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好的亲密关系,离不开「第三者」

好的亲密关系,离不开「第三者」

情感


作者 | 天雅



在亲密关系中,无论是亲子关系还是伴侣关系。

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类似体验:

我们渴望跟TA建立深度关系,亲密无间,
但两人融合得越深,彼此的嫌隙也越多。
 
这份嫌隙,
 
有时会引发正面冲突——
 
比如夫妻之意相互斥责,相互嫌弃,成为彼此的差评师;
 
有时则会导致被动攻击——
 
比如孩子不敢公然忤逆父母,却常常有意无意将事情搞砸,惹父母抓狂。
 
似乎无论哪一种结果,都不会真正促进关系持续、长久的和谐,
 
相反,它很有可能会演化成两个极端:
 

要么在融合中相爱相杀,形成持续内耗; 


要么在分离中鱼死网破,老死不相往来。


这时,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当然有!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融合关系的本质:
 
为什么跟一个人相处久了,嫌隙会越来越多?
 
在意识层面,答案可能有很多:
 

TA有一些改不掉的坏毛病;


TA在某些地方让我很不爽;


我忍了TA好久,一直没说……


而在潜意识层面,这份嫌隙的源头,多半是婴儿早期「共生与分离个体化」的冲突。
 
根据精神分析学家马格丽特·马勒的婴幼儿心理发展阶段论:
 
婴儿在6个月之前,跟妈妈基本处于共生阶段
 
在这个时期,他们极度虚弱无助,吃喝拉撒睡玩等基本需求都有待妈妈满足。
 
所以必须跟妈妈共生在一起,构成「母婴共同体」。
 
而到了6个月之后,随着孩子的能力越来越强,
 
逐渐能独立完成吃喝拉撒睡玩等活动,逐渐与妈妈分离,「母婴共同体」开始瓦解。
 
这个时期,被称为分离-个体化阶段
 
在良好的养育下,孩子到3岁左右就会完成与妈妈的心理分离,形成个体化自我。
 
那个时候,

TA基本能维持与妈妈关系的稳定,有需要的时候向妈妈寻求帮助;

同时也能基本保持独立,当妈妈暂时不在场时尝试自行解决问题。
 
这样一种「依赖和独立」灵活切换的能力,是一个孩子未来经营亲密关系的心理基础。

但如果,
 
一个孩子在母婴共生阶段没有得到良好照料,
或者在分离个体化阶段没有很好地完成分离。
 
那么长大以后,
 
TA就会一遍遍在亲密关系中退回到母婴共生阶段:
 
渴望跟一个人时刻偎依在一起,渴望一个人时刻满足他的需求。
 
进而演化成两种状态:
 
一种是恋爱讨好型人格——
 
即愿意付出不菲的代价、做出很大的让步去换取对方的满足和陪伴。
 
另一种是恋爱索取型人格——
 
即要求对方满足自己的各种标准期待,为自己做出种种妥协和改变。
 
很多时候,这两种状态不是割裂的,而是在同一个人身上并存的。
 
因为在共生心理之下,人很难在关系中区分“你是你,我是我”。
 
在TA的眼里:
 
你的需求就是我的需求,我的需求也是你的需求;
 
我这样掏心掏肺满足你,你也应该同样去满足我。
 
基于这个心理进入亲密关系,
 
人常常会不自觉地牺牲自己去迎合对方,满足对方的需求;
 
同时也会期待对方像自己一样,按照自己的期待去做事情;
 
一旦对方做不到或不愿意,就心生嫌隙,引发纠缠与混乱。
 





理解了这一点,再去谈“如何处理亲密关系的融合与嫌隙”,也就清晰了:
 
走出共生状态,走向心理分离。
 
具体如何做呢?
 
从婴幼儿的成长过程来看,从母婴共生到分离个体化,很关键的一点是:
 
需要基本公平的「神圣第三方」介入。
 
这个神圣第三方,可以是孩子的父亲,也可以是家中某位权威长辈。
 
这种介入,存在两个作用:
 
