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喜欢读书怎么办?
我家儿子浩浩最近就处于“阅读倦怠期”,对读什么都不太感兴趣。不过这个现象在看了《坏蛋联盟》电影后,有了转机。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这部梦工厂的动画:
狼、蛇、鲨鱼、食人鱼和狼蛛组成一个“坏蛋联盟”,到处偷盗、抢劫、搞破坏...在一次被捕中,领袖狼决心带领同伴们假装成为“好人”...但阴差阳错,他们逐渐发现自己正不可避免地在变成真正的英雄...
看完电影后,儿子浩浩对里面的几个坏蛋主人公们念念不忘。他最喜欢大灰狼,因为它痞帅、点子多、行动力强,又很仗义;他也喜欢胖鲨鱼,他极富想象力,还擅长变装,太搞笑了……浩浩一再追问我电影还有没有第二部,我说没有啦。但是这部电影其实是根据一部畅销漫画《坏家伙》改编的,他表示想看看这套书,我立刻下单了。《坏家伙》系列引进自英文版的“Bad Buys”,目前中文版已有10册。里面是常见的平装黑白漫画,图多字少,恰好适合我家孩子这种作为桥梁书阅读。根据浩浩看完后给的评价:“书比电影更好看!” 我的感受是:书的年龄跨度其实很广,7岁以下可以亲子共读,8岁以上完全能自己读。——相较于紧凑的电影,书里的故事更多,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节也更搞笑。浩浩经常边看边笑得前仰后合的。如果你家也有5-12岁孩子,又正逢暑假,我强烈推荐《坏家伙》系列,因为里面的“坏家伙”正合现实中家里这些“淘气包”们的口味。也正是借助这套书的魅力,让我儿子顺利度过了这次的阅读倦怠期。坦白来说,这套书一开始并没能从封面装帧上打动我。但翻开第一页后,我被吸引住了。画面中,一头狼瞪着看书的人,嚷嚷道:“喂!嘿,叫你呢!对,就是你。过来。”他“啊”了一声,眼睛马上亮了,急急追问:“它想说啥?”我说那咱得继续往后看呀!这样的叙述方式,就是“情景互动”,可以让读者也参与到故事中去。之前我和浩浩读过莫·威廉斯的“鸽子系列”绘本,包括《别让鸽子太晚睡》《别让鸽子开巴士》等,都是可以和书中人物玩游戏,能够第一时间吸引孩子注意力。我儿子虽然接触过类似阅读方式,但再次看到,还是忍不住惊喜。它因为尖牙和爪子,自己总是被认定是坏家伙,在警察局有多项犯罪记录,它还直接问:“跟你说,这都是谎言。但你不相信我,是不是?”而且,不单它是好人,有几个情况类似的朋友也都是好人。看到这里,儿子迫不及待想知道它朋友是谁,于是“坏家伙”系列主角就陆续登场啦!其实仔细回想,在改编的电影《坏蛋联盟》里,这种“情景互动”式的介绍也被采纳了——狼和蛇抢劫完东西后,向观众喊话:“嘿,你。过来。”……不过当初看的时候,我和儿子完全没注意这点。大概因为电影是发声的,而且不是在影片开端直接喊话,这样就少了很多惊喜吧。我特别想向“淘气孩子”的家长们推荐这套书,因为里面的几个主人公都是如此性格鲜明,它们跳脱了“好人”“英雄”的窠臼,散发出独特魅力。一方面它们内心渴望成为好人,但言行举止上,又无法摆脱天性中长期习惯的“坏”的那部分。两相碰撞后,就演绎出许多爆笑情节。但无论好和坏,又是如此的诚实,直抵孩子内心。在书里,狼一直想向浩浩介绍它的“好人”朋友们,可惜朋友们丝毫不买账:一个个进门后凶神恶煞,还到处找肉吃。狼千方百计掩饰,朋友却处处拆台!蛇出场时,狼介绍:“这是一个可爱的家伙呀。”而蛇一脸不耐烦地说:“要花好长时间吗老兄?我还要去吃老鼠呢。”食人鱼出场要吃肉,鲨鱼进门就要海豹……狼终于装不下去了,它发了火,单方面宣布它们要成立“好家伙俱乐部”。三个坏家伙在狼的怂恿下,懵懵懂懂入了伙。再比如看起来高大凶恶的鲨鱼,居然擅长伪装扮演,装萌、扮可爱都不在话下;有时它还很胆小,小小的狼蛛也能让它发抖。还有嘴硬心软的蛇,它算是所有坏家伙中对“变好”最不感兴趣的。就像《西游记》里的猪八戒,一直想分行李回家,却总能在危急时刻救大家。当然还有“冒傻气”的中心——狼,它一心想当英雄,不时对大家发表“励志”演讲,浑然不顾嘲笑或不解的眼光……在电影《坏蛋联盟》里,这些主人公们没有详尽的背景介绍,它们出场就是抢劫被警察追赶。影片优点是紧张刺激,而图书优点则是有更多空间来层层推进,描绘更丰满的人物性格。不管是狼,还是它的坏人伙伴们,都具有强烈反差萌。一方面恶名在外,一方面又滑稽,就像我们身边的淘气包。在作者生动的画笔下,这些“坏家伙”性格格外鲜明。