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对话俞敏洪:保持终身学习的底层能力,是未来人类社会最大的竞争力
◐ ◑ ◒ ◓ ◔ ◕
NO.1
你的见识,决定了人生高度
俞敏洪:通过阅读吴军博士的《态度》《格局》《见识》这几本书,我深有体会。人生的高度与其见识能力、格局能力息息相关,当然也包括了对某件事所采取的态度,面对一件事采取消极的态度还是积极的态度,采取勇敢的态度还是懦弱的态度,最后的结果肯定不一样,一个人的见识高低和格局大小对人生有很大影响。
我是农民出身,北大的学习生涯、独立自由的精神对我的思想格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除此以外,徐小平将国外的新看法新见识告知我,这也对我的格局产生了影响。后来我发现,人就是在不断凤凰涅槃的过程中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所以即使新东方现在遇到困难和瓶颈,我也会运用修炼出来的见识格局努力做出成绩。
说到这三本书,我想问吴军博士,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如何培养格局、态度和见识?这三者能起到什么作用?
(图源网络)
吴军: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学期间我读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那时我就会在脑子里想象书中所描述的社会是什么样子。当然,读书固然很重要,但是有很多知识是在课堂上学不来的,一定要走出去,去看看世界是什么样,了解各地的文化与风土人情,与当地人交流。
我之前就专门花时间去英国进行了深度的探访,当时我在朋友的帮助下,带了一些企业家,专门找到英国的学者,了解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诞生在英国必然原因。通过实地探访,才能深入了解别人不知道的事情,才能清楚把握工业革命的脉络,才能对科技产业的发展有深刻的理解。培根也曾说:对于年轻人来说,旅行是一种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方式。而对于成年人,旅行则是丰富人生经验的最佳途径。
俞敏洪:我觉得见识这件事情真的很重要,人如果天天待在家里就像井底之蛙,不可能产生太多的见识。从我的经验也好,从观察周围朋友也好,甚至从你的身上我都能发现见识是可以不断提高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愿意接纳身边人和事所产生的知识。
我个人认为我自己的见识要比以前提高了,主要是几个方面。第一,我读书多,书读得多自然眼界就会开阔,因为你愿意接纳书中的不同思想不同观点,自然你的观点和思想就会丰富起来,慢慢地就能形成自己的判断力。第二就是通过行走,仅仅通过读书,没有实际的考察,是不会有深刻的感受的。就像大家都知道古罗马的建筑非常宏伟壮观,但是没有到古罗马亲身体验那些建筑遗址,就不会有宏大宏伟的具体感受,不会感觉到古文明有多么的壮观和震撼。
人生发展中最重要的还是名师指路,如果生命中没有遇到名师,没有人让你有醍醐灌顶的感觉,那你就是缺乏真正的导师,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和比我水平高的人聊天。还有一点是个人的悟性,这也很重要。如果你去很多地方只是为了打卡拍照,那即使行万里路也不会得到任何感悟的提高。
(图源网络)
除此以外,一定要有长远的考虑。我常常用我母亲来做比喻,我觉得她当初坚持让我考大学这件事就体现了她的见识是超出了一般农村妇女的。当时我们同村有另外一个小朋友,跟我一样考大学考了两年,到第三年他母亲就不让他考了,说我们就是农民的命,怎么可能考得上大学,老老实实在家里干活就行了,后来那个小朋友就没继续考。但是我母亲就告诉我,你可以考第三年,但是我们祖祖辈辈确实都是农民,你再考下去家里就没人干活了,所以第三年考试你一定要努力考,考不上的话就只能认命了。
通过这件事我就觉得我母亲是一个有见识的人,他愿意给孩子一个奋斗的机会,并且她也知道考上大学能改变命运,所以我觉得有时候一个人的见识和拥有多少知识真是没有太多的关系。
