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情绪憋久了,心里就患了癌

情绪憋久了,心里就患了癌

公众号新闻



《更新书堂》·第350篇
内容来源 |  本文为机械工业出版社书籍
《身体会替你说不》加博尔·马泰 著
责编 | 金木研

 7505 篇深度好文:5036 字 | 15 分钟阅读


为什么有的人过着健康的生活,却还是患上严重的疾病?为什么得了同样的疾病,有的人接受治疗的效果比其他人差?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患上癌症?


加博尔·马泰博士在几十年的行医经验中,发现很多患不同疾病的重症患者,都有着相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模式:他们压抑自己的想法与感受,难以拒绝他人,无法表达愤怒,这使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内心真实的需求永远不被看见。


这种心理压力会破坏生理稳态和免疫系统,导致身体的疾病,这是身体代替我们做出的反抗。


身体的症状是一种警示——你已经承受了太多,是时候好好关怀自己了。今天,为你分享7个“A”自我疗愈的治疗法则,帮助你解决压力的困扰。


一、接纳(Acceptance)


小K, 50岁出头,患有以下疾病:2型糖尿病、病态肥胖、肠易激综合征、抑郁症、冠心病伴两次急性发作、高血压、红斑狼疮、纤维肌痛、哮喘以及最近诊断出的肠癌。科琳光是在早餐时间就要吃13片,甚至都不用吃早餐了。


小K在童年时经历了一个人可以想象到的各种对界限的剥夺和侵犯。在成年后,她不仅要长期照顾丈夫、孩子、兄弟姐妹和朋友,还要照顾任何来到她家的人。直到最近,她还是没有办法对别人说“不”。


接纳是坦然承认和接受事物本来样子的意愿。它是一种勇气,允许负向思考对我们的理解产生影响,但并不允许其局限我们对未来的看法。


接纳并不代表我们会一直屈从于任何可能困扰我们的情况,而是要求我们不去否认事情就发展过程。它向我们根深蒂固的信念提出了挑战:我们不值得,不够“好”,不够完整。


接纳也有关怀自我的含义。这意味着摒弃双重标准——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这种标准常常成为我们与世界关系的特征。


小K一直都难以说‘不’,因为这会立刻带来被拒绝的危险。她不会把拒绝的话说给自己听,这会让她生自己的气。


我对小K说:“我相信,对你最有帮助的是赋予自己充满同情心的关注。你把这么多的精力用在照顾别人上,剩下的又用在自我批判上。对自己这么苛刻会消耗很多能量的。你对自己越有同情心,你就越有能力给自己最好的生存机会。”


充满同情的自我好奇并不意味着要喜欢自己的一切,而是要不加评判地接纳自己,用我们面对任何遭受痛苦和需要帮助的人时乐于展现的姿态对待自己。


二、觉察(Awareness)


所有寻求治愈或想要保持健康的人,都需要找回失去的识别情感真相的能力。



充分的察觉意味着我们将重新获得我们失去的感知情感现实的能力,并且已经准备好放弃麻痹自我的观念,即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生活的真相。


为了发展觉察能力,我们必须练习,不断关注我们的内在状态,学会相信这些内在的感知,而不是相信我们自己或别人的言语所传达的信息。究竟是怎样的语气,怎样的音调?眼睛是睁着还是眯着?微笑是放松的还是紧张的?我们感觉如何?我们的感觉从何而来?


觉察还意味着了解我们身体里的压力信号,以及当我们的大脑错过了这些信号时,我们的身体是如何让我们知晓的。


如果你心跳加速、疲劳、出汗、尿频、头痛、背痛、腹泻或口干舌燥;情绪紧张或过度警觉、焦虑、丧失生活乐趣;以及行为上的表现,如异常冲动、易怒、反应过度的倾向,我们可以学着不仅把症状当作需要克服的问题,还把它看做需要留意的信息。


三、愤怒(Anger)

“我从不生气”,伍迪·艾伦的一部电影中的角色曾这样说,“于是我长出了肿瘤。”


这句奇怪的话道出了许多癌症患者研究的真相——压抑愤怒是一个主要致病因素,它增加了生物体的生理压力。对愤怒的压抑会导致疾病,而表达出愤怒已经被证明可以促进治愈,或者至少可以延长生存期。


但如果表达愤怒是“好的”,父母应该对孩子表达愤怒吗?事实上,父母的愤怒影响了孩子的自我概念和健康。压抑愤怒可能会产生负面后果,但如果表达愤怒会伤害他人,我们还应该鼓励吗?该如何解决愤怒的这种两难困境呢?