书中有一个情节:坏家伙们去救小鸡,但小鸡被吓到了不敢走。这时出现一个鸡妈妈,领着小鸡逃跑。浩浩仔细一看,那温柔的鸡妈妈,竟然是鲨鱼扮演的!看了书,浩浩和我讨论:书中的“坏家伙”们其实并没有做电影中偷盗、抢劫那些坏事,它们只是看起来是“故事里的坏人”。浩浩为主人公们感到愤愤不平:“那些明明不是它们做的事儿,干嘛要诬陷它们?”《坏家伙》作者最想告诉孩子们的是,无论别人如何看待你,勇敢活出自我才是最重要的。在这个立意上,图书与电影保持了高度一致。比如很多时候,人一旦被外界贴上标签,就很难揭掉。就像《坏家伙》里,如果不是狼下定决心要当好人,其他人就会“破罐子破摔”地一直走在坏人的道路上。幸好,它们体验了一把做好人的感觉,然后决定听从自己心底的呼唤,当一个助人为乐的好人,甚至当英雄。然而,走“好人”这条路并不容易。因为最初无论它们做什么,大家都认定它们在做坏事。第一次做好事,结果被猫被吓跑了。第二次它们救了200只狗,又被新闻上说它们是“疯狂帮派”、“坏家伙”。但它们并没有放弃,仍然坚持救援行动。直到有一天,被它们救了的小鸡开始替它们说好话,从而引发部分人思考:“我们都必须谨慎,不要只凭外表去判断别人……”更真实的是,“坏家伙”们也并不总是坚定地要做好人。无数次遇到危险时,蛇都忍不住吐槽:所谓的“英雄计划”带来了太多麻烦,它真是受够了!但无论如何,它一直没有真的退出。每次到最后时刻,它都会发现自己心底还是想当好人。经过太多的磨难后,它们真的成了拯救地球的英雄。凭借满腔热血与勇敢坚持,它们甩掉了固有标签,活成了自己最想成为的模样。它们依然会龇牙咧嘴地吵架,也会毫不掩饰自己的怒火。有一次气极了,狼吃掉了蛇,鲨鱼又吃掉了狼!当然,最后它们还是乖乖吐了出来。为了拯救地球,它们去偷了一艘火箭!尽管想一颗螺丝钉也不少地还回去,但那是不可能的!看到狼和狐特工关系好,蛇也会嫉妒生气。在月球执行任务时,它为了自保,将狼关到飞船驾驶舱外面,差点儿让狼缺氧窒息死掉。它们会好心办坏事,也会控制不住自己。有一次,狼获得了超能力,变得像足球场一样大。但被坏人控制意识后,它一直疯狂搞破坏……在大结局中,蛇在吊打所谓的“反派”外星人时,突然醒悟:外星人也可能不全是坏的,它们可能是被迫的,也可能没有选择。蛇愿意给它们生的机会……从一个懵懂小蛇,到最后明辨是非,它真的成长了很多。不管《坏家伙》书还是电影,我认为最吸引孩子的地方都是角色设定。如果从绝对数量而言,“好主角”可比“坏主角”多多了!但我也发现:“坏主角”就是在孩子们眼中格外地有魅力!或许是因为在现实中,几乎所有孩子都有调皮捣蛋的时候,所以坏主人公们反而特别能让他们有共鸣。我家浩浩算是安静敏感的小孩,也会经常犯错。我之前发现,他为了避免可能的错误,有时很容易就放弃去尝试。而他本身也很羡慕周围那些敢试错的孩子。所以书中的“坏蛋们”格外吸引他。看坏家伙们做事,可以让他明白,即便做了错事也没关系,及时改正还是来得及的,最重要的是听从内心的声音去尝试。可能也会有家长担心:给孩子看这样的“坏蛋们”的故事,会带坏孩子吗?童学馆曾发过文章《童书中角色的“坏行为”,真的会带坏孩子吗?》,里面详细讨论过这个问题:“那些口碑爆棚、屡获大奖的儿童读物,很多都在描写儿童的调皮行为...拿到一本书,家长不能孤立地看角色的一两个行为,而是看整个故事的结构,作者的目的和传达的思想。在此基础上综合判断,再来判定它的好坏。今天市场上优质的儿童读物里出现的"坏小孩”,其实是儿童文学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发展,才获得的了不起的成果。尽管有些儿童书充满了恶作剧和乐趣,但在很大程度上,它们仍然在不遗余力地教诲孩子“什么是好行为,什么是坏行为”。不过是以一种更复杂、更符合儿童认知能力的方式来达到这些目的,真正去打开孩子心里的那把锁。”除了刚刚提到的勇敢活出自我,还蕴含很多道理,比如要重视友谊,懂得团队协作;要勇敢,有勇气对抗世俗眼光;要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主人公们的经历,也教会了孩子辨证看待问题。或许现在,孩子还只能看个热闹、无法充分理解,但相信这颗种子能在他们以后的生活中生根萌发,他们会慢慢明白书中的很多道理。
你还有什么有趣的漫画书或者动画电影推荐给大家吗?
留言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