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官宣: 喝了十几年的无糖可乐致癌了?以后还能喝吗?
文章授权转载自:国家地理中文网
ID :NationalGeographicCN
北京时间7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与粮农组织/世卫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双双发布无糖甜味剂阿斯巴甜对健康影响的评估报告。
IARC引用了对人类致癌的“证据有限”,将阿斯巴甜归类为可能对人类致癌(IARC 2B组),JECFA则重申了40mg/kg体重的可接受每日摄入量。
其实在此之前,阿斯巴甜早已不是第一次被声势浩大地讨论了。
据路透社消息,两名知情人士透露,世界上最常见的人造甜味剂之一的阿斯巴甜将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部门(IARC)宣布为可能致癌物。
世界卫生组织添加剂委员会(JECFA)今年也在审查阿斯巴甜的使用情况。该委员会的会议于6月底开始,并将于7月14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其决定的同一天,宣布对阿斯巴甜的调查结果。
根据IARC的分类,致癌物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类致癌物:对人体有明确致癌性的物质或混合物,如大气污染、砒霜、酒精、烟草、槟榔等。
2A类致癌物:对人体致癌的可能性较高的物质或混合物,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充分的致癌性证据。对人体虽有理论上的致癌性,而实验性的证据有限。如红肉、加工肉等。
2B类致癌物:对人体致癌的可能性较低的物质或混合物,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的致癌性证据尚不充分,对人体的致癌性的证据有限。如泡菜、手机辐射、氯仿、滴滴涕、敌敌畏、汽油等。
3类致癌物:对人体致癌性尚未归类的物质或混合物,对人体致癌性的证据不充分,在动物实验中致癌性证据不充分或有限。
4类致癌物:对人体可能没有致癌性的物质,缺乏充足证据支持其具有致癌性的物质。
报道中阿斯巴甜被归为的类别则属于2B类致癌物,跟手机辐射、泡菜列入一类。
| firstpost
阿斯巴甜已被广泛研究多年。去年,一项针对100,000成年人的研究表明,食用大量人工甜味剂(包括阿斯巴甜)的人患癌症的风险略高。
在此之前,意大利Ramazzini研究所在21世纪初的一项研究报告称,老鼠身上的一些癌症与阿斯巴甜有关。
然而,第一项研究不能证明阿斯巴甜导致癌症风险的增加,第二项研究的方法正在进行评估。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表示,他们在6月份的综述中评估了1300项研究,将于7月公布调查。
在美国,阿斯巴甜等人造甜味剂受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监管。这些产品必须经过安全测试,并经FDA批准才能使用。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为每种甜味剂设定了可接受的每日摄入量(ADI),这是每人每天被认为安全摄入的最大摄入量。
阿斯巴甜的ADI设置为每天每公斤体重50毫克。
欧盟的食品添加剂委员会(EFSA)则更形象地描述,一个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必须每天喝12罐含有阿斯巴甜的饮料才会产生危害。
但实际上,阿斯巴甜的使用水平较低,无糖饮料中阿斯巴甜的含量可能比允许的最大水平低3到6倍。这意味着你必须喝36罐或更多才能达到ADI。
阿斯巴甜,世界上最常见的人造甜味剂。
1977年,12000名健康专家请求禁播含糖食品的广告,消费者也把无数封请愿书寄到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尼克松的顾问Jean Mayer将肥胖称为“文明的疾病”。
直到“阿斯巴甜”的名字出现——它比糖甜得多,但热量却几乎为零。
1984年,阿斯巴甜在美国获批,健怡可乐(阿斯巴甜替代传统糖)大卖,美国人消耗了超过700万磅的阿斯巴甜,相当于14亿磅的糖。
此外,阿斯巴甜广泛存在于糖果、饮料、糕点、调制酒,甚至药品中。中国是阿斯巴甜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国。
无糖可乐 | CBSNews
今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关于非糖甜味剂的新指南(WHO advises not to use non-sugar sweeteners for weight control in newly released guideline—)中提到:
建议不要使用非营养性甜味剂(non-nutritive sweeteners)来控制体重或降低非传染性疾病风险。
指南表示,有证据表明,使用非营养性甜味剂对减少成人或儿童的体脂没有任何长期益处,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潜在的不良影响。
这是世卫组织首次在关于甜味剂的报告中,明确提出非营养性甜味剂这一概念,但却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赤藓糖醇、木糖醇等糖醇类甜味剂划于其外。
IARC的这次评估到底靠不靠谱?还要看最后的报告。
不过已经有网友在看到阿斯巴甜可能致癌后评论:
“快点喝无糖可乐吧,下个月就要致癌了。
半分钟纵览奇闻异事、新闻资讯、美食美景,
还有各种你不知道的澳洲冷知识。
移民
要闻
☆史上最全!澳投资移民最新变革细节出炉:配额大增,审理时间缩短!
☆疫情之下这个签证开绿灯!独占一半配额,海外也下签,入境不受限
更多好文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