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巴甜易致癌?“无糖”饮料们还能喝吗?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尹哥聊基因”
最近微信改版,容易找不到尹哥的文章,大家记得把尹哥设为星标⭐️ 哦~
最近关于阿斯巴甜(Aspartame)的讨论热度很高,这是最常见的人造甜味剂之一,也是各类“无糖”饮料们常用来代替糖的添加物。然而今年6月29日,路透社发布了一则消息,称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从7月起,把阿斯巴甜列为“可能致癌物”(2B类),7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也证实了这一消息,一套组合拳下来引起轩然大波。
网友们纷纷表示黑人问号脸,喝了那么多年的“无糖”饮料原来这么危险?!
别着急下结论,咱们先来缕缕阿斯巴甜背后的故事,再来看看这类代糖饮料到底还能不能喝。
01
阿斯巴甜是什么?
阿斯巴甜的学名叫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常温状态下呈白色粉末状,甜度很高,是蔗糖的180~220倍,口感和蔗糖也比较接近,相对清爽,没有其他人工甜味剂常见的苦涩和金属味,并且热量特别低。
△几种常见甜味剂的“价甜比”(来源:中欧商业评论)
由于阿斯巴甜拥有较高的性价比,自面世以来,被广泛应用到各类食品饮料中,常见的包括减肥饮料、口香糖、冰激凌、乳制品等,一些知名产品如可口可乐零度、百事可乐零度、芬达零卡、无糖口香糖等也都在使用阿斯巴甜。
这也是为什么当阿斯巴甜爆出“可能致癌”后会引发舆论的强烈反应,显然大家不能接受所谓的“致癌物”出现在自己的食谱里。
02
阿斯巴甜真的危险吗?
根据IARC的规则,致癌因素级别分为5类,分别是:
△IARC关于阿斯巴甜危害和风险评估结果的说明
阿斯巴甜被归入“2B类”的证据到底有多充分呢?IARC在《柳叶刀》上发表的文章表示,阿斯巴甜在实验动物中致癌的证据有限,机制证据也有限。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和科学建议负责人Moez Sanaa博士表示:“食用阿斯巴甜与人类癌症之间存在关联的证据并不足以令人信服。”还需要更多相关研究来了解背后的关系。
根据IARC的分类,和阿斯巴甜同属2B类的有300多种,包括乙苯、二苯胺、灰黄霉素等,这几个看名字就不像啥好东西,实际上它们都是药物或者制药的中间体。而平时我们吃的牛肉、羊肉、猪肉等红肉还登上了“2A类”的榜单,烟、酒、槟榔更是被列为“1类”,相比于这些,阿斯巴甜的“2B类”是不是显得弱了很多?
俗话说“不谈剂量谈毒性等于耍流氓”,IARC也给出了阿斯巴甜的推荐食用剂量:“每日可接受摄入量为40mg/kg”。也就是说一个60kg重的人,每日摄入量不应超过2.4g。什么概念呢?一罐355ml的无糖可乐大约含有180mg的阿斯巴甜,换算成每日摄入量上限大概是13罐,一般人也很难喝到这个量吧……
目前,中国对各类食品添加剂都有着明确的要求,《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中也指明了各个食品类目中阿斯巴甜的添加量上限,对此也不需要过分地担心。
实际上,比起阿斯巴甜,我们更应该担心农药残留、各类激素和抗生素的滥用等等,这些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更甚。
03
阿斯巴甜绝对安全吗?
前面说了这么多,并不是想说阿斯巴甜就是绝对安全的,事实上从阿斯巴甜诞生起,和它有关的争议就没停止过。虽然就目前的认定来看,IARC认为其致癌证据并不充分,但它带来的其他影响依然存在。
世界卫生组织在今年5月份也发布过一则指南,表示不建议使用阿斯巴甜、安赛蜜、甜蜜素等非糖甜味剂控制体重。现有证据表明,非糖甜味剂不会给人体健康带来长期益处,反而可能带来许多潜在的不良影响,比如引发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2019年发表在BMJ上的一篇文章则认为,阿斯巴甜等非糖甜味剂对成人减肥没有帮助。一些研究则认为,服用高剂量的阿斯巴甜可能会增加罹患抑郁症的风险。
另外,还有一部分人对阿斯巴甜过敏,可能出现头痛、恶心、胸闷等症状,这部分人需要对相关产品“敬而远之”。
说到底,虽然阿斯巴甜这类甜味物质骗过了我们的舌头、大脑,但却骗不了我们的肠道菌群和身体,甜不甜它们才更有话语权。如果指望靠代糖来减肥,那多半还是没啥效果的。想要健康减脂,还得关注自己每日能量的摄入和输出之间是否存在差值,到最后离不开这两件宝贝:
管住嘴,迈开腿。
今日份的知识,你学废了吗?
参考资料:
— END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