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周末就是7月24日,这天黄浦区建国东路68街坊和67街坊东块的房屋征收签约率突破90%也是这晚,围绕着这两个街坊你很容易就能看到类似这样红底白字牌牌,比如这个黄浦区40街坊的二轮征询,签约率93.1%7月24日晚,黄浦区顺昌路这些数字不仅意味着这里很快就要拆迁,更意味着历经30年的「上海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终于收官连带着「成片二级旧里」这6个字对上海这座城市来说,也将成为历史名词如果这是外郊环某里弄,似乎也无可厚非,但这里左手新天地、右手老西门是上海核心地段中的核心地段,这里就是黄浦区68街坊和67街坊墙壁斑驳、电线纠缠在一起,一遇到下雨或者刮台风,下水倒灌、屋顶飘摇这里的人每天早上还得拎着痰盂去倒马桶,遇到人多的时候还得排队尤其当我站在当年美专历史建筑二楼的时候看到的这个画面
一位穿红色衣服的老奶奶在洗菜,斑驳建筑的身后,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你能看到最多的就是这种密密麻麻缠的跟麻花一样的电线真的很佩服这里的电工,这么一大坨线,光看都费眼睛,更何况修然后在你的左右两侧都有这样的弄堂口,进去之后还有部分居民住在这里大中午的时候还能闻到阵阵菜香,我去的那天隔壁阿婆正在烧土豆烧肉,好香现在这里就是我们生活的搬家前夕的样子,只不过这里要放大一百倍
有的人正在搬家,有的人要到月底才搬,不过更多的是人去楼空不用担心因为房子里有人你看不到里面,很多房子已经没人,而且家门也不锁这里各家各户基本都配备痰盂,好一点的是瓷盆的,孬一点的就是塑料桶
在这段最后的时光里,依旧住这里的人还一如往常的上街买菜
只有街面上大家往外运那些盆盆罐罐,还在提醒这里就要动迁这件事和白天的喧嚣不同,晚上几个老邻居搬把椅子坐街边聊天这里的街边是马路的一部分,但好像也是这里人家里的一部分大家外面都会设置这种洗手台,大多因为室内空间实在逼仄昏暗的街道上,一个人站在街边洗衣服,不远处就是城市的高楼大厦,而周边更是堪称上海顶级豪华片区,新天地、翠湖天地有很多属于上个世纪上海的市井小店,有的关门,有的还开着在每一个安静的夜晚和喧嚣的白天,这里的一切都在倒计时路边商贩倒计时自己的开店时间、住在这里的人倒计时自己住这的时间我暂且喊他二叔公(化名),因为他和《功夫》里面那个二叔公一样,大白天也爱穿着绸缎睡衣,踏着拖鞋到处走其实六七十年前,在周边还是土墙、茅草屋的时代,这里就有了这样青砖建筑你还能从这些门头、青砖、窗棱上的雕花,看见它曾经的精致那个时候的弄堂因为大家都没有搭违建,所以道路还比较宽随着时代变迁,住这里的人也不断更跌,这里的样子也逐渐改变于是弄堂里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加高弄堂里每户人家地面高度但是现在只有30多公分的样子,也就是说室内垫高了差不多60-70公分因为室内空间的不足,于是大家开始在室外搭棚子,在室外建洗手台原来一百年前,上世纪二十年代,这是属于它的高光时刻
这就是一次城市的新陈代谢,只不过周期是按照百年起步如果用建筑比作一个人的话,这就是一个人的生、老、病、死现在这里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在周遭新一轮建筑周期面前,它需要重生那个年代的青砖红瓦,是顶流,是城市封面,但是放到现在就是格格不入
也许我们还在不舍邻居、不舍这种熟悉的居住环境,但是更多的时候不要忘了,我们生活其实一直在改变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我们都需要这改变推着我们不断向前当时采访对象在那里生活大半辈子,从18岁嫁作人妇,就生活在这里她熟悉那里的每一家店铺,也眼看着周边的城市一点一点发生改变,有不舍,也有不适,尤其是看着自己家和周遭差距越来越大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经常带着暴发户的眼光看他们,而他们则带着五味杂陈的心情离开自己住了几十年,却又早已和周遭格格不入的家ps:如果您最近在选购二手房,我们真有好房的资深房产咨询师可以为您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服务,一对一陪您选好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