其实,对愤怒的压抑和不受控制的发泄,都是不正常的情绪释放,而这正是致病的根源。如果说压抑愤怒的问题在于缺乏释放,那么发泄的问题包括两个极端:过度压抑和过度发泄。


多伦多的医生兼心理治疗师艾伦·卡尔平表示,健康的愤怒是一种自我授权和放松。愤怒的真实体验是“不需要过度发泄的生理体验。这种体验是一股席卷全身的能量奔涌,并动员了攻击的能力。与此同时,所有的焦虑也完全消失了”。



开始体验健康的愤怒时,你没有任何夸张的反应。你能发现的是所有肌肉紧张度的降低。嘴张得更大了,因为下巴更放松了。肩膀下垂,所有肌肉紧张的迹象都消失了。


如果生气是种放松,那么暴怒是什么?


卡尔平博士对此做了一个关键的区分:“当人们暴怒时,你问他们的真实感受是什么?大多数人会描述焦虑。如果你从生理的角度来问,当他们感到愤怒时身体的感受是什么,大部分人会描述各种形式的焦虑。”


没错,暴怒时的声音发紧,呼吸短促,肌肉紧张,这些都是焦虑的表现,而不是愤怒的表现。”


如果你允许自己去体验愤怒,去思考是什么引发了愤怒,你就会在不伤害任何人的情况下获得巨大的力量。你可能选择以某种方式来表达愤怒,也可能选择放手。关键是你没有压抑对愤怒的感受。


健康的愤怒是由个体掌控的,而不是失控的情绪。愤怒的健康能量与情感和身体暴力的有害能量之间的区别在于:愤怒是尊重界限的。捍卫自己的利益,并不是侵犯任何他人的边界。


四、自主性(Autonomy)


人际界限的模糊会让人痛苦。


疾病本身就是一个关于界限的问题。预测患病可能性的研究表明,那些在建立自主的自我意识之前就经历了严重的边界侵犯的人,患病风险最大。1998年,《美国预防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发表了对不良童年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ACE)研究的结果。


有超过9500名成年人参与了这个研究项目。童年期的压力源,如家庭中的情感或性虐待、暴力、药物使用或家庭成员患精神疾病,与成年期的致病行为、健康问题和死亡相关联。


原生家庭的功能失调和成年期的健康状况之间存在“显著的分级关系”,即童年期受家庭功能失调影响越大,成年后的健康状况越差,过早死于癌症、心脏病、损伤或其他各种疾病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童年生活中最常见的情况并不是边界被侵犯,而是边界这个概念根本就没有建立起来。许多父母不能帮助他们的孩子发展边界,因为他们自己在边界形成期也从未能做到。


如果和父母之间缺乏明确的界限,孩子就会被卷入父母的关系之中。这种卷入会成为他后来与外界联结方式的模板。


迈克尔·克尔博士将这种卷入状态称作“缺乏分化”,它会主导一个人的亲密关系。它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逃避、阴郁、自我挫败式地对抗权威,另一种是长期强迫性地照顾他人。


在某些人身上,这两者可能同时存在,取决于他们面对的是谁。由于导致疾病的免疫混乱反映了无法区分自我与非自我,因此想要恢复健康,就必须建立或重拾自主性自我的界限。


界限是无形的,源于一种定义我是谁的有意识的内在感觉。


现在,请问问自己,“在我的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我想要什么,想要多少,或者我不想要什么,我确定的界限是什么…”,这样就开始了追寻的过程,在这样的自我定义中,我们从内在的自我参照出发,定义我们在生活中的这个特定时间里珍视和想要的东西。控制点在我们的内心。