吴军:您举得例子非常好,其实我身边也有类似的例子。我有一个在美国读博士的朋友,他也是农村出身,但是家里的三个孩子都上了大学,其中有两个博士。有次我碰到他的父亲,就和他聊天,发现这位父亲是很有见识的,他有开放的心态,对现代医学保健的东西很了解,也乐于接受现代医学的观念。说明他虽然年纪很大,但仍然乐于接受新东西,所以说人一定要有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新事物。
NO.2
格局大了,事就成了
NO.3
职场必备的基本能力
俞敏洪:《元智慧》和《软能力》这两本书主要是讲生活和工作中要用到的基本能力,特别适合年轻人读,尤其是18岁到3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当然年纪更大的人也可以读,但是我觉得一个人过了35岁还是没有软能力和元智慧,那读书也不一定能读得进去,或者说也不一定能改变自己了。
人的脑子和思维就像橡胶,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老化,当然也有五六十岁的人愿意不断接受新思想、不断改变自己的思想行为做法,但这样的人确实不多。人一定要长久的、不断的更新自己,而且是有意识的更新自己,我觉得吴军老师是这样的人,我部分也是这样的人,愿意去更新自己,迭代自己的知识,迭代自己的智慧,迭代自己的能力,这是有意识的对自己提出高要求。
大部分人随着年龄增加、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地位稳定,就不愿意继续学习,慢慢的自己的思想也固化了。对18岁至35岁的人来说,这两本书还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就像《软能力》这本书里说的,人除了专业知识以外,其实任何一个人都是要跟社会打交道,跟人打交道的,在和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给人提供智慧,提供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这才是知识的价值,否则学识的没有价值的。
人的一辈子主要依赖两个方面,第一个是专业知识,如果我当初没有把英语学好,我就不可能创办新东方,如果当时吴军老师没有把计算机学好,就不可能进谷歌,所以专业知识是立身之本。第二个是职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的能力,比如交往能力、分辨能力和行动力等。
(图源网络)
吴军:有的人可以快速起步,有的人不能,是取决于一开始进入职场时的做事方法,做事方法是要靠师傅带,第一份工作时就要找一个好单位,要能循序渐进培养人的。
还要有把自己的想法变成行动的能力,我出国时北京市的英语培训机构有很多,几乎任何一所大学的英语系都有英语培训班,但是最后都“死掉”了,这主要取决于行动力,也就是能将某件事做成的能力。新东方转型之后很多人会觉得直播很简单,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成,因为无法将想法变成企业的成果,这就是元智慧的一种。
NO.4
有智慧的人比有知识的人更容易成功
吴军:很多时候,我们学到了知识,但这不等于智慧,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很多知识分子在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不懂人心,这就是为什么我很早之前就考虑要区别知识和智慧。
过去的大学老师都是有知识的,但是他们一辈子都待在象牙塔里,现在大学老师和社会的接触还多一些,就像我以前读书的时候,清华是一个院子,北大是一个院子,我在本科和研究生中间出去工作了两年,见到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那么就会有一些和人打交道的经验。我后来再回学校一看,我就发现我的老师们都非常“天真”,这就是缺乏一种和人打交道的智慧。所以我说,人不仅要有知识,更要有智慧,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衰减,而智慧则是随着时间增长。
俞敏洪:刚刚你提到了人的知识和智慧,知识是比较容易理解和分类的,比如数学知识、英语知识,但是智慧就没法分类,你觉得一个人的智慧提现在哪些方面呢?
吴军:可以粗略分一下:和人打交道与和世界打交道。人都有成功和失败的经验,能把成功的经验进行复制就是一种智慧,不要让成功变成一种偶然性,下次还得从头来过,这样就把精力全浪费了。
俞敏洪:这也是我想问你的,为什么很多人不断的重复犯错误,遇到挫折时也无法升华自己?
