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尤里
编辑 |梁脊
责编 | 天雅 陈沉沉
一个孩子被多次抛弃之后,失望地离开了家庭,以此保护自己。第一次是关系层面的,杰克上学和生活家务几乎完全自理,没有得到父母的护理和关心。第二次,是帮弟弟洗澡时烫伤了弟弟,因此被妈妈送去了福利院,这是一次直接的抛弃。第三次,杰克从福利院逃出来,妈妈对孩子的归来无动于衷,而是指着一个陌生男人,说:“杰克,这是我正在交往的男友,他人很好。”这一刻,10岁的杰克才绝望地明白到:眼前的母亲,从未爱过自己。寄养家庭的孩子小妆是一个深受“被抛弃感”困扰的孩子,她整个人充满了矛盾。一方面,她想离父母远远的,很讨厌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指指点点。很多事情拿不准主意,要征求父母意见,不然心里老是没底。小妆出生在乡下,但为了成绩更好,她被送到县城上学,住在县城的舅舅家。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很少跟小妆亲近。对她的关心,也几乎是生活费和成绩,很少问小妆在外面开不开心,有没有受委屈。每次家长会上,看见同学领父母进课室,而自己却只有舅母代来时,小妆都会想:从理性层面上,小妆当然知道原因,所以她只能劝自己“懂事”。遮掩了内心感受,在现实中自立,这是小妆处理「被抛弃感」的一种临时办法。每逢寒暑假,表哥由舅舅接送去补习班,小妆只能去图书馆占位学习。表哥放学回家迟了,一家人仍等他开饭;而小妆回来稍晚,夹菜都要看舅母脸色。父母常常在学习成绩、性格、习惯上,更偏爱某个小孩;而“被比下去”的,则显得像次要、多余的角色。“被比下去”的小孩往往试着脱离这种打压,去建立「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圈,比如:通过兴趣爱好,体育运动、艺术创作等等寻找自己的价值。但一受到父母关注,他们又渴望回到依恋的温存中,接受这种原始的爱。成长中的小妆,多次渴望跟父母接近,弥补关系的情感空缺。每次回乡下她试图拉近跟家人的距离,帮妈妈做家务杂活。结果,父亲误以为她要报读补习班,还脸红耳赤地斥了一顿。在父母的视角中,孩子的成长需求只有上学,诸如兴趣爱好、物质条件、社交圈子上的需求,都是多余且次要的。她看似独立坚韧,成为一个「低需求、高能力」的女性,再回看开头,我们发现小妆跟父母的矛盾,是根深蒂固的——她跟父母的感情存在空缺,每次受父母一点关心,小妆就感到被接纳。但另一方面,父母对小妆介入更多时,仿佛在说:“只有达成这些条件,才愿意接纳你。”又给我提条件?我才不稀罕你们的关爱!我自己一个也过得很好……杰克和小妆的故事,像一面镜子,映射着许多人成长的影子。我们或许没有这么悲惨的童年,但多半有过「被抛弃」的情感体验。如此长大的孩子,往往存在很深的「独立-依赖」矛盾——害怕独处、讨好别人、对伴侣多疑、分手/离婚后陷入抑郁。这会从亲密关系到个人成长层面,形成极为厚重的阴影。因为担心被抛弃,我们进入一段关系时,表面上恭敬,其实处处担心冒犯别人。案例中的小妆亲近父母,但这种亲近不是由衷的,而是出于乞求:双方有争执时,为了彼此和谐,会挑自己毛病、自我怀疑。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出生在一个缺爱的家庭。松子被迫去风俗店面试女郎工作,但失败了,男友上来就一记耳光。即便被打趴在地,看见男友的破洞袜子,她第一反应是想帮他缝补。
孩子跟亲人分离或离开熟悉的环境时,会表现出过分恐慌、愤怒和悲伤,尤其害怕独处。而脱离关系,意味着我变得残缺,不配获得伴侣的关注。分离焦虑模糊了自身跟别人之间的界限,换句话说,表现得过于依恋关系。关系分离,在很多人看来往往代表着个人无能或不被认可,或被共同体抛弃了。比如,亲密关系上的分手和离婚,工作上被炒鱿鱼,跟朋友疏远等等。感到羞耻时,我们不希望被发现,羞耻感会长期潜伏在我们的感觉中。对于羞耻,很多人是压抑的。长期压抑下,会转化为一种攻击力和破坏力。这时,「被抛弃感」会是成长的绊脚石,甚至让我们陷入焦虑与抑郁。现在,没有人能抛弃你
你过去的磨难,确实很苦、很艰难。但你是不是也走到了现在?你可以找个独处的地方,不被打扰,然后坦诚地体会那股被抛弃感。回忆起有这种感觉当时,你多大?穿什么样的衣服,周围环境怎么样?你可以上前抱一抱Ta,像任何大人安抚孩子一样,对Ta说说话。英国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认为,人“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部阶段,都具有依恋性。换句话说,我们不必为自己的依恋需求,感到愧疚和羞耻。而是可以看成:每一段关系,都是来疗愈你的被抛弃感的。然后,作为大人的你可以在关系中,尽力帮背后的小孩满足这些需求。但有一点,不要表现得像个孩童;否则,会陷入“照看者-婴儿”的不对等关系中。当再次产生被抛弃的征兆,或面临关系分离时,内在小孩仍会急躁起来。但你已经是大人,完全有能力帮眼前这个小孩处理好恐慌的情绪。因为你是独立而有力量的灵魂,现在,没有人能抛弃你。你已长大,有机会尝试一点点唤醒自我内在的力量,实现更好的自我保护。你可以接受每一次关系的分离,如同当初真诚地依恋别人、建立关系;但如果仍然一次又一次被强烈的被抛弃感所困扰,你觉得还是无法清除那些毁灭性的苦难。毕竟,将专业的问题交给专业人士,我们才少走一些崎岖路,轻松前行。被抛弃感不是“想太多”的焦虑,而是过往伤痛的呈现。但我们的生活,始终要面临一次又一次的分离,学会独处。如同影片中的小男孩杰克,当他无法改变被抛弃的事实,就主动选择分离,寻找新的依归。毕竟,过去的经历已经发生,我们只能走向未来,去补足它。作者:尤里,持证10年的心理咨询师,中山大学和昆士兰大学双学士,巴松措仓央精品民宿老板,学术、实践和自由的践行者。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 (ID:wzhxlx)。
-今晚9点,王虓直播亲子难题-
👉亲子关系紧张,想沟通却遭到拒绝
👉尝试各种方法都没有好转,不断自我怀疑
👉青少年沉迷游戏、学习动力不足,说也说不听
⏰今晚9点,心理治疗师王虓老师直播分享:
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没有回放↓机会非常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