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小学中高年级孩子更会学习?清华附中的答案你不想看看吗?
后台有不少朋友都问我:孩子到了小学中高年级以后,要不要提前接触初中知识?
这应该也是很多家长关注的点吧,毕竟“要不要超前学习”一直挺有争议。
有的觉得不用预习:本来学校的课程就够多了,还要额外学初中的,只会让孩子压力山大。
有的觉得一定要预习:殊不知多少孩子败在了没学过的物理化学地理等科目上。很多家长对于物理化学这种新学科的学习很茫然,不知道从什么方向启发,也不知道选择什么材料。
我给出的建议是:部分科目需要提前学习、预习。
我来说说为什么。
家长们一定看过以下这个比喻:
小学时,一节课教你和面, 作业是和面;一节课教你擀皮,作业是擀皮;直到教会你包饺子,然后,考试就考包饺子。
初中了,一节课教会你包饺子,作业是回家蒸包子;考试的时候,考的是烙馅饼。
这个比喻,其实就说明了——初中的知识体系与小学相比,有一定、或者说很大的差别!
小学要求掌握课堂知识即可,但初中却要学会举一反三。如果你升初中了,还用小学的学习方法,那很大可能是跟不上。特别是新多出的科目,比如物理、化学这几门,很多可能会拖后腿。提前了解下,只会有好处。
而像语文、英语,需要背诵的地方多,提前背背古文、古诗之类的,即便小学也用的上,当然只会加分。
政治、历史这类的,我觉得看看相关类目课外书就OK了。
所以,我是觉得:只要孩子时间上还有空余,那么不妨提前接触初中知识,打好基础。这样做的目的其实不是学知识本身,而是引导孩子用学科的眼光看世界,提升他对学科的兴趣,同时也能让孩子提前带着问题进课堂学习,学习效率只会加倍。
所以我们所说的“提前学”其实不是真的去上正式的物理课程、学物理教材,而是提前接触与物理相关的科普知识,这样孩子也更能够接受。要想做好这一点,我推荐这套《清华附中给孩子的通识课》,涵盖了初中阶段适合通识教育的各个学科,专为小学中高年级以上的孩子们打造!
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李老师公众号特惠团购价99元
原价180哦
现在抢到就是赚到
这套书由清华附中校长担任总主编,各科教研组长负责每个科目的分册,凝聚了清华附中的核心资源。在参与编写的人员中,包括多名北京市特级教师,还有北京市市级奥赛金牌教练员、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者、通行教材的编写者,甚至中考试卷的命题者,近百多名一线教师联合出手。这套书对初中课程体系进行梳理,将重要的知识点一一呈现其中,把初中的知识体系讲得又系统又有趣。家有小学中高年级和刚上初中的娃强烈推荐!
咱们一起来看下吧!
《清华附中给孩子的通识课》最打动我地方在于——作为小初衔接读物,它一点都不“水”。
清华附中有多牛大家都知道,而这套书是清华附中的校长和一线骨干老师亲自编写的,书的主题,就是解决“小初衔接”这个难题。
整套书按照科目分了8本,第一辑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四册,第二辑包括“历史、生物、道德与法治、体育”4个分册。不过目前第二辑在清华大学和清华附中专家手里审读。我们这次先来看看数学、物理、化学、地理这4本。
随手翻开一本,版式清爽,标题有趣,要点突出,内页插图让阅读压力骤减。
再看内容,我以《数学!我思故我在》带大家简单看下——
这本书一共分了六个章节,首先是数与运算、代数式与方程;
接着是概率统计、三角形与全等相似、多边形与圆,还有初中阶段的大难点:函数与图像。
(第1/2/6章对应“数与代数”这个板块;
第4/5章对应“图形与几何板块”;
而剩下的第3章对应剩下的“统计与概率板块”。)
孩子读完这本书,对初中要学的数学知识有个大体的了解,对初中知识框架有全盘认识。
仔细看我们会发现每篇文章的小标题是“知识点+趣味问题”两部分组成的,通过孩子日常生活中的有趣问题引入知识点。
比如用“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讲“概率的乘法知识”。
再比如,通过双十一购物的各种打折政策“真的能省钱吗?”这个问题,输入整式的概念。
而讲图像的平移:标题也很经典。
“螃蟹只能横着走,如何前进呢?”,破解了很多小朋友的疑问,瞬间涨知识了!
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切入角度,特别能勾起孩子的好奇心,激发阅读的兴趣。
而这样讲初中知识,相信小学孩子也更容易接受。虽说,咱们要让孩子提前接触初中知识,但方式也不能太死板,太生硬,引发兴趣,再趁机灌输,才能让孩子学的更“心甘情愿”!
