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数学好的孩子,一定是在小学阶段就把这项能力练得炉火纯青
昨天一股脑给大家推荐了六款👉顶级数学家设计的桌游。
它们几乎都是逃逃小学所在的Gifted and Talented (美国公立学校通过考试,筛选出一些有天赋潜质的孩子,集中授课和学习)班里翻来覆去玩过的。
囊括计算、几何、逻辑几大类,把数学最基本的几项能力都拿捏住了。
几何的难大家都知道,平面、空间思维没到位,到初高中很容易被一大堆平移、旋转、缩放、剪切搞晕掉。
逻辑的重要大家也知道,我和小半爸之前都有分享过,逻辑思维不光在数学重要,在其他地方同样也重要,无论孩子将来学文还是学理。就像电影《教父》里所说的,“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今天来和大家聊聊计算,这个看起来最简单,却容易被忽视的能力。
为啥容易被忽视呢?
首先,它真的不难,我大胆猜测一下,很多数学学霸家长,可能都有点儿“看不起”计算,因为实在没觉得有任何难点;
其次,绝大多数的计算问题,似乎都可以归咎为“粗心”,好像只要等孩子的专注力提上去了,认真了,一切都能引刃而解。
然而,问题没那么简单。
计算的确不难,是一项“无它,唯手熟尔”的能力,但它却是整个数学的根基。
不要忽视那些看似无厘头的计算粗心,每一种粗心可能都有来历,指向的就是孩子某一项计算功底的不扎实。
还有些孩子,很聪明逻辑思维很好,一些很难的题目也能轻松找到思路,但往往毁在最后一两步的简单计算上,很可惜。
数学能力是一层一层打上去的,小学对数的计算不够熟练,初中对式的变换就会懵圈,到了高中,各科学习任务都很重,再想提高计算能力就很困难了。
所以,这项简单却至关重要的技能,一定要在小学阶段搞定。
我帮大家梳理一下培养计算能力的几个关键点:
01.
首先,要 理解透彻
加、减计算阶段,问题不大,这个阶段本来就走得慢,而且绝大多数老师都会用实物、图像对应,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孩子理解“抽象的数字”和“实际数量”之间的关系。
稍稍要注意的是乘、除阶段,一开始,依然需要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孩子充分理解计算的含义。
比如,让孩子用积木方块去对应和感受“6*7=42”在真实世界中的意义,它可以有很多种表示方式:
每行6个,一共7排;
每行7个,一共6排;
每行6个,2排;再加上每行6个,5排;
每行3个,7排,有2组这样的;
每行2个,7排,有3组这样的;
……
这样,当孩子想到6*7时,脑海里能灵活地进行拆分、合并。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已经不断地在实践、感受和应用乘法的分配律、交换律和结合律,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了。
6*7=7*6(交换律)
6*7=6*2+6*5(分配律)
6*7=3*7+3*7=(3*2)*7=2*7+2*7+2*7=3*(2*7)(结合律)
这个阶段家长可以多加留意,如果孩子在学校练习不够,可以在家里稍微补充一下。
02.
在理解的基础上,要 加强记忆
数学和记忆并不相悖,在理解的基础上,适当的记忆绝对能帮助孩子提高计算速度,降低出错几率。
大家肯定有听说,美国人数学普遍比较差,我发现的确如此,但不是因为他们不理解,其实在理解这一步,他们教得挺不错的。很多美国小孩数学依然不行,很大原因就是他们懒得记忆。
相比之下,印度、中国家长手上都有“祖传”法宝,比如我们的九九乘法表(逃逃的印度同学更绝,背的是19*19乘法表~),50以内的平方表(这张表也非常推荐,对后来的因式分解很有用)。
还有些家长,会手把手和孩子整理出常用、常考的数字关系表,比如小半爸之前分享过他和小半整理的“亲近数字”表,他们经常会拿出来看一看,互相考一考。
▲ 小半爸自制的小表格,需要的家长朋友,可以在
后台回复“亲近数字”提取参考
孩子和数字的“亲近”程度,不仅影响到熟练度和准确度,还关系到做数学题时的信心。
逃逃有几次在复盘他的竞赛错题时,就意识到,当自己对计算把握不够时,就喜欢在题目做一半的时候回头验算,既浪费时间又打断思路。
一些常用、常考的数字关系,直接记住是最好的,需要时,才能迅速信心十足地拎出来。
03.
更重要的,要 多算多练
我觉得计算在某种程度上有点类似于学乐器,是一项“技术>脑袋”的活儿,学懂学会是一回事,但要拿出手,关键时候快、准、狠,那就一定得多练,再多练。
最常见的练习方法,大家肯定知道,当然是刷题,刷各种计算打卡APP,各种练习册等等。
有效,但难免呆板枯燥。
更让孩子喜闻乐见,也更灵活的“刷题”方式,是借助专用的数学桌游,比如昨天给大家推荐的,MIT(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数学家研发的这款“Proof!心算大师”。
我们来看几组数学题: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大多数练习册,都是直接给孩子出题,像第1题、最多第2题这样直来直去地练。
而“心算大师”这款桌游,能在游戏中练到第4题这样的灵活程度。
“心算大师”由一些数字卡牌组成。
开始玩的时候,先抽出一些卡牌摆成九宫格。
参与游戏的人一起观察卡牌,尝试使用3张或者3张以上的卡牌组成一个等式,发现等式后,大声喊出等式的结果,如果率先喊出结果的人能证明他的等式,就能赢得参与这些计算的卡牌。
但是,不同的等式,赢得的卡牌可不一样。
为了能赢,孩子肯定想方设法去构造更复杂的等式,也就是更灵活地练习计算。
玩法和用扑克牌玩的“快算24”有几分类似,但 “心算大师”牛就牛在它所选取的这些数字卡牌,是由麻省理工大学基于大数据模型计算,科学筛选出最适合、也最能有效训练数感和计算能力的数字。
它能保证,每一次游戏孩子都在做有效的计算训练。
我非常推荐,尤其适合暑假,让孩子在愉悦的游戏中,计算能力也往上涨一大截。
EASTWEST
之所以想起和大家聊“计算”,是有感于今年中高考的数学卷。
这段时间和国内团队的千妈、小半爸聊得蛮多的。
中考都说简单,结果两级分化特别严重,考察的是细心度,因为计算不扎实丢掉一两分的娃,真是白白被拉开了几个操场。
高考都在喊难,但出分后发现,学霸们的分数并不低。原因是难题比例没有增加,但没有特别简单的题目,计算量都比较大,不够熟练扎实的孩子就容易考懵出错。
说白了,计算好,数学不一定好,但计算不好,数学一定好不了。
这些年大家谈教育都谈得很高级,创造力、想象力、辩证批判、情商财商逆商……但万丈高楼平地起,一些基本的、根基性的东西,应该有更高的优先级。
在我看来,计算就是一项根基性的技能,它不难,但耗时间,在“尚有大把青春可挥霍”的小学阶段,赶紧搞定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