其他行业,在疯狂的卷了这么多年,在淘汰了无数竞争者之后,大概也早已经是不用担心失业问题的行业翘楚了。
最后,医生工作之所以“稳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少活多。
中国医生的收入低,可是工作量高啊。
在绝大多数的三甲医院,医务人员都是长期处在超负荷运转的状态。
我曾经说过,中国的医疗,是全世界最廉价,最优质,最便利的。
而这背后,是中国医务人员,长期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
中国医生,工作量是欧美同行的几倍十几倍,收入则是欧美同行的几分之一十几分之一。
在中国,想学医的人很多,想做医生的人很多,但医院的编制和岗位那么多,医院的医生总是不够用,总是忙的团团转。
既然不够用,那就只能往死了用。
一个整天被往死了用的人,需要担心失业么?需要担心工作不稳定么?不存在的。
至于医生的工作环境,我就懒得说了,反正碰到地痞流氓属于家常便饭。在某些科室比如急诊科,挨骂甚至挨打也是家常便饭。
综上,如果你仅仅为了“工作稳定”而学医,那我劝你趁早放弃。
因为,这个“稳定”背后的代价,你未必承担的起。
最后说一句:我这篇文章本来前几天就想写的,但我特意留到今年高考志愿填报结束后才发出来。
毕竟,我们早晚也会躺到病床上,需要医生救我们的命。
如果那些勤奋聪明的孩子,都被吓的不学医了,那咱们将来可咋办呢?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