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心律失常规范诊疗,提升心脏猝死防治水平——从机制到循证,参松养心胶囊“调律”理念带给临床全新启示公众号新闻2023-07-31 10:07“对于心律失常的遏制和心脏性猝死的一二级预防,临床不要仅仅关注西药或者器械的应用,还要看到,祖国医学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中医药可以有效地进行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防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黄从新教授近日,由全国卫生健康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心脏性猝死综合防治项目专家组主办的心脏性猝死综合防治(PSCD)项目全国巡讲-重庆站暨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论坛在渝举行。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房颤中心联盟主席黄从新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伟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曹克将教授等多位国内权威专家莅临现场作专题报告。心脏性猝死是影响人民健康的重要社会问题,而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截至目前,药物治疗仍是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疗法。近年来,中医药的重要作用和独特价值得到国内临床专家和医生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此次会上,多位专家围绕创新药物参松养心胶囊临床疗效及其相关的机制、循证研究开展了广泛交流和讨论,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理念革新,参松养心胶囊“整合调律”突破临床用药困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泉教授在报告中介绍,心律失常的处理原则首先是对基础疾病和诱发因素进行处理,其次结合循证医学的相关证据和指南建议,综合考虑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治疗策略。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及器械/手术治疗。这其中,受医疗资源、疗效预后等限制,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何泉教授指出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主要分为钠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延长动作电位的药物、钙通道阻滞剂四类。然而这四类药物并不能完全满足临床患者的治疗需求。其中,钠通道阻滞剂不降低心脏性猝死,长期治疗可能增加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β受体阻滞剂有导致心动过缓的风险,长期使用具有肝肾毒性;胺碘酮长期使用会产生复杂的药物相互作用,对肺、肝、甲状腺、皮肤和神经系统具有副作用;索他洛尔有较高的促心律失常作用,不降低死亡率,甚至增加心衰患者死亡风险;钙通道阻滞剂对血流动力学产生较大影响,可能会导致心脏传导阻滞。何泉教授总结到,作用于离子通道的传统抗心律失常药在治疗上具有局限性,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可致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简单的心律失常反而引起复杂性心律失常,且可能恶化心功能,不减少或增加死亡率。因此,药物研发应当转变“抗律”的思路。创新药物参松养心胶囊的出现,开启了我国心律失常从“抗律”到“调律”的新思维。参松养心胶囊具有离子通道和非离子通道整合调节作用,能够遏制心律失常发生,无致心律失常作用,同时减少或不增加心律失常死亡率和总死亡率。何泉教授强调,机制到临床研究证实,参松养心胶囊能够改善微循环和心功能,抑制心肌重构,对于室早、房颤、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衰伴室早、窦缓伴室早等多种类型心律失常均安全有效,获得多部权威指南共识推荐。机制清晰,参松养心胶囊多靶点综合干预心律失常黄从新教授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参松养心胶囊干预心梗后心律失常的机制。他指出,由心律失常引发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系统干预心律失常,被认为是提高心血管疾病治疗水平的重大课题。基于参松养心胶囊的临床疗效和既往基础研究结果,研究团队将中医原创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率先从器官、细胞、分子水平探索参松养心胶囊对心梗后心律失常的防治效应。结果显示,参松养心胶囊可通过保护内皮细胞、改善微循环等机制,逆转心梗后结构重构、电重构、神经重构,从而有效防治心梗后心律失常。其研究成果为心脑血管病变的脉络学说理论提供了研究依据,并初步阐明通络干预防治心律失常的机制,可总结为四大创新发现。第一,通络干预可保护微血管结构与功能,阐明改善微循环的部分机制。研究证实,参松养心胶囊在结构上增加了微血管新生、保护了微血管内皮细胞完整,在功能上增加了微血管密度、提高血流速度、增加微循环血流量。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参松养心胶囊可增加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RG-1,调控心肌细胞ErbBs受体表达,激活NRG-1/ErbBs途径,通过多条信号通路发挥多靶点心血管保护效应。参松养心胶囊还可以增加促微血管新生因子的表达和舒张血管因子的分泌,减少血管损伤因子和血管收缩因子水平,调控微血管的舒缩功能。 第二,通络干预可逆转结构重构,改善心脏功能并阐明部分机制。研究证实,参松养心胶囊可改善心脏舒缩功能,增加心输出量,其机制与保护心肌细胞结构、调控钙循环有关;通过抑制胶原蛋白表达,降低心脏纤维化,逆转结构重构。第三,通络干预可逆转电重构,抑制心律失常并阐明其部分机制。研究证实,参松养心胶囊可改善动作电位特性,降低复极离散,提高室颤阈值,逆转电重构,增加心电稳定性,进而抑制心律失常。参松养心胶囊还可通过增加细胞间缝隙连接蛋白水平,调控缺氧相关离子通道来优化电传导方向,降低电传导不均一性,稳定心电活动。在细胞水平上,参松养心胶囊激活NRG-1,调节钙离子电流与肌浆网钙释放,改善场电位特性,优化电传导,防止心律失常发生。在分子水平上,参松养心上调Rgs5调节结构重构,调控多种钾电流,同时下调NMDAR活性,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第四,通络干预调控神经重构的效应与机制。分子水平证实,参松养心胶囊降低神经生长因子及其调控因子表达,下调交感神经重构,上调副交感神经重构,促自主神经功能平衡。研究进一步证实,参松养心激活NRG-1,抑制交感神经重构,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平衡。循证充分,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多种类型心律失常安全有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杜建霖教授分享了室性早搏药物治疗的相关内容。