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诱惑无处不在,欲望与生俱来:孩子沉迷游戏,首先是父母的错

诱惑无处不在,欲望与生俱来:孩子沉迷游戏,首先是父母的错

教育


作者:一只小工蚁





7月11日,大部分孩子的暑假已经开始,腾讯发布了一个《2022年暑假期间未成年人限玩日历》,规定暑假期间,未成年人只能在周五、周六、周日三天晚上8点到9点之间登录游戏账号。

图:《2022年暑假期间未成年人限玩日历》| 图源@腾讯


也就是说,满打满算,一个孩子一周只能玩游戏3小时。整个暑假期间,有21天可以登录。每天3小时,总计加一起63小时,不到3天

本来这不是什么新鲜事。

早在去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定网游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

图:《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 图源@新华社 


只不过,腾讯这次下手更狠一点。

按照国家规定,我理解,孩子们在暑假期间,应该是每天都能玩一小时。但按照腾讯发布的这个日历,依然仅限于周末三天。

爸爸妈妈去上班,孩子也别想玩游戏。

对于这个规定,很多家长拍手叫好,很高兴。

但我想说,你们高兴得有点早!




孩子沉迷于网游,到底该骂谁?



这让我想起一件趣事。

本世纪初,中国互联网正野蛮地蓬勃发展。

图:2014年第十三届中国互联网大会 |  图源@360百科


有一次,互联网的大佬们正聚在一起召开盛会。

现场一位妈妈忽然站起来发难,指着坐在台上的网易老板丁磊,劈头盖脸一通乱骂,情绪十分激动。

她说:“我恨死你了。你搞的游戏把我儿子给毁了。他现在天天沉迷玩游戏,饭不吃,觉不睡,也不学习。你们真是害人!”

现场有不少记者,丁磊非常尴尬。问了句:“你儿子玩什么游戏?”

这位妈妈回答:“《传奇》。”

丁磊如释重负,忍不住面露微笑,指着盛大的老板陈天桥:“那是他的,你找他。”

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特别是网游诞生以来,叫骂之声从来没有停止过。

即使今天电竞已经成为一门世界级的赛事,所有的父母依然坚持,只要是玩游戏的人孩子,都是熊孩子,坚决一票否决。

当有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时候,父母们第一反应是:游戏害人,把孩子给毁了!


孩子是不是被网络游戏毁掉的,不妨先从探讨几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入手。

 ·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网瘾?


从字面意思理解,起码有两层意思,一是沉迷其中,二是形成严重的依赖性。

也就是一个人,离开网络游戏就无法健康生活;除了网络,对其他一切都不感兴趣。这才叫网络成瘾。


举个例子,如果你家孩子只是和做作业比起来,对玩网络游戏更感兴趣;或者与其乖乖聆听父母的说教,宁愿抱着手机玩游戏;又或者只是空闲时间很多,玩游戏只是为了打发时间。这些都不能叫网络成瘾。

因为正常人都这样,大人也是。

也就是说,咱不能因为孩子花了比较长的时间在玩游戏,或者喜欢玩游戏,就笼统地给他戴上一顶“网瘾”的帽子。

大部分孩子没有那么严重。


 · 第二个问题:网瘾是怎么形成的,哪些人容易网络成瘾?


先说一个大部分家长不愿意面对的现实。

有充分的数据证明,90%的未成年网络成瘾者,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家庭矛盾或者创伤,集中表现在父母陪伴太少,以及沟通不畅。

造成这种矛盾和创伤背后的原因,相当一部分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给予了不切实际的期望。

父母不陪伴,孩子只好找游戏作为替代品;无法和父母沟通,孩子只能以游戏作为寄托和逃避的方法。

但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一致认为,自己没有任何错误,只怪游戏夺走了自己的孩子。

这个锅甩得简直不能再粗暴。


如果游戏真的可以轻而易举从父母手中抢走孩子,那做父母的就真的应该认真反思。

很多父母擅长把自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做比较,简单得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家的乖。别人家的孩子可以不沉迷于网络,为啥自己家的孩子就不行?

但却又高度一致地拒绝拿自己和别人的父母比一比,自己差在了哪里。因为他们总是有很多的理由为自己开脱。这其中的妙处,基本等同于在“出于基本国情”和“与国际接轨”之间完美走位和灵活切换。

如果游戏能把孩子从父母手里夺走,然后把孩子毁掉。那即使没有游戏,也总有一种什么东西来会把孩子夺走,然后毁掉。

没有网游的时代,还有录像厅,有漫画书,有武侠小说……再不济,还能约几个小伙伴一起逃课出去上树掏鸟,下河摸鱼,去山林、田野里闲逛瞎溜达,看花开、看水流、看云走,看朝阳和晚霞;听风吹、听雨落、听歌唱,听鸟叫和蝉鸣。


咱总不能为了叫孩子不受影响,让地球毁灭吧。

所以,孩子不是被网络抢走的,也不是被游戏毁掉的。

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第一要反思的,其实是父母。

况且,沉迷于网络和游戏的何止是未成年人。

很多成年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更诡异的画面出现了,睡觉、吃饭、上厕所、过马路都手机、游戏不离手的父母,在歇斯底里地叫喊,让孩子放下游戏,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在此情此景之下,孩子如何能不沉迷于游戏?

