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最好的活法:物质低配,人脉低耗,情绪低温
诸葛亮在《诫字书》中说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幸福的真谛,无非就是打开心态,做精神上的富翁。
曾经我们执迷于不断追求物质,然而时过境迁,发现除了让自己身处的有限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和凌乱以外,并没有变得更幸福。
曾经追求热闹的交际,然而越是强行融入,越是迷失自己。
曾经以为吞噬自己快乐的是外界,后来才明白是那颗杂念满腹的心。
人生下半场,越来越懂得:
极简外物,深耕内心,才是最好的活法。
作家雪小禅曾说:“删繁就简、去伪存真,把每一寸光阴过成自己最好的时光。”
成年人最大的迷失,就是以为得到的越多,便可以越快乐。
然而冲动消费后,除了给自己制造诸多生活垃圾以外,并没有从中获得多大的满足感。
事实上,买了用不到,闲置又浪费金钱,反倒给自己增添了诸多不必要的烦恼。
《我决定简单生活》的作者佐佐木典仕,他曾经有个嗜好,就是疯狂购物。
即便他一直在卖力地工作,却难逃穷困潦倒的生活。
他的房间堆满了各种杂物,连走几步路都会磕磕碰碰。
一次搬家,因为囤积太多的物品,运费贵到他几乎破产了。
他这才意识到,追求太多的物质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一片狼藉。
至此以后,他开始极简物质。
把客厅的电视送人,厨房里只保留一套餐具,浴室里仅剩剃须刀、洗涤剂和毛巾等必需品。
当他把物质需求减少到最低标准后,身心也轻松了许多,他每天在宽敞干净的房间里阅读、写作和运动。
不仅如此,他的事业也进展得有声有色,从默默无闻的小编,一跃成为了畅销书作家。
他的书《我决定简单的生活》,在日本一度引领了整理收纳的风潮。
一个人最好的成长,从摆脱物质的干扰开始。
小野在《极简力》中这样说:
“极简不是一无所有,而是另一种拥有。我们并不是要抛弃自己,无欲无求。
而是要正视自己的需求,正视自己的拥有。
极简不是生活的减法,而是身心的加法。”
中年以后,才明白,真正的快乐,从来不是外物给予的,而是内心的知足,精神的充盈。
中年人很忙,忙工作,忙生活,忙家长里短,还要忙着攀关系。
以为拥有了人脉,才能在残酷的时代里占有一席之地。
有句话说:“人脉,不是你认识多少人,而是多少人认可你。”
真正的人脉,源于价值深浅的自己。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段子。
以前投资人对某公司CEO的评价是:
学历平平,没正经上过班,说起来话来表情平静没感染力,团队也没精英。
上市后,很多投资人却赞赏地说:
他性格沉稳、话不多,喜怒不形于色,拥有“消费创业者”的许多优良品格。
名气打出去的他,每天都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投资人争相找他谈合作。
诚然,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你会遇见谁,由你身上的磁场决定。
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招贤纳士。
有位叫淳于髡的学者在一天之内,接连向他引荐了七位贤才。
齐宣王极其诧异,他不可自信地问:
“寡人深知,人才不可多得,能在一年之内遇到一个就很不错。
但你却能一天之内推荐七个,会不会有点随便了?”
淳于髡恭敬地答道,天下同类的事物,总是喜欢聚在一起。
淳于髡是一个著名的学者,求知若渴,博学多才,自然能吸引同样的贤良人士。
这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典故。
心理学上有个吸引力法则:
一个人遇到的人和事,其实都是自身特质吸引来的。
人之间的往来,都是建立在价值互相匹配的前提上。
如果你没有别人所需要的价值,认知谁都没用。
依附别人,是在消磨自我;强大自己,才能点亮未来。
升值自己,才是对关系最好的投资。
如果每个人都试着静下心来,审视一下自己的过往:
有什么苦难,因为惦念不忘,它就不再纠缠?
你总要明白,人只要活着,就会有烦恼。
《花田半亩》里说:
“生命中,我们会接到不同的剧本,有平淡,有浓烈,有笑有泪,但不管怎样,我总要演好,直至落幕。”
生活中,有人看起来总是一副云淡风轻、潇洒自在的样子,犹如被上天眷顾。
而有人则会一直身处困难的牢笼里,迟迟不能回归正常的生活,像被老天冷待。
究其原因,不过是有人懂得放下,轻松前行;而有人谨记于心,负重向前。
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为了能写出属于自己的著作,每天都刻苦努力地写作,在40岁那年,他终于完稿。
当他离开书房出门透透气时,一阵风把书桌上的稿子吹落一地。
正好送茶水的女佣走了进来,不知情况的她把书稿当作了废纸,一页页拾起来后投进火炉。
当卡莱尔回来,看到自己的心血都化成灰烬,无比的痛苦和绝望。
至此以后,他每天沉浸在灰心丧气中,他没心情动笔继续写作,也不愿意好好吃饭,甚至整夜地失眠。
一天,他抬头看到了日历,才觉察到已过去了三个多月。
他开始正视自己,这段时间除了活在失意里,让自己更加痛苦外,一切并没有更好起来。
他不但改变不了已经发生的事实,还浪费了当下宝贵的时间。
终于,他决定重整旗鼓,忘记过去,不再继续荒废未来。
三年后,他创作出了名著《法国革命史》,一举奠定他在学术界的大师地位。
原来,比挫折更能折磨一个人的,是那颗不肯放下的心。
内耗是很多人的心魔,总是会把风平浪静的日子搞得一地鸡毛,让人困在情绪的藩篱之中。
人到中年,学会松弛心态,给情绪做减法,才是最高级的活法。
周国平说:
人与人最重要的区别不在物质上的贫富、社会方面的境遇,是内在的精神素质把人分出了伟大和渺小,优秀和平庸。
滋养生命的,是内在的知足常乐,灵魂的充盈强大。
精神匮乏的人,即使衣食无忧,也会愁容满面;
心灵富足的人,即便身处泥沼,也能苦中作乐。
点个“在看”,在时光的长河中,愿我们不被物质捆绑,不被利益消耗,不被情绪束缚,活出从容和精彩。
作者 | 祝力,来源: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 FranklinReadingClub)
主播 | 赏新晴,视频号:赏新晴读书,公众号:听晴声(ID:sxqreading)。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