他指出,对于无结构性心脏病室早患者,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美西律、普罗帕酮、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来治疗。对于结构性心脏病室早患者,可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美西律治疗。上述药物无效的室早患者,可选择索他洛尔,应用时应注意心率、血压和QT间期。值得注意的是,维拉帕米使用期间应关注心率和血压变化,普罗帕酮不能应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胺碘酮长期应用副作用明显,一般不推荐用于室早患者。杜建霖教授强调,无论对于无结构性室早还是结构性室早患者,参松养心胶囊均可以应用且安全性良好。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证实,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非器质性室早,疗效优于安慰剂,治疗器质性室早疗效优于美西律;治疗阵发性房颤,参松养心胶囊疗效与普罗帕酮相当,改善症状优于普罗帕酮;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参松养心胶囊可提高缓慢心率7.15次/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陈剑飞教授在《窦缓伴室早的处理策略》的报告中介绍,窦缓合并室早的药物治疗面临着两难选择,既需要具有抗心律失常的效应,降低室性早搏次数,又要提高窦房结的兴奋性,增加窦性心率。临床缺乏快慢兼顾的治疗药物,窦缓伴室早成为困扰医学界的难题。陈剑飞教授指出,中医药的多靶点整合调节作用在复杂性心律失常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参松养心胶囊具有多离子通道阻滞作用,能够降低快速心率;还能够调节自主神经,改善心脏传导,提高缓慢心率。循证研究证实,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窦缓伴室性早搏可以降低室早负荷,提高室早下降率,同时还能够提高缓慢心率6.25次/分。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邵江教授在《心衰伴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的报告中指出,室性心律失常常见于心衰患者,尤其是左室扩大性低EF者,Holter检查几乎所有心衰患者最终都有室性早搏。对于心衰合并室性早搏的患者,应当寻找并纠正加重或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因素。对于HFrEF患者,推荐β受体阻滞剂、ACEI、ARB或ARNI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以降低SCD和全因死亡率。已植入ICD的患者,经优化的药物治疗后仍有症状性室性心律失常或反复放电,可考虑胺碘酮治疗。《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推荐,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可考虑应用参松养心胶囊以降低室早负荷,改善心功能。联合31家临床中心,包含465例患者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衰伴室性早搏的随机、对照、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示参松养心胶囊可增加LVEF,改善心功能分级,降低血浆NT-ProBNP浓度,增加6分钟步行距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参松养心胶囊显著降低24h室性早搏次数,显著提高24小时室早下降率。共识推荐,参松养心胶囊为基层医疗机构药物治疗提供优质选择曹克将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心脏性猝死是社会公共健康问题,其中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治技术进展迅速,如心脏影像学诊断技术、三维标测指导下的导管消融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植入装置如心脏再同步除颤器(CRT-D)、全皮下植入式除颤器(S-ICD)等可明显减少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相较而言,我国基层医院的医疗资源配备目前较贫乏、医技力量较薄弱,对一些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与处理,尤其在应用现代的非药物治疗技术方面尚待掌握与提高。为了让基层医院的医生能够较容易地掌握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治策略,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室性心律夫常工作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在《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的基础上,于2022年编写了《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基层版共识》紧密结合基层卫生机构具体情况,重点介绍了室性心律失常的病因、危险分层、诊断与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在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次《基层版共识》推荐位列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参松养心胶囊为临床治疗室性早搏的推荐药物。曹克将教授指出,参松养心胶囊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代表性中成药,多项循证研究证实,参松养心胶囊可治疗多种原因导致的室性心律失常。基于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充足的循证研究,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早获得《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和《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Ⅱa类A级推荐。心脏性猝死的高死亡率,极大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我国心脏性猝死的防治现状尤为严峻。就预防而言,吸烟、高血压、高血糖等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远未得到控制;同时,庞大的人口基数及地域广阔等因素使得相关高风险人群的教育及管理不理想,而ICD植入数量与世界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在此现状下,专家指出干预室性心律失常是防止心脏性猝死的主要举措之一,而在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药物治疗的地位仍不可替代。希望通过全国巡讲能够让广大医师对于参松养心胶囊等创新药物有更充分的认知,加强临床规范应用,提高整体防治水平,同时还要通过院外AED普及、院内ICD推广等系列工作降低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健康中国作出贡献。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