撑开孩子与母亲的空间;
给关系树立规则和边界。

分享我家3岁侄子叮当的一个小经历。

叮当是一个从小被宠溺着长大的孩子,性格有些野蛮,经常言行冒犯他人而不自知。

有一回,妈妈正在跟大伙聊天,叮当突然一拳打到妈妈脸上,然后若无其事地走开。

“叮当,你打疼我了,快向妈妈道歉。”妈妈说。
“我不。”叮当回答。

“叮当,打人不道歉,是不对的。”妈妈继续教育。
“我不,我就不!”叮当生气地跑回房间。

事实上,在叮当和妈妈的相处中,类似的场景不是一次两次,而是经常发生。

那一天爷爷刚看到了这一幕。

于是他走进房间,蹲下身子,用双手抓住叮当的双手。

“放开我,我要玩机器人。”叮当冲爷爷大叫。
“我不。”爷爷温和且坚定地回答。

叮当面红耳赤,使劲挣扎,但始终无法逃脱,就像一只瘦小的昆虫始终无法挣脱大猩猩的包围。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战后,他终于认输,哭着向爷爷妥协:“放开我,我去向妈妈道歉。”

“不放。”爷爷依旧坚定且温和地回答。

“我错了,我要去向妈妈道歉。”叮当大声嘶吼起来。

“你为什么要向妈妈道歉?”爷爷问道。

“我打了妈妈,我把妈妈打疼了,我错了,我要向妈妈道歉。”叮当开始嚎啕大哭。

“很好。”爷爷温和地松开了双手。


在这个过程中,爷爷就扮演了「神圣第三方」的角色。

他的存在如同一面镜子:

让叮当看到他对妈妈做了什么,造成了什么伤害。

同时他还帮助妈妈完成了一个重要转变:

从“我会道歉”的被迫服从,转变为“我要道歉”的主动选择。

这就意味着:他在这件事上意识到了自己对妈妈的伤害,愿意主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此后,叮当再发生类似行为时,爷爷同样用这种方式,坚定且温和地“修正”他的言行。

后来逐渐地,叮当对他人的冒犯行为慢慢减少,言行也开始有了一些分寸感。

这就是母子融合状态中,通过「神圣第三方」协助分离的经典例子。

我们可以假设一下,

如果没有爷爷的介入,叮当和妈妈之间的关系,将会如何演化?

一种可能是妈妈无奈地妥协了,纵容叮当对妈妈的不礼貌行为;

另一种可能是妈妈愤怒地反击了,强势要求叮当修正不当言行,

无论是哪一种,都可能会令在母子关系产生持续的内耗与纠缠。

由此可见,一个孩子在成长中,基本公平的「神圣第三方」的存在非常重要,

它直接影响着孩子能否顺利走出共生状态,与母亲完成心理分离,

继而持续影响着孩子长大后在亲密关系中,能否收获独立与和谐。






那成年人在亲密关系中的融合与嫌隙,又该如何处理呢?
 
答案同样是:需要「神圣第三方」的介入。
 
但这里所说的第三方,不一定是指活生生的人,而是指具备相似功能的介质。
 
因为成年人应该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事事依赖他人介入解决矛盾。
 
那什么样的介质,具备神圣第三方的功能呢?
 
通过观察身边幸福指数较高的夫妻,我总结出2个普遍适用的“亲密关系润滑剂”。
 
① 一个专属自己的空间。
 
它可以是一份事业,一个兴趣爱好,或一场独自旅行。
 
咖啡店主理人小K,结婚7年有余,跟丈夫关系一直很和谐。
 
我曾向她请教夫妻相处之道。
 
她说:
 
“我跟丈夫都有各自的事业,但在家几乎不聊工作,只聊生活。
 
在创业上,我虽很有经验,但我从来不会贸然干涉丈夫的决策,而且充分尊重他的探索。
 
每次我出差,丈夫从不盘问具体细节,但一定会在我回来当天,为我做一顿丰盛的晚餐。”
 
透过她的回答,我总结出很关键的一点:
 
事业的彼此独立,是她和丈夫在亲密关系里的「专属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他们是自由的,是被无条件信任的;
 
在这份自由里,他们可以专注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说白了,就是为亲密关系创造一个暂时分离的契机,支撑着彼此继续走向独立成长。
 
 ② 一份约定俗成的协定。
 
它可以是一个共同目标,比如存钱买房、养育小孩等;
 
也可以是一个共同约定,比如周末露营、固定约会等。
 
我的邻居,是一对中年夫妻。
 
丈夫是一家夜宵档的厨师,妻子是小区的清洁工,一个晚班一个早班,生活作息差别很大。
 
很多夫妻在类似情境下,可能会缺少交流,情感日渐疏离。
 
但我的邻居恰恰相反,一家不仅其乐融融,而且有条不紊。
 
早上丈夫下班回家,煮早餐,送小孩上学,然后再去睡觉;
 