吴军:这其实也涉及到一个心理学的话题,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弗雷德·阿德勒提出,很多人在心理上对他人有依赖,且对自己自理能力没有自信。有些人虽然在生活和社会中过得很好,一旦别人不理他,他会觉得天要塌下来了,这一类人并不相信凭借自己的力量能在社会上立足。所以在成长过程中一定要让心智更健全,而不仅仅是学到知识,当能体会这些的时候,就显得在为人处世方面很有智慧了。
俞敏洪:现在很多孩子会受大人的影响变得很圆滑,格局很小。你觉得智慧、圆滑和小聪明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吴军:小聪明是在局部、很短的时间内占到便宜或者利益,智慧则是要把自己的想法决定放在很大的空间和很长的时间里来做判断,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拿投资举例,很多人用一倍的杠杆多挣一倍的钱,这只是短期现象,从长期来看还是要考察故事,再看周围做同样 操作的人是什么结果,就会知道这样的小便宜是不能贪的。当你能在利益面前不为所动时,就能在这个大时代生存下去,千万不要鼠目寸光,忽略了周围潜在的风险,守得住底线本身就是智慧。
俞敏洪:所以中国有句话叫大智若愚。
吴军:其实人的潜力还是蛮大的,很多时候人会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自己的潜力。一部分人会给自己设置一个“围栏”,被拦住就走不出来了;另一部分人则是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学到一点知识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会,这样的人很容易就碰壁。比如有人想登上珠峰,他就通过慢慢地爬,按部就班的一点点训练,最终挖掘了自己的潜力。关于潜力的开发是需要花功夫的,要有毅力并且持之以恒的去做,并不是简简单单学到东西脑力就能开发出来。
俞敏洪: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能力是显性的,比如讲英语磕磕巴巴的,这表明的是你现在的能力,但是能力是可以通过挖掘潜力进行不断提升的。也可以说是一个人如果不专心专注地做一件事,是很难了解自己最终能达到什么境界和状态。
我这几天在看歌唱家田浩江的传记,他提到,在1983年刚到美国的时候是一无所有的,不管到什么地方的人才市场都会被拒绝,后来碰到了一个老师不断的鼓励他,说:“你的声音有巨大的潜力,只要坚持下去就行。”所以他不仅坚持唱歌,而且还通过学习意大利语、拉丁语和英语来让自己的每个唱腔都变得更加到位。最后就慢慢从配角变成了主场,后来还出演了很多重要的角色,成为世界上一名独特的男低音歌剧家。看完他的传记我还是挺感动的,他努力了近20年才成功,所以可以看出很多人成功的障碍就是给自己设限,如果你能努力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就会做的比自己想的更好。
NO.5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图源网络)
NO.6
横跨产学研,从学者、投资人到作家
俞敏洪:我们再来讲一讲您的事情,我觉得您的人生还是挺传奇的,原则上您获得过那么多专利,是可以在科技的道路上一走到底。那为什么后来会变成一个投资人,变成一个普及知识和智慧的作家呢?
吴军:其实在企业里,我一开始是自己干,后来带着团队一起干,当发现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有没精力做的时候,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拿钱请年轻人做,这就是杠杆的作用乘法的作用,很多人一起做事就可以让影响力更大一些。做投资也是这样的,出钱请拥有活力和创造性的年轻人做更有影响力的事情。我曾在美国两三个大学里做过顾问,当时就会把资金给一些有动力做事但是缺乏经费的教授去做,他们就会帮助你把想法变为现实。
俞敏洪:也就是说通过资本的杠杆来聚集更多聪明的头脑,干你自己想干但是不一定有精力去干的事情。
吴军:对,后来呢,我就发现很多人事情干不好,有一些欠缺,手把手的教也教不过来,所以我花了好多时间写书讲课。针对普通大众尤其是年轻人,让他们通过读书学习进行快速成长。我有时会专门去教商学院的学生,因为他们是最快能够改变世界,能够成功的一批人。
来
点
安
利
【吴军博士私董会】正在招募中,报名可获赠售价3000元的硅谷高创加速营超级会员一年期,还可以优先报名参加吴军博士未来的线下见面会!
【第二期全球创新领袖总裁深圳硅谷行研学营】正在招募中,扫码即可报名,享六重权益,本期研学营包含——
1、硅谷知名计算机科学家吴军、美国IBM首席科学家凌棕等大咖授课,深度解读创业投资趋势
2、硅谷高创会创始人雷虹亲自带队实地参访腾讯、中美创投、Brainco脑机接口等名企
3、零距离体验多个全球前沿科技项目,涉及AI、生物医疗、5G/IoT、新能源等行业
别忘了点关注,不迷路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