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独有偶,继前几个月“毒教材”事件被曝后,“毒字典”也受到争议。
而近日,易中天主编的儿童读物《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又被网友发现了问题。
网友称,在这一系列丛书中,不少插画的人物形象及对话低俗不堪,对历史人物还存在侮辱性戏谑。
这一由易中天主编,读者定位为中小学生群体的读物,内容能有多不对劲?
当真正看到书中那些插画时,益美君不由得错愕:
这当真是儿童读物?
是书写中华文化的书籍?
01
▼
翻开《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你以为你会看到春秋五代又十国是如何相抗、变迁,古代帝王又是如何运筹帷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结果,里面的插画瞬间打消了你对历史的敬畏和帝王的想象。
你看到齐宣王挑着眉毛问侍从:“昨晚那妞的小曲是怎么唱来着?”侍从堆着一言难尽的笑容回道:“晚上不喝酒,人生路白走。”另一幅,汉高祖怀中搂着一名女子,面色泛红,笑着对女子说:“朕除了泡妞泡吧不会别的,所以成为汉高祖。”还有一个男子,端着酒杯,脸上已喝出红晕,袒露胸膛,脚边有一名跪坐的女子。他朝旁人说:“老哥,喝完这杯,要不也泡个脚?那两个妹纸不错的。”还有一幅男女衣衫不整,坐在床垫上的插画,虽然没有配任何文字,画面的冲击力却也不小。低级审美、恶俗不堪,谁敢相信这竟是给中小学生的“文化”读物!
当信息产量几何倍增时,信息海洋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似乎已成为必然结果。但这次事件之所以引起大家不满,无外乎也是因为它的“来源”和它的“去处”。
从“来源”上看,这一系列丛书由易中天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果麦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业内人士解释道,这是一种常见的合作模式,不过图书编辑虽然大多来自民营出版公司,但出版机构也需要做好审校工作。“大家好,我是易中天”,带着浓厚鼻音,语调拖长,不慌不乱地这句自我介绍,引得无数人模仿,几乎快刻入一代人的DNA中了。易中天,前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央视《百家讲坛》学者,主讲的《品三国》内容深刻又不失趣味,独特的口音也成为观众一大记忆点。此外,他还出版了《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帝国的终结》、《易中天中华史》等多部历史作品,文化水平和历史素养有目共睹。因此这本书出版发行后,率先便会得到大众的认可,而插画问题暴露后,也自然让大众感到更大的失望和愤怒。很少有人会对网页的低俗弹窗上纲上线,但相信也没有几个正常人,能接受中小学生读物中出现低俗趣味的内容。我们对官方教材抱着严格、完美的想象和期待,因此才会在它出现问题后觉得“罪不可赦”——一个承载着培养教化青少年、传承中华文化责任的作品,不应如此,不当如此!一本书传递到读者手中,从作者出稿、编辑审核优化、排版校对,到终审,中间几编几校,经历无数人之手,程序繁多,审核严格,却就这样发行了出来。哪个环节出了差错?哪个环节失了责任?哪方在刻意掩盖?它首次出版于2017年,流传在市场上5年为何无人指出?是没被看见,还是熟视无睹?目前,上海文艺出版社工作人员表示,正在处理此事,正在自查。
易中天主编读物插画事件这几日传到网络上后,出现过不同的声音。有网友表示:“解读中华传统文化方式多元,这种绘画风格只是调侃,并无恶意,应该包容。”“新瓶装旧酒”的确是现代社会中,普及传统文化、重焕生命力的一种方式。从河南卫视春晚节目《唐宫夜宴》、央视春晚的《只此青绿》,到日常的《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文艺节目,无一不创新设计,将五千年文明底蕴以全新的方式呈现给大众,并获得广泛关注和认可。然而,易中天插画事件中,插画、通俗语言虽只是形式,但表达的核心内容真的无伤大雅吗?一代帝王,该被称颂的丰功伟绩、雄才谋略被忽视了,反而被刻画成一个醉酒好色之徒;在“士人风骨”文案旁,配的是袒胸露怀,戏笑女子的场景图。大人物并非十全十美,风花雪月事有,引起争议的问题也有,但这些是应当传承下来、应当呈现给孩子的吗?历史如浪潮,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应是瑰宝和精神文明,而非八卦噱头。讲汉高祖,就谈谈农民刘邦如何带领平民反秦、反暴政,如何赢楚汉之争,统一天下;讲士人风骨,就谈谈他们作为仅次于帝王将相下的古代“精英”,如何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竹林七贤又是如何放浪形骸、铮铮傲骨。历史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震撼瞬间,草草勾勒一笔,或许都能成为孩子心中对于义、对于美、对于浩瀚历史的想象。成人看了,或许付之一笑,而如果将其传递给价值观未成型、辨识能力较弱的孩子看了,他们便以为,这低俗的戏谑就是人物真相,这局限的一笔就是历史全貌。历史的严肃和庄重被消解,中华文化的底蕴和价值被遮盖。无论是想创新表达却无意走偏,还是别有用心地传播低俗内容,我们对文化内容的传递,都需要更细致的思考、更谨慎的传播。
04
▼
除了教材、儿童读物插画问题,如今互联网上,还充斥着大量低俗、不合时宜的内容:
突然弹出的色情弹窗、被打开的暴力游戏页面、成人化、低俗化的网络视频......它们没有门槛,没有禁区,像鬼魅一般,随时随地暴露在每一个能拿着手机上网的孩子面前。美国媒体文化研究学者尼尔·波兹曼曾在《童年的消逝》中指出,电视媒介的出现,使得一切信息都能在成人和儿童世界中共享,而有关暴力、战争、性爱这些成人话题,也传递到儿童世界中,导致“童年”这一阶段消逝。当粗俗段子被当成趣话谈论,当性话题被非正确引导地滥用,当暴力、色情洗刷儿童的眼球......
最干净的儿童世界被入侵后,我们所期待和守护的纯净美好,又该从哪里获得?下一代的世界,又将是何模样?成人—儿童界限消弭,是网络时代和媒介技术发展所致,又何尝不是每一个身处生产、传播、审核、监管链条上的人为问题。这其中,或许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也或是网络流传的其他可能。但无论原因是什么,对这些问题内容的绝对的否定和拒绝,应当成为所有人的共识。出版发行流程有多个环节,经多方审核监管,为的不就是反一人之专断、扫一方之异心吗?在整个程序环节中,有人发现不对,便指出问题、反馈、举报,或许都能阻止“问题读物”在市场上的出现。这不只该在网络上被指责、讨论,而是每个家庭、作者、出版商,以及整个社会应当重视的问题。让文化,穿上合适的文化外衣,让孩子,好好成长为青年。
此刻MOMENTS
父子齐心跟非法捕捞说不!
誓做洞庭湖的“猎人索隆”
快戳视频和益美君一起看看这个故事吧~
👇👇👇
- END -
点个“在看”让孩子,好好成长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