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会利好亚裔留学?美国最高法院历史性推翻大学招生平权法案
6月29日,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大学录取中考虑族裔因素的平权运动违背了保障平等权利的宪法第14项修正案。推翻了持续数年的哈佛和北卡大学招生录取公平案中的平权法案。这意味着在今后的美国大学招生录取中,不能考虑种族因素!
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被誉为“第二次制宪”,其中被称为 “公民条款、特权或豁免条款、正当程序条款和平等保护条款” 的第一款规定:“凡在美国出生或归化美国并受其管辖的人,均为美国及其所居住州的公民;任何州不得制定或执行任何剥夺合众国公民特权或豁免的法律;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任何州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不得否认在其管辖范围内的任何人享有法律的平等保护。”
图源:网络
“哈佛法案”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已审理多时,这一重锤在本月终于落了下来。被认为是美国高等教育领域近几十年来的第一大案——哈佛大学涉嫌对亚裔学生招生歧视风暴已持续了八年之久。
对此案件投出否决票的美国最高联邦法院大法官John Robert在判决中表示:“哈佛和北卡的招生录取不适用于平等保护法案,其招生录取过程缺乏对于保证使用族群考量的可衡量目标的足够关注,由此不可避免地以负面的方式使用族群因素,包括刻板使用族群,缺乏有意义的结果。”
重锤虽已落下,但是争论依旧在持续。一些反对声音认为,平权行动本来就不是让大学刻意招生某个肤色的人,而是反对种族歧视,如今重锤的落下,让过去反对种族歧视的努力都白费了。
奥巴马夫人和奥巴马的声明
奥巴马夫人为此发布了声明,她表示,“我有时还是会想,人们会不会认为我是因为平权法案才走到这一步的。这是一个像我这样的学生挥之不去的阴影,无论这些怀疑来自外界还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它并不完美,但毫无疑问,它有助于为哪些在我们的历史中,经常被剥夺机会来展示他们能爬多快的人提供新的机会。”毫无疑问,奥巴马夫人和奥巴马主要是站在广大黑人同胞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的,但同时也以一个比较积极的姿态去呼吁世界客观看待这次的判决。
2
那什么是平权法案呢?美国大学招生中的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又称优惠性差别待遇、积极平权等,是指防止对“肤色、宗教、性别或民族出身”等少数群体或弱势群体歧视的一种手段,将这些群体给予优待来消除歧视,从而达到平等。自 1960 年代以来,为了克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种族隔离和不入学平等等遗留问题,许多美国学院和大学开始优先考虑少数族裔的申请者,以积极实现校园多元化。
说到这个,在最开始,美国亚裔也是平权运动的受益者。只是后来亚裔学生整体勤学上进,在各类考试中都是优等生,逐渐也在各行各业都崭露头角,这些年很多美国真人秀和影视节目中对于亚裔学霸的隐喻也反映了这个现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亚裔被一流大学录取的比例和几率却越来越低,远低于黑人和拉丁裔等其他少数族裔。
引爆全网的新闻
Jon Wang来自佛罗里达州,父母是第一代华裔移民。他在满分为1600分的SAT考试中得了1590分,数学部分考了满分,而他的高中平均成绩(GPA)为4.65。他申请了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等等多所一流学校,而这些知名院校全把他给拒了。他提到:“作为一个亚裔美国人,我被哈佛大学录取的几率是20%,而作为一个非裔美国人,我的几率是95%。”
舆论普遍认为,亚裔学生想要被哈佛录取,需要考出远远高于其他族裔学生的分数,此外招生官员还会提出更多和更苛刻的要求。这一点也让很多亚裔心生不满。因此“哈佛法案”才会在第一时间就引爆了舆论,因为对于很多亚裔学生来说,平权法案的出现似乎使竞争更加激烈了,他们的道路更窄了。
3
所以在此次判决结果出来后,很多人认为,美国大学对于亚裔和白人学生的录取率可能将大幅增加,这将是一个利好消息。
Zier们也一直密切关注着这个事件
特写君周围的小伙伴们对此引发了一波的热烈探讨,纷纷以“对亚洲人更友好”、“移民友好”等关键字为评语,甚至还有家长连夜给我们打了电话,想要聊一聊进入藤校的可能性到底增加了多少。一时间激起了千层浪花。
而在现实中是否是极大利好?后续发展并不好说。平权行动政策到初衷有助于促进多样性和包容性,确保来自边缘化背景的学生能够获得经济援助计划,此次被推翻后相当于取消了对少数人群的保护,非裔保护罩的后撤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进一步对于亚裔造成挤压,或许会加剧国际学生整体的经济负担,此事件后续影响威力有待观察!