这套书定价180元,咱们这次的开团价也是出版社规定的zui低价,只要99元!
清华出版,品质保证,小学中高年级以及刚入初中的孩子闭眼入!
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李老师公众号特惠团购价99元
原价180哦
现在抢到就是赚到
为什么值得团?
帮助孩子梳理知识,搭建学科体系
思维是有由浅入深的层次。孩子之前有了对知识的一些理解记忆,这还是相对浅层次的思维,到了小学中高年级,我们就要通过归纳整理,帮助孩子培养把这些零散的知识串联在一起。
这套书每篇文章都是针对知识点的归纳整理,整理的习惯特别重要,它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跟大多数科普书一样,“通识课”也会讲到很多知识。但是,不同之处在于,很多书解答的是孤立的问题。而“通识课”是围绕一个核心知识点来讲问题,这就是找到零散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体系的过程。
比如,关于蒸发,书中不仅解释了“为什么梅雨季节让人感到闷热?”这个问题,还围绕“蒸发”这个核心知识点去发散。告诉孩子蒸发是什么,它有哪些特性,比如蒸发的过程中,会吸收热量。这一点很好理解,我们冬天洗完澡,要尽快擦干身上,就是因为水蒸发时会吸热。夏天,我们往地上洒水,也可以很好的降温。在此基础上,我们会讨论影响蒸发的3个要素。第一,液体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可以影响蒸发的速度。第二,液体的温度,也可以影响蒸发的速度。第三,液体表面接触空气的面积,也影响蒸发的速度。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培养孩子分析问题的能力
每篇文章以解决问题为线索,通过“故事引入→原理铺垫→问题解答→拓展讨论”几个部分逐步展开。
我以《物理!发现的力量》为例,咱们简单看下。
这本书,每一篇文章都会带孩子一边阅读一边解决提出的问题,要求读者始终围绕这个知识要点去思考。
比如:“书籍也需要充电?”这一篇,讲的是“电荷”这个知识点
第一步——故事引入
文章从科学家遇到的一个难题讲起。
话说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整理古籍时发现,很多书页彼此粘连在一起。想不破坏古籍,又能把书页分开,应该怎么办呢?
第二步——原理铺垫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文章引入了“电荷”的概念。并说明同种电荷之间,彼此相互排斥。
讲到关键原理和概念的时候,还会有上色、加粗提示。
这就好比老师上课时“敲黑板”。孩子在读到这里时,会自然而然地放慢速度,进行思考。
虽然这些概念性的内容相对抽象、有深度,在课堂学习中,不易理解。但是有了前面故事的铺垫,孩子们就能带着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第三步——解决问题
有了必要的知识铺垫,下面就是运用这些要点,回答题目问题。
如果给古籍中相互粘连的两页纸充正电荷,那么由于“同种电荷相斥”,书页就会在这种力的作用下分开了!
第四步——思维拓展
文章后半部分还进行拓展和讨论,引导孩子思辨,丰富他们的视野。
比如,复印机的原理,就是利用了“电荷相互作用”的原理。而这项技术在应用之初,还经历了很多波折,差一点夭折呢!
一篇文章读下来,一气呵成,又有趣又好读!
此外,我们都知道物理是实验的学科,包括我们小学科学课上的实验也会有很多。做实验给孩子的意义,是培养他们观察世界、发现世界的精神。
这套书中就有一些可以做的实验。
比如在讲到月食现象的时候:用一个手电筒当做太阳,用一个苹果当做地球,这时候电筒照射苹果就能形成本影区、半影区。然后再用一个小橘子当做月亮,之后移动小橘子,当小橘子移动到本影区后,就看不见了。
回头来看目录,它从力学讲起;
讲到声学、光学、热学、电学。
五大物理学概念都包圆了。
而且每篇文章结构张弛有度、环环相扣,给孩子讲清一个个趣味问答背后的学科知识,全部都是“干货”——
每个分册包括大约50篇文章,涵盖课内难点、要点、易混点。孩子看完这些,对初中这些科目涉及的知识点会有一个基础了解,以后正式学习时会更轻松。
再看看其他两本。
《化学!魔术师手账》——
这本是从化学的基本要素和原理——分子、溶解度、催化剂等讲起;
再到复杂一些的单质、化合物;
混合物等物质;
最后以化学现象和化学反应结束。
大致涵盖了初中化学所要掌握的重难点知识。
每个知识点的问题引入都特别吸引人,比如——
自嗨锅为什么能“自嗨”
文章都是以孩子日常生活场景为每篇文章的切入点,而且切入点真的让人出乎意料,比如“掰手指为什么会发出咔哒的响声?”,你能想到核心知识点是溶解度吗?