父母不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管教孩子的底气源自哪里,难道就是凭还打得过?

遇到问题,就直接让网络游戏背黑锅,又怎么好意思?


 · 第三个问题:摆脱网瘾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


家里孩子沉迷网络和游戏怎么办?

很多家长的方法粗暴而直接:断网、没收设备,给设备设定密码再限制玩的时间,以其他条件作为交换,不听话就揍人等等,都是常见手法。


不常见,也更不靠谱的手法,扭送所谓的戒网瘾机构,曾经的杨永信、豫章书院都因为暴力、残忍地为青少年戒除网瘾,闹出了人命,酿成了悲剧。

其实,早就有事实证明,戒除青少年网瘾最有效的办法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必要的时候要接受专业人士(包括心理医生)的帮助。

本质上就是用父母的陪伴和家庭的温暖,用更有意义和孩子更感兴趣的事情,换回孩子沉迷于网络和游戏的时间。


但大部分父母拒绝这种有效的方法。既不愿意承认自己有错误,更不愿意在此花时间和精力,因为他们真的很忙,当然也包括要留时间给自己刷视频、玩游戏。

这个时候,如果能将责任转嫁出去,比如说游戏公司,或者智能手机,虽然对帮孩子戒除网瘾没有帮助,但却能给自己带来很好的心理安慰,成功逃脱责任。

这是很多父母在玩的把戏。




  孩子沉迷游戏,

指望一禁了事,太天真



如果孩子沉迷于网络和游戏,能够一禁了事,那我们也太过天真了。

无数的事实证明,孩子小时候受到的教育有多粗暴简单,长大了就会以更粗暴的方式反噬。


十五年前,我进入大学。很有幸,我读的大学算不错,在全国排行榜上占前三十。

可以理解为,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能够考入我们学校的,在前面的十二年中,大概都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乖乖仔。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应该是没办法踏入我们校门的。

至于是如何做乖乖仔的,很明显各人有各人的不同。

别人我不知道,有个室友的状况大概了解。

这哥们儿家在东北。小时候要敢多瞄一眼电视动画片,或者是在网吧门口张望,等着他的都是“你啥!”“信不信我削你呀!”的亲切问候。

用他自己的话说:“眼瞅着大人一个个儿的喝着小酒,看着电视,或者成群结伙去网吧打游戏,真他妈眼馋。”


十年寒窗,金榜题名。

他离开家乡黑土地,到了几千里之外的南方,从北京转火车,路上要坐40多个小时。

父母觉得自己的光荣使命已经完成,不管了,想管也鞭长莫及管不着了。

他也彻底翻身的解放,放飞自我。

大学四年,除了新生开学军训一个月,其他时间很少见他在宿舍睡觉。

爹妈给的生活费三分之一给了网吧,三分之一给了游戏装备,剩下三分之一维持自己的生存。


不洗澡,不理发,更不上课,整天整夜泡在网吧,在《红色警戒》、《天龙八部》和CS三款游戏之间来回折腾,饿了就在网吧吃泡面,困了就趴一会儿。

偶尔能见他一次,看起来完全是个常年吃不饱、穿不暖的流浪汉,瘦骨嶙峋,脏乱邋遢。

所有的课程不是想办法六十分万岁,就是直接挂科。

我们都替他的前途担心,他自己也忧虑,但很快找到了方向:“赶趟儿(东北话口头禅,意思是不用着急),以后就做个职业代打游戏的。挣得钱老多了!”说得像是那么回事,但更像是自我痹和安慰。


如今我们大学毕业已经十二年,当年的同学不少人事业有成,有家有业。

前两年我去他所在的城市出差,简单小聚。

十年的时间,他自己也记不清换了多少家公司。在每一家都干着最底层最基础的活儿,拿着几千块钱的工资,十年如一日。

住的是群租房中的单间,闲暇的时间游戏也不打了,“玩儿腻了!”还好现在有大量的短视频平台,刷着刷着,一天的时间就过去了。

没谈恋爱,因为没钱,还麻烦。家里刚开始催,催着催着就不管了。离家那么远,人也老大不小,管不着了,有心无力。


我可以断定,他不是个例。

这种情况很普遍。

十几年前我读大学,网吧里总是座无虚席。去年我在大学上班一年,宿舍里的学生都抱着电脑、手机通宵达旦。

找几个人聊了下,几乎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第一,大学以前被粗暴地拦着不让玩,现在没人管了,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第二,不玩游戏,也不知道干点什么。

所以说,咱不让孩子沉迷于网络和游戏,肯定是没错。

但咱是不是也得带孩子去做点别的。不然,是让孩子就那么坐着发呆吗?