下午妻子下班回家,做晚饭,接小孩放学,然后辅导作业……
 
与此同时,夫妻两人至少每个月有一次,会选择同一天(通常是周末)休息,一起带着孩子出去玩,促进“家庭小团圆”。
 
透过这个稀松平常的小家庭,我总结出很重要的一点:
 
约定俗成的协定,是她和丈夫在亲密关系里的「责任归属」。
 
在这个协定里,他们是分工合作,各自担责的;
在这份责任里,他们为创造一个小家共同努力。
 
说白了,就是为亲密关系保留一个共同的空间,支撑着彼此在独立中持续保持联结。




 写在最后 

 

以上两个例子,为我们展现了成年人在亲密关系中,独立与联结并存的和谐相处之道。
 
它听起来很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却是相当不容易的。
 
因为很多时候在亲密关系中,
 
我们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想干涉对方,改变对方,控制对方,希望对方成为我们期待中的样子。
 
但就像前文所说的,这种“欲望”多半源于婴儿早期未分化的“共生心理”,
 
也因此,我想诚挚地邀请你,
 
试着把注意力从伴侣身上抽离,回归自身,觉察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与缺失。
 
这时,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便可以——
 
试着去爱自己,满足自己的渴望,抚慰自己内在的不安,为自己的需求负责。
 
要知道,亲密关系的终极走向——
 
不是永无止境地满足我们自身的缺失与匮乏,


而是两个人各自负责各自的成长课题,在亲密中走向独立,在独立中保持联结,不断走向成长与成熟。


「在看」+「转发」愿你获得成长与疗愈


天雅,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广州心协三级心理咨询师,自体心理学长程在读。本文原创发布于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今晚8点武志红专场直播


🌻无论处境多么黑暗,

我们都可以努力种下一粒生能量的种子。

⏰今晚8点 邀请了
京东集团原副总裁、渐冻症抗争者【蔡磊】

北京大学药学院本硕士【段睿】分享:

🌷困境中,让「生能量」流淌。

相信,相信的力量。


❗直播无回放
马上预约,不可错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有些关系,没有第三者也走不长”是什么在破坏你们的关系?第七次推荐丨比同龄人年轻,离不开眼霜的功劳。京东言犀大模型,离不开数智供应链|甲子光年发生亲密关系前,先做到这30件事:《细胞》子刊解密妈妈肚子里的“战争”:新生儿的终身健康,离不开父亲的这个基因加冕典礼小百科 | 英国加冕典礼,离不开哪些东西?高质量亲密关系的18个表现2023回国 中国经济的现状令人堪忧。。。高质量亲密关系,是什么样的?| 摆脱婚恋的“无聊感”婚姻中有第三者,最好的结局是什么?一种心理习惯,正在摧毁你的亲密关系,你身边很多人都有俄罗斯,离不开美国芯片甘北:“我比同龄人年轻,离不开眼霜的功劳。”大模型,离不开Serdes!沉痛哀悼彭慧敏主任窗外就是欧·亨利学生的思维进阶,离不开学习任务群的“神助攻”相爱的人为何会走散?如何拥有好的亲密关系大多数的亲密关系,都忽视了这件事5049 血壮山河之武汉会战 鏖战幕府山 18如何快速毁掉一段亲密关系?性生活喜欢皮鞭和绳索的情侣,可能亲密关系更健康?(双方都享受的前提下)“老公出轨的一年,靠这套课程重新找回亲密关系!”不自信的女人原来缺这个!【双养日课 1210】好的婆媳沟通方式会促进亲密关系良性发展北京不简单剧场|打破亲密关系「潜规则」为什么一句话就能毁掉亲密关系“爱是本能,但相爱需要学习。”如何建立健康长久的亲密关系?“男人无能,一看便知”:没出息的男人,离不开这三句话新型婚姻关系刺痛无数夫妻:只做酒肉情侣,拒绝亲密关系“女友”现身!澳洲年轻男大学生误食老鼠药中毒,45岁女子自曝多次与他发生亲密关系!更多细节曝光,到底哪句是真?平权法案被推翻,离不开华人的不懈努力亚裔文化月:斯坦福的建立,离不开每一位华人劳工的血泪艰辛...【双养日课 1207】赞美和感谢,是亲密关系保鲜剂《心中的那片竹海》&《和光同尘》优秀的应变能力,离不开这种思维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