在某一年哈佛大学的录取报告中,基于种族的录取率分布为,亚洲人:12.7% 、白人:15.3%、 西班牙裔人31.3% 、黑人:56.1%。
2022年的哈佛本科录取族裔调查报告
根据2022年的哈佛本科录取族裔调查里,亚裔占比18.1%,非裔仅10.7%,对于亚裔来说,考取哈佛(或者其他藤校)仍然是难中之难。一个法案呈现的结果只是阶段性的,如果真的想冲刺一流名校(例如藤校),对于学生和家长、学校和机构来说,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教育不仅仅只在结果上体现,孩子的录取院校可能不够拔尖,但人生却是一场马拉松,短暂的失利并不代表孩子就是失败者,在人生之路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这些年,老师和家长对于学生们“心理健康”关注的与日俱增恰巧说明了强求录取结果是“害大于益”的。
此次平权法案引发的风波,某程度上也代表了不同种族、不同立场的人群为了自己的想要的生活而在勇敢的争取着。这种生活的背后可能是一种“希望”,可能也是一种“幸福”,一种“成长”。每个留学家庭需要耗费大量的金钱和资源送孩子出国,留学存在的价值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是获得美好的人生状态。
Zi's Comment/by 北落
就在前天,在深圳班的PSS中,JK老师在今年申请的学生中发起了一个讨论:如果要办一所大学,你会让这个大学成为什么样子。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同学说:要招有钱的人,这样学校就有源源不断的收入。有人说:要招那些申请名校落榜生,他们本来就很优秀,那就可以较低的门槛录取他们,再用4年将他们培养成人才。当我们进一步问学生,要怎么让这所大学和其他学校不一样,避免同质化的时候,有位同学说:要招很多「亚裔理工男」,成为一所反对亚裔歧视的学校,鹤立鸡群。全体叫好。
Zi自我构建文书工作坊现场
两天后,“哈佛招生歧视案”判决的消息铺天盖地,引发了很多人对大学招生“多元化”和“公平”的讨论。就亚裔学生在招生中的权益而言,有两种主流的观点,支持者认为,不考虑种族背景的招生(colorblind)将有利于的亚裔学生的入学,因为在想象中,亚裔学生在学术背景方面要远高于其他有色人种,反对者认为,这一结果反而变相去除了对大部分亚裔学生的录取名额保障,从而让教育资源更加向精英阶层倾斜,反而破坏了“平权”的初衷。
你可能会问,哈佛、UNC今年会多招一些亚裔吗?说不准,挺有可能的。站在一个留学机构的角度,我们所看到的是,这个判决结果并不能暗示任何人能够被一所顶尖美国大学录取的可能性产生任何的变化。申请和录取是一件无法掌控的事情。它有迹可循的规律并不意味着摸清,任何人能从中获得一个解题方法。然而,它的规律是什么?
精英大学的规律从来不是做了多少活动,考了多高的GPA,而是关于价值观的。Zi这几年见证了许许多多内部和外部的学生案例,很多人会说,Zi是一个有些浪漫主义的机构,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价值,但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一个学生能否被顶尖的美国大学录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多大程度上拥护精英大学利益集团的价值观并遵循其培养路线,接受另一种制度,爬上金字塔尖。这是一种现实。你可以说这个现实是残酷的,因为它无疑开启了另一种形式的内卷。你也可以说,至少一定程度上可以从单一价值体系教育的桎梏中挣脱出来,拥有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选择。无论如何,这样的选拔制度,依然为绝大部分平凡而不平庸的学生保留了一些中间地带。
PSS班上还有一项讨论是关于热情和狂热的区别。一位高中生说了一句特别有洞见的话:热情是热情服务于你,狂热是你服务于狂热。我们不妨审视一下我们自己,对待名校的追求是热情,还是狂热。
如果你对于真实藤校录取故事感兴趣,可以阅读:宾大录取:中国大陆只发放17份offer?!随缘女孩是如何成功斩获的?
扫描添加小助手:交流群|做咨询|开放日 |访校团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