作者从 “搞笑诺贝尔奖”的一个获奖故事讲起。
获奖者唐纳德一直都在研究一件很酷的事情——掰手指。
那“掰手指”与“溶解度”有什么联系呢,继续往下看就知道了。
然后,进一步聚焦溶解度的概念,讲解它为什么会受到温度、压强2个因素的影响。
接着解答问题。
原来,当我们用力挤压关节时,关节液受到的气压就会减小。由于溶解度随之减小,所以关节中的空气也会跟着逸出,发出清脆的响声。
文章结尾还会进行拓展和讨论,引导孩子思辨,丰富他们的视野——
碳酸饮料放长时间之后会跑气,你能想到这与温度和压强都有关吗?你能认识到这是气体特有的性质吗?
所以看,这么学化学,孩子们是不是会发现,原来化学和生活的联系这么紧密?原来化学这么有用?
再看看《地理!行走天地间》——
这一本先从宏观入手,讲宇宙是什么样的,地球又是怎么转的?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毛主席的这句诗到底是什么意思,宅在家是怎么 “走”万里路的?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
接着从自然环境过渡到人文环境,带孩子们看中国,看世界。
第2章到第4章,就是从天气与气候、岩石与地貌、水资源与水循环三个板块给孩子讲自然。
而第5章则是从人口与人种、民族与文化、区域差异和经济发展几个角度,给孩子讲人文地理。
这本书的内容结构和新课标也对应了起来,能给还在小学的孩子构建出很完善的地理知识网。
给人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海水性质”这篇文章,讲述了二战时“潜艇偷渡英吉利海峡”的故事。其中巧妙地利用了“密度流”的知识,让人不得不惊叹人类的智慧。
“通识课”这套书凝聚了清华附中校长和一线老师的智慧,也是清华附中教育理念的体现。
孩子学习知识,提升成绩是学生期的重点,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更是终身受用!
强化学科思维,用学科的眼光看世界
根据老师们多年积攒的教学经验总结——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初中生而言根本在于搭建学科思维。
因此这套《清华附中给孩子的通识课》按照学科分门别类,帮助小学生们逐渐建立各科的学科思维。
我们会发现在这套书里,即便是同一问题,在不同分册里,也会有不同学科的原理解释。
比如,“大雪天为什么会往路上撒盐”——
在化学这分册中,会从溶质、溶剂与溶液的角度来向孩子说明,是盐改变了雪的溶解度,从而加速雪的融化;
而物理的分册中却强调,这是因为撒盐改变了晶体的结构。
是不是很有意思?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用不同的思路解决问题,更能够帮助孩子更有效地形成科学的思维链条。
而有了正确的思维打底,将来孩子不仅具有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时答题也更容易切中要害!
《清华附中给孩子的通识课》这套书由名校一线教师编写,对于孩子形成正确的思路、规范的表达,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专为小升初设计,适合小学以及刚上初中的孩子阅读
《清华附中给孩子的通识课》,是专为小初衔接而打造的读物。
因为它——
①内容有深度
现在很多给中小学读物越来越倾向于图片化、视频化,孩子们能获取到的知识也是碎片化的。
正是认识到这一点,现在考试也越来越看重分析大题,强调在大量文字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因此这套书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关于一个学科问题的深度阅读。
②编排有巧思
这套书的编排形式也很符合小升初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求。
除了专业老师绘制的知识示意图;
书里这些可爱的大插画全都是清华附中的学生自己创作的!展现了孩子们独特的视角,以及多姿多彩的想象力。
我看下来,真的觉得现在的孩子太厉害了,能文会理,多才多艺!
创作下面这幅作品的“插画家”只是一名6年级小学生,她爸爸是北京市市级奥赛金牌教练俞鹏老师,也是我们这本书的主编。俞老师只是简单地跟女儿描述了几个想表现的知识要点,结果小朋友只用了不到15分钟,就创作出了一幅底稿。虽然这幅底稿并不完美,但它贵在有创意。当时小朋友才11岁,还不会熟练使用绘图软件,所以只好求助高年级的学长帮忙重新绘制。经过处理的作品,最后竟然被选为了封面。是不是很棒!
有了学生的参与,也让这套书多了更多的童心和趣味。
所以这套《清华附中给孩子的通识课》,可以说是清华附中一线老师和学生们共同的心血。
它的写作初衷在于,把清华附中的教学成果分享给正面临小升初难题孩子们,也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触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我强烈推荐小学中高年级,以及刚入初中的孩子都可以看一看。
这套书品质也很好。
排版舒适,印刷清晰
单本200页左右
原价180元/套,咱们开团价只要99元/套,喜欢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
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李老师公众号特惠团购价99元
原价180哦
现在抢到就是赚到
有任何问题,咨询客服小姐姐微信mtketang008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