自主,就是内部控制中心的发展结果。


五、依恋(Attachment)

依恋是我们与世界的联系。


在最初的依恋关系中,我们会获得或可能失去这出能力——保持开放、自我照科以及保持健康。在那些早期的依恋关系点。我们学会了对愤怒的体验、恐惧和压抑。


一项又一项研究都得出这样的结论:与社会没有接触的孤独的人患病的风险最高。不管患何种疾病,拥有真正的情感支持的人预后都更好。


71岁的德里克确诊癌症后,他没有把生病的事告诉任何人,直到他战胜了癌症。


德里克说:“以前,我是个隐士,我很注重隐私。战胜癌症后,我很外向,癌症患者们会相互支持,在一起讨论癌症。现在,我喜欢周围有很多人的感觉,我在生活中需要很多人的陪伴。”


“当我第一次被确诊时,我在自己的周围筑起了墙,不让任何人进来,因为觉得在里面很安全。那是一个错误。在11个月的时间里,我把我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与癌症的斗争中。直到最后,当我认为癌症已经消失时,我才开始拆掉这堵墙,开始告诉别人我的经历——我得了癌症,我战胜了癌症。我对此感到很自豪。”


我问他:“为什么战胜了它,你才能与人分享?在你与癌症斗争的时候,在你最需要支持的时候,你却不愿这样做。你为什么把你妻子排除在外呢?”


“我从不觉得她会支持我,然而……我知道她是支持我的……但我不会让她进入我的生活中。我周围有墙,我不会让任何人进来。”



我们有时会发现,感受痛苦、愤怒比让自己体验对接触的痛苦渴望更容易,那种渴望一旦被拒绝,就会产生愤怒。


在我们所有的愤怒背后,都有一种被深深挫败的对亲密接触的需求。治愈既需要也意味着重获使我们情感封闭的最初弱点。我们不再是无助地依赖别人的孩子,不再害怕情绪上的脆弱。我们可以允许自己去尊重人类对于普遍的相互联结的需要,并挑战一种导致很多人不知不觉换上慢性病的想深蒂固的信念:我不讨人喜欢。


寻求联结是治愈的必要条件。


六、坚定(Assertion)


在完成了接纳和觉察,完成了体验愤怒和发展自主性,欣喜地发现依恋和有意识地寻求联结的能力有所发展的同时,我们还要做到坚定:对自已和世界宣告我们是谁,并且肯定自己就是这样的存在。


人们有时会表达出这样的信念:如果无所作为,他们就会感到空虚,一种可怕的空虚。当我们处在恐惧中时,我们会错误地把现等同于骚动,把存在等同于活动,把意义等同于成就。


自主和自由意味着能够按照我们的意愿行事或反应。自我宣告的意义上来说,坚定不仅仅指有限的行动自主。它是对我们存在的一种声明,是对我们自身的一种积极评价,与我们过去的经历、人格、能力或外界的看法无关。坚定挑战的是一种核心信念,即我们必须以某种方式来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


它既不要求任何行动,也不要求任何反应。它是一种存在,与行动无关。


因此,坚定可能与行动相反:不仅意味着在狭义上拒绝做违背我们意愿的事情,也意味着放弃一定要做点事情的执念。


七、肯定(Affirmation)


当我们做到肯定自我的时候,我们是在做出一个积极的声明:我们在向有价值的目标努力。尊重以下两个基本的价值可以帮助我们痊愈和保持自我的完整。


第一个价值是我们的创造性自我。成为医生的这么多年来,我太沉迷于1作,无暇关注自我和我内心最深处的愿望。在我难得让自己停下来时,我注意到腹部有一个轻微的颤动,几乎察觉不到。一个微弱的声音在我的脑海里说:来写作吧。