别告诉我,从小就给孩子给报了多少培训班,买了多少书,准备了多少习题试卷。

如果你自己下班后没有去图书馆看书,没有想着再读一个更高的学历,没有去多学几门技能,再不济没有把家里收拾得更干净整洁,你就别这么指望你的孩子。

毕竟,人家才是个孩子!

一句话,你一个成人自己都做不到的,凭什么要求一个孩子做到呢?

要把孩子从手机、网络和游戏中拉出来,想要孩子去做更有益的事情,父母也别偷懒,不是坐那颐指气使发号施令就好,更不是只要孩子不听话,就打就骂。


而是应该自己带着孩子去做,引着孩子去感受,去体会,这个世界上除了网络和游戏,还有很多更有趣,更有意义的事情去做,还有很多好玩、好看的地方去探索。

孩子有益的兴趣是靠父母去引导和培养的,不是简单地去落实、执行父母的命令。




必须要教会孩子的是:

如何处理欲望与诱惑之间的关系



如果说,游戏是孩子面临的诱惑,那我们更不该就一禁了事。

要想让孩子以后经得起风吹雨打,唯一的办法是从小就慢慢让孩子学会如何在风雨里生存,而不是把他们藏起来。

逃避,一定不是好办法。

要让孩子不沉迷于游戏,不受到游戏的伤害,唯一可行的办法是让孩子学会如何与游戏相处。

因为禁得了一时,禁不了一世。


何况,人活一辈子所要面对的诱惑,可远远不只是游戏。

更多更致命的,还在后头。


欲望与生俱来,好吃懒做,骄奢淫逸,几乎是根植于每个人基因深处的普遍爱好。

诱惑无处不在,酒色财气,声色犬马,随时随地想把每个人的灵魂拉进堕落的魔窟。

但奇怪的是,骨子里同样的欲望,同样生活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里,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结局。

有的人得到的是爱情、财富、名誉和地位,活成了人生赢家;有的人却变得贪好色、贪财、嫉妒和傲慢,一不小心就堕入了深渊地狱。

原因很简单,有些人明白,我们没办法消灭与生俱来的欲望,也不能消灭无处不在的诱惑。


我们唯一要学会的是,面对诱惑,正视欲望,学会和诱惑相处,处理好欲望与诱惑之间的关系。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在欲望的海洋里应付自如,游刃有余,才有机会过好这一生。

而这,是需要从小就慢慢引导和培养的。





文字为国馆读书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
本文作者:一只小工蚁
/



· 致亲爱的国馆家人们 ·
国 馆 酒 限 时 福 利
无敌小酒免费品鉴



 国馆商务合作联系电话:
18029314123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国馆商城。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有一种快乐叫:孩子开学啦!父母的5大神反应,哈哈哈哈太真实了人過七十不執政重大转变!苹果App Store非游戏应用超过游戏,为啥狂赚34亿?调查报告:7成俄罗斯家长允许孩子玩游戏,25%家长支持子女做游戏孩子沉迷电子设备?家长的引导和管理很重要!最长寿的卡牌游戏,做了一款MMO游戏,韩国畅销榜TOP10无处不在的毕业礼,天猫用情怀诠释品牌温度安倍妻子沉默的这五天畸形西红柿花娃沉迷游戏零食这些,确实会“伤大脑”,但解决方法不是禁止先是小米,又是OPPO、vivo,印度彻底疯了。郝景芳:父母的背景,是孩子的天花板吗?如松:胆小鬼游戏,首先吓尿了谁?读这些书,首先要分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 | 科技袁人今年夏天,欲望在低处 | 谷雨“为一双15元的破鞋,我骂哭了六岁孩子”:成为父母后,才真正懂得父母的难处哎,欲望都没有了。读《封锁》,逛酒庄(九)孩子最想逃离父母的原因,它排第一对话张星亮,洞察本质,SaaS首先是一种商业模式飞跃全球人才池:全球化创业者眼中无处不在的人才与机会 | 榕汇刘润:镰刀无处不在,如何不做韭菜一个家庭最高级的炫富:父母在,孩子安,夫妻和高处不为难别人,低处不为难自己【海鲜东炎汤】Tomyum Thale《小王子》:人生最好的状态是,欲望低配,关系高配,精神顶配阻止孩子变优秀的天花板,原来是父母的这些行为这不是枪的错而是每个人的错!我们的男孩需要敬畏祂,有尊重和睿智的男性榜样!艰苦岁月中的美食记忆为了孩子牺牲一切,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硬核观察 #731 无处不在的 DOOM,这次是拖拉机中小学生集体沉迷《孤勇者》?多少孤勇的孩子等待被父母认可!西安211大学生白嫖事件,最可怕之处不在造假,而在那一手举报…四年后,震撼无处不在。走过上百国家、定居大理的美国爸爸:父母的使命感,就是孩子最好的学习养料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