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如果回到18岁,我「先选城市」
正文之前,插播一条消息:微信又又又改版了。为避免你看不到我们的文章,请点击本文标题下方的「冯仑风马牛」,进入「冯仑风马牛」公众号主页,在主页点击右上角的「…」,把「冯仑风马牛」设为星标。
1
问:
前些天,有关「还能不能读新闻专业」的话题吵上了热搜。随着高考成绩公布,填报志愿即将开始。请问冯叔,您觉得填报志愿,选择学校、专业时,哪些因素最值得考虑?您觉得应该关注什么?
冯叔:
一般来说,报志愿、选专业,有三种选法。
第一种,依照兴趣来选。
比如说,我们公司有一个年轻人非常喜欢考古,当然他已经大学毕业了,假如他今年参加高考,他就可以考虑我的母校西北大学,西北大学的考古专业非常棒。当然,北大的考古也非常棒。
兴趣和未来的就业有一些关系。有些人会沿着兴趣一路走到底,一辈子不委屈自己,就在兴趣上发展,最后把兴趣变成了养活自己的方法,同时成就自己的事业。
第二种,选择那些比较容易就业的专业。比如金融、会计、商科,以及计算机、信息工程,等等。可以说这是比较现实的选法,可能有很多家长会倾向于这种选法。
而一些基础专业,比如数学、理论物理等,如果打算未来进一步深造,走研究的路,是很好的。但是如果本科结束马上就业,看上去就业就没那么容易。
另外,像中文、历史等专业,早些年是比较容易就业的,但是现在这两个专业的就业就不如会计、计算机这些专业了。
以就业为导向选择专业,固然是一种「保险的选法」,但是同依据兴趣选择相比,一些人在某些方面的「天赋」可能会受到抑制。
第三种,选择城市。如果是我来选,我会选择城市。
有一个说法,叫「选兴趣、选专业,都不如选城市」。也就是说,相比于城市,学校不重要,专业也不重要。
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学不是一个封闭的地方,因此会受到当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它的气质,它能为学生提供的视野、人文氛围、成长空间、就业机会、社会关系,等等,都与它所在的城市密切相关。
比如,我本科是在西安念的,我就会受西安这个城市的气质所影响,关注西安的历史、文化,甚至西安人的思维也会影响我。毕业后,我的很多同学都在西安工作,他们所获得的机会,也与西安息息相关。
我本科毕业后,又到了北京,在中央党校读研究生。在北京感受到的东西,就跟在西安完全不一样。
相对来说,北京比国内绝大多数城市要开放得多,即使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北京也保持了人才的垂直流动——北京从全国选拔优秀人才到中央机关、学校、研究机关。另外,北京云集了外国的外交机构、使领馆、文化机构,在北京的外国人比国内其它城市都多。由于北京的开放和人才聚集,我们在北京能得到的信息、接触的人、获得的机会,也会比较多。
但如果我不是在北京或者西安读书,而是在一个四线城市,即使也是在上大学,我相信这个学校带给我的,和西安或者北京的学校所带给我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当然,如果那时候我去了深圳,或者去了上海,可能我的人生路线,跟现在也很不一样。
所以我觉得,还是城市最重要。如果我今天回到18岁,要填报志愿,我最先选城市,其次选学校,然后选专业。
如果想选择一个更加丰富的人生,应该去那些更为开放的城市。在这样的城市,未来发展的机会更多。
另外,也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你的分数,在一线城市、开放的城市只能读一个普通的高校,而在内陆地区,可以读一个名气更大、排名更靠前的学校。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还是应该选择更开放的城市,先选城市,再选学校,哪怕这个学校不是985或者211(现在都叫「双一流」)这样的名校。
在18岁的时候,有了一次选择城市的机会,是选更开放、发展得好、机会更多的城市,还是选择保守、传统、稳健的地方?如果是我选择的话,我肯定选择开放、发展机会更多的城市。
其实在国外也是如此。比如美国,传统的常青藤学校,像耶鲁、普林斯顿这些,基本都在乡下。而纽约大学就在城里,因为纽约大学就是为了配合工商业和城市的发展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城市大学。和传统的、做学问的大学很不一样。
总之,在高考过后选专业的时候,学校所在的城市是值得特别考虑的一个因素。
2
问:
那您觉得高考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未来?
冯叔:
我觉得高考决定的是你进入社会以后,跟你在一起的第一批人是什么人。主要就决定这个事。
大学以前,上高中的时候,没有进入社会,你接触的人群是由你生活的片区决定的。上大学之后,你结交的人就超出你生活的片区了。到大学毕业以后,你跟什么人在一起,则往往是由大学决定的。
比如说,我读的是军校,那我毕业以后大概率是和军人在一起;你考的艺术学院,你周围就会有很多搞艺术的人;他学的是计算机,他以后的人生,往往会和很多码农在一块儿……所以,我觉得高考是我们进入社会的一张通行证,就像去看电影一样,不管是看悬疑片、爱情片,还是战争片、谍战片、动漫,反正你拿到票,你就可以进场了。大学也是一张人生的入场券,高考实际上就是帮你拿到这张入场券。至于拿到入场券之后,能不能成功,还有很多因素。
当然,大家进入社会的这张入场券是各有不同的,比如你是北大、清华,或者985、211院校毕业的,你就是前排观众;你是二本三本院校的,就跟看戏一样,你离主角就稍微远一点,可能就在后排,甚至是站着看。
我本科是在西北大学经济系上的,如果不考研究生,大部分同学就在西安做经济工作。大学就决定了我们的入场,毕业以后就看戏,在经济领域看戏。
也有一部分人读研究生,出来了,比如魏杰、张维迎、我,都跑北京来了,我们就把入场券升级了,在北京看到的东西就比在西安多一点。
也就是说,读了硕士,入场券就往前排挪了一点。读得再好一些,可能就到前两排看戏了。
所以,考到清华、北大,985、211,无非就是「人生剧场」的入场券更靠前排而已,至于能不能成功,能不能上台去演个角儿,还得靠你的本事。
3
问:
也就是说,学历只是「敲门砖」?
冯叔:对。曾有人给我出了一道填空题:____是铜牌,____是银牌,____是金牌,____是王牌。我的答案是: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性格是金牌,理想是王牌。
学历是看得见的证书,是「敲门砖」,毕业时如果想进好的企业,一张名牌大学的毕业证书比较管用。
但工作了三两年之后,能力才是更加重要的。领导和同事们不会记得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他们只看得到你做出的成绩。你要是再把「我是XX大学毕业的」挂在嘴上,就会讨人嫌了。比尔·盖茨、乔布斯都是大学肄业,还有一些创业者甚至连中学都没读完。
性格的重要性常常被忽视。其实一个人的性格往往能决定成就。性格好的人,往往能积累起广泛的人脉,做什么事都会有人帮忙。
在工作、生活中,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非常重要,如果性格不好,总是弄出些让别人反感的事,几乎没有可能成功。
而比起人脉,理想才是王牌,因为引领我们前进的绝对不是关系,一定是价值观和理想。有理想的人不容易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正确的价值观则能帮助我们在面对选择时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行稳致远。
主编|王滔 编审|陈润江 顾问|王淑琪
合作联系|微信 niuniu-fengmaniu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