一开始,我分不清这种感觉究竟是冒灼热还是有了灵感。我对自己倾听得越多,那个声音就变得越来越响亮:我需要写作,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不仅是为了能让别人听到,也是为了让我能听到自己的声音。


第二个价值是肯定世界本身,即我们与万物的联系。那种认为我们与世隔绝、孤独无助、缺少联结的想法是有害的。无论生活多么残酷,多么长久地显示着黑暗面,它都只不过是一种痛苦的幻觉。它形成了信念的生物学机制的一部分。


从物理学角度很容易理解,我们与世界分离的感觉是错误的:我们不是“从尘埃中来,到尘埃中去”,我们是充满生命力的尘埃。我们是世界中有短暂意识的一部分,从未与世界分离开过。



面对疾病,许多人都会以令人惊讶的方式,本能地探索他们的精神自我。他们有的采取冥想的办法,有的与大自然交流,都在寻找自已由内而外通向光明的道路。对许多人来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寻找过程。像纳斯鲁丁一样,不管我们在哪里丢失了钥匙,我们都喜欢从路灯下看得见的地方开始找。


努力吧,你一定会找到。寻找本身就是发现,因为一个人只能热切地寻找存在于他头脑中的东西。


许多人从事心理工作,却从来没有坦然面对过自己的心理需求。另一些人在寻求治愈的过程中只在乎找寻神或者字宙本身这些灵性方面的探索,却从未识到寻找和发展自我的重要性。健康取决于三大支柱:身体、精神和心理联结。忽视其中任何一个,都将导致失调和疾病。


如果只盯着容易找的地方,我们就会像纳斯鲁丁和他的邻居一样,在路灯下一无所获。


作为愚人,纳斯鲁丁会犯傻。但作为智者和导师他明白这个道理。


我们每个人都是纳斯鲁丁,既是愚人,也是智者。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分享、点赞、在看,3连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跪久了,就不敢站起来了....小清新渐变花瓶,仙气爆棚,摆在家里就像艺术品这么小的萝卜,见过吗?我们也可以过得幸福配料表超干净的纯和牛肉饼,没有科技与狠活,天价汉堡里就用它!上古小说《朝歌》8:路祭如何判断你是否患了抑郁症情绪力的培养比成绩好更重要,来看看这条万能的情绪管理公式长篇小说连载《此世,此生》第五十章二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美国议员对中国蜂窝物联网模组患了“迫害妄想症”?200多种疾病与情绪有关!情绪不好,真的能要命扔了吧!这样东西用久了,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很多人每天还在用它做饭申请美国大学就好比追姑娘,埃默里就是我的“菜”!“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失。”如何走出情绪低谷?好多姐妹催的健美生来啦!这几年家里就没断过,全家健健康康多亏它纽约地铁规定把狗放包里就能带上地铁,于是...哈哈哈!这菜是6月最佳,高温天里就想吃它!鲜鲜嫩嫩很清爽,比包子饺子受欢迎真情绪稳定vs假情绪稳定,看这6点就知道!渡十娘|美国已经彻底解决了癌症?你先别高兴得太早了河南收割机终于放行了,天下雨,麦子发芽,农民哭了,心酸啊!他都离开这么久了,别再伤害他父母!小朋友在家里就能完成的小手工作品——动物面具澳洲中国女留学生:恨自己英文这么差!看完全部,心里五味杂陈...你能控制情绪,才能控制人生 | 12个掌控情绪的幸福密码情绪稳定=没脾气?关于情绪稳定的8个误解把最好的脾气给了陌生人,却把最差的情绪留给亲近的人 | 管理情绪分4步走今日神图 | 单身久了,看猪都觉得性感了……是的,我患了抑郁……失业久了,找工作也成了“工作”在舒适圈待久了,人能变得多挑剔?加州的明星在明州上天下海、硬核亮相,小朋友要追的“星”,这套绘本里就有当代年轻人:嘴上爱着朱珠,心里全是妍珍一想到你要来,我的心里就乱七八蕉“情绪即需求。”停止自我控制,才能实现情绪自由——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